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物显性核不育的研究和利用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龚慧明 贺浩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4209-4212,共4页
从显性核不育的恢复性机制、不育基因定位、细胞学特征、败育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以及显性核不育在常规育种和杂种优势中的利用等方面对作物显性核不育的研究和利用进行了综述,并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显性核不育 遗传机制 机理 基因定位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对复等位基因控制的油菜(Brassica napus L.)显性核不育系609AB的遗传验证 被引量:18
2
作者 宋来强 傅廷栋 +2 位作者 杨光圣 涂金星 马朝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69-875,共7页
在确认609AB不育系类型的基础上,采用临保系测验法和测交后代可育株自交与回交等方法,有效区分了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的1对复等位和2对显性基因互作控制的两种遗传模式。不育系类型鉴定结果表明,609AB是纯合型显性核不育系;遗传分析证... 在确认609AB不育系类型的基础上,采用临保系测验法和测交后代可育株自交与回交等方法,有效区分了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的1对复等位和2对显性基因互作控制的两种遗传模式。不育系类型鉴定结果表明,609AB是纯合型显性核不育系;遗传分析证明所测恢复系的抑制基因均与Ms等位,不育系可育株的抑制基因也与不育基因等位,确认其育性符合1对复等位基因遗传模式,Ms为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f为Ms的等位显性抑制位点,ms为正常可育位点,并且Mf>Ms>ms。在这一不育系群体中不育株的基因型为MsMs,可育株的基因型为MsMf,相应的恢复系为MfMf,临保系为msms。探讨了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遗传的可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显性核不育 等位抑制基因 1对复等位基因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龚慧明 贺浩华 +1 位作者 刘宜柏 曾汉来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9-23,共5页
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和杂合不育株育性转换的临界值均为 2 7℃~ 2 8℃ ,说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不存在显性不育基因... 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和杂合不育株育性转换的临界值均为 2 7℃~ 2 8℃ ,说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不存在显性不育基因的剂量效应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 ,即抽穗前 1 8~ 1 2 d;同时 ,讨论了该不育材料的实际应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核不育 水稻 临界温度值 温度敏感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不育株与可育株同工酶比较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傅军如 徐安庆 +4 位作者 贺浩华 蔡耀辉 朱昌兰 彭小松 刘宜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1-647,共7页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杂合不育株和隐性可育株幼穗发育期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中3种同工酶表达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与可育株的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细胞色素氧化酶(COD)的同工酶酶谱...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杂合不育株和隐性可育株幼穗发育期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中3种同工酶表达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与可育株的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细胞色素氧化酶(COD)的同工酶酶谱未见差异,且在幼穗发育的不同时期也基本相同;幼穗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与可育株的EST、POD、COD的同工酶酶谱在雌雄蕊形成期存在差异,与可育株的同工酶酶谱相比,不育株除在谱带的显色速度、颜色和带宽上存在差异外,在谱带数及其分布未见差异;在单核期花药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比可育株多1条EST、少2条POD和2条COD同工酶带,在三核期也呈上述特征。表明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在叶片中不表达、幼穗中部分表达和花药中充分表达,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的时空和特异性。花药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程序的扰乱是引起花粉败育的最主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同工酶表达 花粉败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单显性核不育及其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 被引量:6
5
作者 王道杰 田建华 +3 位作者 王灏 胡选萍 李殿荣 郭蔼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556-1560,共5页
以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选育的单显性核不育油菜分离群体为材料,对单显性核不育油菜的育性特征、花器形态进行了多代跟踪调查;对其遗传规律进行了探讨,确定该不育性状受一对显性核基因控制;利用集群分离法 BSA 对该油菜单显性核不育... 以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选育的单显性核不育油菜分离群体为材料,对单显性核不育油菜的育性特征、花器形态进行了多代跟踪调查;对其遗传规律进行了探讨,确定该不育性状受一对显性核基因控制;利用集群分离法 BSA 对该油菜单显性核不育基因进行了RAPD分析.在所选用的300个随机引物中,获得引物S243 5'CTATGCCGAC3' 在可育集团与不育集团间扩增出多态性产物S-2431500.通过对该分离群体及其姐妹系分离群体进行单株验证,均获得相同的扩增结果,表明S-2431500与单显性核不育基因相连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显性核不育 分子标记 RAPD 集群分离法(B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被引量:9
6
作者 张俊英 蒋美艳 +5 位作者 江建霞 李延莉 王伟荣 孙超才 杨立勇 周熙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19-2125,共7页
为探究分子标记BE10对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选育中的作用,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为材料,利用分子标记BE10,检测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的自交分离群体和纯合型不育株,并通过田间育性观察,验证分子标记BE10辅助选择的可靠性。结... 为探究分子标记BE10对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选育中的作用,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为材料,利用分子标记BE10,检测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的自交分离群体和纯合型不育株,并通过田间育性观察,验证分子标记BE10辅助选择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基因型为MS5~aMS5~b的可育株自交,其后代的育性表现为3∶1(可育∶不育),基因型分离结果为1MS5~aMS5~a:2MS5~aMS5~b:1MS5~bMS5~b。选取可育株自交,三分之二的单株后代分离比例与上一世代相同,三分之一的单株后代群体因携带纯合型的MS5~a而表现为100%可育。利用分子标记BE10的辅助选择,不仅能鉴定出后代群体是否有MS5~b不育基因,提高不育系的选育效率,还能从育性表现为3∶1(可育∶不育)的自交系中筛选出纯合型不育株;结合无性繁殖技术,用纯合型不育株的无性系与临保系生产全不育系,可有效提高全不育系的纯度,为杂交种选育和杂交种子生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显性核不育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性核不育油菜的遗传与利用 被引量:71
7
作者 李树林 周熙荣 +1 位作者 周志疆 钱玉秀 《作物研究》 1990年第3期27-32,共6页
对23号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研究结果发现:育性是由二对显性基因Ms和Rf互作控制的。其中Ms是显性不育基因,Rf是显性上位基因,它能抑制Ms不育基因不育性的表达,从而使育性恢复可育。根据其遗传学原理,不育株的基因型为Ms-rf... 对23号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研究结果发现:育性是由二对显性基因Ms和Rf互作控制的。其中Ms是显性不育基因,Rf是显性上位基因,它能抑制Ms不育基因不育性的表达,从而使育性恢复可育。根据其遗传学原理,不育株的基因型为Ms-rfrf,可育株的基因型为Ms-Rf-,msmsRf-和msmsrfrf,而可育株基因型为RfRf的植株可作为恢复系。利用兄妹交配(Msmsrfrf×msmsrfrf)和(Msmsrfrf×MsMsRfrf),其后代的育性分离都能稳定在1:1,前者称为杂合两型系,后者称为纯合两型系,若配(MsMsrfrf×msmsrfrf),其测交一代为全不育系Msmsrfrf。由于全不育系只能出现在测交一代,不能用回交保持,故把双隐性的msmsrfrf可育株称为临保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显性核不育 遗传 制杂交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花粉败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4
8
作者 贺国良 贺浩华 +3 位作者 朱昌兰 刘宜柏 肖德兴 蔡耀辉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5期329-332,T001-T003,共7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技术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PXDGMSR)可育株和不育株花粉形成及发育过程、药壁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导致其不育株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有 :(1)绒毡层细胞解体延迟 ;(2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方式为“连续型”,... 利用光学显微镜技术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PXDGMSR)可育株和不育株花粉形成及发育过程、药壁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导致其不育株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有 :(1)绒毡层细胞解体延迟 ;(2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方式为“连续型”,但分裂期细胞液泡化严重 ,染色体粘连 ,纺缍体形成不规则 ,核中出现囊泡化现象 ;(3)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方式为“同时型”,母细胞形成多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花粉败 细胞形态学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T辅助的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AFLP标记转化 被引量:4
9
作者 宋来强 易斌 +2 位作者 杨明贵 陈伦林 傅廷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58-1461,共4页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广泛应用于轮回选择和杂种优势利用,不育基因标记的开发与应用对于基因克隆和育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FLP标记SA12MG14的序列信息,从拟南芥整合数据库中,检索与标记序列同源的甘蓝型油菜EST,结合标记和EST序列...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广泛应用于轮回选择和杂种优势利用,不育基因标记的开发与应用对于基因克隆和育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FLP标记SA12MG14的序列信息,从拟南芥整合数据库中,检索与标记序列同源的甘蓝型油菜EST,结合标记和EST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转化成新的SCAR标记。获得的SCAR标记S6B3,具有很高的检测稳定性,在回交群体Popu2上分析验证,结果与AFLP标记完全一致。该标记与不育基因相距0.3cM,将其用于临保系同源的纯合型不育系选育,可有效提高育种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显性核不育 EST AFLP SC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双低杂交种核杂7号的选育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熙荣 庄静 +7 位作者 孙超才 李树林 赛晓峰 胡官保 王伟荣 李延莉 顾龙弟 钱小芳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6-9,共4页
在纯合两型系48AB中选择硫甙含量低的可育株进行连续自交并淘汰育性分离的后代。当硫甙含量稳定在较低水平时,在有育性分离的后代中重新选可育株和不育株进行兄妹交,使纯合两型系的性状尽早稳定,由此育成双低纯合两型系72AB。对恢复系... 在纯合两型系48AB中选择硫甙含量低的可育株进行连续自交并淘汰育性分离的后代。当硫甙含量稳定在较低水平时,在有育性分离的后代中重新选可育株和不育株进行兄妹交,使纯合两型系的性状尽早稳定,由此育成双低纯合两型系72AB。对恢复系进行配合力测定,获得一般配合力最高的双低恢复系HF02。通过双低纯合两型系72AB和临保系LB03配制全不育系,并用全不育系和恢复系HF02生产杂交新品种核杂7号。它成为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的双低显性核不育三系杂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显性核不育 纯合两型系 临保系 恢复系 双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显性核不育三系法制种 被引量:29
11
作者 李树林 周志疆 周熙荣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21-26,共6页
油菜显性核不育三系法制种,是用纯合两型系(基因型:不育株MsMsrfrf,可育株MsMsRfrf)、临保系(基因型msmsrfrf)、恢复系(基因型__RfRf)三系配套制种的新技术。其做法是,先用纯合两型系与临保系... 油菜显性核不育三系法制种,是用纯合两型系(基因型:不育株MsMsrfrf,可育株MsMsRfrf)、临保系(基因型msmsrfrf)、恢复系(基因型__RfRf)三系配套制种的新技术。其做法是,先用纯合两型系与临保系按核不育油菜二系制种法生产全不育系(基因型Msmsrfrf);再用全不育系与恢复系配制杂交种。纯合两型系育性分离比例稳定在1∶1,繁殖时每公顷产两型系种子580.5千克;临保系的保持株率(全不育系)在99.5%~100%,全不育系的繁殖每公顷产种414~585千克;恢复系的恢复株(F1)率达到98.0%~100%,F1制种每公顷产杂交种子876千克。已筛选到一批强优势杂交组合,其中(6CA×村青)F1已在生产上试种1万公顷以上,并收到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核不育 油菜 临保系 三系制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性核不育亚麻种质资源聚类分析及核心种质库的建立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辉 斯钦巴特尔 +2 位作者 亢鲁毅 贾霄云 高凤云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8-122,共5页
为核不育亚麻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构建了核不育亚麻核心种质库。以78份核不育亚麻资源材料为研究材料,通过10个农艺性状的形态学观察、RAPD标记和聚类分析,采用随机抽样和最大遗传距离法结合的策略,构建了由22个材料组成的核心种质... 为核不育亚麻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构建了核不育亚麻核心种质库。以78份核不育亚麻资源材料为研究材料,通过10个农艺性状的形态学观察、RAPD标记和聚类分析,采用随机抽样和最大遗传距离法结合的策略,构建了由22个材料组成的核心种质库。通过各性状的均值、方差、变幅及变幅保持率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根据10个农艺性状聚类分析结果,将78份不育亚麻种质资源,可分为8个类群,其欧氏距离在0.394 0~10.709 1之间,均值为4.050 0。而根据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将其可分为3个类群,其遗传相异系数在0.013~0.897之间,均值为0.361。构建的核不育亚麻核心种质库基本上能够代表原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核不育亚麻 种质资源 聚类分析 心种质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橙黄花纯合两型系的选育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熙荣 庄静 +4 位作者 孙超才 王伟荣 李延莉 顾龙弟 钱小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1-425,共5页
以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杂合两型系的不育株沪油15A为母本,与恢复系HF03杂交,F1群体全部表现为可育。在该杂交组合的6个F3群体中有5个群体发生育性分离。其中区号为04-4307的F3群体发生育性和花瓣色泽的分离,表现为70株鲜黄花可育、22... 以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杂合两型系的不育株沪油15A为母本,与恢复系HF03杂交,F1群体全部表现为可育。在该杂交组合的6个F3群体中有5个群体发生育性分离。其中区号为04-4307的F3群体发生育性和花瓣色泽的分离,表现为70株鲜黄花可育、22株鲜黄花不育、30株橙黄花可育、9株橙黄花不育。根据油菜显性核不育和橙黄花的遗传规律,04-4307出现3∶1育性分离,说明该群体由基因型为M sM sR frf的单株自交获得。从04-4307群体中选橙黄花可育株自交,并与橙黄花不育株作兄妹交,后代全部表现为橙黄花(y1y1y2y2)。其中区号为05-4356的兄妹交组合出现1∶1育性分离;其父本的可育株自交出现3∶1育性分离。由此推断,05-4356的兄妹交组合就是显性核不育橙黄花纯合两型系,其不育株基因型为M sM srfrfy1y1y2y2,可育株基因型为M sM sR fr-fy1y1y2y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显性核不育 纯合两型系 临保系 恢复系 橙黄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油菜(B.campestris L.)双显性核不育896AB的选育 被引量:14
14
作者 董振生 刘创社 +2 位作者 景军胜 庄顺琪 冉隆贵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87-192,共6页
以北方白菜型油菜自交系S_3-18为母本,加拿大白菜型春油莱Tobin为父本杂交。在自交2代中出现不育株37AB,经研究认为,该不育材料是由2种不育基因(MSMSrfrf、MSmsrfrf)、4种保持基因(MSMSRfrf、MSmsRfrf、msmsRfrf、msmsrfrf)组成的杂合... 以北方白菜型油菜自交系S_3-18为母本,加拿大白菜型春油莱Tobin为父本杂交。在自交2代中出现不育株37AB,经研究认为,该不育材料是由2种不育基因(MSMSrfrf、MSmsrfrf)、4种保持基因(MSMSRfrf、MSmsRfrf、msmsRfrf、msmsrfrf)组成的杂合不育群体。用成对保持、双隐性测交的方法,经2~3个世代的选育,育成896AB双显性核不育系及125ab等双隐性临保系。用双隐性临保系对双显性不育系保持,可获得全不育系。再用含抑制基因(RfRf)的植株与全不育系杂交,使全不育系恢复可育,实现双显性核不育的三系配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 油菜 显性核不育 油料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显性核不育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凤云 张辉 +1 位作者 贾霄云 斯钦巴特尔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57,共4页
亚麻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对亚麻育种以及杂种优势的利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利用这一优良生物性状,很有必要对其相关基因进行标记、克隆和序列分析。通过使用252条10-mer的随机引物对遗传背景相似的兄妹杂交分离出的17对可育株... 亚麻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对亚麻育种以及杂种优势的利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利用这一优良生物性状,很有必要对其相关基因进行标记、克隆和序列分析。通过使用252条10-mer的随机引物对遗传背景相似的兄妹杂交分离出的17对可育株和不育株亚麻进行RAPD分子标记,得到三条差异片段,通过回收、克隆及测序,然后用BLAST进行序列分析以及对比研究,发现这3条差异片段与水稻不育基因具有同源性,因此推测其与亚麻显性雄性核不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显性核不育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不育基因的转育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小强 贺浩华 彭小松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6-220,共5页
利用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不育株高温条件下表现部分可育的特性,在南昌夏季以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杂合不育株作父本,与具有不同细胞质来源的常规水稻品种(粤香占、HR-195、85-02、中鉴100、9311、原早7号、超丰早、R402)杂交,各杂交组合及... 利用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不育株高温条件下表现部分可育的特性,在南昌夏季以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杂合不育株作父本,与具有不同细胞质来源的常规水稻品种(粤香占、HR-195、85-02、中鉴100、9311、原早7号、超丰早、R402)杂交,各杂交组合及后代分别在江西南昌和海南三亚种植。结果表明,转育后代出现的不育株育性没有中间类型,败育彻底;遗传背景和环境条件不会对转育后代Ms-p基因表达产生影响,转育的不育株系育性能稳定遗传。转育成功的5个不同细胞质源的显性核不育株系在株高、分蘖力、上三叶长度和角度等农艺性状都与原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不育株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核不育 水稻 不育基因 农艺性状 杂合不育 品种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性核不育油菜(Brassica napusL.)无蜡粉纯合两型系的选育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熙荣 李树林 顾龙弟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25-27,共3页
采用杂交、兄妹交和自交等育种方法,育成无蜡粉的显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利用该两型系进行全不育系制种,无蜡粉可作为苗期育性的指示性状,能有效地区别因纯合两型系内可育株迟拔或漏拔而产生的杂株,从而提高全不育系和杂交种的纯度。
关键词 甘蓝型 油菜 显性核不育 蜡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感温性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颜龙安 蔡耀辉 +3 位作者 刘秋英 张俊才 张晓波 杨正威 《江西农业学报》 1996年第2期85-88,共4页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感温性主要表现:①不同稃尖性状的不育株感温效应不同,红色稃尖的不育株比白色稃尖的不育株感温效应更强;②不同遗传背景的不育株感温效应不同;③同一株系不同单株感温效应不同;感温性强的单株其后代不育材料感...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感温性主要表现:①不同稃尖性状的不育株感温效应不同,红色稃尖的不育株比白色稃尖的不育株感温效应更强;②不同遗传背景的不育株感温效应不同;③同一株系不同单株感温效应不同;感温性强的单株其后代不育材料感温性也强。说明显性核不育材料的感温性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效应,通过理想亲本选择可削弱不育材料的感温性。本文提出了通过高温筛选减少温度对不育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显性核不育 感温效应 性感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开花习性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贺浩华 余祥健 +1 位作者 傅军如 黄文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79-481,共3页
通过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开花习性的观察 ,结果表明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具有柱头大、柱头外露率高、柱头生活力下降慢、张颖角度较大 ,花期不太集中 ,一天中没有明显的开花高峰等特点。
关键词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开花习性 柱头外露率 柱头生活力 张颖角度 花期 制种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材料Shaan-GMS纯合两型系803AB的选育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胜武 于澄宇 +1 位作者 赵惠贤 路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5-27,共3页
以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材料Shaan-GMS(Msmsii)与其恢复系96-803(msmsII)进行杂交,F_1自交,从育性分离的F_2家系中选可育株自交得F_3,从育性分离的F_3家系中选不育株同临保系84004(msmsii)进行测交,根据测交结果,在不育株测交F_1为全不... 以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材料Shaan-GMS(Msmsii)与其恢复系96-803(msmsII)进行杂交,F_1自交,从育性分离的F_2家系中选可育株自交得F_3,从育性分离的F_3家系中选不育株同临保系84004(msmsii)进行测交,根据测交结果,在不育株测交F_1为全不育的F_3家系中,进行兄妹交,育成了纯合不育系803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显性核不育材料 Shann-GMS 803AB 纯合两型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