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与显微镜下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比较 被引量:57
1
作者 吴磊 阳宁 +2 位作者 刘俊 谢皇 许武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4-767,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显微镜下经腹股沟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组(腹腔镜组)55例,显微镜下经腹股沟精索静脉高位结扎组(显微镜组)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显微镜下经腹股沟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组(腹腔镜组)55例,显微镜下经腹股沟精索静脉高位结扎组(显微镜组)58例。术后随访6个月,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阴囊水肿,以及术后疼痛改善及复发情况,术后精液质量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与腹腔镜组相比,显微镜组手术时间较长(P<0.05),而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腹腔镜组相比,显微镜组术后阴囊水肿及复发的情况均较少(P<0.05),而术后疼痛恢复情况及术后精液质量改善情况,两组都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Ⅱ度与Ⅲ度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比较,术后阴囊水肿,术后复发,及疼痛缓解差异均没有显著性;Ⅱ度患者术后的a+b级精子比率、精子活率均比Ⅲ度患者增加,而精子密度的改善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镜下经腹股沟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具有并发症少、术后不容易复发、疗效好的优点,有望替代腹腔镜,成为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显微镜经腹股沟高位结扎 精索静脉曲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单通道腹膜外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真闯 闫学强 +3 位作者 杨俊 段栩飞 卞红强 匡后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7-66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单通道腹膜外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采用腹腔镜下单通道腹膜外高位结扎术治疗的350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单通道腹膜外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采用腹腔镜下单通道腹膜外高位结扎术治疗的350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350例患儿腹腔镜下单通道腹膜外高位结扎手术均顺利完成,单侧平均手术时间为(4.5±1.2)min,双侧为(8.0±1.2)min。所有患儿均于术后第1天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2.6±0.8)d。术后均无腹股沟区疼痛不适、阴囊血肿等。随访半年至1年,未见疝复发、线结排斥反应、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单通道腹膜外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经腹壁一次穿刺可保持穿刺针在同一穿刺隧道,避免结扎过多组织引起术后疼痛不适,并减少线结排斥反应,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腹股沟 高位结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孔法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 被引量:47
3
作者 刘玉祥 倪元峰 +3 位作者 蔡忠兵 陈勇 姜绪平 程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26-127,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新方法。 方法 采用一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4 8例 ,右侧 31例 ,左侧 13例 ,双侧 4例 ,单侧斜疝中 5例对侧存在隐性疝 ,均在腹腔镜下行内环口高位缝扎术。 结果 手术时间 7~ 14min ...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新方法。 方法 采用一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4 8例 ,右侧 31例 ,左侧 13例 ,双侧 4例 ,单侧斜疝中 5例对侧存在隐性疝 ,均在腹腔镜下行内环口高位缝扎术。 结果 手术时间 7~ 14min ,平均 9min ,术后平均住院 2 4h ,皮肤无须缝线。随访 3~ 15个月 ,平均 9.5个月 ,未见复发。 结论 一孔法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缝扎术效果好 ,损伤轻 ,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疝 腹股沟 儿童 一孔法腹腔镜手术 手术治疗 高位结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正中襞修补手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4
作者 周晓波 段永福 +1 位作者 赵成鹏 李付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21-112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正中襞修补手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8月对小儿腹股沟斜疝322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不同术者采取不同手术方案,其中联合脐正中襞修补168例(A组),未联合154例(B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正中襞修补手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8月对小儿腹股沟斜疝322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不同术者采取不同手术方案,其中联合脐正中襞修补168例(A组),未联合154例(B组),对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对侧隐匿疝A组21例,B组16例,均同期处理。2组在手术时间[(26.9±7.6)min vs.(25.9±8.1)min,t=1.097,P=0.273],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2.6±8.0)分vs.(22.4±8.0)分,t=0.179,P=0.858],术后住院时间[(2.9±1.3)d vs.(2.8±1.6)d,t=0.502,P=0.61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4/168)vs.4.5%(7/154),χ^2=1.141,P=0.285]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1年,A组未见复发,B组8例术侧复发,A组复发率低于B组[0(0/168)vs.5.2%(8/154),P=0.002]。结论腹腔镜加脐正中襞自体组织修补手术能有效降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 脐正中襞 自体组织修补 小儿 腹股沟斜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18例 被引量:28
5
作者 宋斌 王晖 +3 位作者 杨培新 戴维 韩希望 汪建初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18例腹股沟嵌顿疝行腹腔镜下腹股沟嵌顿疝松解术及疝内环关闭术。建立CO2气腹后置入10 mm trocar,置入30°腹腔镜,腹腔内探查,寻找嵌顿的疝内容物,置...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18例腹股沟嵌顿疝行腹腔镜下腹股沟嵌顿疝松解术及疝内环关闭术。建立CO2气腹后置入10 mm trocar,置入30°腹腔镜,腹腔内探查,寻找嵌顿的疝内容物,置入电凝钩或超声刀切开内环口狭窄环,回纳嵌顿肠管。6例嵌顿小肠已坏死,在相应部位腹壁做小切口(约4 cm),拖出相应小肠行坏死小肠切除,端端吻合术。疝内环结扎术可采用2种方法:6例于疝内环腹壁投影处做0.3 cm切口,穿刺导线针行疝内环结扎术;12例镜下腹腔内置入针线行疝内环缝合打结。结果麻醉后2例嵌顿疝自动复位。嵌顿肠管无坏死;16例在腹腔镜下松解、复位。嵌顿内容物:小肠16例,大网膜2例;10例嵌顿肠管和2例嵌顿大网膜无坏死,6例嵌顿肠管坏死,拖出相应小肠行坏死小肠切除,端端吻合术。2例发现无症状的隐匿疝,给予疝内环结扎。2例术后出现皮下气肿,均于1 d自行吸收;4例出现腹股沟区原疝囊部位积液、水肿,即血清肿,经局部穿刺(1~4次,平均1.8次)痊愈;术后均无出血、感染。术后住院4~7 d,平均5 d。术后7~30 d(平均15.2 d)行二期无张力疝修补术,二次手术期间无疝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腹腔探查、嵌顿疝松解术及疝囊高位结扎术更适合急诊腹股沟嵌顿疝的治疗,具有术式安全、暴露充分、操作简便、易掌握等优点,可同时发现及处理对侧隐匿性疝,符合微创治疗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股沟嵌顿疝 疝囊高位结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腹腔镜小儿疝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6
作者 吴云 金啸 叶松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73-976,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腹腔镜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间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患儿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级、年龄...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腹腔镜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间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患儿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级、年龄4~8岁,按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超声组(U组)和骶管神经阻滞组(C组),每组25例,均采用丙泊酚、芬太尼诱导七氟烷维持、喉罩,机控呼吸的麻醉方法。U组两侧4个位点分别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并注入0.15%罗哌卡因混合液0.1 m L·kg^(-1),C组行骶管神经阻滞并注人相同局麻药0.75 m L·kg^(-1)。采用北美疼痛行为评估量表(CHEOPS)按评分对患儿在术后恢复室(PACU)的不同时间点及回到病房后的每个时间点做术后疼痛评估,统计应用曲马多镇痛病例数,出院前对患儿家长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U组患儿在PACU、回病房后4及8 h的疼痛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回病房后需要曲马多镇痛:U组7例;C组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患儿家长满意度评分3(2,3)与C组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中及术后均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儿童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超声引导下的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能提供和骶管神经阻滞相当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 腹直肌鞘阻滞 小儿疝高位结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小林 黄开锋 +2 位作者 廖跃武 廖文棠 杨坚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49-350,共2页
目的 总结改良腹腔镜下治疗小儿腹腔股沟疝的方法和经验以及其优缺点。方法 氯胺酮麻醉,在微型腹腔镜下运用自制带线针及针钩,对111例小儿腹股沟疝进行高位结扎术。结果 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2分钟,发现隐性疝7例,无并发症,追踪观察67... 目的 总结改良腹腔镜下治疗小儿腹腔股沟疝的方法和经验以及其优缺点。方法 氯胺酮麻醉,在微型腹腔镜下运用自制带线针及针钩,对111例小儿腹股沟疝进行高位结扎术。结果 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2分钟,发现隐性疝7例,无并发症,追踪观察67例,暂无一例复发。结论 改良微型腹腔镜下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安全可靠、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式改良 腹腔镜 小儿 腹股沟 高位结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疝环针在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何效东 赵晓雷 +4 位作者 崔泉 宋健 杨毅 邓志云 赵旭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8期737-738,共2页
关键词 疝囊高位结扎 腹股沟斜疝 小儿 腔镜 应用 疝环 自制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环高位结扎疝囊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520例 被引量:9
9
作者 袁启东 麻来峰 栾丽娟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125-126,共2页
关键词 外环 疝囊结扎 小儿 腹股沟斜疝 高位结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腹腔内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附260例报告)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颖 白东升 +2 位作者 李旭 王莹 李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6期543-544,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儿童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方法2006年2月-2008年2月,对2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施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二孔法经腹腔内内环口缝扎,28例同时将脐正中襞(或脐内侧襞)与内环口周围的腹横筋膜缝扎,10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儿童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方法2006年2月-2008年2月,对2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施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二孔法经腹腔内内环口缝扎,28例同时将脐正中襞(或脐内侧襞)与内环口周围的腹横筋膜缝扎,10例同时将腹横筋膜及腹内斜肌的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缝扎。结果260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单侧手术时间15~45min,平均22min。259例随访2~23个月,平均11.6月,无脐戳孔疝,无医源性隐睾及睾丸萎缩,无肠粘连梗阻等并发症;术后5个月复发1例(0.4%)。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创伤小,安全,有效,手术并发症少,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腹腔镜 疝囊高位结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514例报道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虎 王鹏 何立鹏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76-76,共1页
我院2001年11月~2005年11月采用经外环斜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514例,经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嵌顿疝1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小切口 高位结扎 小儿腹股沟斜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操作通道腹腔镜经脐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戚聿昌 叶辉 +2 位作者 李龙 白东升 吴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3期223-224,229,共3页
目的探讨内置操作通道腹腔镜经脐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方法 2011年1~10月对36例腹股沟斜疝经脐部单一纵切口置入Storz公司有5 mm 0°镜及5 mm内置操作通道的直径10 mm腹腔镜,高位缝扎内环口。结果 36例手... 目的探讨内置操作通道腹腔镜经脐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方法 2011年1~10月对36例腹股沟斜疝经脐部单一纵切口置入Storz公司有5 mm 0°镜及5 mm内置操作通道的直径10 mm腹腔镜,高位缝扎内环口。结果 36例手术均成功完成,其中8例发现对侧内环口未闭,均结扎封闭内环口,无中转开放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5~30 min,平均23 min。36例术后随访1~9个月,平均5.1月,无复发病例。结论采用内置操作通道的腹腔镜行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创伤小、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腹腔镜联合针式抓钳在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倪谢根 霍明生 +2 位作者 杨培培 江一帆 杨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脐腹腔镜联合针式抓钳在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价值。方法我院2020年1~9月完成21例经脐腹腔镜联合针式抓钳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经脐建立腔镜观察孔,置入针式抓钳,在针式抓钳辅助下在疝内环口腹膜前钩线1圈并结扎。结果21例... 目的探讨经脐腹腔镜联合针式抓钳在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价值。方法我院2020年1~9月完成21例经脐腹腔镜联合针式抓钳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经脐建立腔镜观察孔,置入针式抓钳,在针式抓钳辅助下在疝内环口腹膜前钩线1圈并结扎。结果21例均在全麻下完成经脐腹腔镜联合针式抓钳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单侧(34.8±14.8)min,双侧(52.2±6.3)min。1例术中出现精索血管出血;1例术后出现发热。住院(3.7±1.0)d。住院费用(5796.0±729.5)元。21例随访1~8个月,中位数3个月,无腹股沟疝复发。结论经脐腹腔镜联合针式抓钳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可行,切口美观,创伤小,对技术及器械要求低,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抓钳 小儿腹股沟 高位结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比较 被引量:32
14
作者 李永来 刘焕军 李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376-377,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的手术效果。方法2002年7月~2004年12月,对94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及交通性鞘膜积液实施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其中应用自制钩式雪橇针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44例(腹腔镜组),传统的经皮切开...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的手术效果。方法2002年7月~2004年12月,对94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及交通性鞘膜积液实施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其中应用自制钩式雪橇针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44例(腹腔镜组),传统的经皮切开手术50例(传统组)。结果腹腔镜组较传统组手术时间短[(18±5)minvs(27±8)min,t=-6.436,P=0.000],术后需用止痛药的例数少(5/44vs14/50,χ2=4.017,P=0.045),住院时间短[(3.2±1.2)dvs(7.3±1.9)d,t=-12.311,P=0.000],住院费用高[(2965.5±516.7)元vs(2389.7±372.3)元,t=-6.251,P=0.000]。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无切口瘢痕等优点,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交通鞘膜积液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股沟斜疝 交通性鞘膜积液 疝囊高位结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一部位单通道与双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牛志尚 郝春生 +4 位作者 叶辉 李龙 白东升 邱颖 管考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2期1112-1115,1119,共5页
目的 探讨经脐单一部位单通道与双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3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分为2组(单通道腹腔镜组178例,双通道腹腔镜组182例).单通道腹腔镜组于脐部上缘纵行切开10-15 mm,直视... 目的 探讨经脐单一部位单通道与双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3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分为2组(单通道腹腔镜组178例,双通道腹腔镜组182例).单通道腹腔镜组于脐部上缘纵行切开10-15 mm,直视下放置10 mm trocar,经trocar置入10 mm单孔带操作孔道的腹腔镜,自操作孔道置入专用加长5 mm腹腔镜持针器,经腹壁穿入腹腔-2-0带针丝线,荷包缝合未闭合内环口1周.双通道腹腔镜组于脐部纵行切开10-15 mm,蚊式钳游离切口上、下极皮下组织,于上极直视下置入5 mm trocar作为观察孔,下极钝性穿刺置入5 mm trocar作为操作孔,置入常规操作器械,荷包缝合内环口.结果 3岁以上的患儿双通道腹腔镜组术后脐部疼痛发生率高[46.3%(19/41) vs.23.7%(9/38),χ^2=4.425,P=0.035],但2组手术时间[(25.9±5.7)min vs.(25.0±5.4) min,t=1.538,P=0 125],术后住院时间[(1.8±0.8)d vs.(1.9±0.7)d,t=-1.263,P=0.207],住院费用[(3473.6±165.4)元 vs.(3478.2±131.4),t=-0.293,P=0 770]均无明显差异.单、双通道腹腔镜组分别随访172、168例,术后6个月无斜疝复发,无脐疝、睾丸萎缩及睾丸下降不全等并发症,脐部未见明显手术瘢痕.结论经脐单一部位单通道与双通道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疗效相当,腹壁不留瘢痕,但双通道腹腔镜手术无须特殊器械,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 疝囊高位结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疝囊内环口关闭法治疗成人腹股沟疝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风涛 钟立明 +2 位作者 叶建宇 彭毅 周汉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28-229,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自体组织关闭内环口方法对成人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 0年 11月至 2 0 0 2年 2月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内环口关闭法治疗 17例成人腹股沟斜疝的手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结果并与传统手术治... 目的 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自体组织关闭内环口方法对成人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 0年 11月至 2 0 0 2年 2月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内环口关闭法治疗 17例成人腹股沟斜疝的手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结果并与传统手术治疗 12例成人腹股沟斜疝的结果相比较。 结果 手术时间 :腹腔镜手术组 (89 9± 2 5 8)分钟 ,传统手术组 (6 3 5± 2 2 4 )分钟 (t=2 86 12 ,P <0 0 1) ;平均住院天数 :腹腔镜手术组 (6 2± 2 1)天 ,传统手术组 (9 5± 2 6 )天 (t =3 7779,P <0 0 1) ;平均下床活动时间 :腹腔镜手术组 (1 5± 0 8)天 ,传统手术组 (3 6± 1 1)天 (t=5 96 38,P <0 0 1) ;术后疼痛反应 :腹腔镜手术组 11 76 % (2 17) ,传统手术组 75 % (9 12 ) (χ2 =11 94 76 ,P <0 0 1) ;阴囊水肿 :腹腔镜手术组 11 76 %(2 17) ,传统手术组 5 0 % (6 12 ) (χ2 =5 14 81,P <0 0 5 )。随访 (6~ 14 )个月 ,传统手术组 1例复发 ,腹腔镜手术组无复发。 结论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内环口封闭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成人 腹股沟斜疝 疝囊高位结扎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被引量:37
17
作者 李索林 刘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71-74,共4页
疝囊高位结扎术是腹股沟疝的标准治疗方法,经典手术是通过1.5 ~2 cm下腹横纹小切口开放进入腹股沟,解剖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剥离横断疝囊完成高位缝扎;尽管手术技术成熟,损伤精索结构和疝复发的几率不高,但仍无法进行对侧隐性疝的评估,不... 疝囊高位结扎术是腹股沟疝的标准治疗方法,经典手术是通过1.5 ~2 cm下腹横纹小切口开放进入腹股沟,解剖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剥离横断疝囊完成高位缝扎;尽管手术技术成熟,损伤精索结构和疝复发的几率不高,但仍无法进行对侧隐性疝的评估,不能避免异时疝的发生.腹腔镜技术以不解剖腹股沟精索结构从而避免损伤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可观察对侧内环情况并能同时关闭对侧鞘突未闭、以及更准确诊断少见的直疝和股疝等优点而得到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疝囊高位结扎 下腹横纹小切口 精索血管 小儿 腹腔镜技术 治疗方法 经典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腹股沟嵌顿疝内容物为回盲部4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民开 夏亚兰 +1 位作者 杨峰 莫立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824-3824,共1页
我院自2010年1—10月共收治4例左侧腹股沟嵌顿疝内容物为回盲部的婴幼儿.急诊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疝环松解、疝内容物还纳、疝囊高位结扎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腹股沟嵌顿疝内容物 回盲部 疝囊高位结扎 诊治 静脉复合麻醉 疗效满意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薇 李娜 于兴佳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8期2034-2035,共2页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腹腔镜治疗 手术配合 二孔法 小儿 疝囊高位结扎 术后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阻滞小斜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12例
20
作者 龚江波 郑燕 +1 位作者 何静波 杨行甫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800-800,804,共2页
我科2004年6月~2007年6月在基础麻醉联合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下经外环小斜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12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2例,男105例,女7例。1~3岁82例,3~6岁24例,6... 我科2004年6月~2007年6月在基础麻醉联合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下经外环小斜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12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2例,男105例,女7例。1~3岁82例,3~6岁24例,6~13岁6例。腹股沟型39例,阴囊型73例。单侧疝97例,双侧疝15例。嵌顿疝12例,先行手法复位,24~48 h后再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周围神经阻滞 切口治疗 小儿 疝囊高位结扎 再手术治疗 小斜切口 腹股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