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9
篇文章
<
1
2
…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春秋战国时代的郡县制及其演变
被引量:
23
1
作者
韩连琪
《文史哲》
1986年第5期38-47,共10页
春秋战国时代,地方上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变化,西周以来的采邑制逐渐为郡县制所代替。春秋时,由于世族世官制度还未衰落,晋楚等国虽已开始了县的设置,晋、吴并已开始郡的设置,但郡县中的县大夫和县公,仍大都由卿大夫及其子弟担任。到战国时...
春秋战国时代,地方上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变化,西周以来的采邑制逐渐为郡县制所代替。春秋时,由于世族世官制度还未衰落,晋楚等国虽已开始了县的设置,晋、吴并已开始郡的设置,但郡县中的县大夫和县公,仍大都由卿大夫及其子弟担任。到战国时代,县令全由国君自行任免。这时,虽然还存在着封邑的制度,但已同过去的采邑制完全不同,封君在其封土内,仅有衣食租税之权,而没有治民之权,在实质上已只成为国君优厚其大臣、宗室等的变相的俸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春秋战国时代
郡县制度
卿大夫
十三年
封君
十七年
史记
楚国
三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央官制及其演变
被引量:
5
2
作者
韩连琪
《文史哲》
1985年第1期5-14,共10页
春秋时列国的官制较复杂,其特点是军与政的统一,其执政首领正卿或上卿,在平时是诸侯以下全国的政务官,在战时就是最高的军事长官。如鲁的司徒,郑的当国、为政,宋的右师、左师,齐的“二守”,晋的中军将等均是。这时中央的执政官。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代
执政官
左传
中央官
吕氏
春秋
韩非子
秦汉
中军
将军
十七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春秋战国时代的隐士
被引量:
3
3
作者
马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7-50,共4页
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一个特殊阶层的隐士,产生和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在当时剧烈的社会变革面前,一部分士人以安身保命为己任,逃避现实,隐居不仕,成为隐士;另有更多的隐士则以隐求名,以隐干禄。隐士的两种价值取向又往往互为表里,形成他们...
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一个特殊阶层的隐士,产生和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在当时剧烈的社会变革面前,一部分士人以安身保命为己任,逃避现实,隐居不仕,成为隐士;另有更多的隐士则以隐求名,以隐干禄。隐士的两种价值取向又往往互为表里,形成他们的两面人格,并对中国历史上的知识分子造成深刻影响。隐士在春秋战国时期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后世则渐渐低落,形成对君主的依附。这种地位的变化与前后不同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代
价值取向
中国古代社会
知识分子
中国历史
社会变革
深刻影响
社会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
时期
逃避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秋战国时代平民参政的社会潮流
被引量:
2
4
作者
沈星棣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72-77,87,共7页
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变革时期,随着形势的发展掀起一股平民参政的社会潮流。这不仅是身处社会底层的平民对当前的社会弊病有切肤之痛的认识,因而更能把握变革的动向,也由于我国平民素有忧国伤时的责任感,肯挺身而出以救世为己任。但是平民...
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变革时期,随着形势的发展掀起一股平民参政的社会潮流。这不仅是身处社会底层的平民对当前的社会弊病有切肤之痛的认识,因而更能把握变革的动向,也由于我国平民素有忧国伤时的责任感,肯挺身而出以救世为己任。但是平民参政在当时所以能形成一股社会潮流,而且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实有其主客观种种条件,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此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代
平民
变革时期
吕不韦
秦王政
贵族
吕氏
春秋
管仲
国君
十三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秋战国时代的储冰及冷藏设施
被引量:
1
5
作者
马世之
《中州学刊》
1986年第1期110-112,共3页
我国何时开始储冰及有冷藏设施?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早在西周时候,人们已经知道利用天然冰来延长肉类、蔬莱及果品的贮放时间,使其保持新鲜。《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王室设有管理冰政的官吏——凌人,其下有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
我国何时开始储冰及有冷藏设施?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早在西周时候,人们已经知道利用天然冰来延长肉类、蔬莱及果品的贮放时间,使其保持新鲜。《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王室设有管理冰政的官吏——凌人,其下有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越绝书》记载越王勾践和吴王阖庐都有自己的冰室。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变革时期,由于当时科学的不断进步,为了夏日降温和食品防腐的需要,人们非常重视对于天然冰的储存及冷藏设施的建设,现就有关问题略述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冰
冷藏
春秋战国时代
冰酒器
吴王光
遗址
冰窖
冰鉴
天然冰
地下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秋战国时代的物理研究
6
作者
徐克明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3年第1期1-15,共15页
一、前言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我国到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221),学术界诸子竞起,百家争鸣,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物理研究也有长足进步。儒、道、墨、名、法等学派,在不同程度上,都对我国古代物理的发展作出贡献。特别是墨家和名家...
一、前言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我国到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221),学术界诸子竞起,百家争鸣,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物理研究也有长足进步。儒、道、墨、名、法等学派,在不同程度上,都对我国古代物理的发展作出贡献。特别是墨家和名家,通过大量实验和思辨,对我国自夏代至战国一千几百年间的物理学知识,作了系统的整理、总结和发展,与古希腊学者们东西辉映,开始了世界物理的黎明。本文主要据自先秦至魏晋的古籍记载,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物理成就,分学科作一简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代
墨家
墨经
公元前
我国古代
物理研究
古希腊
记载
庄子
春秋战国
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秋战国时代政治的变化
被引量:
1
7
作者
韩连琪
《文史哲》
1984年第2期11-21,62,共12页
春秋战国时代,无论在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显示着深刻的变化。在经济方面的变化,主要是农村公社土地的由定期分配到永久占有和作为农村公社的井田制的逐渐破坏,土地国有制的逐渐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在政治方面的变化,...
春秋战国时代,无论在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显示着深刻的变化。在经济方面的变化,主要是农村公社土地的由定期分配到永久占有和作为农村公社的井田制的逐渐破坏,土地国有制的逐渐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在政治方面的变化,主要是世族世官制的逐渐废坏,郡县制的成立和官僚机构的形成;在法制方面的变化,主要是法律制度的由不成文法变为成文法的新刑法的建立;在文化思想方面的变化,主要是在这一社会变革中所出现的代表各阶层利益的百家争鸣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春秋战国时代
世官制
卿大夫
世族
诸侯
奴隶主贵族
土地国有制
十七年
土地私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秋战国时代的几种“非乐”思想
8
作者
石应宽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14,共4页
充满着“百家争鸣”精神的春秋战国时期,蕴育了以音乐为主线的美学思想。在先秦时期,只有音乐(也含诗、舞)才形成了于实用的、依附状态的比较纯粹的艺术。在中国思想史上,自从出现了老子、庄子、墨子这三位大师以后,便演出了一个学术的...
充满着“百家争鸣”精神的春秋战国时期,蕴育了以音乐为主线的美学思想。在先秦时期,只有音乐(也含诗、舞)才形成了于实用的、依附状态的比较纯粹的艺术。在中国思想史上,自从出现了老子、庄子、墨子这三位大师以后,便演出了一个学术的黄金时代,同时也是学派斗争最剧烈的时代。当时,既然产生了从哲学意义上来肯定音乐的社会意义的美学观念,同时也就自然缘起了从审美立场上来否定音乐的“非乐”思想。所谓非乐,并不是毫无根据地否定和指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学院
非乐
春秋战国时代
美学思想
老子
春秋战国
时期
先秦时期
否定
中国思想史
思想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春秋战国时代城市习俗的变迁与重构
9
作者
于云瀚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02-107,共6页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代
忧患意识
礼崩乐坏
习俗
城市景观
春秋战国
时期
《吕氏
春秋
》
贵族官僚
礼乐制度
统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家“义理”之学
10
作者
苏志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1期32-37,共6页
《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在这样剧烈的政治制度变革中,进步的思想家们从传统的西周神权道德统治及其祭祀乐舞中提炼出了“礼”这一政治学范畴,概括出“忠于...
《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在这样剧烈的政治制度变革中,进步的思想家们从传统的西周神权道德统治及其祭祀乐舞中提炼出了“礼”这一政治学范畴,概括出“忠于君利于社稷”(晏婴语)的以国家为本位的礼治思想。与此同时,乐从庙堂乐仪演化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美感作为认知与意向统一的心理现象,也开始为当时的思想家所感受和注意,并据此将其与新兴的礼治观念联系起来,礼与乐在扬弃了它们脱胎而来的乐舞之后,又在礼治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春秋战国时代
政治学范畴
礼治思想
心理现象
思想家
“礼”
制度变革
审美对象
晏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春秋战国时代越国社会性质之商榷
被引量:
2
11
作者
蒋炳钊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2期132-140,共9页
一九六三年叶国庆等同志在《厦门大学学报》发表了《西汉闽越族的居住地和社会结构初探》一文。作者认为春秋时代“越族社会尚处在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到了战国时代,越被楚灭,“自此以后,越族贵族集团的组织崩溃了,加之以贵族间不断...
一九六三年叶国庆等同志在《厦门大学学报》发表了《西汉闽越族的居住地和社会结构初探》一文。作者认为春秋时代“越族社会尚处在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到了战国时代,越被楚灭,“自此以后,越族贵族集团的组织崩溃了,加之以贵族间不断的内争,越族就依其原来的组织分裂为若干部落,各有其君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国
春秋战国时代
原始社会
越王勾践
春秋战国
时期
越绝书
越族
春秋
时代
社会经济
史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论春秋战国城市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作者
张鸿雁
周洁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Z1期213-217,共5页
一、城市是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早在周初,统治阶级就认识到:建筑城廓是“国之大事”。但是与领主等级关系相适应的城市等级的存在,和周礼严格等级制的限制,封建领主对城邑规模定制大都能恪守不渝。这就严重阻碍了都邑的发展。到了春秋时...
一、城市是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早在周初,统治阶级就认识到:建筑城廓是“国之大事”。但是与领主等级关系相适应的城市等级的存在,和周礼严格等级制的限制,封建领主对城邑规模定制大都能恪守不渝。这就严重阻碍了都邑的发展。到了春秋时代,情况才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
时代
统治阶级
再论
地主阶级
等级关系
韩非子
国家机器
新经济因素
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3
作者
张鸿雁
《文史哲》
1984年第4期55-59,共5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城市是一个积极的起创造和组织作用的因素。由这一因素所决定,历史上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必然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崭新的局面。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就曾被很多学者视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春秋战国城市的兴起...
马克思主义认为,城市是一个积极的起创造和组织作用的因素。由这一因素所决定,历史上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必然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崭新的局面。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就曾被很多学者视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春秋战国城市的兴起和发展,虽然没有能够孕育出作为资产阶级分子的前身——“自由的”、有等级的城市市民,并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广阔的政治经济基础。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系伴随封建制的萌发而兴起,又在封建制逐步确立和巩固中得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时期
封建制度
春秋战国时代
地主阶级
政治经济基础
社会经济
春秋
时代
中国封建社会
城邑
中央集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述春秋战国城市管理
14
作者
张鸿雁
《安徽史学》
1986年第3期8-12,59,共6页
在城市管理上,我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形成了一套符合统治阶级意愿的制度和方法,并逐臻完善。中国古代统治阶级不像西欧中世纪的统治者那样住在城外,
关键词
城市管理
统治阶级
城市居民
筑城
城市规划与设计
左传
周礼
整体规划
春秋
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汉武时代士人精神的嬗变
被引量:
3
15
作者
查屏球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士人精神在秦汉之际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士人由五师君友沦为弄臣家奴,失去了人格的平等与自尊;由天下游士变为一主之臣,失去了自由意识;由布衣之士变为仰禄之士,失去了自主性;由四民之士变为儒臣之士,失去了主体意识。士人精神的...
士人精神在秦汉之际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士人由五师君友沦为弄臣家奴,失去了人格的平等与自尊;由天下游士变为一主之臣,失去了自由意识;由布衣之士变为仰禄之士,失去了自主性;由四民之士变为儒臣之士,失去了主体意识。士人精神的嬗变至汉武时代趋于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人精神
司马迁
《史记》
士人文化
文化精神
矛盾心态
汉武
人的主体意识
士大夫
春秋战国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释史记货殖列傅所说的“陶为天下之中”兼论战国时代的经济都会
被引量:
8
16
作者
史念海
《人文杂志》
1958年第2期77-87,共11页
远在西周灭掉商人之后,因为丰鎬距离东方过远,对于新征服的土地不易統治,就在洛水岸上营建雒邑,作为周室的东都。周公对于东都十分重視,說这是天下之中,四方人貢的道里都能夠平均。按照当时的情形来說,这“天下之中”是不錯的。由雒邑...
远在西周灭掉商人之后,因为丰鎬距离东方过远,对于新征服的土地不易統治,就在洛水岸上营建雒邑,作为周室的东都。周公对于东都十分重視,說这是天下之中,四方人貢的道里都能夠平均。按照当时的情形来說,这“天下之中”是不錯的。由雒邑东至齐、魯,西至秦的西垂,距离相当彷彿。就是南至汉阳諸姬,北至邢、卫,也是差不多的。以这样居于全国中心的都城控制当时的封建諸侯,就周王室而論,乃是最为合理的事情。后来的发展确实也符合了周公的意思,成了一个政治的都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
时代
济水
交通
货殖
水道
都会
黄河
地方
齐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战国策派政治文化观初探
被引量:
2
17
作者
阎润鱼
《北京社会科学》
1988年第4期114-121,共8页
战国策派是四十年代初在国统区出现的一个文化派别。主要代表人物有林同济、陈铨、何永佶、雷海宗等人。它以林同济主编的《战国策》半月刊和重庆《大公报》《战国》副刊而得名。四十年代初正是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处在最艰难的时期,也是...
战国策派是四十年代初在国统区出现的一个文化派别。主要代表人物有林同济、陈铨、何永佶、雷海宗等人。它以林同济主编的《战国策》半月刊和重庆《大公报》《战国》副刊而得名。四十年代初正是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处在最艰难的时期,也是中国人民的反日斗争处于最困难的时刻。如何战胜法西斯侵略者成了全世界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林同济、陈铨这些大学教授们这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也从单纯的教学与研究中走出来,办起了刊物,发表自己对于挽救民族危亡的主张。他们的观点在当时的中国政治学术界别具特色,他们以尼采的“强力意志”学说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极力鼓吹战争,主张实行独裁统治。这种思想在客观上迎合了法西斯侵略者的暴行,助长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因而遭到进步文化界对它的猛烈批判。受此影响学术界对战国派的思想一直缺乏整体的把握和研究,从他们的各个思想侧面进行详细的深入的研究也显不够。本文试通过成国策派对于传统文化与现实政治的关系的主张来探讨一下战国策派的政治文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策派
政治文化
春秋战国时代
传统文化
四十年代
林同济
人生观
中华民族
思维习惯
法西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秦汉时代农业发展之研究
18
作者
卢化西
《农业考古》
1989年第2期185-190,共6页
一、前言农业经济是历史文化的重心,农业发展为人类生活的泉源,中国以农立国,历经四千余年的演变,农业生产力,屹立而不衰,事非偶然,以重农思想之发展,充实于立国之基本,因重农思想根固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代,所以农业耕作技术普及于全民...
一、前言农业经济是历史文化的重心,农业发展为人类生活的泉源,中国以农立国,历经四千余年的演变,农业生产力,屹立而不衰,事非偶然,以重农思想之发展,充实于立国之基本,因重农思想根固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代,所以农业耕作技术普及于全民,出则为士为工为商,居则为农为圃,故中国农业发展实具有优厚之潜力,而养成纯朴孝悌耕力之美德,于书香门第,耕读家风也。春秋战国以前已经建立“无夺农时”,“使民以时”之古训,为适应农业自然环境之顺序,完成定耕农业的发展,在一年四季之中,定有详细耕作实施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发展
重农思想
秦汉
时代
农业耕作
耕作技术
农业经济
春秋战国时代
农业生产力
历史文化
人口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侗锦织造技艺
19
《湖南农业》
2024年第8期53-53,共1页
侗锦织造技艺主要分布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其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两千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两汉至唐宋时期,侗族先民的纺织和印染工艺已形成自已独特的风格。明清时期,随着侗族传统文化的日趋成熟,侗锦织造技艺也得到极大的发展。
关键词
印染工艺
春秋战国时代
通道侗族自治县
侗锦
织造技艺
唐宋时期
侗族传统文化
可追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礼乐文化与儒学艺术精神
被引量:
30
20
作者
聂振斌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21,共8页
对古代礼乐教化的历史考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传说中的五帝之乐是可信的,而夏商周三代实施礼乐教化则是信史。西周时代的礼乐教化是政治、道德、艺术、审美的综合形态,既是社会制度,又是道德规范,还是教育的重要科目。礼乐教化至春秋战...
对古代礼乐教化的历史考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传说中的五帝之乐是可信的,而夏商周三代实施礼乐教化则是信史。西周时代的礼乐教化是政治、道德、艺术、审美的综合形态,既是社会制度,又是道德规范,还是教育的重要科目。礼乐教化至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但崩坏的是政治制度层面,礼乐则成为纯文化而流传千古。礼乐文化与儒学存在着天然联系,礼乐文化的原创性教育实践和综合艺术教育,因儒学的阐释而得到弘扬。儒学艺术精神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人文化成”的人文精神;二是“激情导欲”的理性精神;三是阳刚之美的人格精神;四是“美善相乐”的自由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文化
艺术精神
儒学
礼乐教化
春秋战国时代
综合艺术教育
夏商周三代
历史考察
西周
时代
社会制度
道德规范
礼崩乐坏
制度层面
教育实践
人文精神
理性精神
人格精神
自由精神
原创性
人文化
政治
美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秋战国时代的郡县制及其演变
被引量:
23
1
作者
韩连琪
出处
《文史哲》
1986年第5期38-47,共10页
文摘
春秋战国时代,地方上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变化,西周以来的采邑制逐渐为郡县制所代替。春秋时,由于世族世官制度还未衰落,晋楚等国虽已开始了县的设置,晋、吴并已开始郡的设置,但郡县中的县大夫和县公,仍大都由卿大夫及其子弟担任。到战国时代,县令全由国君自行任免。这时,虽然还存在着封邑的制度,但已同过去的采邑制完全不同,封君在其封土内,仅有衣食租税之权,而没有治民之权,在实质上已只成为国君优厚其大臣、宗室等的变相的俸禄。
关键词
左传
春秋战国时代
郡县制度
卿大夫
十三年
封君
十七年
史记
楚国
三十年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央官制及其演变
被引量:
5
2
作者
韩连琪
出处
《文史哲》
1985年第1期5-14,共10页
文摘
春秋时列国的官制较复杂,其特点是军与政的统一,其执政首领正卿或上卿,在平时是诸侯以下全国的政务官,在战时就是最高的军事长官。如鲁的司徒,郑的当国、为政,宋的右师、左师,齐的“二守”,晋的中军将等均是。这时中央的执政官。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代
执政官
左传
中央官
吕氏
春秋
韩非子
秦汉
中军
将军
十七年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春秋战国时代的隐士
被引量:
3
3
作者
马新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7-50,共4页
文摘
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一个特殊阶层的隐士,产生和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在当时剧烈的社会变革面前,一部分士人以安身保命为己任,逃避现实,隐居不仕,成为隐士;另有更多的隐士则以隐求名,以隐干禄。隐士的两种价值取向又往往互为表里,形成他们的两面人格,并对中国历史上的知识分子造成深刻影响。隐士在春秋战国时期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后世则渐渐低落,形成对君主的依附。这种地位的变化与前后不同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代
价值取向
中国古代社会
知识分子
中国历史
社会变革
深刻影响
社会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
时期
逃避现实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秋战国时代平民参政的社会潮流
被引量:
2
4
作者
沈星棣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72-77,87,共7页
文摘
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变革时期,随着形势的发展掀起一股平民参政的社会潮流。这不仅是身处社会底层的平民对当前的社会弊病有切肤之痛的认识,因而更能把握变革的动向,也由于我国平民素有忧国伤时的责任感,肯挺身而出以救世为己任。但是平民参政在当时所以能形成一股社会潮流,而且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实有其主客观种种条件,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此历史经验。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代
平民
变革时期
吕不韦
秦王政
贵族
吕氏
春秋
管仲
国君
十三年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秋战国时代的储冰及冷藏设施
被引量:
1
5
作者
马世之
机构
河南省博物馆
出处
《中州学刊》
1986年第1期110-112,共3页
文摘
我国何时开始储冰及有冷藏设施?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早在西周时候,人们已经知道利用天然冰来延长肉类、蔬莱及果品的贮放时间,使其保持新鲜。《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王室设有管理冰政的官吏——凌人,其下有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越绝书》记载越王勾践和吴王阖庐都有自己的冰室。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变革时期,由于当时科学的不断进步,为了夏日降温和食品防腐的需要,人们非常重视对于天然冰的储存及冷藏设施的建设,现就有关问题略述如次。
关键词
储冰
冷藏
春秋战国时代
冰酒器
吴王光
遗址
冰窖
冰鉴
天然冰
地下室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秋战国时代的物理研究
6
作者
徐克明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3年第1期1-15,共15页
文摘
一、前言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我国到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221),学术界诸子竞起,百家争鸣,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物理研究也有长足进步。儒、道、墨、名、法等学派,在不同程度上,都对我国古代物理的发展作出贡献。特别是墨家和名家,通过大量实验和思辨,对我国自夏代至战国一千几百年间的物理学知识,作了系统的整理、总结和发展,与古希腊学者们东西辉映,开始了世界物理的黎明。本文主要据自先秦至魏晋的古籍记载,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物理成就,分学科作一简介。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代
墨家
墨经
公元前
我国古代
物理研究
古希腊
记载
庄子
春秋战国
时期
分类号
N09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秋战国时代政治的变化
被引量:
1
7
作者
韩连琪
出处
《文史哲》
1984年第2期11-21,62,共12页
文摘
春秋战国时代,无论在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显示着深刻的变化。在经济方面的变化,主要是农村公社土地的由定期分配到永久占有和作为农村公社的井田制的逐渐破坏,土地国有制的逐渐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在政治方面的变化,主要是世族世官制的逐渐废坏,郡县制的成立和官僚机构的形成;在法制方面的变化,主要是法律制度的由不成文法变为成文法的新刑法的建立;在文化思想方面的变化,主要是在这一社会变革中所出现的代表各阶层利益的百家争鸣的新局面。
关键词
左传
春秋战国时代
世官制
卿大夫
世族
诸侯
奴隶主贵族
土地国有制
十七年
土地私有制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秋战国时代的几种“非乐”思想
8
作者
石应宽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14,共4页
文摘
充满着“百家争鸣”精神的春秋战国时期,蕴育了以音乐为主线的美学思想。在先秦时期,只有音乐(也含诗、舞)才形成了于实用的、依附状态的比较纯粹的艺术。在中国思想史上,自从出现了老子、庄子、墨子这三位大师以后,便演出了一个学术的黄金时代,同时也是学派斗争最剧烈的时代。当时,既然产生了从哲学意义上来肯定音乐的社会意义的美学观念,同时也就自然缘起了从审美立场上来否定音乐的“非乐”思想。所谓非乐,并不是毫无根据地否定和指乐。
关键词
音乐学院
非乐
春秋战国时代
美学思想
老子
春秋战国
时期
先秦时期
否定
中国思想史
思想家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春秋战国时代城市习俗的变迁与重构
9
作者
于云瀚
机构
昌潍师专历史系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02-107,共6页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代
忧患意识
礼崩乐坏
习俗
城市景观
春秋战国
时期
《吕氏
春秋
》
贵族官僚
礼乐制度
统治者
分类号
K892.2 [历史地理—民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家“义理”之学
10
作者
苏志宏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1期32-37,共6页
文摘
《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在这样剧烈的政治制度变革中,进步的思想家们从传统的西周神权道德统治及其祭祀乐舞中提炼出了“礼”这一政治学范畴,概括出“忠于君利于社稷”(晏婴语)的以国家为本位的礼治思想。与此同时,乐从庙堂乐仪演化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美感作为认知与意向统一的心理现象,也开始为当时的思想家所感受和注意,并据此将其与新兴的礼治观念联系起来,礼与乐在扬弃了它们脱胎而来的乐舞之后,又在礼治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联系。
关键词
儒家
春秋战国时代
政治学范畴
礼治思想
心理现象
思想家
“礼”
制度变革
审美对象
晏婴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春秋战国时代越国社会性质之商榷
被引量:
2
11
作者
蒋炳钊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2期132-140,共9页
文摘
一九六三年叶国庆等同志在《厦门大学学报》发表了《西汉闽越族的居住地和社会结构初探》一文。作者认为春秋时代“越族社会尚处在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到了战国时代,越被楚灭,“自此以后,越族贵族集团的组织崩溃了,加之以贵族间不断的内争,越族就依其原来的组织分裂为若干部落,各有其君长”。
关键词
越国
春秋战国时代
原始社会
越王勾践
春秋战国
时期
越绝书
越族
春秋
时代
社会经济
史记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论春秋战国城市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作者
张鸿雁
周洁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Z1期213-217,共5页
文摘
一、城市是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早在周初,统治阶级就认识到:建筑城廓是“国之大事”。但是与领主等级关系相适应的城市等级的存在,和周礼严格等级制的限制,封建领主对城邑规模定制大都能恪守不渝。这就严重阻碍了都邑的发展。到了春秋时代,情况才发生变化。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
时代
统治阶级
再论
地主阶级
等级关系
韩非子
国家机器
新经济因素
墨子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3
作者
张鸿雁
出处
《文史哲》
1984年第4期55-59,共5页
文摘
马克思主义认为,城市是一个积极的起创造和组织作用的因素。由这一因素所决定,历史上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必然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崭新的局面。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就曾被很多学者视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春秋战国城市的兴起和发展,虽然没有能够孕育出作为资产阶级分子的前身——“自由的”、有等级的城市市民,并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广阔的政治经济基础。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系伴随封建制的萌发而兴起,又在封建制逐步确立和巩固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
春秋战国
时期
封建制度
春秋战国时代
地主阶级
政治经济基础
社会经济
春秋
时代
中国封建社会
城邑
中央集权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述春秋战国城市管理
14
作者
张鸿雁
出处
《安徽史学》
1986年第3期8-12,59,共6页
文摘
在城市管理上,我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形成了一套符合统治阶级意愿的制度和方法,并逐臻完善。中国古代统治阶级不像西欧中世纪的统治者那样住在城外,
关键词
城市管理
统治阶级
城市居民
筑城
城市规划与设计
左传
周礼
整体规划
春秋
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汉武时代士人精神的嬗变
被引量:
3
15
作者
查屏球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104-108,共5页
文摘
士人精神在秦汉之际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士人由五师君友沦为弄臣家奴,失去了人格的平等与自尊;由天下游士变为一主之臣,失去了自由意识;由布衣之士变为仰禄之士,失去了自主性;由四民之士变为儒臣之士,失去了主体意识。士人精神的嬗变至汉武时代趋于定型。
关键词
士人精神
司马迁
《史记》
士人文化
文化精神
矛盾心态
汉武
人的主体意识
士大夫
春秋战国时代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释史记货殖列傅所说的“陶为天下之中”兼论战国时代的经济都会
被引量:
8
16
作者
史念海
出处
《人文杂志》
1958年第2期77-87,共11页
文摘
远在西周灭掉商人之后,因为丰鎬距离东方过远,对于新征服的土地不易統治,就在洛水岸上营建雒邑,作为周室的东都。周公对于东都十分重視,說这是天下之中,四方人貢的道里都能夠平均。按照当时的情形来說,这“天下之中”是不錯的。由雒邑东至齐、魯,西至秦的西垂,距离相当彷彿。就是南至汉阳諸姬,北至邢、卫,也是差不多的。以这样居于全国中心的都城控制当时的封建諸侯,就周王室而論,乃是最为合理的事情。后来的发展确实也符合了周公的意思,成了一个政治的都会。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
时代
济水
交通
货殖
水道
都会
黄河
地方
齐国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战国策派政治文化观初探
被引量:
2
17
作者
阎润鱼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1988年第4期114-121,共8页
文摘
战国策派是四十年代初在国统区出现的一个文化派别。主要代表人物有林同济、陈铨、何永佶、雷海宗等人。它以林同济主编的《战国策》半月刊和重庆《大公报》《战国》副刊而得名。四十年代初正是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处在最艰难的时期,也是中国人民的反日斗争处于最困难的时刻。如何战胜法西斯侵略者成了全世界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林同济、陈铨这些大学教授们这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也从单纯的教学与研究中走出来,办起了刊物,发表自己对于挽救民族危亡的主张。他们的观点在当时的中国政治学术界别具特色,他们以尼采的“强力意志”学说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极力鼓吹战争,主张实行独裁统治。这种思想在客观上迎合了法西斯侵略者的暴行,助长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因而遭到进步文化界对它的猛烈批判。受此影响学术界对战国派的思想一直缺乏整体的把握和研究,从他们的各个思想侧面进行详细的深入的研究也显不够。本文试通过成国策派对于传统文化与现实政治的关系的主张来探讨一下战国策派的政治文化观。
关键词
战国
策派
政治文化
春秋战国时代
传统文化
四十年代
林同济
人生观
中华民族
思维习惯
法西斯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秦汉时代农业发展之研究
18
作者
卢化西
出处
《农业考古》
1989年第2期185-190,共6页
文摘
一、前言农业经济是历史文化的重心,农业发展为人类生活的泉源,中国以农立国,历经四千余年的演变,农业生产力,屹立而不衰,事非偶然,以重农思想之发展,充实于立国之基本,因重农思想根固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代,所以农业耕作技术普及于全民,出则为士为工为商,居则为农为圃,故中国农业发展实具有优厚之潜力,而养成纯朴孝悌耕力之美德,于书香门第,耕读家风也。春秋战国以前已经建立“无夺农时”,“使民以时”之古训,为适应农业自然环境之顺序,完成定耕农业的发展,在一年四季之中,定有详细耕作实施计划。
关键词
中国农业发展
重农思想
秦汉
时代
农业耕作
耕作技术
农业经济
春秋战国时代
农业生产力
历史文化
人口增殖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侗锦织造技艺
19
出处
《湖南农业》
2024年第8期53-53,共1页
文摘
侗锦织造技艺主要分布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其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两千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两汉至唐宋时期,侗族先民的纺织和印染工艺已形成自已独特的风格。明清时期,随着侗族传统文化的日趋成熟,侗锦织造技艺也得到极大的发展。
关键词
印染工艺
春秋战国时代
通道侗族自治县
侗锦
织造技艺
唐宋时期
侗族传统文化
可追溯
分类号
TS1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礼乐文化与儒学艺术精神
被引量:
30
20
作者
聂振斌
机构
中华美学学会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21,共8页
文摘
对古代礼乐教化的历史考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传说中的五帝之乐是可信的,而夏商周三代实施礼乐教化则是信史。西周时代的礼乐教化是政治、道德、艺术、审美的综合形态,既是社会制度,又是道德规范,还是教育的重要科目。礼乐教化至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但崩坏的是政治制度层面,礼乐则成为纯文化而流传千古。礼乐文化与儒学存在着天然联系,礼乐文化的原创性教育实践和综合艺术教育,因儒学的阐释而得到弘扬。儒学艺术精神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人文化成”的人文精神;二是“激情导欲”的理性精神;三是阳刚之美的人格精神;四是“美善相乐”的自由精神。
关键词
礼乐文化
艺术精神
儒学
礼乐教化
春秋战国时代
综合艺术教育
夏商周三代
历史考察
西周
时代
社会制度
道德规范
礼崩乐坏
制度层面
教育实践
人文精神
理性精神
人格精神
自由精神
原创性
人文化
政治
美的
分类号
J120.9 [艺术—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春秋战国时代的郡县制及其演变
韩连琪
《文史哲》
1986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央官制及其演变
韩连琪
《文史哲》
198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略论春秋战国时代的隐士
马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春秋战国时代平民参政的社会潮流
沈星棣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春秋战国时代的储冰及冷藏设施
马世之
《中州学刊》
198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春秋战国时代的物理研究
徐克明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春秋战国时代政治的变化
韩连琪
《文史哲》
198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春秋战国时代的几种“非乐”思想
石应宽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春秋战国时代城市习俗的变迁与重构
于云瀚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家“义理”之学
苏志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关于春秋战国时代越国社会性质之商榷
蒋炳钊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再论春秋战国城市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张鸿雁
周洁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张鸿雁
《文史哲》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简述春秋战国城市管理
张鸿雁
《安徽史学》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论汉武时代士人精神的嬗变
查屏球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释史记货殖列傅所说的“陶为天下之中”兼论战国时代的经济都会
史念海
《人文杂志》
195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战国策派政治文化观初探
阎润鱼
《北京社会科学》
198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中国秦汉时代农业发展之研究
卢化西
《农业考古》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侗锦织造技艺
《湖南农业》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礼乐文化与儒学艺术精神
聂振斌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5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