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环流模式与春玉米生长模拟模式联接的影响评估模拟试验 被引量:2
1
作者 夏祥鳌 王馥棠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8年第3期56-61,共6页
根据春玉米田间试验资料和历史气候资料,对春玉米生长模拟模式进行了验证与灵敏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逐步订正法将当前气候前景和大气环流模式输出资料结合历史气候资料生成的未来气候情景订正到1o×1o网格点上,与春玉米... 根据春玉米田间试验资料和历史气候资料,对春玉米生长模拟模式进行了验证与灵敏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逐步订正法将当前气候前景和大气环流模式输出资料结合历史气候资料生成的未来气候情景订正到1o×1o网格点上,与春玉米生长模拟模式相联接,就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东北地区春玉米生长、发育和最终产量的可能影响进行了网格化定量模拟,并对一些适应性对策的效果进行了定性或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在DKRZOPYC模拟的未来情景下,若保持当前作物品种和生产技术措施不变,研究区域除北部将平均增产70%外,其余地区都将有不同程度的减产,幅度在-10%~-50%之间,而在NCAR模拟的情景下,中西部地区将增产,其它地区可维持当前产量水平。适应性对策将对开发利用未来可能的气候资源,减缓未来气候变化的负效应,充分发挥其正效应起到积极作用,进而绝大部分区域将受益于未来水热条件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春玉米生长模拟模式 东北地区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干旱特征与春玉米生长季干旱主导气象因子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崇瑞 游松财 武永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97-106,共10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干旱及其主导气象因子呈现出新的态势,并可能对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不可预见的灾害风险。因此,开展干旱时空规律研究,揭示春玉米生长季干旱发生的气象驱动因子,对于指导当地开展农业防旱减灾工作尤为重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干旱及其主导气象因子呈现出新的态势,并可能对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不可预见的灾害风险。因此,开展干旱时空规律研究,揭示春玉米生长季干旱发生的气象驱动因子,对于指导当地开展农业防旱减灾工作尤为重要。该研究利用东北地区及其周边105个气象站点数据以及30 m分辨率的DEM,在考虑海拔影响的前提下将逐月气象因子数据空间插值并计算了1989-2018年1、3、6、12、24个月尺度的潜在蒸散量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ration Index,SPEI),分析了干旱的多尺度特征和春玉米生长季各气象因子的变化规律,明确了干旱的高发月份、区域及主导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1989-2018年干旱呈现出10 a周期的偏轻-偏重-偏轻规律,其中2000-2010年干旱较为严重。2)干旱高发月份为5月,且在吉林西部、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西南部等地区干旱发生概率较高。3)气象因子变化主要以气温增加为主,且伴随气压下降和风力减弱,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气压、风速分别以0.41℃/(10 a)、0.42℃/(10 a)、0.39℃/(10 a),−0.05 kPa/(10 a)、−0.08 m/(s·10 a)的速度变化。4)各月干旱主导气象因子不尽相同,5月为降水、相对湿度、最高温度和日照时数,6月为降水、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最低气温,7月为降水、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8月为降水、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9月为降水、相对湿度和最高气温,生长季平均条件下为降水、最高气温、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降水对干旱的直接作用远大于其他气象因子。该研究可为全面了解东北地区春玉米生长季干旱特点、以及制定合理的干旱应对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干旱 气象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东北地区 春玉米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厚度与揭膜时间对旱作农田春玉米生长及残膜回收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丁云鹏 潘文辉 +2 位作者 龙美 张候平 温晓霞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8期1096-1104,共9页
地膜厚度与揭膜时间影响作物产量,且地膜厚度与揭膜时间均与其回收相关,而前人多为单因素研究地膜厚度与揭膜时间对产量的影响。试验于2020—2021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连续进行了2季的春玉米田间试验,以双因素耦合... 地膜厚度与揭膜时间影响作物产量,且地膜厚度与揭膜时间均与其回收相关,而前人多为单因素研究地膜厚度与揭膜时间对产量的影响。试验于2020—2021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连续进行了2季的春玉米田间试验,以双因素耦合效应对春玉米生长及揭膜回收的影响进行分析,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地膜厚度:0.008(H1)、0.010(H2)、0.012 mm(H3),2个揭膜时间:抽雄期(T1)、收获后(T2),共6个处理,分析了不同地膜厚度与揭膜时间对土壤贮水量、土壤温度、干物质积累量以及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和地膜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叶期至抽雄期不涉及揭膜时间的影响,故只分析地膜厚度对各指标的影响,2 a的土壤贮水量、土壤温度及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为H3>H2>H1;乳熟期和成熟期的双因素分析表明,2 a土壤贮水量和土壤温度以H3T2处理最高,而干物质积累量以H3T1处理最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地膜回收率均以H3T1处理最高。因此,0.012 mm厚度地膜覆盖(H3)和抽雄期揭膜(T1)是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春玉米既增产又生态环保的一种理想覆膜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厚度 揭膜时间 春玉米生长 产量 地膜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