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预后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善泉 张晓华 +5 位作者 郑彦 熊文浩 王勇 李骁雄 邱永明 万杰青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187例病人,用时序检验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诸因素。结果近期疗效优者164例(87.7%),良者23例(12.3%)。...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187例病人,用时序检验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诸因素。结果近期疗效优者164例(87.7%),良者23例(12.3%)。平均随访期7.38年,随访期间33例有不同程度的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6个月,临床总有效率为82.4%,且复发大多在术后2年内,单因素分析表明动脉性压迫、神经存在血管压迹及减压方式与临床有效率有关,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静脉性压迫为复发的主要因素。结论神经受压程度、压迫血管的类型及不同的手术方式为影响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病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治疗 显微血管减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套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912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郑鲁 陈援朝 +8 位作者 吕福林 谭林琼 孔令学 段国升 张远征 魏少波 郑瑛 王凤玲 吕学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目的 :总结 19年以来采用围套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912例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教训。方法 :耳后横切口 ,开骨窗 ,切开硬脑膜。牵开小脑半球 ,找到岩静脉后电凝并切断。根据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的关系 ,分为贯穿型与非贯穿型。非贯穿型... 目的 :总结 19年以来采用围套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912例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教训。方法 :耳后横切口 ,开骨窗 ,切开硬脑膜。牵开小脑半球 ,找到岩静脉后电凝并切断。根据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的关系 ,分为贯穿型与非贯穿型。非贯穿型的病人 ,动脉或较粗的静脉要使之与三叉神经分开 ,细小静脉则分开后电凝并切除与三叉神经并行的部分。最后进行神经血管减压。将减压材料自血管与神经之间插入并包绕三叉神经一周后前后两断端对合 ,以两银夹固定 ,这称为“围套式减压” ;贯穿型病人 ,尽可能将血管推向三叉神经远端 ,再行“围套式减压”。结果 :术后当日止痛90 2例 (98.90 % )。得到随访者 80 7例 (88.4 9% ) ,远期复发 2 0例 (2 .4 8% ) ,随访时间 0 .5~ 18年 ,平均 6 .5年。结论 :“围套式减压”可避免减压材料的滑脱、吸收 ,或新生血管重新压迫 ,还易于发现被神经根挡住的“责任血管” ,疗效好 ,远期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 治疗 三叉神经痛 围套式减压 方法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孔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附23例报告) 被引量:6
3
作者 程钢戈 马宏伟 +4 位作者 董连强 张晖 黄永安 张宝国 武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7-278,共2页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法、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2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采用乳突后发际内小切口,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全程解剖三叉神经颅内段,寻找责任血管,将其从三...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法、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2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采用乳突后发际内小切口,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全程解剖三叉神经颅内段,寻找责任血管,将其从三叉神经入脑干区(REZ)分离,植入Teflon垫棉。观察术后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均发现明确的责任血管压迫三叉神经REZ区。23例中22例术后症状立即消失,1例无效。3例术后发生术侧面部麻木。随访1个月~2年无疼痛复发。结论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且有效的方法,正确的手术方法是决定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责任血管 神经外科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崔彦魁 王卿峰 +3 位作者 王东晓 夏国庆 宋伟 张彦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75-176,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外科治疗 疗效分析 临床 占位性病变 继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后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73例 被引量:8
5
作者 舒航 李昭杰 +5 位作者 林志俊 许作奎 林晓风 李贵福 詹升全 周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9期870-871,共2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7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均为全麻下行乳突内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分离责任血管。结果:责任血管依次为小脑上动脉49例,基底动脉6例,岩静脉 6例及小脑前下动脉 3例,联合性责任...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7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均为全麻下行乳突内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分离责任血管。结果:责任血管依次为小脑上动脉49例,基底动脉6例,岩静脉 6例及小脑前下动脉 3例,联合性责任血管 9例;术后随访 1 -45个月,1例无效,1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肺部感染,余 70例疼痛完全消失。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副反应小等优点,尤其对于药物难治性三又神经痛宜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耳后 显微血管减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用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镇痛 被引量:5
6
作者 唐贞申 汤义 +5 位作者 安建雄 马银娜 梅晓辉 钱晓焱 冷火萍 严相默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1-302,共2页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CA)用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镇痛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副作用。方法将62例MVD术后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n=32)和芬太尼组(F组,n=30),分别使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进行术后PCA。记录术后1、6...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CA)用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镇痛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副作用。方法将62例MVD术后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n=32)和芬太尼组(F组,n=30),分别使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进行术后PCA。记录术后1、6、12、24、48和72h的疼痛评分、生命体征、副作用以及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术后12h时安静痛VAS及48h时需求按压及有效按压次数S组少于F组(P<0.05);两组效果均较满意,S组非常满意率高于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和芬太尼PCA用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镇痛时安全有效;等效剂量舒芬太尼镇痛、镇静效果强于芬太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镇痛 舒芬太尼 芬太尼 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责任血管为小脑后下动脉的舌咽神经痛 被引量:4
7
作者 梁建涛 李茗初 +3 位作者 陈革 郭宏川 李子轶 鲍遇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4-97,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GNP)的技术要点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1年7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GNP患者18例。所有患者术前接受MR血管成像(MRA)检查,明确...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GNP)的技术要点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1年7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GNP患者18例。所有患者术前接受MR血管成像(MRA)检查,明确舌咽和迷走神经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其中17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例采用远外侧入路;对患者均未行神经根丝切断术。结果 18例患者术前均有典型的舌根、咽部、扁桃体或外耳道深部等部位的发作性剧烈疼痛。术前MRA提示并且在术中证实,患者的责任血管均为小脑后下动脉主干或其分支。术中直视下将责任血管移离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出脑干区,确保血管与神经不再相互接触。手术无致残致死,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期为1~62个月。其中17例患者疼痛症状完全消失,疼痛数字量表评分(NRS)为0分;1例疼痛未缓解,出院时NRS评分同术前的8分。3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微的声音嘶哑、咽部不适,随访期内逐渐缓解。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GNP安全、有效的方法,小脑后下动脉是最为常见的责任血管,术前影像学检查、术中明确减压非常重要,对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切断需慎之又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咽神经疾病 迷走神经 显微血管减压术 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偏头痛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付勇 邹建军 +6 位作者 沈旭辉 王志超 甄为 张天鹤 郭桐萁 何秋 肖明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908-911,共4页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切断术治疗血管搏动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7年9月到2014年12月56例临床确诊的典型的颞部血管搏动性偏头痛病例,局麻下实施耳颞神经颞浅动脉切断术,术后部分患者颞浅动脉行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血管...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切断术治疗血管搏动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7年9月到2014年12月56例临床确诊的典型的颞部血管搏动性偏头痛病例,局麻下实施耳颞神经颞浅动脉切断术,术后部分患者颞浅动脉行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血管平滑肌变化情况。结果:56例患者实施63次手术,其中7例为双侧颞部的头痛。部分患者颞浅动脉行H&E染色病理切片显示血管平滑肌细胞部分变性增生。术后随访3个月~5年,平均随访49个月。46例偏头痛临床症状消失;4例明显减轻,无需服药治疗,总有效率89.3%;3例于术后3、8、13个月复发(复发率5.3%),行注射治疗后疼痛偶有发作;2例好转,1例无效,均仍需服用镇痛剂对症治疗。结论:颞浅动脉血管平滑肌变性是血管搏动性偏头痛发作的病理基础之一,颞浅动脉切断术是治疗血管搏动性偏头痛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耳颞神经 颞浅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3
9
作者 余新光 魏少波 +2 位作者 张远征 薛怀安 刘宗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7-68,共2页
目的 :总结近年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和结果 ,以期进一步提高手术治愈率。方法 :回顾分析从 1994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进行后颅窝手术探查的 2 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 19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有 1例术中采... 目的 :总结近年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和结果 ,以期进一步提高手术治愈率。方法 :回顾分析从 1994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进行后颅窝手术探查的 2 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 19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有 1例术中采用脑室镜协助观察。结果 :在头颅磁共振扫描上 ,有 11例可见疼痛一侧的桥脑旁有异常血管影。术中发现三叉神经出脑干处有血管压迫者19例 (动脉血管压迫 16例 ,静脉血管压迫 3例 )。 19例中 ,术后早期疼痛完全缓解 17例。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 治疗 三叉神经痛 异常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责任血管测量为“显微血管减压术”正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治权 陈松 +3 位作者 袁贤瑞 伍军 袁盾 侯永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通过责任血管的测量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的实质,从而提出正确的中文名称。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进行的150例MVD的责任血管进行总结,并连续对其中的53例58条责任血管直径进行测量。复习文... 目的通过责任血管的测量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的实质,从而提出正确的中文名称。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进行的150例MVD的责任血管进行总结,并连续对其中的53例58条责任血管直径进行测量。复习文献,了解各种中文名称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对MVD中文译名的看法。结果三叉神经痛常见的责任血管依次是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基底动脉、岩静脉及上述多血管压迫;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的责任血管依次是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椎动脉及多血管压迫。连续测量其中53例病人的58条责任血管的直径,范围从0.7~4.9mm,大部分是中小血管,少数是大血管,微血管不是责任血管。文献中应用最多的“微血管减压术”,其次是“显微血管减压术”。结论MVD手术巾的责任血管是中小血管及大血管,将MVD统一为“显微血管减压术”更能反映该手术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 微血管减压 责任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永琴 梁景文 杨利孙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3年第8期585-586,共2页
对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0例三叉神经痛病人,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术后重视病情观 察和不良反应的处理。结果疼痛消失27例(92.1%),疼痛缓解3例(7.9%).提示优质护理可缓解病人的紧张、 焦虑情绪,减轻疼痛,有利于促进病... 对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0例三叉神经痛病人,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术后重视病情观 察和不良反应的处理。结果疼痛消失27例(92.1%),疼痛缓解3例(7.9%).提示优质护理可缓解病人的紧张、 焦虑情绪,减轻疼痛,有利于促进病人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波 王成伟 +3 位作者 王志刚 潘顺 张源 张庆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23-723,727,共2页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345例面肌痉挛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磊 张文杰 +1 位作者 朱宏伟 李勇杰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第12期3147-3148,共2页
回顾性总结2001年—2007年345例面肌痉挛病人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除死亡1例外,其他病人经对症治疗和针对性的护理后均顺利出院。认为护理应围绕面肌痉挛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特点,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尤其是并发症护理,... 回顾性总结2001年—2007年345例面肌痉挛病人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除死亡1例外,其他病人经对症治疗和针对性的护理后均顺利出院。认为护理应围绕面肌痉挛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特点,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尤其是并发症护理,这是保证手术成功及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无菌性脑膜炎一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锡温 姜绍红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9-430,共2页
患者女,67岁,以左侧面部肌肉阵发性抽动20年于2013年1月11日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不肿大,颅脑MRI检查无异常,化验检查无异常。入院诊断:左侧半面痉挛。于2013年1月14日在全麻下行左侧乙状窦后进路面神经... 患者女,67岁,以左侧面部肌肉阵发性抽动20年于2013年1月11日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不肿大,颅脑MRI检查无异常,化验检查无异常。入院诊断:左侧半面痉挛。于2013年1月14日在全麻下行左侧乙状窦后进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在30度内窥镜辅助下,术中见小脑前下动脉在靠近脑干侧贯穿面听神经之间,术中用显微针先行面神经干贯穿梳理10余次,然后用小涤纶片垫于小脑前下动脉和面神经干之间,生理盐水冲洗术腔,见无出血后关闭术腔,手术经过顺利。术后给以降颅压及预防感染治疗,术后5天面肌痉挛消失并出现患侧轻度面瘫,于1月24日出院。患者出院三天后开始头痛并伴有低热,于1月29日再次入院。入院查体术侧耳后有皮下积液,给以加压包扎,入院后腰穿,颅压不高,脑脊液淡黄色,脑脊液常规:白细胞240&#215;106/L,其中单核细胞80%、多核细胞20%,脑脊液蛋白735mg/L,葡萄糖、氯化物正常。用万古霉素静滴治疗5天效果不佳,后改用美罗培南静滴治疗,并用其0.1g加生理盐水5ml鞘内注射,每天一次,连用3天效果不佳,连续4次脑脊液细菌培养为阴性,脑脊液白细胞300~600&#215;106/L之间,主要以单核细胞居多,脑脊液蛋白在600mg/L左右,用激素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含量降低明显,且白细胞以单核细胞为主,经全院第一次会诊考虑无菌性脑膜炎可能性大,以激素治疗为主,静滴青霉素预防感染,泼尼松60mg/天,连用七天后减量,当泼尼松减至10mg/天时,发热及头痛症状就会出现,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也会增高。在后续的治疗中又行4次脑脊液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术后复查颅脑MRI颅内未见异常,3月1日又组织第2次全院会诊,建议少量应用非畄体类抗炎药,以减少激素用量,改用乐松(洛索洛芬钠)60mg/日,泼尼松30mg/日,术侧耳后有皮下积液一直未愈,,加压包扎效果不佳,于3月4日在局麻下行左侧耳后枕部皮下积液穿刺术,抽出淡黄色脑脊液30ml,并重新给以加压包扎,脑脊液化验:白细胞14&#215;106/L,蛋白615mg/ L。并给以甘露醇降颅压治疗一周,目的是降颅压使术区脑膜切口愈合、皮下积液消失,同时继续激素加乐松治疗并适当补钙,脑脊液白细胞数在70×10^6/L 左右,其中单核细胞90%,多核细胞10%,脑脊液蛋白700mg/L左右。3月17日又组织第3次全院会诊,建议少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将激素用量减少,停用乐松,给以环孢素25mg/次,2次/日口服,泼尼松减至10mg/日,治疗10天,患者无发热及不适,脑脊液白细胞数在70×10^6/L左右,以单核细胞为主,脑脊液蛋白略高,耳后枕区皮下积液基本消失,于3月28日出院,继续原剂量服用环孢素和泼尼松,属其第一周后减泼尼松5mg,第二周后减环孢素25mg,第三周后停用泼尼松,第四周后停用环孢素。于4月28日停止治疗后患者痊愈,病程历时近3个半月,经一年随访患者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 无菌性脑膜炎 后并发 颅内 脑脊液白细胞 颅脑MRI检查 脑脊液常规 脑脊液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20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小强 尹文杰 +3 位作者 田川 韩彦明 李强 张新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舌咽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20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资料,均采用乙状窦后小骨窗行MVD,特氟隆垫片解除神经血管接触,均未行神经根切断。随访1年以...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舌咽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20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资料,均采用乙状窦后小骨窗行MVD,特氟隆垫片解除神经血管接触,均未行神经根切断。随访1年以上。结果责任血管为小脑后下动脉18例,小脑后下动脉和椎动脉2例。舌咽神经受压部位为神经根进出脑干区(root entr/exit zoon,REZ)16例,REZ区和远端3例,远端1例。3例合并三叉神经痛,均同时行三叉神经和舌咽神经减压术。术中暂时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1例,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无死亡。随访13~90个月,平均38.5月。19例术后立即无症状,均无复发,1例偶尔有不需要药物治疗的疼痛。结论未行神经根切断的MVD治疗舌咽神经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咽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小伟 周川 +3 位作者 江建东 李罡 赵强 梁建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7-203,共7页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所致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4月至2016年8月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神经外科(2例)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11例)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VBD致三...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所致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4月至2016年8月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神经外科(2例)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11例)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VBD致三叉神经痛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37~72岁,平均(59±10)岁;病程4~240个月,病程中位数36. 0(9. 5,54. 0)个月;术前合并脑梗死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合并高血压病9例,糖尿病2例,冠心病1例; 10例术前均使用卡马西平治疗,2例术前行射频治疗;疼痛分布以三叉神经第2、3支分布区为主。术前及术后采用巴罗神经研究所(BNI)疼痛分级进行评分;术前行头部MRI检查(包括三维时间飞跃法序列)明确诊断。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采用门诊及电话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1) 13例患者术前BNI疼痛分级:Ⅳ级4例,V级9例;经MRI及术中所见均符合VBD特征,三叉神经受压移位明显;责任血管分布为基底动脉6例,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3例,椎动脉4例; 12例单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1例患者在显微血管减压术基础上行选择性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SPPR)。(2) 13例患者均完成临床随访,随访时间24~64个月,平均(48±13)个月。13例患者术后即刻均有效(BNI分级I级),其中1例术后出现同侧听力下降;1例术后1年复发(BNI分级Ⅲ级),1例术后3年复发(BNI分级Ⅲ级),11例患者均为随访有效(BNI分级I级)。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对VBD所致的三叉神经痛短期疗效较确切,安全性较好,但因样本量少,且VBD属慢性进展性疾病,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颅神经 显微血管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97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9期702-702,共1页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 治疗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椎动脉相关性面肌痉挛 被引量:3
18
作者 向晖 冷景兴 +1 位作者 闵飞祥 刘如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05-507,共3页
目的总结椎动脉相关性面肌痉挛的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经验。方法2008年10月~2019年10月,对78例椎动脉相关责任血管的面肌痉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前均行MRI 3D-SPACE序列及MRA检查,提示手术区见粗大的血管影,术中证实均为椎动脉相关性责... 目的总结椎动脉相关性面肌痉挛的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经验。方法2008年10月~2019年10月,对78例椎动脉相关责任血管的面肌痉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前均行MRI 3D-SPACE序列及MRA检查,提示手术区见粗大的血管影,术中证实均为椎动脉相关性责任血管。结果术中探查明确责任血管为椎动脉7例,椎动脉合并小脑前下动脉39例,椎动脉合并小脑后下动脉23例,椎动脉合并小脑前下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9例。术后症状均消失,其中术后立即消失72例,1~6个月消失6例。术后术侧听力下降2例,均在术后6个月内恢复;面瘫1例,术后3个月恢复;张口、吞咽受限1例,1周恢复。无出血、感染、死亡。随访1年,症状均消失,无复发,无并发症。结论面肌痉挛患者术前行MRI 3D-SPACE及MRA检查有助于术前判断责任血管类型,并给术者探查责任血管提供心理准备。充分探查、逐步减压和适度的垫棉植入是保证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椎动脉 显微血管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宋刚 陈革 +4 位作者 郭宏川 李茗初 王旭 鲍遇海 梁建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8-150,161,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导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由VBD导致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6例。所有患者术前接受MR血管... 目的初步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导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由VBD导致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6例。所有患者术前接受MR血管成像检查,明确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微血管减压术,术后随访12~52个月。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三叉神经痛评分(BNI)标准,评价患者的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的疼痛程度。结果 16例患者中,15例术后即刻疼痛消失,BNI疼痛分级为Ⅰ级;1例术后疼痛无明显缓解,术后半年疼痛逐渐消失;1例术后听力较术前下降。随访时间为12~52个月,有3例分别于术后6、12、36个月疼痛复发,经射频治疗后疼痛消失。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VBD导致的三叉神经痛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手术疗效,但有一定疼痛复发率,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治疗椎基底动脉相关性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6
20
作者 向晖 冷景兴 刘如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30-93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中对以椎基底动脉为责任血管或主要责任血管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6年6月我院28例以椎基底动脉为责任血管或主要责任血管的原发性三叉神...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中对以椎基底动脉为责任血管或主要责任血管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6年6月我院28例以椎基底动脉为责任血管或主要责任血管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MVD的临床资料。行MVD 25例,MVD+感觉根部分离断3例。结果 28例术后疼痛均立即消失。3例行MVD+感觉根部分离断者术侧面部麻木。随访3~24个月,平均18.6月,无复发。结论对于以椎基底动脉为责任血管或主要责任血管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MVD术中充分神经减压并恢复神经的自然走行是术后疗效的保证,对于张力大、无法一次性推移的血管,可以采用多点减压的方法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椎基底动脉 多点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