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预后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善泉 张晓华 +5 位作者 郑彦 熊文浩 王勇 李骁雄 邱永明 万杰青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187例病人,用时序检验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诸因素。结果近期疗效优者164例(87.7%),良者23例(12.3%)。...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187例病人,用时序检验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诸因素。结果近期疗效优者164例(87.7%),良者23例(12.3%)。平均随访期7.38年,随访期间33例有不同程度的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6个月,临床总有效率为82.4%,且复发大多在术后2年内,单因素分析表明动脉性压迫、神经存在血管压迹及减压方式与临床有效率有关,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静脉性压迫为复发的主要因素。结论神经受压程度、压迫血管的类型及不同的手术方式为影响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病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治疗 显微血管减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套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912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郑鲁 陈援朝 +8 位作者 吕福林 谭林琼 孔令学 段国升 张远征 魏少波 郑瑛 王凤玲 吕学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目的 :总结 19年以来采用围套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912例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教训。方法 :耳后横切口 ,开骨窗 ,切开硬脑膜。牵开小脑半球 ,找到岩静脉后电凝并切断。根据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的关系 ,分为贯穿型与非贯穿型。非贯穿型... 目的 :总结 19年以来采用围套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912例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教训。方法 :耳后横切口 ,开骨窗 ,切开硬脑膜。牵开小脑半球 ,找到岩静脉后电凝并切断。根据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的关系 ,分为贯穿型与非贯穿型。非贯穿型的病人 ,动脉或较粗的静脉要使之与三叉神经分开 ,细小静脉则分开后电凝并切除与三叉神经并行的部分。最后进行神经血管减压。将减压材料自血管与神经之间插入并包绕三叉神经一周后前后两断端对合 ,以两银夹固定 ,这称为“围套式减压” ;贯穿型病人 ,尽可能将血管推向三叉神经远端 ,再行“围套式减压”。结果 :术后当日止痛90 2例 (98.90 % )。得到随访者 80 7例 (88.4 9% ) ,远期复发 2 0例 (2 .4 8% ) ,随访时间 0 .5~ 18年 ,平均 6 .5年。结论 :“围套式减压”可避免减压材料的滑脱、吸收 ,或新生血管重新压迫 ,还易于发现被神经根挡住的“责任血管” ,疗效好 ,远期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 治疗 三叉神经痛 围套式减压 手术方法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三叉-心脏反射的处理 被引量:8
3
作者 齐猛 冯鲲鹏 +4 位作者 刘洋 李茗初 郭宏川 陈革 梁建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54-458,共5页
目的探讨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出现三叉-心脏反射(TCR)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7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次开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 目的探讨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出现三叉-心脏反射(TCR)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7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次开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麻醉监测,分为无TCR组63例和TCR组16例,比较两组基线情况、术前合并症及手术累及三叉神经分支的差异。分析术中发生TCR患者的处理措施及近期预后。结果 (1)TCR组高血压病史比例31.2%(5例)高于无TCR组的7.9%(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3,P<0.05)。(2)行显微血管减压术过程中,TCR组16例患者共出现TCR 19次。操作前基线心率(74±10)次/min,TCR发生时心率降至(51±6)次/min;基线平均动脉压为(102±13)mm Hg,TCR发生时平均动脉压为(74±8)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TCR出现后停止操作,患者心率和血压自行恢复4例次,应用药物15例次,其中应用阿托品12例次,剂量为0.2~0.5 mg;应用麻黄素3例次,剂量5~10 mg。患者心率及血压在20 s内或给药后20 s内恢复至基线水平;患者术后至出院时,无TCR相关心血管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缺损。结论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若发生TCR,需尽早选择性使用抗胆碱能类药物或血管活性药物。TCR发生的危险因素尚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 三叉-心脏反射 抗胆碱能类药物 血管活性药物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孔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附23例报告) 被引量:6
4
作者 程钢戈 马宏伟 +4 位作者 董连强 张晖 黄永安 张宝国 武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7-278,共2页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法、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2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采用乳突后发际内小切口,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全程解剖三叉神经颅内段,寻找责任血管,将其从三...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法、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2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采用乳突后发际内小切口,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全程解剖三叉神经颅内段,寻找责任血管,将其从三叉神经入脑干区(REZ)分离,植入Teflon垫棉。观察术后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均发现明确的责任血管压迫三叉神经REZ区。23例中22例术后症状立即消失,1例无效。3例术后发生术侧面部麻木。随访1个月~2年无疼痛复发。结论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且有效的方法,正确的手术方法是决定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 责任血管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部诱发肌电图监测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詹彦 石全红 +2 位作者 支兴刚 李建伟 程兴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面部诱发肌电图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面肌痉挛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面部诱发肌电图监测,刺激痉挛侧(手术侧)面神经下颌缘支,记录同侧眼轮匝肌肌电位。结果:术前68... 目的:探讨面部诱发肌电图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面肌痉挛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面部诱发肌电图监测,刺激痉挛侧(手术侧)面神经下颌缘支,记录同侧眼轮匝肌肌电位。结果:术前68例均在痉挛侧记录到异常肌电图(MD-OC反应);术中监测60例在不同阶段MD-OC反应消失,另有8例MD-OC反应未消失;术后随访67例痉挛症状消失,1例MD-OC反应及痉挛症状持续存在。结论: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治疗中应用面部诱发肌电图监测,对术中实时减压效果判断和预后估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肌电图 显微血管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崔彦魁 王卿峰 +3 位作者 王东晓 夏国庆 宋伟 张彦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75-176,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 外科治疗 疗效分析 临床 占位性病变 继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后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73例 被引量:8
7
作者 舒航 李昭杰 +5 位作者 林志俊 许作奎 林晓风 李贵福 詹升全 周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9期870-871,共2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7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均为全麻下行乳突内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分离责任血管。结果:责任血管依次为小脑上动脉49例,基底动脉6例,岩静脉 6例及小脑前下动脉 3例,联合性责任...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7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均为全麻下行乳突内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分离责任血管。结果:责任血管依次为小脑上动脉49例,基底动脉6例,岩静脉 6例及小脑前下动脉 3例,联合性责任血管 9例;术后随访 1 -45个月,1例无效,1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肺部感染,余 70例疼痛完全消失。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副反应小等优点,尤其对于药物难治性三又神经痛宜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耳后 显微血管减压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用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镇痛 被引量:5
8
作者 唐贞申 汤义 +5 位作者 安建雄 马银娜 梅晓辉 钱晓焱 冷火萍 严相默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1-302,共2页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CA)用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镇痛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副作用。方法将62例MVD术后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n=32)和芬太尼组(F组,n=30),分别使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进行术后PCA。记录术后1、6...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CA)用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镇痛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副作用。方法将62例MVD术后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n=32)和芬太尼组(F组,n=30),分别使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进行术后PCA。记录术后1、6、12、24、48和72h的疼痛评分、生命体征、副作用以及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术后12h时安静痛VAS及48h时需求按压及有效按压次数S组少于F组(P<0.05);两组效果均较满意,S组非常满意率高于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和芬太尼PCA用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镇痛时安全有效;等效剂量舒芬太尼镇痛、镇静效果强于芬太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舒芬太尼 芬太尼 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责任血管为小脑后下动脉的舌咽神经痛 被引量:4
9
作者 梁建涛 李茗初 +3 位作者 陈革 郭宏川 李子轶 鲍遇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4-97,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GNP)的技术要点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1年7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GNP患者18例。所有患者术前接受MR血管成像(MRA)检查,明确...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GNP)的技术要点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1年7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GNP患者18例。所有患者术前接受MR血管成像(MRA)检查,明确舌咽和迷走神经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其中17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例采用远外侧入路;对患者均未行神经根丝切断术。结果 18例患者术前均有典型的舌根、咽部、扁桃体或外耳道深部等部位的发作性剧烈疼痛。术前MRA提示并且在术中证实,患者的责任血管均为小脑后下动脉主干或其分支。术中直视下将责任血管移离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出脑干区,确保血管与神经不再相互接触。手术无致残致死,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期为1~62个月。其中17例患者疼痛症状完全消失,疼痛数字量表评分(NRS)为0分;1例疼痛未缓解,出院时NRS评分同术前的8分。3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微的声音嘶哑、咽部不适,随访期内逐渐缓解。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GNP安全、有效的方法,小脑后下动脉是最为常见的责任血管,术前影像学检查、术中明确减压非常重要,对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切断需慎之又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咽神经疾病 迷走神经 显微血管减压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偏头痛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付勇 邹建军 +6 位作者 沈旭辉 王志超 甄为 张天鹤 郭桐萁 何秋 肖明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908-911,共4页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切断术治疗血管搏动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7年9月到2014年12月56例临床确诊的典型的颞部血管搏动性偏头痛病例,局麻下实施耳颞神经颞浅动脉切断术,术后部分患者颞浅动脉行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血管...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切断术治疗血管搏动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7年9月到2014年12月56例临床确诊的典型的颞部血管搏动性偏头痛病例,局麻下实施耳颞神经颞浅动脉切断术,术后部分患者颞浅动脉行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血管平滑肌变化情况。结果:56例患者实施63次手术,其中7例为双侧颞部的头痛。部分患者颞浅动脉行H&E染色病理切片显示血管平滑肌细胞部分变性增生。术后随访3个月~5年,平均随访49个月。46例偏头痛临床症状消失;4例明显减轻,无需服药治疗,总有效率89.3%;3例于术后3、8、13个月复发(复发率5.3%),行注射治疗后疼痛偶有发作;2例好转,1例无效,均仍需服用镇痛剂对症治疗。结论:颞浅动脉血管平滑肌变性是血管搏动性偏头痛发作的病理基础之一,颞浅动脉切断术是治疗血管搏动性偏头痛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显微血管减压 耳颞神经 颞浅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吊法”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宏伟 胡永生 +2 位作者 陶蔚 马凯 李勇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9期522-524,共3页
目的:研究"悬吊法"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00年12月到2010年6月,77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了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均采用幕下小脑上入路。其中,14例患者责任血管迂曲,采用悬吊法显微血管减压... 目的:研究"悬吊法"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00年12月到2010年6月,77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了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均采用幕下小脑上入路。其中,14例患者责任血管迂曲,采用悬吊法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用福爱乐医用胶(FAL)把责任血管粘到小脑幕上。通过电话随访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术后14例患者疼痛消失,手术并发症为暂时性并发症,包括疱疹病毒感染、头痛和耳鸣。本组患者随访时间12~126月,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在责任血管袢迂曲变长,难以常规减压的情况下,"悬吊法"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 悬吊技术 责任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安宁 杨辉 +2 位作者 张可成 周政 刘仕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0期1807-1809,共3页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的疗效 ,分析血管受压程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系统性地回顾分析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 3 9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结果 早期痊愈 3 7例 ( 94 9%) ,部分缓解 1例 ( 2 6%) ,无效 1例 ( 2 6%) ...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的疗效 ,分析血管受压程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系统性地回顾分析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 3 9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结果 早期痊愈 3 7例 ( 94 9%) ,部分缓解 1例 ( 2 6%) ,无效 1例 ( 2 6%) ,无手术死亡。但随访 2~ 8年后 ,痊愈 3 3例 ( 84 6%) ,部分缓解 3例 ( 7 7%) ,无效 3例 ( 7 7%) ;复发 4例( 10 8%)。在晚期痊愈的病人中 ,三叉神经受动脉压迫出现明显压迹的 2 9例痊愈 2 7例 ( 93 1%) ,而神经与动脉或静脉接触而无压迹的 10例仅痊愈 6例 ( 60 %) ,二者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 三叉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治疗椎基底动脉相关性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6
13
作者 向晖 冷景兴 刘如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30-93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中对以椎基底动脉为责任血管或主要责任血管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6年6月我院28例以椎基底动脉为责任血管或主要责任血管的原发性三叉神...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中对以椎基底动脉为责任血管或主要责任血管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6年6月我院28例以椎基底动脉为责任血管或主要责任血管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MVD的临床资料。行MVD 25例,MVD+感觉根部分离断3例。结果 28例术后疼痛均立即消失。3例行MVD+感觉根部分离断者术侧面部麻木。随访3~24个月,平均18.6月,无复发。结论对于以椎基底动脉为责任血管或主要责任血管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MVD术中充分神经减压并恢复神经的自然走行是术后疗效的保证,对于张力大、无法一次性推移的血管,可以采用多点减压的方法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 椎基底动脉 多点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327例的疗效 被引量:4
14
作者 别小华 王茂德 +1 位作者 常树林 王安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661-1664,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经过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检查后,对有血管压迫者的327例面肌痉挛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随诊比较疗效,分析手术操作与手术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术后症状立即消失256例,1...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经过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检查后,对有血管压迫者的327例面肌痉挛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随诊比较疗效,分析手术操作与手术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术后症状立即消失256例,1周内消失29例,1个月内消失21例,半年内消失9例,1年内消失1例,观察1年7例症状减轻,无效2例,复发2例;49例发热,6例脑脊液漏,29例有迟发性面瘫,7例听力丧失,4例轻微共济失调。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正确的手术方式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 磁共振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3
15
作者 余新光 魏少波 +2 位作者 张远征 薛怀安 刘宗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7-68,共2页
目的 :总结近年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和结果 ,以期进一步提高手术治愈率。方法 :回顾分析从 1994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进行后颅窝手术探查的 2 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 19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有 1例术中采... 目的 :总结近年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和结果 ,以期进一步提高手术治愈率。方法 :回顾分析从 1994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进行后颅窝手术探查的 2 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 19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有 1例术中采用脑室镜协助观察。结果 :在头颅磁共振扫描上 ,有 11例可见疼痛一侧的桥脑旁有异常血管影。术中发现三叉神经出脑干处有血管压迫者19例 (动脉血管压迫 16例 ,静脉血管压迫 3例 )。 19例中 ,术后早期疼痛完全缓解 17例。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 治疗 三叉神经痛 异常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责任血管测量为“显微血管减压术”正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治权 陈松 +3 位作者 袁贤瑞 伍军 袁盾 侯永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通过责任血管的测量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的实质,从而提出正确的中文名称。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进行的150例MVD的责任血管进行总结,并连续对其中的53例58条责任血管直径进行测量。复习文... 目的通过责任血管的测量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的实质,从而提出正确的中文名称。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进行的150例MVD的责任血管进行总结,并连续对其中的53例58条责任血管直径进行测量。复习文献,了解各种中文名称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对MVD中文译名的看法。结果三叉神经痛常见的责任血管依次是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基底动脉、岩静脉及上述多血管压迫;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的责任血管依次是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椎动脉及多血管压迫。连续测量其中53例病人的58条责任血管的直径,范围从0.7~4.9mm,大部分是中小血管,少数是大血管,微血管不是责任血管。文献中应用最多的“微血管减压术”,其次是“显微血管减压术”。结论MVD手术巾的责任血管是中小血管及大血管,将MVD统一为“显微血管减压术”更能反映该手术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 微血管减压 责任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强 许培源 +5 位作者 付林 李云漳 陆庸民 张祖勇 陈锋 江林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388-389,共2页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12 6例 ,经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外科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发现 12 2例血管压迫神经 ,用涤纶棉垫隔分离减压。 结果 随访 113例 ,随访时间 (1- 9)年 ,...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12 6例 ,经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外科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发现 12 2例血管压迫神经 ,用涤纶棉垫隔分离减压。 结果 随访 113例 ,随访时间 (1- 9)年 ,术后疼痛消失、减轻 110例 ,总有效率达 97 3% (110 /113)。 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较为理想的方法 ,手术创伤小 ,并发症少 ,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 治疗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血管压迫性耳鸣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志庭 赵永宏 +2 位作者 冯勃 李萍 米修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49-50,共2页
文中报告1988年以来经乙状窦后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耳鸣16例。术中均见有血管袢压迫第VIII颅神经。16例术后耳鸣均消失,随访1~5年无复发。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 耳鸣 血管压迫 耳部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椎动脉相关性面肌痉挛 被引量:3
19
作者 向晖 冷景兴 +1 位作者 闵飞祥 刘如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05-507,共3页
目的总结椎动脉相关性面肌痉挛的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经验。方法2008年10月~2019年10月,对78例椎动脉相关责任血管的面肌痉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前均行MRI 3D-SPACE序列及MRA检查,提示手术区见粗大的血管影,术中证实均为椎动脉相关性责... 目的总结椎动脉相关性面肌痉挛的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经验。方法2008年10月~2019年10月,对78例椎动脉相关责任血管的面肌痉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前均行MRI 3D-SPACE序列及MRA检查,提示手术区见粗大的血管影,术中证实均为椎动脉相关性责任血管。结果术中探查明确责任血管为椎动脉7例,椎动脉合并小脑前下动脉39例,椎动脉合并小脑后下动脉23例,椎动脉合并小脑前下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9例。术后症状均消失,其中术后立即消失72例,1~6个月消失6例。术后术侧听力下降2例,均在术后6个月内恢复;面瘫1例,术后3个月恢复;张口、吞咽受限1例,1周恢复。无出血、感染、死亡。随访1年,症状均消失,无复发,无并发症。结论面肌痉挛患者术前行MRI 3D-SPACE及MRA检查有助于术前判断责任血管类型,并给术者探查责任血管提供心理准备。充分探查、逐步减压和适度的垫棉植入是保证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椎动脉 显微血管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永琴 梁景文 杨利孙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3年第8期585-586,共2页
对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0例三叉神经痛病人,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术后重视病情观 察和不良反应的处理。结果疼痛消失27例(92.1%),疼痛缓解3例(7.9%).提示优质护理可缓解病人的紧张、 焦虑情绪,减轻疼痛,有利于促进病... 对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0例三叉神经痛病人,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术后重视病情观 察和不良反应的处理。结果疼痛消失27例(92.1%),疼痛缓解3例(7.9%).提示优质护理可缓解病人的紧张、 焦虑情绪,减轻疼痛,有利于促进病人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 三叉神经痛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