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119例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患者发生听力障碍的影响因素
1
作者 程东亮 申彦杰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3期110-113,共4页
目的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119例面肌痉挛患者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出现听力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该研究中119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均来源于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选取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3年7月,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 目的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119例面肌痉挛患者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出现听力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该研究中119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均来源于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选取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3年7月,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将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患者是否发生听力障碍将其分为听力障碍组(21例)和无听力障碍组(98例),将出现听力障碍的患者和未出现听力障碍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并进一步对119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后出现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偏侧、面肌痉挛程度、责任血管类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听力障碍组未使用BAEPs、有乳突开放、有神经滋养血管痉挛的患者占比相较于无听力障碍组升高(均P<0.05);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模型,结果得出,术中乳突开放、术中神经滋养血管痉挛均为119例面肌痉挛患者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后出现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O^R=2.779、1.390,均P<0.05)。结论 术中乳突开放、术中神经滋养血管痉挛均为119例面肌痉挛患者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后出现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临床应据此采取相关措施,以降低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发生听力障碍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听力障碍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切口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
2
作者 刘禹 李锴 +2 位作者 王常伟 刘霄 刘德中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9期3552-3555,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切口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3年1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7例HF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其中竖切口组(49例)接受竖切口MVD,横切口组(48例)接受耳后... 目的分析不同切口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3年1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7例HF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其中竖切口组(49例)接受竖切口MVD,横切口组(48例)接受耳后横切口MVD,观察两组手术基础指标、面部美观满意度、并发症状况以及围手术期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分值、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结果与竖切口组相比,横切口组手术时长与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术后12 h横切口组VAS评分均低于竖切口组,且改善幅度大于竖切口组(P<0.05)。横切口组术后12 h波间期、潜伏期以及波幅的BAEP均高于竖切口组(P<0.05)。横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竖切口组(P<0.05)。横切口组面部美观满意度高于竖切口组(P<0.05)。结论与竖切口相比,耳后横切口MVD治疗HFS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手术效果,减轻术后疼痛度,增强BAEP,减少并发症,并提升面部美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切 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减压与常规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3
作者 别小华 薛俊刚 +3 位作者 袁武军 常树林 曹磊 冯清亮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60-364,共5页
目的比较常规面神经根部单纯血管减压和颅内段面神经全程减压的术后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评价全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自2009-01~2011-01西安市红会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的98例已经... 目的比较常规面神经根部单纯血管减压和颅内段面神经全程减压的术后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评价全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自2009-01~2011-01西安市红会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的98例已经确诊为面肌痉挛的患者分为常规减压术组(n=49)和全程减压术组(n=49),常规减压术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全程减压术组采用面神经颅内段的全程减压的手术方式,手术后通过电话访问、信访以及门诊复诊的方式,随访患者的面肌痉挛改善程度和并发症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年情况:常规减压术组术后面肌痉挛消失45例,减轻4例,无效0例;全程减压术组术后面肌痉挛消失46例,减轻2例,无效1例,两组病人均无复发病例。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减压术组术后出现1例面瘫,1例脑脊液漏,1例耳鸣;全程减压术组术后出现3例面瘫,1例听力障碍,1例耳鸣;全程减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9%,常规减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结论采用全程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和采用常规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差异并不明显,但全程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出现面瘫及听力障碍的机会较常规减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血管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外科技术在尿毒症患儿动静脉内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愚 刘建威 +3 位作者 马雪涛 韩志友 朱志强 郑鑫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8期106-107,共2页
血液透析和肾脏移植等新技术的应用使终末期肾病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绝大多数尿毒症患者可依赖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对血液透析患者来说,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长期规律透析的基本条件;而对医生来说,建立一个稳定耐用的血管通路在手术... 血液透析和肾脏移植等新技术的应用使终末期肾病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绝大多数尿毒症患者可依赖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对血液透析患者来说,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长期规律透析的基本条件;而对医生来说,建立一个稳定耐用的血管通路在手术技术上却非易事,对尿毒症患儿实施手术则更加困难。由于病例分散和年龄特殊性,报道大宗儿童血管通路手术经验的单位并不多。2006年12月~2012年1月,我们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尿毒症患儿行动静脉内瘘手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手术 尿毒症患者 显微血管外科技术 手术中 患儿 应用 血液透析患者 血管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治疗椎基底动脉相关性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6
5
作者 向晖 冷景兴 刘如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30-93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中对以椎基底动脉为责任血管或主要责任血管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6年6月我院28例以椎基底动脉为责任血管或主要责任血管的原发性三叉神...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中对以椎基底动脉为责任血管或主要责任血管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6年6月我院28例以椎基底动脉为责任血管或主要责任血管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MVD的临床资料。行MVD 25例,MVD+感觉根部分离断3例。结果 28例术后疼痛均立即消失。3例行MVD+感觉根部分离断者术侧面部麻木。随访3~24个月,平均18.6月,无复发。结论对于以椎基底动脉为责任血管或主要责任血管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MVD术中充分神经减压并恢复神经的自然走行是术后疗效的保证,对于张力大、无法一次性推移的血管,可以采用多点减压的方法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椎基底动脉 多点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朱强 许培源 +5 位作者 付林 李云漳 陆庸民 张祖勇 陈锋 江林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388-389,共2页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12 6例 ,经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外科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发现 12 2例血管压迫神经 ,用涤纶棉垫隔分离减压。 结果 随访 113例 ,随访时间 (1- 9)年 ,...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12 6例 ,经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外科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发现 12 2例血管压迫神经 ,用涤纶棉垫隔分离减压。 结果 随访 113例 ,随访时间 (1- 9)年 ,术后疼痛消失、减轻 110例 ,总有效率达 97 3% (110 /113)。 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较为理想的方法 ,手术创伤小 ,并发症少 ,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 治疗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7
7
作者 吴爱芬 孙利娟 周彩华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2-443,共2页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 三叉神经痛 术中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卞爱苗 金孝东 +2 位作者 卜向飞 丁涟沭 李正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112-114,共3页
系统回顾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三叉神经痛103例,面肌痉挛27例,舌咽神经痛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7%,无死亡病例,三叉神经痛术后发生面部麻木和唇嘴角处疱疹5例,听力减退和(或)面瘫2... 系统回顾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三叉神经痛103例,面肌痉挛27例,舌咽神经痛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7%,无死亡病例,三叉神经痛术后发生面部麻木和唇嘴角处疱疹5例,听力减退和(或)面瘫2例,面肌痉挛术后听力下降和轻面瘫3例。术后复发3例。提示提高MVD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有多方面因素值得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 舌咽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椎动脉相关性面肌痉挛 被引量:3
9
作者 向晖 冷景兴 +1 位作者 闵飞祥 刘如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05-507,共3页
目的总结椎动脉相关性面肌痉挛的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经验。方法2008年10月~2019年10月,对78例椎动脉相关责任血管的面肌痉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前均行MRI 3D-SPACE序列及MRA检查,提示手术区见粗大的血管影,术中证实均为椎动脉相关性责... 目的总结椎动脉相关性面肌痉挛的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经验。方法2008年10月~2019年10月,对78例椎动脉相关责任血管的面肌痉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前均行MRI 3D-SPACE序列及MRA检查,提示手术区见粗大的血管影,术中证实均为椎动脉相关性责任血管。结果术中探查明确责任血管为椎动脉7例,椎动脉合并小脑前下动脉39例,椎动脉合并小脑后下动脉23例,椎动脉合并小脑前下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9例。术后症状均消失,其中术后立即消失72例,1~6个月消失6例。术后术侧听力下降2例,均在术后6个月内恢复;面瘫1例,术后3个月恢复;张口、吞咽受限1例,1周恢复。无出血、感染、死亡。随访1年,症状均消失,无复发,无并发症。结论面肌痉挛患者术前行MRI 3D-SPACE及MRA检查有助于术前判断责任血管类型,并给术者探查责任血管提供心理准备。充分探查、逐步减压和适度的垫棉植入是保证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椎动脉 显微血管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代金东 郑瑞峰 +3 位作者 马康平 杨玉成 王晓飞 李云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4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0年4月采用MVD治疗的216例HFS患者的术中所见、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患者均为原发性HFS,216例患者中214例(99.1%)有明...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0年4月采用MVD治疗的216例HFS患者的术中所见、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患者均为原发性HFS,216例患者中214例(99.1%)有明确的责任血管压迫,2例(0.9%)没有明确的责任血管。术后连续随访1~3 a。术后抽动立即停止188例,治愈率87.04%;21例明显减轻,术后12 d~9个月逐渐消失,存在延迟治愈。总有效率96.76%,7例(3.24%)无效。结论 MVD是目前治疗HFS最有效的首选方法,娴熟的显微外科操作技术、技巧,准确的术中操作,正确辨别责任血管并充分减压,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备皮对显微血管减压术后患者自我形象及心理状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蓝莎利 姚瀚勋 苏忠周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备皮方式在神经外科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安全性及其对患者自我形象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5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83例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的全部剃头(对照组)... 目的探讨不同备皮方式在神经外科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安全性及其对患者自我形象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5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83例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的全部剃头(对照组)和局部备皮(观察组)两种方式进行皮肤准备。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患者对自身形象的满意率、术后住院时间、出院后1个月随访时的焦虑抑郁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自身形象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于患者出院后1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备皮应用在神经外科显微血管减压术中是安全的,同时也保护了患者的自身形象,减轻了其焦虑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准备 局部备皮 显微血管减压术 感染率 住院时间 焦虑 抑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永琴 梁景文 杨利孙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3年第8期585-586,共2页
对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0例三叉神经痛病人,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术后重视病情观 察和不良反应的处理。结果疼痛消失27例(92.1%),疼痛缓解3例(7.9%).提示优质护理可缓解病人的紧张、 焦虑情绪,减轻疼痛,有利于促进病... 对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0例三叉神经痛病人,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术后重视病情观 察和不良反应的处理。结果疼痛消失27例(92.1%),疼痛缓解3例(7.9%).提示优质护理可缓解病人的紧张、 焦虑情绪,减轻疼痛,有利于促进病人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凤国 马欢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36-436,共1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对21例面肌痉挛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 mo,根据临床症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21例患者术后症状即刻消失,有效率100%。1例患者术后3 d有轻度抽搐,随诊... 目的探讨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对21例面肌痉挛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 mo,根据临床症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21例患者术后症状即刻消失,有效率100%。1例患者术后3 d有轻度抽搐,随诊3 mo末症状消失;术后出现耳鸣、听力障碍1例,随诊3 mo末症状好转;4例轻度面瘫,随诊6 mo末好转;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发生,无死亡和致残病例发生。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创伤小,面神经功能可完好保留,远期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责任血管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偏头痛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忠华 慕璐岩 +2 位作者 赵天书 乔万臣 刘晓谦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期122-122,共1页
目的评价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探讨对顽固性偏头痛患者实施微血管减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64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顽固性偏头痛患者实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愈率为85%,总有效率为97%... 目的评价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探讨对顽固性偏头痛患者实施微血管减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64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顽固性偏头痛患者实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愈率为85%,总有效率为97%以上。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以其微小的损伤,良好的疗效成为顽固性偏头痛患者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 偏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20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小强 尹文杰 +3 位作者 田川 韩彦明 李强 张新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舌咽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20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资料,均采用乙状窦后小骨窗行MVD,特氟隆垫片解除神经血管接触,均未行神经根切断。随访1年以...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舌咽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20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资料,均采用乙状窦后小骨窗行MVD,特氟隆垫片解除神经血管接触,均未行神经根切断。随访1年以上。结果责任血管为小脑后下动脉18例,小脑后下动脉和椎动脉2例。舌咽神经受压部位为神经根进出脑干区(root entr/exit zoon,REZ)16例,REZ区和远端3例,远端1例。3例合并三叉神经痛,均同时行三叉神经和舌咽神经减压术。术中暂时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1例,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无死亡。随访13~90个月,平均38.5月。19例术后立即无症状,均无复发,1例偶尔有不需要药物治疗的疼痛。结论未行神经根切断的MVD治疗舌咽神经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咽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对椎动脉压迫的处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长江 张哲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8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对椎动脉压迫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06例面肌痉挛病例,35例(33.0%)术中探查发现面、听神经出(进)脑干区(REN)有椎动脉通过。椎动脉处理方法:用Teflon棉包绕椎动...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对椎动脉压迫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06例面肌痉挛病例,35例(33.0%)术中探查发现面、听神经出(进)脑干区(REN)有椎动脉通过。椎动脉处理方法:用Teflon棉包绕椎动脉后推向颅壁或天幕硬膜,将局部硬膜电凝使之变粗糙,在责任动脉或包绕动脉的Teflon棉与该处硬膜之间涂以少量医用耳脑胶固定,将椎动脉悬吊离开REN。结果35例患者术后即刻有效率100%,治愈34例(97.1%),另1例即刻未治愈而于术后3周延迟治愈。平均随访12个月,无复发病例。与椎动脉处理有关的术后并发症:听力下降伴耳鸣2例,随访期间均好转。结论处理方法该椎动脉达到满意减压效果。术后面、听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无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部单侧痉挛 椎动脉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骨孔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45例报告
17
作者 宗强 韩光良 +2 位作者 杨胜烨 陆成芳 张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 乙状窦后入路 面肌痉挛 微骨孔 治疗 发生情况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邢俊领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9期83-85,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该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面肌痉挛患者按术式分观察组(神经内镜下MVD)与对照组(MVD),每组60例。比较术中责任血管探查情况、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该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面肌痉挛患者按术式分观察组(神经内镜下MVD)与对照组(MVD),每组60例。比较术中责任血管探查情况、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58例均明确责任血管,仅2例未明确;责任血管明确比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MVD或更利于责任血管的明确,可进一步提升MVD疗效,并降低MVD手术风险,值得临床推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辛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6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中避开与保留岩静脉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保留岩静脉的显微血管减压术,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术后早期疼痛缓解患者21例(87.5%),出院时延迟缓... 目的探讨应用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中避开与保留岩静脉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保留岩静脉的显微血管减压术,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术后早期疼痛缓解患者21例(87.5%),出院时延迟缓解3例(12.5%);随访4个月~1年,有1例复发(4.2%);24例患者均无任何并发症出现。结论利用显微血管减压术保留岩静脉治疗三叉神经痛,能显著提高手术疗效,避免术中损伤,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岩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于显微血管吻合口修复过程的实验观察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牛维 吴建萍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1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于显微血管的抗凝解痉作用。方法 :川芎嗪注射液对 1 5只兔耳中央动、静脉吻合术后修复过程的组织学观察 ,并用阿斯匹林进行比较。结果 :川芎嗪有助于血管吻合后吻合口及变性血管壁的恢复 ,阿斯匹林则没有这种作用 ;...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于显微血管的抗凝解痉作用。方法 :川芎嗪注射液对 1 5只兔耳中央动、静脉吻合术后修复过程的组织学观察 ,并用阿斯匹林进行比较。结果 :川芎嗪有助于血管吻合后吻合口及变性血管壁的恢复 ,阿斯匹林则没有这种作用 ;川芎嗪作为抗凝剂用于血管术后患者2 2例 ,仅 1例皮瓣失败 ,成活率 95 .5 %。结论 :川芎嗪可作为显微血管术后较理想的抗凝解痉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显微血管吻合 抗凝剂 中药 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