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亚洲中高纬环流春夏季节转换过程的关键特征
被引量:
5
1
作者
布和朝鲁
林大伟
+1 位作者
齐道日娜
诸葛安然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1-167,共17页
亚洲中高纬环流春夏季节转换是亚洲大陆上发生的不同区域春夏季节转换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江淮流域梅雨形势的建立提供必要的中高纬环流条件。但是关于其独特性和关键特征,迄今为止尚没有系统性的总结。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
亚洲中高纬环流春夏季节转换是亚洲大陆上发生的不同区域春夏季节转换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江淮流域梅雨形势的建立提供必要的中高纬环流条件。但是关于其独特性和关键特征,迄今为止尚没有系统性的总结。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I的逐日数据,分析和总结了这一春夏季节转换过程的关键特征。亚洲中高纬环流春夏季节转换以500 hPa东北亚脊和"双阻型"环流形势的依次建立为重要标志。东北亚脊及其相关的海陆温度差异的形成主要归因于东北亚积雪融化和局地强烈增温过程。东北亚低压(850 hPa)的建立是亚洲中高纬环流春夏季节转换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当季节转换发生时,青藏高原上空的200 hPa急流轴从35°N向北跳到37°N,与此同时亚洲温带急流彻底消失。伴随着季节转换,亚洲中高纬地区近地面温度经向梯度减弱,高频瞬变斜压扰动随之减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低频天气系统,包括亚洲阻塞高压和东北冷涡系统,则成为该地区主导天气系统。本文也从春夏季节转换早晚的角度,探讨了亚洲中高纬环流和天气系统的演变特征,由此进一步补充了春夏季节转换的关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中高纬环流
春夏季节转换
东北亚脊
东北亚低压
阻塞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亚洲中高纬度地区春夏季节转换早晚与梅雨期中国东部降水异常的联系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沛宇
彭京备
+1 位作者
布和朝鲁
巩远发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1-435,共15页
6月初,亚洲中高纬地区的气温迅速增暖后趋于稳定,大气环流由冬季环流转变为夏季环流。根据1951~2017年间各年亚洲中高纬地区春夏季节转换(以下简称季节转换)的时间,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地区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季节转换发生早晚对梅...
6月初,亚洲中高纬地区的气温迅速增暖后趋于稳定,大气环流由冬季环流转变为夏季环流。根据1951~2017年间各年亚洲中高纬地区春夏季节转换(以下简称季节转换)的时间,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地区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季节转换发生早晚对梅雨期中国地区降水及环流的影响。在季节转换偏早(晚)年的梅雨期,对流层中层(500 hPa)高度距平场从东北亚中高纬、中国东北和日本以南地区出现“+−+”(“−+−”)的经向波状结构。在850 hPa距平风场上,也有相近的波状结构。当东北亚脊偏强(弱)时,东北地区为气旋式(反气旋式)环流距平,西太平洋副热带为反气旋式(气旋式)距平。环流异常导致东北地区降水异常偏多(少),长江流域降水偏少(多)。本文还初步探讨了亚洲中高纬地区入夏时间的早晚如何影响梅雨期大气环流和中国东部降水异常的途径。在季节转换偏早(晚)年,东北亚高压脊建立较早(晚),强度偏强(弱),而且对应的东北亚脊异常往往可持续到梅雨期结束,从而有利于东亚沿岸“+−+”(“−+−”)经向波状环流及相应雨带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中高纬度
春夏季节转换
东北亚脊
梅雨
中国东部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夏季节转换前北亚平稳增温过程的热力学特征
被引量:
2
3
作者
符诗怡
施宁
+1 位作者
张东东
谢作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83-1195,共13页
本文利用1958~2019年日本气象厅逐日再分析资料(JRA-55),基于热力学方程,详细研究了北亚地区春夏季节转换前(第19至28候)平稳增温过程的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气候温度平流和非绝热加热有相反的变化趋势,它们先后主导着北亚春夏季节转...
本文利用1958~2019年日本气象厅逐日再分析资料(JRA-55),基于热力学方程,详细研究了北亚地区春夏季节转换前(第19至28候)平稳增温过程的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气候温度平流和非绝热加热有相反的变化趋势,它们先后主导着北亚春夏季节转换前的温度变化。在第22候之前,绝热的气候温度平流主导着北亚地区的增暖过程。但随着欧亚大陆中高纬度上的非绝热加热逐步增强,气候温度平流逐渐变为冷平流,使得非绝热加热成为主导项。线性斜压模式结果表明,非绝热加热除直接加热局地大气外,它还会在北亚地区强迫出气旋式环流异常和上升运动,从而引导着原位于新地岛附近的低压系统向北亚地区移动,进而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引起绝热的冷平流。该冷平流部分抵消了非绝热的加热作用,最终在北亚地区形成平稳的增温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亚
非绝热加热
温度平流
春夏季节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夏季降水变率的优势模态及其环流特征
被引量:
13
4
作者
李妍
布和朝鲁
+1 位作者
林大伟
谢作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6-776,共21页
本文基于1961-2013年的中国气象局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针对内蒙古地区夏季降水,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OF)和合成分析法,考察了年际尺度上内蒙古地区夏季降水分布的不同类型,并分析其前两个模态的典型环流形势以...
本文基于1961-2013年的中国气象局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针对内蒙古地区夏季降水,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OF)和合成分析法,考察了年际尺度上内蒙古地区夏季降水分布的不同类型,并分析其前两个模态的典型环流形势以及相关的春夏季节转换特征。内蒙古夏季降水在年际尺度上主要分为整体一致型和东西反向型。整体一致型模态以贝加尔湖北侧和南侧对流层中上层环流的反位相变化、源于伊朗北部一中亚地区的中纬度遥相关型波列以及东亚地区“东高西低”或“西高东低”的环流形势为主要特征。而东西反向型模态以东欧平原一乌拉尔山东侧一内蒙古东部及东北地区为异常中心的波状环流以及东亚沿岸中高纬地区偶极子环流异常(“北高南低”或“北低南高”)为主要特征。这两种夏季降水模态的正负位相分别对应着亚洲中高纬环流春夏季节转换提前和滞后的情形。这些结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内蒙古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及其典型环流特征,从而为其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夏
季降水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环流异常
春夏季节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洲中高纬环流春夏季节转换过程的关键特征
被引量:
5
1
作者
布和朝鲁
林大伟
齐道日娜
诸葛安然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1-167,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630424。
文摘
亚洲中高纬环流春夏季节转换是亚洲大陆上发生的不同区域春夏季节转换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江淮流域梅雨形势的建立提供必要的中高纬环流条件。但是关于其独特性和关键特征,迄今为止尚没有系统性的总结。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I的逐日数据,分析和总结了这一春夏季节转换过程的关键特征。亚洲中高纬环流春夏季节转换以500 hPa东北亚脊和"双阻型"环流形势的依次建立为重要标志。东北亚脊及其相关的海陆温度差异的形成主要归因于东北亚积雪融化和局地强烈增温过程。东北亚低压(850 hPa)的建立是亚洲中高纬环流春夏季节转换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当季节转换发生时,青藏高原上空的200 hPa急流轴从35°N向北跳到37°N,与此同时亚洲温带急流彻底消失。伴随着季节转换,亚洲中高纬地区近地面温度经向梯度减弱,高频瞬变斜压扰动随之减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低频天气系统,包括亚洲阻塞高压和东北冷涡系统,则成为该地区主导天气系统。本文也从春夏季节转换早晚的角度,探讨了亚洲中高纬环流和天气系统的演变特征,由此进一步补充了春夏季节转换的关键信息。
关键词
亚洲中高纬环流
春夏季节转换
东北亚脊
东北亚低压
阻塞高压
Keywords
Mid-and high-latitude circulation over Asia
Spring-to-summer seasonal transition
Northeast Asian ridge
Northern East Asian low
Blocking high
分类号
P43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洲中高纬度地区春夏季节转换早晚与梅雨期中国东部降水异常的联系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沛宇
彭京备
布和朝鲁
巩远发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
河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
出处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1-435,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630424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19030403。
文摘
6月初,亚洲中高纬地区的气温迅速增暖后趋于稳定,大气环流由冬季环流转变为夏季环流。根据1951~2017年间各年亚洲中高纬地区春夏季节转换(以下简称季节转换)的时间,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地区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季节转换发生早晚对梅雨期中国地区降水及环流的影响。在季节转换偏早(晚)年的梅雨期,对流层中层(500 hPa)高度距平场从东北亚中高纬、中国东北和日本以南地区出现“+−+”(“−+−”)的经向波状结构。在850 hPa距平风场上,也有相近的波状结构。当东北亚脊偏强(弱)时,东北地区为气旋式(反气旋式)环流距平,西太平洋副热带为反气旋式(气旋式)距平。环流异常导致东北地区降水异常偏多(少),长江流域降水偏少(多)。本文还初步探讨了亚洲中高纬地区入夏时间的早晚如何影响梅雨期大气环流和中国东部降水异常的途径。在季节转换偏早(晚)年,东北亚高压脊建立较早(晚),强度偏强(弱),而且对应的东北亚脊异常往往可持续到梅雨期结束,从而有利于东亚沿岸“+−+”(“−+−”)经向波状环流及相应雨带的形成。
关键词
亚洲中高纬度
春夏季节转换
东北亚脊
梅雨
中国东部降水
Keywords
Summer onset in northern Asia
Northeast Asian ridge
Meiyu
Eastern China rainfall
分类号
P46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夏季节转换前北亚平稳增温过程的热力学特征
被引量:
2
3
作者
符诗怡
施宁
张东东
谢作威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83-1195,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30424、41975063,江苏省青蓝工程。
文摘
本文利用1958~2019年日本气象厅逐日再分析资料(JRA-55),基于热力学方程,详细研究了北亚地区春夏季节转换前(第19至28候)平稳增温过程的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气候温度平流和非绝热加热有相反的变化趋势,它们先后主导着北亚春夏季节转换前的温度变化。在第22候之前,绝热的气候温度平流主导着北亚地区的增暖过程。但随着欧亚大陆中高纬度上的非绝热加热逐步增强,气候温度平流逐渐变为冷平流,使得非绝热加热成为主导项。线性斜压模式结果表明,非绝热加热除直接加热局地大气外,它还会在北亚地区强迫出气旋式环流异常和上升运动,从而引导着原位于新地岛附近的低压系统向北亚地区移动,进而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引起绝热的冷平流。该冷平流部分抵消了非绝热的加热作用,最终在北亚地区形成平稳的增温过程。
关键词
北亚
非绝热加热
温度平流
春夏季节转换
Keywords
North Asia
Diabatic heating
Temperature advection
Summer onset
分类号
P46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夏季降水变率的优势模态及其环流特征
被引量:
13
4
作者
李妍
布和朝鲁
林大伟
谢作威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6-776,共2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5064~~
文摘
本文基于1961-2013年的中国气象局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针对内蒙古地区夏季降水,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OF)和合成分析法,考察了年际尺度上内蒙古地区夏季降水分布的不同类型,并分析其前两个模态的典型环流形势以及相关的春夏季节转换特征。内蒙古夏季降水在年际尺度上主要分为整体一致型和东西反向型。整体一致型模态以贝加尔湖北侧和南侧对流层中上层环流的反位相变化、源于伊朗北部一中亚地区的中纬度遥相关型波列以及东亚地区“东高西低”或“西高东低”的环流形势为主要特征。而东西反向型模态以东欧平原一乌拉尔山东侧一内蒙古东部及东北地区为异常中心的波状环流以及东亚沿岸中高纬地区偶极子环流异常(“北高南低”或“北低南高”)为主要特征。这两种夏季降水模态的正负位相分别对应着亚洲中高纬环流春夏季节转换提前和滞后的情形。这些结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内蒙古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及其典型环流特征,从而为其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内蒙古
夏
季降水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环流异常
春夏季节转换
Keywords
Summer precipitation, Inner Mongolia, EOF, Circulation anomaly, Spring-to-summer seasonal transition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亚洲中高纬环流春夏季节转换过程的关键特征
布和朝鲁
林大伟
齐道日娜
诸葛安然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亚洲中高纬度地区春夏季节转换早晚与梅雨期中国东部降水异常的联系
陈沛宇
彭京备
布和朝鲁
巩远发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春夏季节转换前北亚平稳增温过程的热力学特征
符诗怡
施宁
张东东
谢作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内蒙古夏季降水变率的优势模态及其环流特征
李妍
布和朝鲁
林大伟
谢作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