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晁补之的辞赋学论略 被引量:6
1
作者 郭建勋 杨赛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35,共6页
晁补之是宋代第一位全面研究辞赋学和大规模辑录骚体作品的学者 ,著《重编楚辞》、《续楚辞》、《变离骚》三书。他的研究涉及楚辞篇次、屈子精神、文体辨析、本事考述等方面 ,首开宋代辞赋学风气 ,对朱熹、祝尧等人的辞赋观产生了直接... 晁补之是宋代第一位全面研究辞赋学和大规模辑录骚体作品的学者 ,著《重编楚辞》、《续楚辞》、《变离骚》三书。他的研究涉及楚辞篇次、屈子精神、文体辨析、本事考述等方面 ,首开宋代辞赋学风气 ,对朱熹、祝尧等人的辞赋观产生了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晁补之 宋代 辞赋学 朱熹 祝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晁补之《鸡肋集》误收文辩证 被引量:1
2
作者 岳振国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61,共2页
晁补之《鸡肋集》为晁谦之于其死后编刻刊行,然今发现其卷六十四之《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石君墓志铭》一文实并非晁补之本人所作,据清方履篯撰之《金石萃编补正》卷二之《宋故太常少卿石公墓志铭》碑文,当为晁补之岳父杜纯所作之文,今予以... 晁补之《鸡肋集》为晁谦之于其死后编刻刊行,然今发现其卷六十四之《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石君墓志铭》一文实并非晁补之本人所作,据清方履篯撰之《金石萃编补正》卷二之《宋故太常少卿石公墓志铭》碑文,当为晁补之岳父杜纯所作之文,今予以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肋集》 晁补之 石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晁补之佚作辑补与辨误 被引量:1
3
作者 岳振国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6-117,共2页
本文从历代典籍中细加搜检,辑得晁补之佚文两篇,佚诗两首,画一幅;并对误收为晁补之的诗、文、词作考辨勘误,正本还原。这些辑佚与辨误,对于晁补之的作品及全宋诗、文、词的整理都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晁补之 辑佚 辨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晁补之绘画书法作品考述
4
作者 岳振国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7-69,共3页
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身处北宋书画艺术繁荣昌盛之期,加之其过人的艺术天赋和长期辛勤的钻研探索,因而在书画艺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翰墨丹青,众所推称,而流传于世的作品至今熠熠生辉,光彩照人,成为华夏书画艺术的不朽瑰宝。
关键词 晁补之 绘画 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晁补之贬谪词“沉咽”之风论略
5
作者 张英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76-80,共5页
具有"沉咽"风格的作品在内容、情感方面,表现的是那些对于人生意义重大的事,抒发的是深沉的情感,而并非"闲事"、"闲情",且以悲哀伤感为主调。在情感表现的强度上不激烈、极端,在表现方式上大多委婉曲折,... 具有"沉咽"风格的作品在内容、情感方面,表现的是那些对于人生意义重大的事,抒发的是深沉的情感,而并非"闲事"、"闲情",且以悲哀伤感为主调。在情感表现的强度上不激烈、极端,在表现方式上大多委婉曲折,并非直抒胸臆、一览无余。晁补之的贬谪词在情感内容上多抒发功名幻灭、身世飘零、韶华迟暮之悲;在表现方式上悲语、壮语交错呈现,且喜化诗用典以构筑曲折厚重,正符合"沉咽"的风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晁补之 贬谪 沉咽 北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晁补之诗韵考
6
作者 康振栋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第9期137-140,共4页
本文主要探讨北宋中晚期文学家晁补之的古、近体诗的用韵情况,归纳梳理韵部的分合,讨论各部特殊韵例、韵字,概括其用韵特点。其近体诗较少出韵;古体诗用韵则比较自由,入声韵尾-p、-t、-k的区别已不明显。
关键词 晁补之 诗韵 用韵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晁补之词的情感特征
7
作者 刘春梅 《语文学刊》 2016年第6期49-50,共2页
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创作虽深受老师苏轼和同门“四学士”的影响,但展现出独特的创作风格。晁补之词与老师苏轼词相比,虽同有豪放的情感,但晁词的豪放中透露着难以超脱的沉咽之气;晁补之词与同门秦观词相比,虽同有哀怨的... 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创作虽深受老师苏轼和同门“四学士”的影响,但展现出独特的创作风格。晁补之词与老师苏轼词相比,虽同有豪放的情感,但晁词的豪放中透露着难以超脱的沉咽之气;晁补之词与同门秦观词相比,虽同有哀怨的情感,但晁词的哀怨以积极入世的刚健之气化之。于是,晁词展现出沉咽刚健的情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晁补之 沉咽 刚健 情感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晁补之词用语现象及其历史语境
8
作者 周小兵 《中国韵文学刊》 2000年第1期63-68,共6页
晁补之的经历及其应对方式,在北宋晚期“苏门四学士”及元 诸臣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者秉承《骚》《雅》传统.由诗入词,于词中寄慨身世,在用语方面表现为多用“归”字、借“东皋”同题命意等。晁补之“归于东皋”的心理历程、词... 晁补之的经历及其应对方式,在北宋晚期“苏门四学士”及元 诸臣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者秉承《骚》《雅》传统.由诗入词,于词中寄慨身世,在用语方面表现为多用“归”字、借“东皋”同题命意等。晁补之“归于东皋”的心理历程、词中“绍陶而归”的艺术旨趣、蹈阮籍之迹“吏非吏、隐非隐”的尴尬境地,展现了北宋晚期艰危的时世,以及苏轼与门下诸士阮陶并提、归念萦心的历史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晁补之 用语现象 归于东皋 历史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物化”论对晁补之画学思想的影响
9
作者 李艳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2期207-209,共3页
晁补之身处在北宋书画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背景下,在诗文书画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艺术观必深受苏轼的影响。通过苏晁二人的交往以及苏晁二人题画诗的关系,探究苏轼"物化"论对晁补之画... 晁补之身处在北宋书画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背景下,在诗文书画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艺术观必深受苏轼的影响。通过苏晁二人的交往以及苏晁二人题画诗的关系,探究苏轼"物化"论对晁补之画学思想的影响,不仅能够看到北宋蜀学对文人画理论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可窥管见豹,为元明文人画理论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物化”论 晁补之 画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近李白——浅论晁补之对李白诗歌的接受
10
作者 张墨君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53-56,91,共5页
晁补之的诗风调近唐,不类宋格,气韵上也有华藻秀外、清骨惠中的特点。他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经历也与李白有许多相似之处,其诗歌有许多近似李白的特点。然而,晁补之对李白诗歌的接受其实是零散且无意识的,纵使外在相似,精神内核上却不... 晁补之的诗风调近唐,不类宋格,气韵上也有华藻秀外、清骨惠中的特点。他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经历也与李白有许多相似之处,其诗歌有许多近似李白的特点。然而,晁补之对李白诗歌的接受其实是零散且无意识的,纵使外在相似,精神内核上却不尽相同。因此相比诗学李白,诗近李白才更切合晁补之的诗歌接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晁补之 李白 苏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着书家学文言文 黄庭坚《雪寒帖》
11
作者 张园园 邵希林 《书法教育》 2024年第8期54-57,共4页
看一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黔安居士、清风阁、涪翁。黄庭坚作诗自成一家,为当世所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其诗影响深远,被奉为“江西诗派”的宗主。元祐年间,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一同游学于苏轼门下,史称“... 看一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黔安居士、清风阁、涪翁。黄庭坚作诗自成一家,为当世所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其诗影响深远,被奉为“江西诗派”的宗主。元祐年间,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一同游学于苏轼门下,史称“苏门四学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 江西诗派 晁补之 秦观 张耒 涪翁 苏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物以观物
12
作者 寒江雪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4期1-1,共1页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其画论思想深受苏轼影响。他在《跋李遵易画鱼图》中言:“然尝试遗物以观物,物常不能度其状……大小惟意,而不在形。巧拙系神,而...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其画论思想深受苏轼影响。他在《跋李遵易画鱼图》中言:“然尝试遗物以观物,物常不能度其状……大小惟意,而不在形。巧拙系神,而不以手。”在中国画中,“遗物以观物”是一种深具哲学意蕴的艺术观念,其受到了古代哲学思想,尤其是道家思想与禅宗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以“道”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强调自然之道,要求顺应自然规律;而禅宗思想强调明心见性,直指心灵。在哲学思想的影响下,“遗物以观物”的理念追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精神,超越物象的外在形态。中国画是写意的艺术,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超越对物象外在形态的简单描摹,以超脱的心境观照万物,通过对物象的感悟,运用笔墨技法,将物象艺术化处理为具有情感色彩的艺术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门四学士 禅宗思想 晁补之 明心见性 宇宙万物 自然之道 外在形态 艺术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天子》曲名考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强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传统乐曲《朝天子》历史源远流长,其曲名的由来众说纷纭。文章通过研究唐代《太平乐》与《天竺乐》的关系,考证宋代词调《朝天子》创调缘由,总结《朝天子》的产生受到历代“朝天”观念的深刻影响,认为乐曲的由来有两个指向:一是唐代立... 传统乐曲《朝天子》历史源远流长,其曲名的由来众说纷纭。文章通过研究唐代《太平乐》与《天竺乐》的关系,考证宋代词调《朝天子》创调缘由,总结《朝天子》的产生受到历代“朝天”观念的深刻影响,认为乐曲的由来有两个指向:一是唐代立部伎《太平乐》中的舞曲,渊源于《天竺乐》舞曲《朝天曲》,并与《谒金门》在使用功能上存在内外之别;二是宋代词人晁补之词调《朝天子》,其在内容与曲调上因袭五代冯延巳的词调《思越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天子 天竺乐 太平乐 晁补之 思越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四库全书总目》中关于赵鼎臣评价的考辨 被引量:2
14
作者 岳振国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9-52,共4页
赵鼎臣是北宋后期的一位文学家,有《竹隐畸士集》二十卷传世。《四库全书总目.〈竹隐畸士集〉提要》认为赵鼎臣与王安石、苏轼均有诗文交往,并且其文学成就高于晁补之、唐庚。然对四库馆臣此评详加考辨,其中颇多谬误,今予以纠正;同时解... 赵鼎臣是北宋后期的一位文学家,有《竹隐畸士集》二十卷传世。《四库全书总目.〈竹隐畸士集〉提要》认为赵鼎臣与王安石、苏轼均有诗文交往,并且其文学成就高于晁补之、唐庚。然对四库馆臣此评详加考辨,其中颇多谬误,今予以纠正;同时解析赵鼎臣生前颇负文名而后世却寥落无闻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鼎臣 晁补之 唐庚 《四库全书总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图证史:苏轼的真实长相 被引量:3
15
作者 梁培先 《中国书画》 2015年第2期13-15,共3页
宋人苏轼的真实长相是什么样?这似乎是一个比较困扰的问题,时下古文献、古文学以及书画界的相关研究著作中,多使用元人赵孟頫所绘之东坡像(图一),如刘正成先生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苏轼卷》——似乎赵的作品是最为可信的。不过... 宋人苏轼的真实长相是什么样?这似乎是一个比较困扰的问题,时下古文献、古文学以及书画界的相关研究著作中,多使用元人赵孟頫所绘之东坡像(图一),如刘正成先生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苏轼卷》——似乎赵的作品是最为可信的。不过,即使粗略看去,这个画像也是有问题的:东坡的个头被画矮了。东坡《宝山昼睡》一诗明确说过,自己是"七尺顽躯走世尘",宋时的"七尺"换算成现代的尺寸就是接近两米——即使在古代,东坡也是个高个子,很明显,赵的东坡像不符合这则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像 刘正成 中国书法 书画界 赵孟 研究著作 李公麟 绘之 孔武仲 晁补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梦与君逢 泪中话凄凉——苏轼《江城子》写作艺术探微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波 《写作》 2011年第12期23-25,共3页
苏轼是北宋豪放词风的开创者,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气势豪迈奔放,感情激昂旷达,“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胡寅《酒边词序》)。于是,不少人对苏轼词的印象就是豪放,是对以柳永为代表的... 苏轼是北宋豪放词风的开创者,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气势豪迈奔放,感情激昂旷达,“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胡寅《酒边词序》)。于是,不少人对苏轼词的印象就是豪放,是对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词的反动,如晁补之就曾经说苏轼之词“短于情”。其实,在苏轼的词作中,除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类的豪放作品外,他也有不少情致委婉深挚的“深于情”的作品。《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就属于这类“婉约”作品中的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词 《江城子》 写作艺术 豪放词风 婉约词 开创者 晁补之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大学学报》载文认为 宋代文学研究领域人迹不到之处尚多
17
作者 张玉林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3-,共1页
白敦仁在《成都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撰文呼吁“积极开展宋代文学研究”时提出如是观点。白敦仁指出,赵宋一代是文化学术繁荣昌盛的时代。宋代文学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发展历程中处在一种承先启后的地位。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关键词 宋代文学研究 白敦仁 成都大学 赵宋 钱惟演 宋诗 十一届三中全会 晁补之 淮海居士 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晁无咎词》版本及相关问题考述
18
作者 陶风风 《保定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81-87,共7页
晁补之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词颇有东坡之风。其词集有《宋名家词》本、景宋本、清抄本、四库本、《石莲庵汇刻山左人词》等版本。在流传中,其词集存在名称、篇卷等争议:其词集名称既有《晁无咎词》,又有《琴趣外篇》《鸡肋词》之... 晁补之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词颇有东坡之风。其词集有《宋名家词》本、景宋本、清抄本、四库本、《石莲庵汇刻山左人词》等版本。在流传中,其词集存在名称、篇卷等争议:其词集名称既有《晁无咎词》,又有《琴趣外篇》《鸡肋词》之争;篇卷亦有一卷本与六卷本之别。《晁无咎词》各版本的形态及授受源流还需进一步考察,以期恢复其本来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晁补之 版本 《琴趣外篇》 《晁无咎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逸格、观韵说起——序《黄庭坚书法全集》
19
作者 沈鹏 《中国书画》 2013年第2期20-23,共4页
黄庭坚(1045~1105年)在宋代文苑的地位,论诗文,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同游苏轼门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关键词 黄庭坚 逸格 全集 书法 苏门四学士 晁补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其身与鱼化 无穷出清新
20
作者 容铮 《天工》 2016年第5期114-116,共3页
元祐二年,苏轼在评价晁补之所藏文同三幅墨竹时写道:“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文同能把全部精力注入艺术,达到身心与绿竹的高度契合、融而为一,故能创作出高妙的艺术品。把苏轼的文... 元祐二年,苏轼在评价晁补之所藏文同三幅墨竹时写道:“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文同能把全部精力注入艺术,达到身心与绿竹的高度契合、融而为一,故能创作出高妙的艺术品。把苏轼的文意拿来形容李恩元先生画鱼的境界,可谓是若合符契、相得益彰。李恩元先生1950年生于天津市河西区,从小就喜爱绘画,拜画家靳吉顺为师学习花鸟,多次得到耿天宅、王连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恩元 天津市河西区 晁补之 全部精力 画竹 吉顺 符契 中国书法家协会 画院副院长 中国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