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翱翔更广阔的行星际空间(1983-1989)
1
作者 闻新 高佳宇 《太空探索》 2024年第6期78-79,共2页
行星际空间是航天器飞出地月空间后进入的更广阔空间,理论上一直向外延伸到太阳圈。长期以来,人类隔着地球大气,远距离观测其他行星,难以深入开展研究。20世纪80年代,更多的航天器飞入行星际空间,为行星研究打开了新局面。
关键词 星际空间 地球大气 太阳圈 向外延伸 广阔空间 航天器 20世纪8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星际空间MHD模拟激波跃变关系分析
2
作者 钱昕 王敬芳 +2 位作者 邓晓华 李定 薛金涛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3-423,共11页
分析了模拟得到的可以传播到1 AU以远的日地空间磁流体力学激波与Rankine-Hug-noniot跃变关系的符合程度.通过对模拟激波的结构及其在传播过程中的演化进行的分析,提出了模拟激波的定位方法;基于所提出的定位方法,利用向长青提出的确定... 分析了模拟得到的可以传播到1 AU以远的日地空间磁流体力学激波与Rankine-Hug-noniot跃变关系的符合程度.通过对模拟激波的结构及其在传播过程中的演化进行的分析,提出了模拟激波的定位方法;基于所提出的定位方法,利用向长青提出的确定MHD激波局地参数的方法计算了模拟得到的激波与Rankine-Hugnoniot跃变关系的偏差.结果表明在激波传播到100Rs以后,激波对中前向快激波与Rankine-Hugnoniot关系的符合达到很高的程度,相对误差在10-2数量级以内;并且在激波传播到150 Rs以后,相对误差在10-3数量级以内.这个结果说明文中所使用的有限差分数值格式能较好地模拟激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空间激波 传播速度 数值模拟 跃变关系 MHD激波 日地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yager 2进入星际空间
3
作者 范唯唯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9-139,共1页
NASA网站2018年12月10日报道,飞行了41年的旅行者2号(Voyager 2)探测器正式飞出日球层开始探索星际空间,成为继旅行者1号(Voyager 1)之后又一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也成为NASA迄今运行最久的空间探索任务。通过比较Voyager 2搭载的... NASA网站2018年12月10日报道,飞行了41年的旅行者2号(Voyager 2)探测器正式飞出日球层开始探索星际空间,成为继旅行者1号(Voyager 1)之后又一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也成为NASA迄今运行最久的空间探索任务。通过比较Voyager 2搭载的等离子体科学实验、宇宙线子系统、低能带电粒子仪和磁力计等多个仪器数据,确定探测器于2018年11月5日穿过日球层顶,即太阳风与星际介质相遇而停滞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YAGER 星际空间 NASA 人造物体 空间探索 科学实验 等离子体 带电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SA遴选行星际空间研究小卫星技术验证任务
4
作者 韩淋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4-714,共1页
NASA网站2019年8月16日报道,NASA为日球层物理日地探测器(STP)计划遴选出2项小卫星技术验证任务提案,旨在增强深空科学观测能力,帮助开发更优化的模型来预测可能影响航天员和航天器的空间天气事件。NASA为每项任务提案提供40万美元的资... NASA网站2019年8月16日报道,NASA为日球层物理日地探测器(STP)计划遴选出2项小卫星技术验证任务提案,旨在增强深空科学观测能力,帮助开发更优化的模型来预测可能影响航天员和航天器的空间天气事件。NASA为每项任务提案提供4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开展为期9个月的概念研究。最终,NASA将选择其中一个概念作为星际映射和加速探测器(IMAP)的搭车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卫星技术 科学观测 星际空间 航天员 空间天气 航天器 NASA 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行者号探测器将飞出太阳系进入星际空间
5
《航天器工程》 2012年第3期10-10,共1页
据人民网5月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经过30多年的跋涉,旅行者-1探测器即将进入太阳系边缘。科学家认为这个探测器可能在几个朋到几年之内进入星际空间。旅行者-1目前距离太阳111个天文单位,即太阳与地球间距离的111倍。
关键词 旅行者号探测器 星际空间 太阳系 天文单位 科学家 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的星际空间 北京太阳星城售楼中心
6
作者 贾立 小麦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09年第12期54-58,共5页
大概了解Gilles Deleuze及其哲学思想的人并不太多,但他对“褶皱”、“平滑”、“图解”以及“生成”等概念的哲学解释却为建筑形体设计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维途径——非线性概念。其去中心说、即刻性与偶然性的哲学观点正是这种建筑理... 大概了解Gilles Deleuze及其哲学思想的人并不太多,但他对“褶皱”、“平滑”、“图解”以及“生成”等概念的哲学解释却为建筑形体设计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维途径——非线性概念。其去中心说、即刻性与偶然性的哲学观点正是这种建筑理念强有力的思想依据。而本案将要呈现的就是一个典型的以非线性建筑为设计理念的空间构成。本案坐落于北京朝阳区,是三元桥附近一楼盘的售楼中心,主要用于房产销售和办公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 星际空间 北京 太阳星 建筑理念 哲学思想 形体设计 哲学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行者1号: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探测器
7
作者 尹怀勤 《太空探索》 2017年第9期26-29,共4页
今年9月5日是人类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探测器“旅行者1号”成功发射升空飞行40周年的日子,它是历史上飞行距离最远、最长寿的航天器,尽管已经距离地球很远,它每天仍与美国宇航局联系,继续探索着人类未知的深空。
关键词 星际空间 探测器 旅行者 飞行距离 美国宇航局 航天器 人类 升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幻想成真:人类视野投向星际航行(1975-1979)
8
作者 梁兴 闻新 《太空探索》 2024年第3期78-79,共2页
星际航行是行星际航行和恒星际航行的统称,前者是指在太阳系内航行,后者是指在太阳系以外的恒星际空间航行。自20世纪70年代起,航天工程师们的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深空和外星球,航天器星际航行逐渐从浪漫幻想迈进现实。太空握手(1975年7... 星际航行是行星际航行和恒星际航行的统称,前者是指在太阳系内航行,后者是指在太阳系以外的恒星际空间航行。自20世纪70年代起,航天工程师们的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深空和外星球,航天器星际航行逐渐从浪漫幻想迈进现实。太空握手(1975年7月)1975年7月15日,联盟号飞船和阿波罗号飞船分别在苏联和美国发射,发射时间相隔7小时30分钟。7月17日,两艘飞船开始在轨对接。3小时后,对接成功,苏联指令长列昂诺夫和美国指令长斯塔福德在联盟号飞船的舱门处实现了两国航天员第一次太空握手。7月19日,两国航天员结束了史无前例的44小时国际太空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航行 联盟号飞船 指令长 列昂诺夫 星际空间 外星球 工程师们 斯塔福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设想 被引量:5
9
作者 吴季 张双南 +11 位作者 王赤 甘为群 颜毅划 唐琦 刘志恒 孙丽琳 陈宏斌 陈建忠 刘秋生 曹则贤 王双峰 张元仲 《国际太空》 2009年第12期1-5,共5页
关键词 空间科学 规划 中长 中国 客观世界 自然科学发展 自然现象 星际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星际粒子统计特征及其在深空探测用器件失效概率预估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建昭 张庆祥 +4 位作者 汪中生 郑玉展 朱安文 邱家稳 马继楠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9年第3期211-217,共7页
文章针对深空探测任务高能粒子辐射及所致器件失效定量评估问题,利用IMP-8在1973年-2001年的电子探测数据,统计了太阳电子事件通量的特征,证明事件通量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假设事件发生概率符合泊松分布,构建了行星际电子通量模型,再结... 文章针对深空探测任务高能粒子辐射及所致器件失效定量评估问题,利用IMP-8在1973年-2001年的电子探测数据,统计了太阳电子事件通量的特征,证明事件通量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假设事件发生概率符合泊松分布,构建了行星际电子通量模型,再结合太阳质子通量模型、探测器轨道、行星际粒子在日球层的传播规律,得到不同置信度下空间粒子通量及其剂量。进一步结合器件累计失效剂量的试验数据,可定量评估器件失效概率。以一种典型的商用数据采集功能模块器件TL084和火星环绕探测任务为例,7个月转移轨道和3年火星轨道的任务期内,1 mm铝屏蔽下TL084的失效概率仅为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 星际空间 粒子通量 统计特征 失效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行者2号星际穿越新发现
11
作者 李会超 《太空探索》 2020年第1期32-37,共6页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5日0点,《自然·天文》杂志在线发表了五篇论文,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旅行者2号和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星际空间中看到的新鲜事。通过这两个探测器的观测,科学家们发现,太阳风和星际物质的相互作用使得日球层顶附近出...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5日0点,《自然·天文》杂志在线发表了五篇论文,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旅行者2号和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星际空间中看到的新鲜事。通过这两个探测器的观测,科学家们发现,太阳风和星际物质的相互作用使得日球层顶附近出现了丰富而复杂的相互作用结构。在回答原有问题的同时,这些探测结果也为未来的日球层边际探测提出了更多新的问题,有待我们研制发射更多的探测器去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空间 星际物质 旅行者 太阳风 探测结果 探测器 相互作用 日球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星际旅行将采用的新技术
12
作者 迈克尔.马歇尔 李有观 《交通与运输》 2015年第5期43-45,共3页
1961年,前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人。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茨·奥尔德林成功地登上了月球的表面。这是至今为止人类所到过的最远距离。除了经济和政治等问题以外,星际飞行主要的... 1961年,前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人。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茨·奥尔德林成功地登上了月球的表面。这是至今为止人类所到过的最远距离。除了经济和政治等问题以外,星际飞行主要的障碍是目前使用的化学燃料火箭无法用于长距离的深空飞行。虽然已经可以把机器人探测器送往太阳系外行星,但它们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到达那里。至于前往其他的恒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燃料 太阳系外行星 尤里 能量束 核聚变反应 时空扭曲 尼尔 托卡马克装置 虫洞 星际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嫦娥”千万里我追寻着你(上)——嫦娥二号卫星留在星际间靓丽轨迹回眸
13
作者 杨涛 王晓辰 紫晓 《中国航天》 2013年第9期4-8,共5页
此刻,在遥远的星际空间,嫦娥二号正奋力向前翱翔.作为我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二号卫星在圆满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取得了大量的科学和技术试验验证成果,突破了一批核心和关键技术,开创了我国深空探测任务新模式,系统性推进了相关领域... 此刻,在遥远的星际空间,嫦娥二号正奋力向前翱翔.作为我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二号卫星在圆满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取得了大量的科学和技术试验验证成果,突破了一批核心和关键技术,开创了我国深空探测任务新模式,系统性推进了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成为具有国际水准与特色的深空多目标、多任务探测器和我国第一个行星际探测器,中国也成为国际上第三个飞入拉格朗日点、第四个开展小行星探测的国家,完成了我国深空探测创造性的跨越,将中国深空探测的臂膀伸向了遥远的星际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空间 中国 卫星 月球探测器 星际探测器 深空探测 拉格朗日点 小行星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航天国际化政策制度研究及对我启示
14
作者 杨风霞 郭姣姣 +1 位作者 任飞 赵蒙 《航天工业管理》 2024年第7期11-14,共4页
国际合作是航天发展的必然选择,航天领域投入大、周期长、难度高,特别是从地球空间到地月空间再到行星际空间,必须依靠人类共同的努力,不可能只靠某一单独国家。而当前,一些西方国家为巩固空间霸主地位,制定了多项限制性政策,包括打造... 国际合作是航天发展的必然选择,航天领域投入大、周期长、难度高,特别是从地球空间到地月空间再到行星际空间,必须依靠人类共同的努力,不可能只靠某一单独国家。而当前,一些西方国家为巩固空间霸主地位,制定了多项限制性政策,包括打造“小圈子”、制定出口管制政策等,对我国航天发展活动强加约束或限制,同时,部分国家与我国签订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贸易协定等,为我国航天发展提供机遇性、支持性政策。为此,系统梳理掌握国外对我国航天的限制性政策,可以有效规避限制,强化合规经营,降低风险,同时,可以紧抓机遇性政策,为我国航天发展挖掘更多新的合作点,促进航天事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规经营 机遇性 星际空间 地球空间 贸易协定 支持性政策 多边合作机制 出口管制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1年6月地磁扰动──地面和同步高度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玉芬 杨冬梅 章公亮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4-69,共6页
给出了1991年6月地磁扰动的地面和同步高度特征及引起这些扰动的可能的源.在长达近对天的扰动过程中,出现四次主相强度不同的磁暴和多次强急始,有的磁暴由多次扰动迭加而形成形态复杂的复合型磁暴·同步高度Hq分量多次出现反相.... 给出了1991年6月地磁扰动的地面和同步高度特征及引起这些扰动的可能的源.在长达近对天的扰动过程中,出现四次主相强度不同的磁暴和多次强急始,有的磁暴由多次扰动迭加而形成形态复杂的复合型磁暴·同步高度Hq分量多次出现反相.这些特征很可能主要是对广大的行星际空间多个高速度高密度结构的响应,这些结构有时伴随大尺度强南向磁场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扰动 耀斑 星际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宇航技术全球专利竞争态势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褚鹏蛟 杨春颖 臧春喜 《中国航天》 2014年第10期16-22,共7页
宇宙航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的天体,包括环绕地球的运行、飞往月球或其他行星的航行、行星际空间的航行和飞出太阳系的航行,它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我国宇航技术和产业发展起... 宇宙航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的天体,包括环绕地球的运行、飞往月球或其他行星的航行、行星际空间的航行和飞出太阳系的航行,它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我国宇航技术和产业发展起步较晚,相对于美、俄和欧洲等技术先进的国家,尚存在较大差距。本文通过对宇航技术相关专利进行分析,可以获得该领域的全球专利竞争态势,以及查找我国宇航技术与航天强国的差距,为我国宇航技术的专利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航技术 专利竞争 专利申请 星际空间 态势分析 分类号 国家知识产权局 专利数据 卫星工程 名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气起源”新机制:二氧化碳分子的电子贴附解离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02-802,共1页
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对氧气(即稳定的基态气体氧分子)的依赖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关于"氧气起源"及其演化(例如"大氧气事件")尚存在许多不解之谜。
关键词 复合反应 原子分子 三体 生物化学过程 氧分子 化学动力学 星际空间 亚稳态 善喜 分子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磁环境试验研究进展
18
作者 徐超群 易忠 +1 位作者 王斌 孟立飞 《国际太空》 2018年第3期60-64,共5页
1引言 地球与星际空间的磁环境是影响航天器运行的重要环境之一,其影响程度与航天器自身的磁性大小有关。为满足各种性能要求,航天器需要使用一定量的磁性材料并存在一定的磁场。外界磁场的变化会引起航天器自身磁特性参数的改变,例如... 1引言 地球与星际空间的磁环境是影响航天器运行的重要环境之一,其影响程度与航天器自身的磁性大小有关。为满足各种性能要求,航天器需要使用一定量的磁性材料并存在一定的磁场。外界磁场的变化会引起航天器自身磁特性参数的改变,例如科学探测卫星,特别是进行磁场研究的卫星,要对卫星自身磁场加以限制,尤其是磁场监测器安装部位的磁场强度和稳定性的限制,才能保证探测数据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试验 航天器 自身磁场 探测卫星 磁性材料 星际空间 影响程度 性能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斯通博士讲述“旅行者”的故事
19
作者 周武 《太空探索》 2013年第10期28-29,共2页
9月12日,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唐纳德·格尼特及其同事在《科学》杂志发表报告,证实了“旅行者”1号已经在2012年进入了星际空间,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到达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这一消息随后被美国航宇局(NASA)确认并公之于众。N... 9月12日,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唐纳德·格尼特及其同事在《科学》杂志发表报告,证实了“旅行者”1号已经在2012年进入了星际空间,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到达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这一消息随后被美国航宇局(NASA)确认并公之于众。NASA的发言人表示:一系列相关数据证明,“旅行考”1号已经于2012年的8月25日脱离了包裹着太阳系的由炽热而活跃的粒子组成的太阳圈顶层,进入了寒冷黑暗的恒星际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行者”1号 美国航宇局 故事 博士 《科学》杂志 星际空间 人造物体 人类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发布 被引量:1
20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F0002-F0002,共1页
9月18日,在中国航天大会上,2020年宇航领域十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发布,详见下文。1.外日球层与星际空间的环境特性及其相互作用日球层主要是受太阳风和太阳磁场控制的区域,外日球层与星际空间是人类从未探索过的崭新领域,了解其环境特... 9月18日,在中国航天大会上,2020年宇航领域十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发布,详见下文。1.外日球层与星际空间的环境特性及其相互作用日球层主要是受太阳风和太阳磁场控制的区域,外日球层与星际空间是人类从未探索过的崭新领域,了解其环境特性、揭示太阳风与星际介质的相互作用规律与机理等科学问题,对于人类认识太阳系家园、推动空间技术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空间 环境特性 太阳磁场 星际介质 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太阳风 中国航天 日球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