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董仲舒解读《春秋公羊传》之法
1
作者 许雪涛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4-60,共7页
在《春秋繁露》中,董仲舒解读《春秋公羊传》之法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他使用了几个概念和判断提示了对文本达成统一之理解的方法,二是揭示了达成统一理解的内在根据。
关键词 董仲舒 春秋公羊传 春秋繁露》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安国《春秋传》的复仇说——兼与《公羊传》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郑任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17,共6页
胡安国《春秋传》作于宋室南渡之后,其中极力宣扬《春秋》复仇大义,强调"臣子于君父有讨贼复仇之义"、"仇者无时焉可通"、"能与仇战虽败亦荣",许多三传都没有解释成复仇的史事,在胡安国的笔下都有了复仇... 胡安国《春秋传》作于宋室南渡之后,其中极力宣扬《春秋》复仇大义,强调"臣子于君父有讨贼复仇之义"、"仇者无时焉可通"、"能与仇战虽败亦荣",许多三传都没有解释成复仇的史事,在胡安国的笔下都有了复仇之义。《胡传》复仇说是在《公羊传》复仇说的基础上加以发挥的,但又反对《公羊传》九世复仇及臣可向君复仇等主张。胡安国推崇《春秋》复仇之义,从现实角度讲,固是为向金复仇张目;从根本上讲,则是为维护儒家伦理做出的价值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安国 春秋胡氏传》 春秋公羊传 复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语法学的萌芽——《公羊传》解说“春秋书法”表现出的语法结构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孙良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45-51,共7页
笔者认为中国古代语言学在“文字”“音韵”“训诂”之外,应该再立“语法”这个部门。笔者这样主张,是因为笔者初步肯定中国古代有语法学。笔者这样肯定,是由于笔者认识到并发现了历代注释书,尤其是两汉注释书如《诗经诂训传》《诗经笺... 笔者认为中国古代语言学在“文字”“音韵”“训诂”之外,应该再立“语法”这个部门。笔者这样主张,是因为笔者初步肯定中国古代有语法学。笔者这样肯定,是由于笔者认识到并发现了历代注释书,尤其是两汉注释书如《诗经诂训传》《诗经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孟子章句》《楚辞章句》《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中有丰富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语法分析材料,这样,笔者认为中国语法学产生于汉代。又经笔者较为仔细考察,发现《春秋公羊传》(下称《公羊传》)解说“春秋书法”(又名“春秋笔法”)中巳表现出对语句的语法结构分析。《公羊传》的传授与成书年代已有定论,无疑早于包括西汉毛亨《诗经诂训传》在内的汉代注释书。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公羊传 诗经 成书年代 孟子章句 十三年 吕氏春秋 礼记注 战国策 春秋书法 淮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与春秋公羊学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桐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57,共5页
《史记》的学术渊源来自六经异传和诸子百家之学 ,其中以春秋公羊学对《史记》的影响最为深刻。“孔子作《春秋》说”是一部《史记》的理论基石 ,“纪异而说不书说”影响到司马迁的天人观 ,《史记》的政治观也主要来自于春秋公羊学的政... 《史记》的学术渊源来自六经异传和诸子百家之学 ,其中以春秋公羊学对《史记》的影响最为深刻。“孔子作《春秋》说”是一部《史记》的理论基石 ,“纪异而说不书说”影响到司马迁的天人观 ,《史记》的政治观也主要来自于春秋公羊学的政治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春秋 春秋公羊传 董仲舒 司马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何休《公羊传解诂》札记一则
5
作者 黄朴民 《浙江学刊》 CSSCI 1989年第3期90-90,共1页
汉代儒学的阴阳灾异说,是董仲舒之后才开始流行起来的。东汉时期,这一现象更是变本加厉,严重阻碍了儒学自身的更新发展。拿何体《公羊传解诂》中所体现的思想与《公羊传》本身精神相比较,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汉代思想发展的轨迹,而且对... 汉代儒学的阴阳灾异说,是董仲舒之后才开始流行起来的。东汉时期,这一现象更是变本加厉,严重阻碍了儒学自身的更新发展。拿何体《公羊传解诂》中所体现的思想与《公羊传》本身精神相比较,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汉代思想发展的轨迹,而且对我们把握两汉社会政治的特征也不无稗益。徐彦《春秋公羊传疏》引戴宏《序》云:“子夏传公羊高,高传于其子平,平传于其子地,地传于其子敢,敢传于其子寿。至汉景帝时,寿乃于其弟子齐人胡子都著于竹帛。”这里说明了,一、《公羊传》思想渊源来自七十子后学。二、开始时一直在同一家庭中口头相授。三、汉景帝时始著于竹帛,形成文字。因此,《公羊传》中所体现的灾异思想是西汉景帝时特定的灾异思想,而何休《解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公羊传 汉景帝 阴阳灾异说 何休 解诂 董仲舒 汉代儒学 东汉时期 社会政治 札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学史研究的新进展——评《汉代春秋学研究》
6
作者 邱江生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4-,9,共2页
由于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推波助澜,《春秋》一书在汉武帝时代上升为政治教科书之列后。便对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阶层产生着双重影响。因此,研究《春秋》学的形成与发展,它的理论与实践,以及畸变与争议诸问题,对于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 由于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推波助澜,《春秋》一书在汉武帝时代上升为政治教科书之列后。便对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阶层产生着双重影响。因此,研究《春秋》学的形成与发展,它的理论与实践,以及畸变与争议诸问题,对于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统治学说史,尤其是统治术儒学化的进程,显然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马勇同志的《汉代春秋学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正是探讨这一问题的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春秋公羊传 经学史 中国传统社会 理论与实践 形成与发展 汉代 双重影响 康有为 知识分子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休历史哲学理论探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黄朴民 《求是学刊》 CSSCI 1999年第1期97-103,共7页
儒家历史哲学理论是其整个思想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历史观念的主导形态。何休作为东汉时期最著名的今文经学大师,他关于历史发展的特征、规律之认识同样系统而深刻,他在这方面的贡献,在于将《公羊》“张三世”说与“... 儒家历史哲学理论是其整个思想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历史观念的主导形态。何休作为东汉时期最著名的今文经学大师,他关于历史发展的特征、规律之认识同样系统而深刻,他在这方面的贡献,在于将《公羊》“张三世”说与“通三统”观点加以新的整合与融会,首次提出了以“衰乱——升平——太平”为中心内容的社会发展模式,强调“大一统”“夷夏一体”、“天下远近小大若一”为人类社会的理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哲学 三世说 春秋 春秋公羊传解诂》 何休 公羊传 理论探析 董仲舒 《公羊》学 张三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民族观念的性格特征及其近现代转变 被引量:4
8
作者 罗福惠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4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民族主义思想 性格特征 中国传统 政治的民族主义 民族观念 少数民族 中国中心 文化民族主义 传统文化 春秋公羊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仲舒经权观对道义论立场的回归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清文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33,共6页
《春秋公羊传》中提出的“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的观点表现出明显的重后果的倾向。董仲舒通过将“义”与“道”引入到经权理论之中,为“经”“权”相反相成的经权观的道义论立场找到了一个相对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弥补了《公羊传》中的... 《春秋公羊传》中提出的“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的观点表现出明显的重后果的倾向。董仲舒通过将“义”与“道”引入到经权理论之中,为“经”“权”相反相成的经权观的道义论立场找到了一个相对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弥补了《公羊传》中的经权观只能通过在经权关系之外设置实践限制的方式来避免行权违背道义原则的不足。在坚持重道义的基础上,把道义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儒家伦理思想的一贯立场。董仲舒经权观中道义论立场的明确和回归,反映了经权关系理论提出初期儒家学者对道义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的调适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经权观 道义论 春秋公羊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经典与生活世界中的复仇 被引量:2
10
作者 干春松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6,F0002,共13页
儒家思想中有一些重要的观念对国人产生了深刻影响,复仇就是其中一个。儒家经典对复仇有明确的表述,但在后世的法律体系中又明令禁止复仇,如此就造成经典与法律的冲突,从而吸引了历代思想家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一方面,儒家经典所... 儒家思想中有一些重要的观念对国人产生了深刻影响,复仇就是其中一个。儒家经典对复仇有明确的表述,但在后世的法律体系中又明令禁止复仇,如此就造成经典与法律的冲突,从而吸引了历代思想家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一方面,儒家经典所提倡的价值并不会因为得不到现实制度的支持而失去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绝对背弃经典的法律制度亦会造成执行过程中的矛盾。对于复仇问题的分析,可以让我们更为深入地认识儒家经典对于中国社会影响的复杂性,并帮助我们理解经典对于现时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 春秋公羊传 韩愈 王安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翔凤《论语说义》的特色与公羊学解经的新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天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6-34,共9页
清代常州今文学家宋翔凤先著有《论语纂言》,后又"别录私说"为《论语说义》,从传统考据学转出,发挥孔子微言大义并形成系统的士大夫之学;以《春秋公羊传》贯通《论语》而阐发"性与天道"之说,又以《周易》《老子》... 清代常州今文学家宋翔凤先著有《论语纂言》,后又"别录私说"为《论语说义》,从传统考据学转出,发挥孔子微言大义并形成系统的士大夫之学;以《春秋公羊传》贯通《论语》而阐发"性与天道"之说,又以《周易》《老子》会通《论语》并推论孔、老同源于《归藏》之《易》。宋翔凤之群经互证与焦循等人将《论语》《孟子》与《周易》互证有所类似,但独特的《论语》与《老子》互证则走得更远,故《论语说义》虽有穿凿附会之嫌却也体现了《论语》文本的开放性以及公羊学解经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翔凤 常州学派 《论语说义》 春秋公羊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闿运获“名满天下、谤满天下”的矛盾评价探微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向清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3,共7页
王闿运以其独立特行的狂狷个性招致"名满天下、谤满天下"的矛盾评价。王闿运获"名满天下、谤满天下"矛盾评价的载体:史学研究领域亦毁亦誉的《湘军志》,褒贬相杂的经学研究,扬抑相随的文学创作,毁誉相参的幕宾生涯... 王闿运以其独立特行的狂狷个性招致"名满天下、谤满天下"的矛盾评价。王闿运获"名满天下、谤满天下"矛盾评价的载体:史学研究领域亦毁亦誉的《湘军志》,褒贬相杂的经学研究,扬抑相随的文学创作,毁誉相参的幕宾生涯,誉不及毁的国史馆长任职参。王闿运获"名满天下、谤满天下"矛盾评价的主要原因为:评价者立场、观点的矛盾,体制外批判者的遗害,桀骜不驯个性的危祸。"名满天下、谤满天下"的矛盾评价给王闿运造成的负面影响:葬送了他的仕途,熏陶了少数"另类"弟子,妨碍时人、后学对他的学术思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闿运 名满天下 谤满天下 《湘军志》 春秋公羊传笺》 “帝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税亩”辩正 被引量:1
13
作者 宫长为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49-52,共4页
在迄今的“初税亩”探讨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今抒已见,对“初税亩”作以辩正。一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行之“初税亩”,《汉书·食货志》述云:“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繇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故鲁宣公... 在迄今的“初税亩”探讨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今抒已见,对“初税亩”作以辩正。一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行之“初税亩”,《汉书·食货志》述云:“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繇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故鲁宣公‘初税亩’,《春秋》讥焉。于是上贪民怨,灾害生而祸乱作。”《五行志》又云:“是时民患上力役,解于公田。宣是时初税亩。”师古曰:“解读曰懈。”班固把行之“初税亩”,归结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税亩 马克思恩格斯 自然灾害 井田制度 春秋左传 春秋公羊传 食货志 私田 金景芳 中国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国的史书与史官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浩 《江汉论坛》 1988年第5期73-77,72,共6页
(一)《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尚书·多士》谓"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从《周礼·春官》和《礼记·玉藻》中可以看出,西周的记史和史官制度,比之殷商... (一)《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尚书·多士》谓"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从《周礼·春官》和《礼记·玉藻》中可以看出,西周的记史和史官制度,比之殷商更趋完备.《春秋公羊传注疏》引闵固曰:"孔子受端门之命,制春秋之义,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可见,西周以至春秋时期,周王室及各诸侯国都有各自的史书.《墨子·明鬼》谓西周晚期周、齐、宋、燕皆有《春秋》.《孟子·离娄下》说:"晋之《乘》,楚之《祷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这就是说,按年代顺序记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事迹的《乘》与《祷杌》,其性质与体裁同于鲁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史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官制度 汉书·艺文志 左史倚相 楚国 左传 春秋时期 楚庄王 史书 周王室 春秋公羊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羊学的异内外的宝贵价值
15
作者 黄开国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30,共5页
异内外是《公羊》学的重要微言。不能仅仅从《春秋》笔法的角度认识异内外,而应该注重从异内外所包含的思想来理解《公羊》学的这一观念。由此可以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宝贵价值,在当代仍有诸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春秋公羊传 异内外 宝贵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休经济思想简论
16
作者 黄朴民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1期90-94,共5页
何休经济思想简论黄朴民中国历代思想家,无论其主观意识如何,他的学说体系中一般都包含有经济方面的思想,而对封建农业问题、农业与工商业之间的本末关系的思考,则是其经济思想的主体,其中的重点又往往落在土地这一关系着国家命脉... 何休经济思想简论黄朴民中国历代思想家,无论其主观意识如何,他的学说体系中一般都包含有经济方面的思想,而对封建农业问题、农业与工商业之间的本末关系的思考,则是其经济思想的主体,其中的重点又往往落在土地这一关系着国家命脉、社会安危的基本问题之上。这是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思想 春秋公羊传解诂》 土地兼并 何休 统治者 民本主义 普通民众 土地问题 土地私有制 豪强地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熹平石经》的刊刻——我国汉代一次别具特色的文献公布
17
作者 曹喜琛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16-16,共1页
我国有着悠久的档案文献编纂的传统,其中以石料为载体公布文献是独具特色的一种方式,《熹平石经》的刊刻就是我国汉代一次规模较大的别具特色的文献公布活动。根据《后汉书·蔡邕传》等文献的记载,其原委大概是这样:东汉灵帝建... 我国有着悠久的档案文献编纂的传统,其中以石料为载体公布文献是独具特色的一种方式,《熹平石经》的刊刻就是我国汉代一次规模较大的别具特色的文献公布活动。根据《后汉书·蔡邕传》等文献的记载,其原委大概是这样:东汉灵帝建宁三年(公元170年),召拜蔡邕为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熹平石经》 《尚书》 春秋公羊传 文献公布 文献学家 档案文献编纂 《论语》 洛阳城 《周易》 洛阳太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意叠出 文思并茂——朱义禄《康有为评传》读后
18
作者 李似珍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77-78,共2页
距今100年前的夏天,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颇具声势的政治变革运动——“戊戌变法”。虽然未得正果,但毕竟是知识分子结成群体,共同关注民族命运,投身社会变革的先声,而康有为是其中的代表和领袖。我校朱义禄教授长期研究康有为并... 距今100年前的夏天,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颇具声势的政治变革运动——“戊戌变法”。虽然未得正果,但毕竟是知识分子结成群体,共同关注民族命运,投身社会变革的先声,而康有为是其中的代表和领袖。我校朱义禄教授长期研究康有为并撰写出版了“评传”,在学术界引起了好评。本刊特登书评一篇,以示向校内外读者推荐我校学者的研究成果,也为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思想 朱义禄 《新学伪经考》 评传 戊戌变法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 西方资产阶级思想 春秋公羊传 精神文明建设 三世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解字》是两汉政治斗争的产物 被引量:3
19
作者 暴拯群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30-32,共3页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简称《说文》)在我国学术史上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是我国文字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说文》不仅为后世系统地贮存了经过秦代书同文规范了的小篆和一部分曾与小篆有密切关系的大篆和“古文”,贮存了经先秦经典验...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简称《说文》)在我国学术史上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是我国文字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说文》不仅为后世系统地贮存了经过秦代书同文规范了的小篆和一部分曾与小篆有密切关系的大篆和“古文”,贮存了经先秦经典验证过的古代文献词义,而且它通过对上万个汉字的形体的分析,证实了早期汉字因义构形的特点,确立了以形索义的词义分析方法,总结出小篆构形的总体规律,描写出小篆构形的完整系统。它的意义和作用,已超出字典。许慎著《说文》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编篆一部字典,而是由于汉代政治斗争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文经学 《说文解字》 政治斗争 《说文》 古文经学 今文学派 春秋公羊传 许慎 《周礼》 《古文尚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学与汉代法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涛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9-31,共3页
经学与汉代法制张涛两汉时期,我国的法律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而其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儒家经学渗入法律并对它产生深刻、广泛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春秋》等儒家经典的精神和记载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史称... 经学与汉代法制张涛两汉时期,我国的法律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而其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儒家经学渗入法律并对它产生深刻、广泛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春秋》等儒家经典的精神和记载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史称《春秋》决狱或经义决狱。对经学与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之义 儒家经学 董仲舒 原心定罪 法律制度 春秋公羊传 汉王朝 后汉书 汉代法制 儒家经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