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西北明山卡林型金矿床热液矿物的显微组构与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 被引量:9
1
作者 庞保成 肖海 +2 位作者 付伟 张青伟 陈宏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5-119,共15页
桂西北明山金矿是滇黔桂地区代表性的卡林型金矿之一,矿体受平行于区域性断裂右江断裂的北西西向次级断层控制,赋存于二叠系灰岩之上的中三叠统钙质细砂岩、碳钙质泥质粉砂质岩中。地质、岩相学特征和阴极发光、背散射电子影像、电子探... 桂西北明山金矿是滇黔桂地区代表性的卡林型金矿之一,矿体受平行于区域性断裂右江断裂的北西西向次级断层控制,赋存于二叠系灰岩之上的中三叠统钙质细砂岩、碳钙质泥质粉砂质岩中。地质、岩相学特征和阴极发光、背散射电子影像、电子探针等分析研究表明,明山金矿发育了3个成矿阶段的热液矿物组合,不同热液矿物普遍具有多世代的特点。热液矿物中见有波状消光、带状消光、毕姆纹、压溶劈理、位错滑移等韧性剪切带粒内应变特征,坑道中也见有黄铁矿石英脉发生韧性变形、又被后期石英脉切断的现象,说明矿床经历了多次的脆-韧性变形。不同矿化期(阶段)的黄铁矿中Au和As的含量表明:沉积期黄铁矿Au、As的含量较低;成岩期黄铁矿中Au的含量高但As含量不高;而成矿期3个阶段的热液黄铁矿中都含较高的As和Au;热液黄铁矿核部包裹的交代残余黄铁矿Au、As含量较高,但变化范围较大,可能是变质成因。紧邻矿体的围岩中成岩黄铁矿从中心向外Au和As的含量逐渐降低,说明其中的As和Au在后来的构造和(或)热液事件中发生了活化迁移,越靠近颗粒边缘元素的活化迁移越强,这表明成矿物质来自于围岩。根据这些事实,推断明山矿区可能在成岩期发生了金的预富集,变形变质早期富含有机质的变质流体活动又使As发生了富集,主变质期流体的广泛渗透交代、活化出先存含金富砷黄铁矿中的Au和As,形成成矿流体。当成矿流体遇到富含活性铁的炭钙质泥质粉砂岩时,形成黄铁矿的同时发生Au的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型金矿 热液矿物 显微组构 变质作用 成矿作用 桂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主要断裂带变形岩石显微组构分析及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金玺 李智武 +4 位作者 刘树根 邓宾 孙东 汤聪 武文慧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7-600,共14页
位于扬子板块北缘和秦岭造山带南缘的大巴山构造带以其独特的弧形特征吸引着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显微组构方面对石泉–安康断裂和城口–房县断裂附近的样品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对比,旨在为扬子与华北板块穿时斜向碰撞及陆内造... 位于扬子板块北缘和秦岭造山带南缘的大巴山构造带以其独特的弧形特征吸引着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显微组构方面对石泉–安康断裂和城口–房县断裂附近的样品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对比,旨在为扬子与华北板块穿时斜向碰撞及陆内造山作用提供一些基础信息。大巴山石泉–安康断裂带两侧样品主要发育矿物鱼、压力影、旋转碎(残)斑系,运动学指示标志以右旋为主,石英颗粒呈波状消光和带状消光,定向拉伸明显,以亚颗粒旋转(SGR)动态重结晶为主,具有韧性变形特征,石英c轴点极密大多数分布边缘,少数位于中心,指示了底面滑移为主或底面滑移与菱面滑移共同作用,Flinn指数K值大于1表明应变样式为拉长型椭球体。城口–房县断裂带东段样品石英碎斑波状消光较弱,弱定向或无,无动态重结晶,石英c轴点极密均为位于边缘,指示了底面滑移为主,呈现脆韧性变形特征,Flinn指数K值小于1表明应变样式为压扁型椭球体。综合分析认为大巴山变形变质温度以中–低温为主,相当于绿片岩相;南、北大巴山构造变形存在显著差异性,后者变形变质温度比前者的相对较高,且变形强度呈现由北而南的递减趋势。综合研究认为,大巴山弧形构造带早期受北东向挤压形成向南西逆冲推覆,后期经历了北北东向挤压发生强烈右旋走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应变 运动学涡度 变形 显微组构 大巴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矿显微组构对水银洞金矿成因的指示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敏 谢飞 +1 位作者 谭月 张竹如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3-329,共7页
黔西南水银洞金矿为产于上二叠统龙潭组中的超大型、高品位金矿床,矿床由多个金矿体组成。工业金矿体顺层产于龙潭组含煤地层所夹的玄武质、硅质、生物碎屑碳酸盐岩中。对水银洞金矿赋矿地层岩石以及矿石显微组构进行了研究,矿石中主要... 黔西南水银洞金矿为产于上二叠统龙潭组中的超大型、高品位金矿床,矿床由多个金矿体组成。工业金矿体顺层产于龙潭组含煤地层所夹的玄武质、硅质、生物碎屑碳酸盐岩中。对水银洞金矿赋矿地层岩石以及矿石显微组构进行了研究,矿石中主要载金矿物为细粒黄铁矿,具再生边、粒内孔隙、铸模孔隙结构及镶边生物矿化构造、铸模式生物矿化构造,是一典型的具沉积-成岩组构。金矿化与硅化有密切的成因联系,金与SiO2来源于峨嵋山玄武岩的喷溢活动,主要金矿体更多显示与峨嵋山玄武岩准同生特征。矿床为沉积-成岩弱改造成因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银洞金矿 显微组构 龙潭组 硅化 黄铁矿化 沉积一成岩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大西洋14°S热液区残余氧化物超显微组构及REE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兵 石学法 +3 位作者 叶俊 方习生 张迎秋 高晶晶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8-396,共9页
南大西洋14°S热液区是由中国科研人员于2009年在大西洋中脊首次发现的。为进一步了解研究本区硫化物后期蚀变过程,我们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质谱仪(ICP-MS)等方法,对14°S热液区原生热液产物蚀变风化所形成... 南大西洋14°S热液区是由中国科研人员于2009年在大西洋中脊首次发现的。为进一步了解研究本区硫化物后期蚀变过程,我们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质谱仪(ICP-MS)等方法,对14°S热液区原生热液产物蚀变风化所形成的残余氧化物进行了超显微组构及稀土元素(REE)研究。结果显示,残余氧化物主要由无定形硅组成,结晶矿物种类少,结晶程度较差。热液成因的无定形硅在海水蚀变过程中,表现出溶解再沉淀的特征,易形成硅质盖层,有助于深部硫化物矿床的保存。原生热液产物遭受海水蚀变是一个富集REE的过程,表明表生环境下热液产物中稀土可较好地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S热液区 残余氧化物 硅质结壳 显微组构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峰峰矿区通二井田石炭系—二叠系砂岩显微组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燕学 胡宝林 +1 位作者 张福顺 薛光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5-79,共5页
对河北省峰峰矿区通二井田煤系地层砂岩中石英光轴的组构特征进行了显微镜下的观察分析。实测的12个岩组图均呈大圆环带状,表现为多组的极密区和次极密区,并以单斜对称组构为主体,具有一个对称面和垂直对称面的1个二次轴,以该轴两两对... 对河北省峰峰矿区通二井田煤系地层砂岩中石英光轴的组构特征进行了显微镜下的观察分析。实测的12个岩组图均呈大圆环带状,表现为多组的极密区和次极密区,并以单斜对称组构为主体,具有一个对称面和垂直对称面的1个二次轴,以该轴两两对称的极密区和次极密区有2对或2对以上,表明研究区发生过不容忽视的旋转或剪切运动,它们的构造变形史可能具有多次活动性,并伴随有地温上升的过程。根据水平相岩组图所做的主应力轨迹图显示F56断层是形成张家庄向斜构造区和集贤村构造区的内部边界条件,并表明通二井田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在北部以北西—南东向为主,向南逐渐转为东西向;最小主压应力方向在集贤村构造区以北东向为主,在中南部张家庄向斜构造区则以近南北向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二叠系 砂岩 显微组构特征 应力场 地质构造 峰峰矿区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明山金矿变质成矿作用:黄铁矿化学成分与显微组构证据
6
作者 庞保成 肖海 +4 位作者 陈宏毅 杨晓飞 付伟 王葆华 李文龙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765-766,共2页
广西明山金矿是滇黔桂地区代表性的卡林型金矿之一,矿体产出于二叠系灰岩之上的紧邻的中三叠统砂泥岩中,矿体明显受到北西西向断层控制。金主要赋存在黄铁矿、毒砂和粘土矿物中。前人基于流体包裹体氢氧氩同位素和矿区附近石英斑岩化学... 广西明山金矿是滇黔桂地区代表性的卡林型金矿之一,矿体产出于二叠系灰岩之上的紧邻的中三叠统砂泥岩中,矿体明显受到北西西向断层控制。金主要赋存在黄铁矿、毒砂和粘土矿物中。前人基于流体包裹体氢氧氩同位素和矿区附近石英斑岩化学分析数据,认为矿床与岩浆活动和大气降水循环关系密切(胡瑞忠等,1995;黄永全等,2001;陈懋弘等,2009)。我们的初步研究发现,变形变质作用在矿床的形成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主要从黄铁矿化学成分与显微组构的角度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As 地层 显微组构 铁矿物 明山金矿 成岩期 化学成分 化学组成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伟德山岩体显微组构特征及意义
7
作者 卿德林 《农技服务》 2017年第9期179-180,共2页
通过50多个薄片样品的显微组构分析,厘定出伟德山地区花岗岩、花岗斑岩至少两期变形改造。早期长石破裂被石英充填,同时伴有辉绿岩蚀变,并为晚期多空裂隙切割,长石内部沿裂隙发生绢云母化。
关键词 伟德山 显微组构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糜棱岩显微组构及成因探讨
8
作者 于明旭 《沈阳黄金学院学报》 1989年第4期30-37,47,共9页
关键词 糜棱岩 显微组构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罗布莎地幔橄榄岩变形显微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徐梦婧 金振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95-1803,共9页
地幔橄榄岩是罗布莎蛇绿岩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通过显微构造特征可对其变形特征进行分析,确定流变学参数,探讨地幔橄榄岩的变形历史。以蛇纹石化程度较低的二辉橄榄岩和方辉橄榄岩为研究对象,橄榄石位错特征研究显示,本区橄榄石主要发... 地幔橄榄岩是罗布莎蛇绿岩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通过显微构造特征可对其变形特征进行分析,确定流变学参数,探讨地幔橄榄岩的变形历史。以蛇纹石化程度较低的二辉橄榄岩和方辉橄榄岩为研究对象,橄榄石位错特征研究显示,本区橄榄石主要发育了低温常见的直线型自由位错,局部可见位错弓弯、位错环、位错壁等高温位错,反映罗布莎地幔橄榄岩变形以低温塑性流变为主,局部经历了高温塑性流变,主导变形机制为位错蠕变。橄榄石自由位错统计结果表明,二辉橄榄岩中的橄榄石自由位错密度为4.422×107/cm2,方辉橄榄岩中的橄榄石为9.137×107/cm2,变形过程中所受差异应力分别为65MPa和93MPa。橄榄石和斜方辉石显微组构测量采用了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分析结果表明,橄榄石均发育A型组构,为浅部地幔常见的组构类型,该结果与金刚石、柯石英等超高压矿物所指示的形成深度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罗布莎 地幔橄榄岩 橄榄石 位错 显微组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玉石沟橄榄岩显微构造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艳 杨波 张宏远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3年第3期275-286,共12页
橄榄岩作为上地幔的主要成分,影响着上地幔的流变学行为,其显微构造记录了岩石形成发展过程中所经受的构造事件。通过对祁连山玉石沟橄榄岩样品的镜下显微构造观察、岩石组构测定及TEM位错分析,探讨了与变形相关的温度、围压、含水性和... 橄榄岩作为上地幔的主要成分,影响着上地幔的流变学行为,其显微构造记录了岩石形成发展过程中所经受的构造事件。通过对祁连山玉石沟橄榄岩样品的镜下显微构造观察、岩石组构测定及TEM位错分析,探讨了与变形相关的温度、围压、含水性和应变速率等因素,总结该岩石的变形机制和变形历史,并推断其形成发展时大地构造环境。研究表明,玉石沟橄榄岩产自上地幔,其变形改造经历了上地幔演化和脆-韧性变形2个阶段。上地幔演化阶段橄榄石发育明显的A型原生组构,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测定的橄榄石显微组构表明,该地区橄榄岩形成于高温(>1200℃)、低应力(<350 MPa)、低应变速率、低含水量的地幔浅部环境条件下;脆-韧性变形阶段叠加改造了原生A型组构,而发育明显的D型次生组构。橄榄石变形主控因素为动态恢复作用,普遍发育亚晶粒、消光带和扭折显微构造等相关组构,并与透射电镜下所观察到的位错排对应,同时还发育以微破裂为主的一套脆性变形组构,表现出两组共轭剪破裂和另一组张性破裂等现象,揭示出与韧性动态恢复现象一致的应力场方向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玉石沟 橄榄岩 显微组构 变形机制 变形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质岩岩石学研究——第二讲 显微镜下变质矿物平衡共生及转变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曼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5年第4期103-109,共7页
众所周知,除了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以外,变质岩的组构也是变质岩最重要的鉴定特征和分类命名的标志。著名的俄罗斯结晶学家E.C.费多罗夫论述关于组构对于研究岩石的意义时曾提出“……结构和矿物成分乃是鉴定岩石之重要关键,而二者之中,... 众所周知,除了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以外,变质岩的组构也是变质岩最重要的鉴定特征和分类命名的标志。著名的俄罗斯结晶学家E.C.费多罗夫论述关于组构对于研究岩石的意义时曾提出“……结构和矿物成分乃是鉴定岩石之重要关键,而二者之中,关键更在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矿物 变质反应 显微组构 变质作用 矿物组合 包体 矽线石 矿物对 反应结构 组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山—苍山韧性剪切带的遥感影像特征及其微观构造研究
12
作者 王萍 李永庆 《山东矿业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124-128,共5页
韧性剪切带的遥感影像特征反映出其覆盖层和基底构造的不同,指示深断裂在不同构造层的表现,通过显微组构的分析,笔者发现了糜棱岩的普遍存在,并初步确定了该带活动性质及其控矿区域。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遥感影像 糜棱岩 显微组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forg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exture of a high Nb containing γ-TiAl alloy 被引量:1
13
作者 TAO Hui LI Hui-zhong +4 位作者 WANG Li ZHOU Rui CHE Yi-xuan CHEN Yong-hui LIANG Xiao-p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763-1773,共11页
The effect of forg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exture evolution of a high Nb containing Ti-45Al-7Nb-0.3W(at.%)alloy was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ometer(XRD),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and transmission el... The effect of forg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exture evolution of a high Nb containing Ti-45Al-7Nb-0.3W(at.%)alloy was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ometer(XRD),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s-cast alloy is mainly composed of α_(2)/γ lamellar colonies with a mean size of 70μm,but the hot-forged pancake displays a near duplex microstructure(DP).Kinking and bending of lamellar colonies,deformation twinning and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DRX)occur during hot forging.Meanwhile,dense dislocations in theβphase after forging suggest that the high-temperature β phase with a disordered structure is favorable for improving the hot-workability of the alloy.Unlike the common TiAl casting texture,the solidification process of the investigated as-cast alloy with high Nb content is completely via the β phase region,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a<110>γ fiber texture where the<110>γ aligns parallel to the heat-flow direction.In comparison,the relatively strong<001>and weak<302>texture components in the as-forged alloy are attributed to the deformation twinning.After annealing,static recrystallization occurs at the twin boundary and intersections,which weakens the deformation tex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Nb containingγ-TiAl alloy FORGING microstructure TEXTURE βph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张八岭隆起东缘基底走滑韧性剪切带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4
14
作者 胡博 张岳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6-265,共10页
张八岭隆起位于华南地块与华北地块碰撞拼接的构造转换部位,其西界为著名的郯庐断裂带,东缘属于扬子地块盖层前陆逆冲褶皱构造带。在张八岭隆起东缘来安地区基底变质岩中发现了一条宽达2.5km的走滑韧性剪切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野外测量... 张八岭隆起位于华南地块与华北地块碰撞拼接的构造转换部位,其西界为著名的郯庐断裂带,东缘属于扬子地块盖层前陆逆冲褶皱构造带。在张八岭隆起东缘来安地区基底变质岩中发现了一条宽达2.5km的走滑韧性剪切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野外测量和岩石学、显微组构、变形运动学分析。结果显示,韧性剪切带由初糜棱岩带、糜棱岩带和超糜棱岩带组成;糜棱岩叶理近直立,叶理面上的拉伸线理向SW缓倾(倾伏角为10~30°);S-C组构和不对称旋转碎斑指示以左旋剪切为主。根据石英位错密度估算的差应力为65~75MPa。糜棱岩矿物成分和显微组构特征分析显示基底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温度在250~400℃之间,形成深度为10~20km。该基底走滑剪切带的发现为张八岭地块的斜向走滑折返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构造地质学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张八岭隆起 基底韧性剪切带 糜棱岩 显微组构 构造挤出折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水银洞式”金矿成因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波 张敏 +2 位作者 黄建国 张竹如 聂爱国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0-455,共6页
水银洞式金矿受控于上二叠统龙潭组,其沉积环境为同生断裂夹持的泻湖-潮坪-局限台地。矿石宏观及显微组构表现为沉积-成岩特征,硫同位素、稀土元素、金及微量元素组合反映矿石与围岩特征一致,沉积-成岩期是水银洞式金矿主成矿期。
关键词 水银洞式金矿 矿石显微组构 量元素 沉积环境 沉积-成岩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祁连东段东缘韧性剪切带特征
16
作者 董瀚 李鸿睿 石文礼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3-58,共6页
位于祁连造山带东段的白银地区 ,在 1∶ 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了两条近乎平行排列的北北东向韧性剪切带 ,据几何形态和显微组构特征 ,该剪切带均属于右行走滑韧性剪切带 ,是加里东末期祁连造山带与秦岭造山带呈反“S”型拼接的产物 ,... 位于祁连造山带东段的白银地区 ,在 1∶ 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了两条近乎平行排列的北北东向韧性剪切带 ,据几何形态和显微组构特征 ,该剪切带均属于右行走滑韧性剪切带 ,是加里东末期祁连造山带与秦岭造山带呈反“S”型拼接的产物 ,区内在构造 -岩浆作用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甘肃 构造-岩次作用 几何形态 显微组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s,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compressive creep behaviors of as-cast Mg-5%Sn-(0-1.0)%Pb alloys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卿 陈云贵 +3 位作者 肖素芬 刘红梅 唐永柏 赵源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290-295,共6页
The microstructures, tensile properties and compressive creep behaviors of Mg-5%Sn-(0-1.0)%Pb (mass fraction) alloys were studied.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Mg-Sn-Pb alloys consist of dendritic a-Mg and Mg2Sn pha... The microstructures, tensile properties and compressive creep behaviors of Mg-5%Sn-(0-1.0)%Pb (mass fraction) alloys were studied.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Mg-Sn-Pb alloys consist of dendritic a-Mg and Mg2Sn phase. The addition of Pb can refine the size of Mg2Sn phase and grain size, reduce the amount of Mg2Sn phase at grain or inter-dendrite boundaries and change the distribution of Mg2Sn phase. Pb exists in the Mg2Sn phase or dissolves in a-Mg matrix.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tested alloys at room temperature are improved with the addition of Pb. When the Pb content is over 0.5%,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re decreased gradually. The Mg-5%Sn-0.5%Pb shows the best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174 MPa and 14.3%,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compressive creep resistance of the Mg-Sn-Pb alloys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the Mg-Sn binary alloy at 175℃ with applied load of 55 MPa, which means that Pb has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compressive creep resistance of the as-cast Mg-Sn allo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Sn-Pb alloy MICROSTRUCTUR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mpressive creep Mg2Sn ph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rrelation between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and tensile strength for friction welded joints of AA-7005 aluminum alloy 被引量:2
18
作者 Seyyed Mostafa Tahsini Ayyub Halvaee Hamed Khosrav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8期1839-1846,共8页
Similar friction welded joints of AA-7005 aluminum rods were fabricated using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process parameters such as friction pressure(1.0, 1.5 and 2.0 MPa) and friction time(10, 15 and 20 s). Interfacia... Similar friction welded joints of AA-7005 aluminum rods were fabricated using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process parameters such as friction pressure(1.0, 1.5 and 2.0 MPa) and friction time(10, 15 and 20 s). Interfacial microstructure and formation of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at the joint interface were evaluated vi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equipped with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um(EDS), and optical microscopy(OM). Microstructural observations reveal the formation of intermetallic phases during the welding process which cannot be extruded from the interface. Theses phases influence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resultant joints. From the tensile characteristics viewpoint, the greatest tensile strength value of 365 MPa is obtained at 1.5 MPa and 15 s. Finally, the role of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on tensile strength of resultant joints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welding AA-7005 aluminum alloy MICROSTRUCTURE INTERMETALLICS tensile streng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