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寒旱区甘蓝型冬油菜的春化特性与抗寒性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海卿 李静 +6 位作者 刘海霞 王燕琴 周莹莹 张忠财 苏芸芸 孙于卜 孙万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2-71,共10页
【目的】研究甘蓝型冬油菜春化特性与抗寒性的关系,为超强抗寒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的选育和抗寒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强冬性品种16-2444、17-2251,冬性品种天油14号、天油2238,弱冬性品种甘杂9号、秦早1号等6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 【目的】研究甘蓝型冬油菜春化特性与抗寒性的关系,为超强抗寒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的选育和抗寒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强冬性品种16-2444、17-2251,冬性品种天油14号、天油2238,弱冬性品种甘杂9号、秦早1号等6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通过春播,测定春化率、株高标准化值,分析春化特性;秋播冬前测定株高、根长、根颈直径、生物量,并统计越冬率,同时结合低温发芽试验,利用抗寒系数和综合抗寒系数对品种抗寒性进行评价,利用相关性分析研究品种春化特性与抗寒性之间的关系。【结果】6个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为20.9%~74.4%,根颈直径为10.7~18.0 mm,根鲜质量为9.3~23.2 g/株;4℃发芽率为26.4%~56.4%,各品种发芽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7-2251>16-2444>天油14>天油2238>甘杂9号>秦早1号。6个甘蓝型冬油菜春播的春化率为0~79.3%;株高标准化值为0.017~0.892,其变化趋势由高到低依次表现为秦早1号、甘杂9号>天油2238>天油14号>16-2444>17-2251。通过计算综合春化系数和综合抗寒系数对其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其中17-2251和16-2444为抗寒性品种,天油14号和天油2238为弱抗寒性品种,甘杂9号和秦早1号为不抗寒品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抗寒系数与越冬率、根颈直径、4℃发芽期抗寒系数、根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根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春播综合春化系数、春化率、株高标准化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强冬性品种16-2444和17-2251可在北方寒旱区种植,越冬率、低温冻害前根颈直径大小、根鲜质量、4℃发芽率、春播春化率是北方地区强抗寒性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选育和抗寒性评价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冬油菜 春化特性 抗寒性 北方寒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新品种“冠春”的春化特性及其遗传表现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鲁刚 孔小平 +1 位作者 惠麦侠 张明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3-96,共4页
以抗抽薹春大白菜新品种“冠春”正反交及其亲本为试材,通过萌动种子人工春化处理,研究了其春化和遗传特性。结果表明,春大白菜“冠春”萌动种子在4-5℃持续春化处理20 d后,平均显蕾时间45 d,平均开花时间53 d;不同春化时间下,“冠春”... 以抗抽薹春大白菜新品种“冠春”正反交及其亲本为试材,通过萌动种子人工春化处理,研究了其春化和遗传特性。结果表明,春大白菜“冠春”萌动种子在4-5℃持续春化处理20 d后,平均显蕾时间45 d,平均开花时间53 d;不同春化时间下,“冠春”正反交的春化表现一致,而且均较其双亲冬性弱,说明该品种的抗抽薹性由细胞核基因控制,并表现隐性遗传;随春化时间延长,平均显蕾时间和显蕾持续时间缩短,绝对开花时间变化不大,因此在春大白菜育种中应将显蕾时间作为重要指标;在20 d或25 d不完全春化条件下,抗抽薹微效基因得到表达,材料内部的差异明显,可以通过选择积累晚抽薹微效基因提高晚抽薹性。在25 d和30 d处理下,“冠春”开始显蕾和开始开花的时间相同,春化效果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春化特性 抗抽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个小麦品种春化特性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程晓明 程婧晔 +1 位作者 胡文静 蒋正宁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64-68,共5页
为了合理利用小麦种质资源,给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收集了国内七大小麦生态区23份品种为试验材料,对茎蘖数、叶绿素含量、苗期株高、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千粒质量、成穗数、穗粒数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为了合理利用小麦种质资源,给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收集了国内七大小麦生态区23份品种为试验材料,对茎蘖数、叶绿素含量、苗期株高、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千粒质量、成穗数、穗粒数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及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表明,从10个农艺性状中可提取拔节期生长因子、开花期生长因子、成穗数产量因子、抽穗期生长因子、千粒质量产量因子共5个主成分,占其总信息量的91.2%。利用这5个主成分因子为综合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在遗传距离为26.64的水平上将23个品种划分成4个类群,即春性弱春性类、冬性半冬性类、强春性类、强冬性类,春化生育特性相近的大部分被分在1个类群,同时表明主成分中以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构成生长因子,千粒质量、成穗数构成产量因子,较能真实地表现春化生育特性,尤其以拔节期为主效应,至抽穗期、开花期等快速生长阶段表现更具反映春化发育特性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春化特性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黑麦与普通小麦春化特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徐静 孙敏 +2 位作者 苗果园 杨珍平 高志强 《山西农业科学》 2009年第3期43-46,共4页
采用盆栽低温春化试验方法,比较研究了小黑麦与普通小麦春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黑麦对春化反应的敏感性不及普通冬小麦,它的最适春化天数为30 d,而普通冬小麦为40 d,且幼穗分化进程比普通冬小麦早且快,低温春化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 采用盆栽低温春化试验方法,比较研究了小黑麦与普通小麦春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黑麦对春化反应的敏感性不及普通冬小麦,它的最适春化天数为30 d,而普通冬小麦为40 d,且幼穗分化进程比普通冬小麦早且快,低温春化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发育进程及速度;当超过最适春化天数时,随人工春化时间的加长,单株分蘖数、单株绿叶数、主茎叶龄、单株叶面积呈递减趋势,而单株鲜重与干重呈单峰曲线,其峰值即为最适春化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普通小麦 春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品种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郑少萌 许为钢 +4 位作者 方宇辉 李正玲 李春鑫 张煜 齐学礼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1-298,共8页
以河南省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30个小麦大面积栽培品种为材料,采用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离析试验、田间幼穗分化进程观察的方法,对河南省小麦品种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进行了分类和演化分析,并利用STS标记对供试品种的春化和光周期基因进... 以河南省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30个小麦大面积栽培品种为材料,采用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离析试验、田间幼穗分化进程观察的方法,对河南省小麦品种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进行了分类和演化分析,并利用STS标记对供试品种的春化和光周期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河南省70年来的小麦大面积品种演化中,存在着多种春化与光周期反应类型,但春化特性的演化表现为冬性程度由强减弱再增强的变化趋势;光周期特性敏感程度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经分子标记检测,河南省70年来大面积推广品种的春化基因主要为 vrn-A1、 vrn-B1、 vrn-D1、 Vrn-D1b和 vrn-B3,光周期基因主要为 Ppd-A1a、 Ppd-D1a,但这些基因对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的作用效果总体上尚不能准确反映品种的冬春性和光周期特性的实际情况,在育种工作中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的选择与鉴定仍应以表型鉴定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春化特性 光周期特性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前积温和春化处理对不同春化发育特性小麦品种幼穗分化的效应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宗渠 尹钧 +4 位作者 周冉 谷冬艳 李永春 任江萍 李金才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3-509,共7页
以3个春性、半冬性和冬性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分期播种和春化处理,以热时间为尺度,研究了冬前积温对不同春化发育特性小麦品种幼穗分化进程及主要穗分化期累积GDD(生长度日,growingdegree days)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冬前积温的减少,... 以3个春性、半冬性和冬性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分期播种和春化处理,以热时间为尺度,研究了冬前积温对不同春化发育特性小麦品种幼穗分化进程及主要穗分化期累积GDD(生长度日,growingdegree days)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冬前积温的减少,不同幼穗分化时期累积GDD减小,冬前积温对小麦幼穗分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单棱期和二棱期,护颖分化期后幼穗分化受冬前积温的影响较小,冬性品种幼穗分化累积GDD对冬前积温最敏感,半冬性品种次之,春性品种则对冬前积温不敏感。春性品种幼穗分化前期适宜温度的上限为14℃,当14℃以下累积GDD达到232-243时,幼穗可正常分化进入二棱期,半冬性品种幼穗分化适宜温度的上限为12℃,12℃以下GDD达到261-277后,幼穗分化可正常进入二棱期,高于上限的GDD不能满足小穗原基正常分化的需求。在田间条件下小麦小穗原基的分化对特定温度范围的累积GDD有稳定的需求,这种需求因品种的春化发育特性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幼穗分 二棱期 热时间 发育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春化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陈满霞 蒋玉蓉 於金生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4期6-12,共7页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春化作用能够促使小麦加速开花,是小麦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质变过程。春化作用在一定遗传背景下,由多基因控制且受多种因素(如温度、光照等)影响。近年来,人们对小麦的春化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小麦春化作用...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春化作用能够促使小麦加速开花,是小麦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质变过程。春化作用在一定遗传背景下,由多基因控制且受多种因素(如温度、光照等)影响。近年来,人们对小麦的春化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小麦春化作用的调控机制及作用方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小麦的春化作用主要由Vrn-1、Vrn-2、Vrn-3和Vrn-4等4类主效基因调控,它们彼此作用,共同影响着小麦的冬春性。基于前人的研究,本文从小麦春化理论、春化条件及春化特性、春化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春化基因等4个方面对小麦的春化作用进行概述;此外,总结了小麦春化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笔者自身试验提出了一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用 小麦 春化特性 生理变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春化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程星 秦海英 韩相林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2期127-128,共2页
春化作用一般是指单子叶植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阶段生长的现象。主要叙述了春化作用的理论以及现象以及在实际生产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作用 研究进展 成花 春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冬割方式对大麦主要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许如根 郭三红 +1 位作者 吕超 王小丽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7-160,共4页
为了解冬割对不同春化特性大麦品种主要性状的影响,以春性大麦品种(六恢)和半冬性品种(扬饲麦1号)为试验材料,在越冬始期,以留茬2 cm、5 cm、留茬2 cm+施肥、留茬5 cm+施肥4种不同方式进行冬割处理,以不割为对照,研究不同冬割方式对大... 为了解冬割对不同春化特性大麦品种主要性状的影响,以春性大麦品种(六恢)和半冬性品种(扬饲麦1号)为试验材料,在越冬始期,以留茬2 cm、5 cm、留茬2 cm+施肥、留茬5 cm+施肥4种不同方式进行冬割处理,以不割为对照,研究不同冬割方式对大麦鲜草重及成熟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主穗粒数、单株穗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干重、千粒重、穗数、产量等12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鲜草重因品种及留茬高度不同而异。(2)冬割降低了大麦株高,增加了单株穗数、单株干重、单株粒重及单株粒数。相同留茬高度,施肥能提高麦茬再生能力。(3)割后大麦的抗寒性降低,部分植株被冻死,单位面积的植株减少,单株穗数的增加不足以补充基本植株的减少,单位面积的穗数变少。春性品种尤为明显。在保证一定留茬高度并及时追肥的条件下,半冬性品种比较适宜冬割,并可获得较高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冬割 再生能力 施肥 春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