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丽江-剑川断裂脆‒塑性变形过程:来自碳酸盐岩显微构造特征的证据
1
作者 王中航 曹绍甫 +4 位作者 吴荣琴 叶浩 周云 房艳国 宁文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0-533,共14页
由于空间上宏观流变学行为的分离特征,导致对摩擦破裂(脆性变形)及塑性变形的认识产生空间割裂,即地表发生脆性变形,而地球深部发生塑性变形。天然变形碳酸盐显微构造研究以及碳酸盐地震速率变形实验研究均表明,脆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可能... 由于空间上宏观流变学行为的分离特征,导致对摩擦破裂(脆性变形)及塑性变形的认识产生空间割裂,即地表发生脆性变形,而地球深部发生塑性变形。天然变形碳酸盐显微构造研究以及碳酸盐地震速率变形实验研究均表明,脆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可能在碳酸盐地震变形过程中均有发生。本次研究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对我国滇西北地区丽江‒剑川断裂内碳酸盐断层岩进行了详细的显微构造分析,发现断层岩由不规则碎斑以及松散高孔隙度细粒方解石基质组成,其中不规则碎斑由致密细粒方解石和残留斑晶组成。碎斑内部细粒方解石发育强形态优选方位及明显的结晶学优选方位,残留斑晶发育大量亚颗粒,其粒度与细粒方解石晶粒接近。旋转轴分析表明碎斑位错蠕变变形过程中主要激活(0001)<1210>螺位错、(0001)<1210>刃型位错、{1012}<1011>和{1014}<2021>刃型位错。颗粒分析结果表明,相对碎斑内部的细粒方解石颗粒,松散高孔隙度区域的方解石颗粒直径、长短轴比均更小,说明其后期经历了明显的研磨作用和碎裂流变形。本次研究认为在丽江‒剑川断裂地震滑移过程中,碳酸盐断层岩随断裂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形机制的演化过程,包括滑移中期高温下的位错蠕变机制以及后期断裂逐步停止过程中的碎裂流脆性变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断层岩 电子背散射衍射 显微构造 变形机制 丽江‒剑川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构造、EBSD组构及^(40)Ar-^(39)Ar年代学对铧厂沟矿区变形过程的制约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东升 王宗起 +2 位作者 王嘉玮 王涛 孙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7-1187,共21页
铧厂沟金矿床作为南秦岭地区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其矿体形态和分布严格受变形作用控制,然而目前对该矿区的变形过程仍缺乏研究。本研究在构造解析的基础上,对铧厂沟矿区岩石进行显微构造、EBSD组构及^(40)Ar-^(39)Ar年代学分析。结果显... 铧厂沟金矿床作为南秦岭地区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其矿体形态和分布严格受变形作用控制,然而目前对该矿区的变形过程仍缺乏研究。本研究在构造解析的基础上,对铧厂沟矿区岩石进行显微构造、EBSD组构及^(40)Ar-^(39)Ar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矿区岩石韧性变形分为:①SN向挤压。变形构造包括灰岩的强烈片理化,砂岩紧闭褶皱、无根褶皱及旋转碎斑等。倾向上,砂岩片理的波状弯曲及片理间宏、微观旋转碎斑的形态,指示褶皱过程中的层间剪切作用,弯曲片理面上绢云母的Ar-Ar坪年龄为215.1±0.7 Ma。该期变形在方解石和石英组构图中形成了对称性较好的极密,指示正向挤压的纯剪切过程;②左行走滑。砂岩及灰岩均发育近水平的拉伸线理,结合砂岩片理在走向上的波状弯曲、剪切透镜体及定向薄片内显微构造,指示存在一期左行走滑过程。同时,方解石和石英的EBSD组构图显示极密发生偏转,也代表了简单剪切的产物。结合已有资料,铧厂沟矿区两期变形对应于南秦岭印支期造山引起的正向碰撞和晚期左行走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构造 EBSD组构 ^(40)Ar-^(39)Ar年龄 变形过程 铧厂沟矿区 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马尔康地区李家沟锂辉石伟晶岩同构造侵位记录:来自白云母和锂辉石显微构造的证据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绪宣 郑碧海 +5 位作者 赵恒兵 赵中宝 高建国 李海兵 黄宇航 秦宇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09-3922,共14页
中国西部松潘-甘孜造山带广泛分布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理清该时期锂辉石伟晶岩脉形成的构造地质背景及其侵位过程对于未来勘探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川西李家沟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锂辉石伟晶岩为例,在详细的野外观... 中国西部松潘-甘孜造山带广泛分布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理清该时期锂辉石伟晶岩脉形成的构造地质背景及其侵位过程对于未来勘探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川西李家沟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锂辉石伟晶岩为例,在详细的野外观测和显微构造分析基础上,聚焦伟晶岩脉中白云母和锂辉石两种矿物的显微结构和构造特征。研究发现白云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分布于锂辉石破裂处,具有自形、板条状特征;另一种白云母主要分布于相邻锂辉石晶体的边缘,并发生明显的弯折、沿解理面的滑动、晶内破裂、重结晶造成的晶内及边缘新晶粒生成,以及云母鱼等现象,为典型的韧-脆性变形特征。锂辉石呈巨晶状,表现出脆、韧性两种变形特征。脆性变形主要是晶内破裂,破裂处被晚期结晶的白云母、石英等充填;韧性变形特征包括晶体弯曲、双晶纹错动、双晶纹一端变细或尖灭等。这些显微结构、构造证据表明锂辉石伟晶岩脉完全结晶固结之前发生脆、韧性变形,是吸收了区域构造应力的结果。区域调查发现围岩地层中顺层侵位的同构造无矿伟晶岩脉与部分切层含矿伟晶岩脉为连通关系,指示二者为同源岩浆、同期侵位。此外,李家沟矿区井下工作发现大部分锂辉石伟晶岩脉都是侵位在三叠系变沉积地层褶皱的核部,靠近伟晶岩脉的围岩变形面理平行或小角度斜交二者接触面。以上证据表明李家沟锂辉石伟晶岩脉形成于造山挤压背景下,即锂辉石伟晶岩为同构造岩浆侵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构造 白云母 锂辉石 伟晶岩 构造侵位 李家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左行走滑作用起始时间约束--点苍山高温糜棱岩的显微构造与热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46
4
作者 曹淑云 刘俊来 +3 位作者 Bernd LEISS Axel VOLLBRECHT 邹运鑫 赵春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88-1400,共13页
位于哀牢山-红河剪切带NW延伸方向上的点苍山变质杂岩体遭受强烈的左行走滑剪切变形、变质作用改造,岩石中保存了典型的高温矿物组合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宏观和微观高温变形构造特征,其中糜棱岩中具有极其发育的长石矿物拉伸线理而形成典型... 位于哀牢山-红河剪切带NW延伸方向上的点苍山变质杂岩体遭受强烈的左行走滑剪切变形、变质作用改造,岩石中保存了典型的高温矿物组合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宏观和微观高温变形构造特征,其中糜棱岩中具有极其发育的长石矿物拉伸线理而形成典型的L与LS型构造岩是其一个明显的特征。本文对点苍山地区高温糜棱岩主要矿物开展了显微构造与矿物变形、变形机制及组构分析,并对于遭受高温糜棱岩化改造的一个花岗质岩体开展了SHRIMP锆石U-Pb定年分析。结果表明岩石中长石、角闪石、石英等主要矿物具有典型的达角闪岩相条件下的高温晶质塑性变形和动态生长特征,它们也为走滑剪切变形活动提供了充分的微观构造证据。对于点苍山高温糜棱岩化改造的眼球状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的显微构造分析结果表明,这套花岗质岩石从走滑剪切前期岩浆的侵位之后经历了早期强烈的岩浆期后交代作用—亚岩浆流动—高温固态塑性剪切变形的递进演化过程。由此可见,岩浆的上升与就位受左行走滑剪切作用的制约,岩体又遭受了强烈剪切变形改造。同时对这套构造前期就位花岗质岩石中的锆石进行定年分析,获得33.88±0.32Ma的岩浆结晶年龄,为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在点苍山地区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左行走滑剪切作用的起始时间至少应该为早渐新世30.88±0.32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苍山 高温糜棱岩 显微构造 SHRIMP锆石定年 左行走滑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退变质显微构造:折返过程的启示 被引量:23
5
作者 游振东 索书田 +2 位作者 钟增球 桑隆康 张泽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4-233,共10页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中发现了一系列退变质显微构造,其主要类型有:①由于出溶而产生的定向性包裹物;②由于多型转变而产生的假像替代;③固→固反应产生的冠状体;④涉及流体的退变质反应产生的冠状体或后成合晶。借助显微构造关系,可以建...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中发现了一系列退变质显微构造,其主要类型有:①由于出溶而产生的定向性包裹物;②由于多型转变而产生的假像替代;③固→固反应产生的冠状体;④涉及流体的退变质反应产生的冠状体或后成合晶。借助显微构造关系,可以建立超高压变质岩的退变质演化阶段,从而构筑其PT演化趋势、识别出碰撞造山和超高压变质峰期之后的两阶段隆升历史:早期为“挤出”作用诱发的近等温减压退变质;晚期则是地壳伸展体制下的退变质,俯冲板片的断离,软流圈上涌,所诱发的部分熔融,降低岩石圈密度导致地壳规模的伸展与超高压变质岩的进一步隆升。最后,本文提出了超高压变质岩形成和折返的3阶段发展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 减压退变质 显微构造 大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隐性活断层的显微构造特征 被引量:12
6
作者 晁洪太 邓起东 +2 位作者 李家灵 王志才 满洪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7-154,共8页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普遍存在断层的隐性现象 ,包括断层的隐形和尖灭 ,给古地震研究带来了复杂性和多解性。选择了一些典型古地震剖面 ,对涉及到断层隐形或尖灭的部位 ,进行了定向原状样品采集 ,通过室内样品固结 ,显微薄片制作和显微构...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普遍存在断层的隐性现象 ,包括断层的隐形和尖灭 ,给古地震研究带来了复杂性和多解性。选择了一些典型古地震剖面 ,对涉及到断层隐形或尖灭的部位 ,进行了定向原状样品采集 ,通过室内样品固结 ,显微薄片制作和显微构造现象观察 ,从显微域里找到了鉴定隐形断层的许多标志 ,并对断层尖灭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通过显微构造分析 ,排除或肯定隐形断层的存在 ,或者追踪断层尖灭的层位 ,结合宏观剖面研究和年代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断层 显微构造 第四纪 松散沉积物 古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北川-映秀断裂北段断层泥显微构造和黏土矿物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6
7
作者 袁仁茂 张秉良 +1 位作者 徐锡伟 林传勇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5-700,共16页
汶川2008年M S8.0大地震同震地表破裂带中,近地表断层滑动面内多处分布了薄层断层泥。选取位于地表垂直位移量较大地段的北川沙坝探槽中的断层泥为研究对象,使用立体镜、光学显微镜和X光衍射等对断层泥微结构特征及其矿物成分进行详细... 汶川2008年M S8.0大地震同震地表破裂带中,近地表断层滑动面内多处分布了薄层断层泥。选取位于地表垂直位移量较大地段的北川沙坝探槽中的断层泥为研究对象,使用立体镜、光学显微镜和X光衍射等对断层泥微结构特征及其矿物成分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的断层泥中发育Y-剪切、R1-剪切(与Y-剪切的交角>14°)、R2-剪切、P-剪切以及张裂隙和书斜式构造等局部化脆性变形的特征显微构造。此外,断层泥中还有发育良好的P-叶理,碎屑颗粒的拉长和不对称拖尾构造等类似于散布的韧性变形特征。但是,它们仅局限在2条平行的Y-剪切之间发育,应当是断层同一滑动事件的产物。显微构造特征揭示了汶川地震破裂带的逆冲滑动性质,强烈变形的断层泥带较窄,仅约3mm,表明同震滑动明显地局限在一个窄的滑动带内。断层泥的石英和长石含量小于围岩,而黏土矿物含量高于围岩,说明来自围岩的长石和石英由于同震断层滑动摩擦使其部分转变为黏土矿物或黏土粒级的物质。断层泥中的伊利石含量高于围岩,伊利石/蒙脱石混层则低于围岩,这种黏土矿物组成成分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地震同震断层滑动摩擦增温(不排除溶液化学作用的参与),使部分伊利石/蒙脱石混层转化为伊利石。这些研究结果为探讨断层滑动性质提供了一种判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断层泥 显微构造 矿物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新城金矿床控矿构造变形环境:显微构造和EBSD组构约束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瑞红 刘育 +3 位作者 李海林 郑小礼 赵海 孙政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546-2558,共13页
新城金矿床是典型的"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矿体形态和规模都严格受到断裂破碎带控制,是探讨复杂构造-流体耦合成矿系统控矿构造变形环境研究的理想选区。断裂破碎带中构造岩既是构造变形行为的载体,也是相应变形环境的受体。论... 新城金矿床是典型的"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矿体形态和规模都严格受到断裂破碎带控制,是探讨复杂构造-流体耦合成矿系统控矿构造变形环境研究的理想选区。断裂破碎带中构造岩既是构造变形行为的载体,也是相应变形环境的受体。论文在新城金矿详细露头构造解析的基础上,系统采集该矿床控矿断裂破碎带定向构造岩样品,进行显微构造和EBSD组构分析。研究区构造岩显微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韧性变形和脆性变形。韧性变形有波状消光、带状消光、亚晶粒、动态重结晶、核幔构造、丝带构造、碎(残)斑系、扭折带、变形纹、机械双晶、蠕英结构、云母鱼等;脆性变形有书斜构造和显微裂隙等。长石(残)斑系、扭折带、变形纹、蠕英结构和石英颗粒边界迁移动态重结晶、丝带构造等矿物变形特征表明断裂带成矿前以高温韧性变形为主;石英波状消光、亚晶粒、亚颗粒旋转和膨凸动态重结晶、方解石机械双晶、长石显微裂隙充填物等矿物变形反映成矿期兼有中低温韧性变形和脆性变形;压剪性穿晶裂隙则反映出成矿后主要是低温脆性变形。根据差应力、应变测量和EBSD组构分析,将新城金矿床控矿构造变形环境可以分为3个构造期:成矿前在NW-SE向挤压作用下发生韧-脆性左行剪切变形,600~700℃,差应力61.37~111.09MPa,应变测量轴比a/c为2.295~3.978,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边界分维值为1.466~1.599,反映矿区为高温中高压高应变带变形环境,应变速率较大;成矿期为NW-SE向逐渐NEE-SWW向转变的挤压作用,发生压剪性脆性变形,200~500℃,差应力65.91~135.68MPa,应变测量轴比a/c为1.403~2.204,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边界分维值为1.321~1.378,反映矿区成矿期为中低温中高压低应变带变形环境,反应速率较小;成矿后在NWW-SEE向挤压作用下发生压剪变形,150~300℃,反映低温低压脆性变形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构造 EBSD组构 变形环境 新城金矿床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黄铁矿显微构造变形与金富集关系:黄铁矿EBSD组构和地球化学约束 被引量:9
9
作者 李瑞红 杨立强 +3 位作者 恽孟河 安平 邱昆峰 孟银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3-318,共16页
载金黄铁矿显微构造变形与金富集关系可以从显微-超显微尺度揭示金成矿作用和地质过程,探讨金的再活化或再聚集作用。在胶东焦家金矿带成矿期识别出4种类型的黄铁矿,文章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背散射衍射(... 载金黄铁矿显微构造变形与金富集关系可以从显微-超显微尺度揭示金成矿作用和地质过程,探讨金的再活化或再聚集作用。在胶东焦家金矿带成矿期识别出4种类型的黄铁矿,文章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电子探针(EMPA)等技术方法,探讨黄铁矿显微构造特征、超微观结构与金的富集关系。结果显示:载金黄铁矿均不发育环带,其中w(Fe)为45.70%~46.85%,w(S)为52.57%~53.37%;显微构造变形既有脆性变形又有塑性变形;黄铁矿晶体优选方位(CPO)主要表现为平行于晶轴极密和复杂极密;黄铁矿晶格间距为0.58 nm,主要发育刃位错。焦家金矿带在金成矿作用过程中,可见金集合体经历了从复杂的纳米尺度到宏观尺度矿物载体富集的过程,包括成矿流体中金络合物、金-铋-硫族化合物富集等化学结构变化过程和纳米金、载金黄铁矿纳米颗粒、岩矿石显微-超显微构造微环境变化过程。因此,不同类型载金黄铁矿CPO受到化学结构变化和显微-超显微变形微环境变化的联合制约,间接反映出载金黄铁矿中金的富集与黄铁矿内部变形、表面形貌和结构缺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显微构造变形 黄铁矿EBSD组构 金富集作用 焦家金矿带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值形态学的木材横切面显微构造特征测量 被引量:12
10
作者 于海鹏 刘一星 +1 位作者 崔永志 刘镇波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7-111,共5页
为了应用计算机视觉高效、准确地测量出木材的构造特征参数,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理论和二值形态学技术的木材横切面显微构造图像分析方法.采用显微镜、摄像传感器、图像采集卡和计算机组成的高精度数字图像动态采集系统,并在彩色... 为了应用计算机视觉高效、准确地测量出木材的构造特征参数,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理论和二值形态学技术的木材横切面显微构造图像分析方法.采用显微镜、摄像传感器、图像采集卡和计算机组成的高精度数字图像动态采集系统,并在彩色图像处理软件平台上,针对木材显微构造细胞的特点进行了软件功能的开发和改进.结果表明,应用此方法能够实现对木材组织分子的形态量、几何量、分布密度、组织比量和胞壁率等参数的测量,在准确性、高效性和自动化程度方面比照以往方法有所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显微构造 特征参数 数字图像处理 二值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伯利亚红松与红松种子形态、种皮显微构造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毛子军 袁晓颖 +1 位作者 祖元刚 赵光仪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5-158,共4页
Normal experiment methods and electron microscope scanning technique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ee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seed coats between Pinus sibirica and P. ko... Normal experiment methods and electron microscope scanning technique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ee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seed coats between Pinus sibirica and P. koraiensis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larify the dormancy and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the seeds of P. sibiric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ousand\|grain weight of the measured seeds of P. sibirica was only 39 9% and 48 5% of that of P. koraiensis. The weight of outer seed coats of P. sibirica was 54 04% and 52 6% of their whole seed weight, which was lighter than that of P. koraiensis, while the weight of the seed coat of P. koraiensis was of 61 7% of their whole seed weight. Five layers were seen at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hard seed coat of P. koraiensis un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xternal seed epidermis layer (external seed coat), epidermis layer, dense lithocyte layer, palisade layer and inner epidermis. There were four layers in the seed coat of P. sibirica : the external epidermis layer, epidermis layer, palisade layer, and inner epidermis. Thickness of outer seed coat of P. sibirica and P. koraiensis was 400 μm and 1 200~1 300 μm respectively. All these characteristics showed a big hindrance and the permeability barrier in the seed coat of P. sibirica, but not stronger than that of P. korai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红松 种子形态 种皮 显微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北段中新生代断层岩的显微构造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桂华 温长顺 +1 位作者 胡玲 徐锡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2-110,共9页
太行山北段是大兴安岭 -太行山 -武陵山构造带中段的典型构造区 ,区内 2条主断裂 (紫荆关断裂和乌龙沟断裂 )组成的断裂带发育中、新生代的碎裂岩系列断层岩。通过对断裂带内不同岩性原岩区的断层岩进行详细的显微构造研究 ,分析了 3种... 太行山北段是大兴安岭 -太行山 -武陵山构造带中段的典型构造区 ,区内 2条主断裂 (紫荆关断裂和乌龙沟断裂 )组成的断裂带发育中、新生代的碎裂岩系列断层岩。通过对断裂带内不同岩性原岩区的断层岩进行详细的显微构造研究 ,分析了 3种主要变形强度类型的断层岩 (碎裂化岩石或构造角砾岩、初碎裂岩、碎裂岩 )的区域分布、显微结构以及微观变形机制 ,鉴定出断层岩中的 3期构造变形叠加 ,结合区域资料探讨了区内中、新生代断层岩反映的 3期主要构造运动及其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北段 紫荆关断裂带 碎裂岩系列断层岩 显微构造 变形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墨江含金脆韧剪切构造带中显微构造的矿物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方维萱 胡瑞忠 +2 位作者 王明再 刘世荣 谢桂青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02-608,共7页
墨江—元江镍金矿床是哀牢山构造 成矿带上一个十分典型和重要的矿床 ,在野外实测构造岩石地层层序、矿物学详细填图的基础上 ,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及矿物 构造 地球化学等方法 ,对墨江镍金矿床中含金脆... 墨江—元江镍金矿床是哀牢山构造 成矿带上一个十分典型和重要的矿床 ,在野外实测构造岩石地层层序、矿物学详细填图的基础上 ,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及矿物 构造 地球化学等方法 ,对墨江镍金矿床中含金脆 韧性剪切构造带的物质组成进行详细研究。显微构造的矿物地球化学研究是一种构造筛分新方法。脆性构造主要表现为含镍金石英脉 硅质岩 黄铁矿硅质岩中普遍发育碎裂岩化及裂隙 ,碎裂岩化 裂隙构造是深源热流体叠加成矿的储矿构造和运移上升通道 ,脆性剪切变形过程中伴有粘土化蚀变 ,粘土矿物主要有铬水云母、铬高岭石、多水铬高岭石、绿铬高岭石、铬蒙脱石、铬迪开石、铬埃洛石和绿鳞石等。在含金脆 韧剪切构造带中 ,铬绢云母 铬水云母 铬伊利石系列和铬绿泥石的矿物具 (脆 )韧剪切变形特征 ,在韧剪切变形过程中伴有强烈的热流体及以H2 O为主要组分的矿化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金脆-韧性剪切带 显微构造 矿物地球化学 构造筛分 镍金矿床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钴结壳显微构造与元素含量:基于中太平洋MHD79样品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江山 方念乔 +2 位作者 丁旋 张振国 吴长航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8-523,共6页
富钴结壳的壳层在形成过程中因环境不同而产生结构构造与物质成分的差异。选取采自中太平洋海山、具有多层构造的富钴结壳(样品号MHD79)进行分析。观察到其下部磷酸盐化壳层和上部未磷酸盐化壳层各有3层,即致密层、较致密层和疏松层,且... 富钴结壳的壳层在形成过程中因环境不同而产生结构构造与物质成分的差异。选取采自中太平洋海山、具有多层构造的富钴结壳(样品号MHD79)进行分析。观察到其下部磷酸盐化壳层和上部未磷酸盐化壳层各有3层,即致密层、较致密层和疏松层,且其发育顺序呈镜像关系。元素化学分析显示:Sr、Pb含量由下到上表现为由高到低再到高,同样呈镜像分布,指示结壳生长过程中,古海洋生产力由高逐渐降低,又逐渐升高。在受强烈磷酸盐化作用影响的壳层中,由致密到疏松,其渗透性由弱到强,导致磷酸盐化由弱到强。在未受强烈磷酸盐化影响的壳层中,S i、A l、Ti、V元素含量与结壳显微构造的疏松或致密相关性不强,而是主要受控于结壳中包含的碎屑成分含量。由老到新S i、A l、Ti、V含量逐渐增加,可能是由于随着MH海山逐渐靠近亚洲大陆及青藏高原逐渐隆起,陆源物质供应逐渐增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太平洋 富钴结壳 显微构造 元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阳山金矿区安昌河-观音坝断裂带显微构造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代堰锫 朱玉娣 +4 位作者 王根厚 张连昌 陶宏 刘洋 吕亚博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29-739,共11页
甘肃阳山金矿是我国最大的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的陕甘川"金三角"地区。金矿成矿时代为早侏罗世,与燕山期斜长花岗斑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基于野外地质调查,本文对安昌河—观音坝断裂带构造岩进行了细致的显微构造研究,以... 甘肃阳山金矿是我国最大的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的陕甘川"金三角"地区。金矿成矿时代为早侏罗世,与燕山期斜长花岗斑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基于野外地质调查,本文对安昌河—观音坝断裂带构造岩进行了细致的显微构造研究,以期通过微观构造特征认识宏观断裂构造的活动规律。镜下观察表明断裂带内兼具大量的脆性与塑性显微变形,主要发育左行剪切,暗示该断裂为左行韧-脆性剪切带。断裂带内构造岩经历了高绿片岩相、低绿片岩相及低于绿片岩相的变质-变形过程,且断裂带内至少存在过三到四期构造变形,为断裂带曾发育"多期构造变形"提供依据。显微构造应力分析及岩层产状等密度图显示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为NNW-NNE,是对印支期以来多期主应力方位的综合反映。据亚颗粒法及动态重结晶法计算的成矿前古应力差值为128.6~95.8 MPa,成矿期古应力差值为74.9~69.3 MPa,成矿后古应力差值为65.8 MPa。综合分析认为中—晚三叠世以来安昌河—观音坝断裂带变质相相变为高绿片岩相→低绿片岩相→低于绿片岩相,变形序列为韧性→韧-脆性→脆性,区域主应力大小发生了大→小的转变,主应力方位经历了SN向挤压→NE向挤压→NW及SN向挤压的转换。安昌河—音坝断裂带构造演化特征反映其经历了从深部到浅部逐渐抬升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及韧性显微构造 左行剪切 变形温压条件 古应力差值 安昌河-观音坝断裂带 阳山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南段与大别──胶南造山带构造复合(叠加)的显微构造证据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晓勇 杨学明 +2 位作者 刘德良 王奎仁 戴金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23-132,共10页
对那庐断裂带南段构造岩特别是中深层次韧性剪切带中的糜棱岩进行了研究自北向南于部庐断裂带主干断裂沿线选取6条有代表性的初一脆性剪切带进行地质测量,应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构造岩中变形石英的位错结构进行观察,求得了韧性... 对那庐断裂带南段构造岩特别是中深层次韧性剪切带中的糜棱岩进行了研究自北向南于部庐断裂带主干断裂沿线选取6条有代表性的初一脆性剪切带进行地质测量,应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构造岩中变形石英的位错结构进行观察,求得了韧性剪切作用下构造岩石所受的古差异应力和应变速率等一系列应变参数从显微构造角度提出了郊庐断裂带与大别一胶南造山带构造复合(叠加)的证据:构造岩石的一组应变参数是郊庐断裂带的产物,严格受其中的韧性剪切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应变参数 构造叠加 显微构造 郯庐断裂带 大别—胶南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的显微构造及其储集性能 被引量:24
17
作者 张慧 王晓刚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3-36,共4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煤中微米级构造变形,揭示了煤的显微构造变形现象,如裂隙、角砾、碎粒、糜棱质、滑移面等。这些显微构造直接影响着煤的储集性能,裂隙和角砾的发育增加了煤中的大孔和中孔,提高了有效孔隙率;碎粒和糜棱质增...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煤中微米级构造变形,揭示了煤的显微构造变形现象,如裂隙、角砾、碎粒、糜棱质、滑移面等。这些显微构造直接影响着煤的储集性能,裂隙和角砾的发育增加了煤中的大孔和中孔,提高了有效孔隙率;碎粒和糜棱质增加了煤的比表面积和甲烷吸附量,同时也有充填孔隙、堵塞通道的作用。研究显微构造在理论上可为煤层气生、储、运机理研究提供微观依据;在应用上可成为煤层气资源评价和开采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构造 裂隙 有效孔隙度 储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活断层滑动面的显微构造研究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晁洪太 邓起东 +2 位作者 李家灵 王志才 满洪敏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9-355,共7页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的活断层滑动面是重要的古地震遗迹 ,也是鉴定古地震事件和确定古地震时代的重要标志。以往 ,对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活断层滑动面主要借助宏观观察进行研究 ,但遇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如隐性断层问题。作者利用显...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的活断层滑动面是重要的古地震遗迹 ,也是鉴定古地震事件和确定古地震时代的重要标志。以往 ,对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活断层滑动面主要借助宏观观察进行研究 ,但遇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如隐性断层问题。作者利用显微构造分析 ,找到了研究这些问题的途径 ,其方法是对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进行定向原状样品采集 ,通过室内样品固结、显微薄片制作和显微构造现象观察等 ,从显微域里研究各种变形现象。用此方法 ,可以在没有宏观资料支持的情况下确定断层的运动性质 ;发现并描述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的隐性断层 ,研究断层的尖灭机制 ;还可以对工程建设场地发现的不同松散沉积物相接触的现象进行活断层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构造 第四纪 松散沉积物 古地震事件 活断层滑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区活动断层的显微构造和显微沉积学探测 被引量:3
19
作者 史兰斌 林传勇 +3 位作者 冯希杰 陈孝德 戴王强 师亚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1-323,共13页
以发育在黄土地层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长安断裂为对象,采用显微构造和显微沉积学分析的方法,从微观的角度探讨黄土地层中的活动断层。观测了该断裂上的7个露头剖面和一条探槽剖面,采集样品42件。在室内对所采集的样品进行了显微构造、... 以发育在黄土地层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长安断裂为对象,采用显微构造和显微沉积学分析的方法,从微观的角度探讨黄土地层中的活动断层。观测了该断裂上的7个露头剖面和一条探槽剖面,采集样品42件。在室内对所采集的样品进行了显微构造、超微构造和能谱测定(扫描电镜)以及显微沉积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野外宏观观测难以辨认的断层迹象,在断层带样品的切片(大薄片)上肉眼即可清楚辨别。显微构造观测发现,断层在微观上可以表现为错动面、较宽的断层带、断层破碎带、变形条带、泥质条带和愈合的张裂隙等。扫描电镜观测和能谱测定显示,断层破碎带或泥质条带与其外围地层具有不同的超微结构,而且成分有所变化,表明断层活动过程中有流体的参与,并导致某些元素的带出和带入。粒度分析结果发现,断层样品相对于外围样品,粒度>0.03mm的颗粒减少,<0.03mm的颗粒和粘土质增加,表明黄土地层的断层活动仍有碎裂作用发生。分形分析结果表明,黄土地层的碎屑颗粒分形特征呈弧形分布,但断层样品更趋于线性分布。此外,在其中一个剖面的样品中,发现了震击物(seismite)的一些微观标志,如球状体构造、负荷构造和流体通道构造等。所有研究结果表明,显微构造和显微沉积学分析是黄土地层中活动断层研究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区 活动断层 显微构造 沉积学 临潼-长安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太原交城断裂西张村探槽的显微构造和显微沉积学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林传勇 陈孝德 史兰斌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4-310,共17页
松散沉积物中的断层常常没有留下明显的宏观形迹,单靠肉眼观测往往难以确定其存在,即使存在,也很难判定其活动性质和活动方式。最近,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和山西省地震局在太原市西张村横跨交城断裂开挖了大规模探槽,认为该探槽揭示... 松散沉积物中的断层常常没有留下明显的宏观形迹,单靠肉眼观测往往难以确定其存在,即使存在,也很难判定其活动性质和活动方式。最近,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和山西省地震局在太原市西张村横跨交城断裂开挖了大规模探槽,认为该探槽揭示了3次7级以上地震事件。文中通过对该探槽开展微观分析,来探索松散沉积物中宏观形迹不明的断层或隐形断层及其伴随的古地震事件的显微构造及显微沉积学标志。研究结果表明,该探槽中的断层在微观上表现为微破碎带、滑移面、变形条带和泥质充填带等多种形式,同时断层附近样品也有一定的变形现象。断层和外围样品中的碎屑颗粒在棱角度、粒度大小和分布特征等方面均有不同,断层样品粒度分布的分维值D=2.0。这些结果表明松散沉积物中断层作用有颗粒流动也有碎裂作用。同时发现了与震击物(seismite)宏观标志非常相似的诸多微观标志,如球状体、负荷构造、流体通道和物质流动等,从微观上证明该断裂活动伴随有古地震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沉积物 活断层 古地震事件 显微构造 沉积学 山西交城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