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压介质阻挡放电氧气大气谱带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谢维杰 李龙海 +1 位作者 江举辉 蔡伟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78-882,共5页
观测了氧气常压介质阻挡放电过程产生的发射光谱,利用氧气大气谱带(b1Σg+→X3Σg-)转动结构的拟合光谱与实验光谱的比较和氧原子发射谱线测量了等离子体的气体温度和电子温度;通过分析氧气常见激发态(a1Δg,b1Σg+和A3Σg+)的产生和猝... 观测了氧气常压介质阻挡放电过程产生的发射光谱,利用氧气大气谱带(b1Σg+→X3Σg-)转动结构的拟合光谱与实验光谱的比较和氧原子发射谱线测量了等离子体的气体温度和电子温度;通过分析氧气常见激发态(a1Δg,b1Σg+和A3Σg+)的产生和猝灭途径,结合氧气激发、解离过程的动力学数据,探讨了在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条件下氧气大气谱带的产生原因。结果表明:在该实验条件下氧气常压介质阻挡放电时电子温度(11800±400)K远高于气体温度(650±20)K,由于a1Δg的辐射跃迁概率太小,且A3Σg+在高气压下很容易被猝灭,实验中没有观测到这两个激发态的辐射,而测到了具有清晰转动结构的氧气大气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氧气 大气 发射光 电子温度 转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中体放电和沿面放电的光谱线形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董丽芳 赵龙虎 +1 位作者 王永杰 高烨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8-311,共4页
在放电间隙较大的介质阻挡放电中,利用高速照相机,同时观察到了体放电(VD)和沿面放电(SD)。采用光谱法,研究了VD和SD的光谱线形随放电参数的变化。在氩气介质阻挡放电中,测量了VD和SD的ArⅠ(2P2→1S5)谱线展宽和频移随气压及放电间隙的... 在放电间隙较大的介质阻挡放电中,利用高速照相机,同时观察到了体放电(VD)和沿面放电(SD)。采用光谱法,研究了VD和SD的光谱线形随放电参数的变化。在氩气介质阻挡放电中,测量了VD和SD的ArⅠ(2P2→1S5)谱线展宽和频移随气压及放电间隙的变化。结果发现:SD的展宽和频移均比VD的大,说明SD的电子密度高于VD的电子密度;随着压强从40kPa增大到60kPa,VD和SD的谱线展宽及频移均增加,表明它们的电子密度均随压强的增大而升高;随着d值从3.8mm增大到4.4mm,VD和SD的谱线展宽也增加,反映它们的电子密度均随d值的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体放电 沿面放电 线展宽 线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中点线放电的谱线线型及振动温度 被引量:2
3
作者 董丽芳 潘宇扬 +1 位作者 宋倩 嵇亚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8-50,共3页
在氩气/空气的混合气体近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中,首次观察到点状与线状放电共存的放电现象,测量比较了点状与线状放电的谱线频移和振动温度。谱线频移的测量利用的是氩原子ArⅠ(2P2→1S5)的发射谱线,振动温度的测量利用的是氮分子第二正... 在氩气/空气的混合气体近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中,首次观察到点状与线状放电共存的放电现象,测量比较了点状与线状放电的谱线频移和振动温度。谱线频移的测量利用的是氩原子ArⅠ(2P2→1S5)的发射谱线,振动温度的测量利用的是氮分子第二正带系(C3Πu→B3Πg)的发射谱线。结果表明:点放电中的ArⅠ(2P2→1S5)谱线的频移大于线放电谱线的频移,表明前者电子密度较高;而点放电振动温度低于线放电的振动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诊断 线频移 振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mm低温制冷谱线接收系统和星际水分子观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兴武 李素琴 +1 位作者 加尔肯 周玉兰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3-198,共6页
为了开拓短厘米波单天线星际分子的观测和研究,在乌鲁木齐天文站25m射电望远镜13mm低温制冷接收机的基础上,配置了声表面波频谱仪和谱线数据采集系统,组成了13mm低温致冷谱线接收机.接收机前端是一个工作在低温20K的... 为了开拓短厘米波单天线星际分子的观测和研究,在乌鲁木齐天文站25m射电望远镜13mm低温制冷接收机的基础上,配置了声表面波频谱仪和谱线数据采集系统,组成了13mm低温致冷谱线接收机.接收机前端是一个工作在低温20K的低噪声放大器,本振是22GHz的锁相源.接收机的平均噪声温度为50K.后端是一个宽带的(40MHz)高分辨率(40kHz)的声表波频谱仪.利用这套系统观测了一批已知的水脉泽源,观测系统正常,结果合理.观测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天文站良好的站址和25m射电望远镜给厘米波段星际分子谱线观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分子观测 水脉泽 低温致冷线 接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中亮暗点放电的谱线线形及振动温度 被引量:1
5
作者 董丽芳 耿轶青 +4 位作者 闫冬梅 稽亚飞 申中凯 仝国良 李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87-1489,共3页
在氩气/空气的混合气体介质阻挡放电中,首次在高温条件下观察到亮点和暗点共存的放电,比较了中心亮点及四周暗点放电的谱线频移,并测量了它们的振动温度。实验采用氩原子ArⅠ(2P2→1S5)的发射谱线测量谱线频移,采用氮分子第二正带系(C3... 在氩气/空气的混合气体介质阻挡放电中,首次在高温条件下观察到亮点和暗点共存的放电,比较了中心亮点及四周暗点放电的谱线频移,并测量了它们的振动温度。实验采用氩原子ArⅠ(2P2→1S5)的发射谱线测量谱线频移,采用氮分子第二正带系(C3Πu→B3Πg)的发射谱线测量振动温度。结果表明:中心亮点放电中的ArⅠ(2P2→1S5)谱线的频移大于四周的暗点放电谱线的频移,表明前者电子密度较高;四周的暗点的放电振动温度高于中心亮点放电的振动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诊断 线频移 振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中不同放电丝的光谱线形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董丽芳 商洁 +2 位作者 嵇亚飞 刘亮 李新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6-308,共3页
在氩气/空气混合气体的介质阻挡放电中,研究了直径及运动状态均不同的两种放电丝发光中ArⅠ(2P2→1S5)谱线的频移以低气压(10Pa左右)的氩气放电发射的ArⅠ(2P2→1S5)光谱线作标准线和展宽随空气含量的变化。在大气压条件下,当空气含量从... 在氩气/空气混合气体的介质阻挡放电中,研究了直径及运动状态均不同的两种放电丝发光中ArⅠ(2P2→1S5)谱线的频移以低气压(10Pa左右)的氩气放电发射的ArⅠ(2P2→1S5)光谱线作标准线和展宽随空气含量的变化。在大气压条件下,当空气含量从0.4%变化到4%时,观察到了规则排列的静止的粗放电丝(静止大点)与运动的细放电丝(往复运动的小点,其轨迹为细线)两种不同的放电丝。分别测量了大小点中Ar I(2P2→1S5)谱线的频移及其随空气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二者均随空气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任一空气含量下小点谱线的频移均大于大点的频移,二者差值先是减少至空气含量为1%后两者的频移变化趋势大体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线频移 放电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仪谱线和谱带弯曲现象的精确表述方式 被引量:5
7
作者 巴音贺希格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524-1529,共6页
在矢量衍射理论基础上给出了任意倾斜入射下的光栅方程一般形式以及衍射极角和衍射方位角的完整解析表达式,由此首次导出了平面光栅光谱仪谱线和谱带弯曲量的精确计算公式和对应于衍射极角和衍射方位角的两类角色散公式,比较了谱线弯曲... 在矢量衍射理论基础上给出了任意倾斜入射下的光栅方程一般形式以及衍射极角和衍射方位角的完整解析表达式,由此首次导出了平面光栅光谱仪谱线和谱带弯曲量的精确计算公式和对应于衍射极角和衍射方位角的两类角色散公式,比较了谱线弯曲精确公式和近似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而指出和弥补了近似公式的不足,并数值考察了入射狭缝高度对光谱仪色散能力的影响程度。由于在以上各式的推导过程中未作任何近似,且涉及到了导致谱线和谱带弯曲的所有可能因素,因而它要比以往所用近似公式更为全面和可靠,可作为实际光谱仪器设计、测试、装调和使用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 线弯曲 弯曲 两类角色散 精确表述方式 矢量衍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氢区S187的大尺度CO多谱线观测
8
作者 徐小云 陈学鹏 +1 位作者 张世瑜 孙燕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共36页
大质量恒星强烈的反馈深刻影响其周围的星际介质,并可能触发下一代恒星形成.S187是位于银河系第2象限的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呈现出“扫集-坍缩”的触发式恒星形成模式.基于“银河画卷”巡天^(12)CO/^(13)CO/C^(18)O(J=1-0,下文J=1-0为简... 大质量恒星强烈的反馈深刻影响其周围的星际介质,并可能触发下一代恒星形成.S187是位于银河系第2象限的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呈现出“扫集-坍缩”的触发式恒星形成模式.基于“银河画卷”巡天^(12)CO/^(13)CO/C^(18)O(J=1-0,下文J=1-0为简便起见省略)谱线数据,对S187区域分子云的基本性质开展了研究,探索了该区域大质量恒星对分子云的反馈.利用GaussPy+和聚类算法,在该区域证认了32个分子云,并结合Gaia(Global Astrometric Interferometer for Astrophysics)卫星恒星消光数据测量得到其中8个分子云的距离.S187区域由^(13)CO和C^(18)O示踪的相对致密的气体含量相比于银道面第2象限大部分区域的分子云高出1–2个量级.S187区域分子云中证认了243个^(13)CO团块和98个C^(18)O团块,其中有7个^(13)CO团块和5个C^(18)O团块有形成大质量恒星的潜力.研究结果显示,大质量恒星的反馈对其周围分子云的聚集作用明显,为下一代大质量恒星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介质:云 星际介质:电离氢区 恒星:形成 射电线:星际介质 星际介质:个别:S18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际分子及其谱线 被引量:1
9
作者 裴春传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4期299-300,共2页
介绍了星际分子及其谱线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分析了如何从分子谱线探索恒星形成区的物理化学性质 。
关键词 星际分子 线 脉泽 恒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SS J142225.03+535901.7宽吸收线多历元光谱光变分析
10
作者 何东旭 何志成 +5 位作者 刘桂琳 方文娟 沈璐 朱丹蕾 陈雅琪 段斌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20,共13页
类星体中的宽吸收线(broad absorption line,BAL)是外流存在的最强观测证据之一.BAL普遍存在光变现象,分析BAL光变有助于限制外流的物理模型,来自类星体中心引擎的沿视线方向入射的电离连续谱的变化是导致大多数BAL光变的主要机制.如果... 类星体中的宽吸收线(broad absorption line,BAL)是外流存在的最强观测证据之一.BAL普遍存在光变现象,分析BAL光变有助于限制外流的物理模型,来自类星体中心引擎的沿视线方向入射的电离连续谱的变化是导致大多数BAL光变的主要机制.如果一个类星体的BAL吸收坑在不同速度处同时存在一个方向的变化(变弱或变强),那么它的BAL光变很可能主要由电离连续谱的变化导致.类星体SDSS J142225.03+535901.7具有55个历元高信噪比光谱观测,其BAL存在光变现象.该源BAL的不同速度组分的等值宽度与连续谱光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Spearman相关性检验,不相关概率p值小于0.05).而各组分的等值宽度与连续谱谱指数之间无显著负相关性可以排除等值宽度与连续谱光度之间的负相关性是由视线上含尘埃气体在垂直于视线方向上运动引起的这一可能因此,该源的BAL光变主要由电离连续谱的变化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活动 星际介质:喷流和外流 类星体:吸收线 线:轮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移及谱线编辑的齿轮故障窄带解调分析方法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倩楠 郭瑜 伍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38-42,共5页
通过对旋转机械变速运行齿轮箱振动研究,提出基于频移及谱线编辑的齿轮故障窄带解调分析方法。对齿轮箱变速等非稳态信号进行时域同步采样,利用阶比跟踪对时域信号等角度重采样转换为角域准平稳信号,克服转速波动对信号分析产生的频率... 通过对旋转机械变速运行齿轮箱振动研究,提出基于频移及谱线编辑的齿轮故障窄带解调分析方法。对齿轮箱变速等非稳态信号进行时域同步采样,利用阶比跟踪对时域信号等角度重采样转换为角域准平稳信号,克服转速波动对信号分析产生的频率模糊现象;对角域信号进行同步平均削弱与转速无关的频率成分,提高信噪比;对平均信号进行窄带解调分析,通过对阶比谱自动编辑分离出齿轮故障主要啮合阶比分量后恢复到角域信号,进行幅值解调及基于频移的相位解调,据幅值解调及相位解调波形图提取齿轮故障特征。结果表明,基于频移、谱线编辑的齿轮故障窄带解调分析方法能有效提取齿轮故障特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移及线编辑 解调分析 阶比跟踪 幅值及相位解调 角域同步平均 齿轮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分子基频谱带谱线强度的计算
12
作者 刘浩 王福恒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3-77,共5页
此文用代数张量法导出甲烷分子两个基频谱带的转动跃迁矩阵元,对这两个谱带的谱线强度进行了计算和比较,给出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甲烷分子 线强度 基频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气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发射光谱诊断 被引量:12
13
作者 肖重发 徐勇 +2 位作者 王文春 王卫国 朱爱民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5-629,共5页
用发射光谱法对氮气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进行了诊断,测出了N2(C3Пu-B3Пg)的337.1nm谱线强度随气体流量、电极间距、放电电压以及放电频率的变化规律.发现光强在气体流量为300mL/min或电极间距为1.5mm时有一个最大值;光强随放... 用发射光谱法对氮气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进行了诊断,测出了N2(C3Пu-B3Пg)的337.1nm谱线强度随气体流量、电极间距、放电电压以及放电频率的变化规律.发现光强在气体流量为300mL/min或电极间距为1.5mm时有一个最大值;光强随放电电压及频率的增加而增强,但放电频率或电压增加到某一值时,光强的增强产生了突变,这时放电从丝状介质阻挡放电转变成准辉光介质阻挡放电;测得了放电电压电流波形、电压-电荷李萨如图形、时间分辨的发射光谱,发现丝状介质阻挡放电的微放电通道是随机分布独立存在的,相互不受影响;而准辉光介质阻挡放电的微放电通道之间产生叠加,并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微放电 发射光 光强 线强度 放电电压 李萨如图形 诊断 放电频率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谱线增强在舰船轴频电场信号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4
作者 卢新城 龚沈光 林春生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2004年第4期438-440,共3页
利用快速横向滤波器自适应算法 ,通过自适应谱线增强器 ,能实时有效地将微弱的窄带轴频电场信号从宽带背景噪声中分离出来 ,从而大大提高舰船轴频电场的远程探测能力 .最后利用该方法对船模产生的轴频电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处理 ,结果表明... 利用快速横向滤波器自适应算法 ,通过自适应谱线增强器 ,能实时有效地将微弱的窄带轴频电场信号从宽带背景噪声中分离出来 ,从而大大提高舰船轴频电场的远程探测能力 .最后利用该方法对船模产生的轴频电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处理 ,结果表明该方法十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滤波器 信号检测 自适应线增强器 实测数据 探测能力 自适应算法 实时 远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65m望远镜谱线观测系统的频率校准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娟 吴亚军 +2 位作者 乔海花 王均智 左秀婷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8-657,共10页
频率校准是进行谱线天文观测前必做的准备工作,对上海天文台TM65m射电望远镜的谱线终端DIBAS(Digital Backend System)进行了频率校准及测试工作,发现它有良好的性能.首先,进行了PCAL信号注入测试,对DIBAS终端的频率分辨率、频率漂移、... 频率校准是进行谱线天文观测前必做的准备工作,对上海天文台TM65m射电望远镜的谱线终端DIBAS(Digital Backend System)进行了频率校准及测试工作,发现它有良好的性能.首先,进行了PCAL信号注入测试,对DIBAS终端的频率分辨率、频率漂移、谱之间间隔的稳定性进行了测试.1 h内,单个尖峰频率漂移的最大变化幅度为0.03通道,尖峰之间间隔的最大起伏为0.05通道.然后,通过对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的H_2CO脉泽与吸收线的观测,以及与GBT(Robert C.Byrd Green Bank Telescope)观测结果的比较,发现频率校准的结果是正确的.最后,对W3(OH)进行了1个多小时的羟基脉泽观测和5个多小时的甲醇脉泽观测,发现谱线的谱型保持一致,观测噪声与理论噪声一致,说明频率校准程序是稳定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测光 线:证认 射电线:星际介质 星际介质: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67-186μm谱线在天体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毛瑞青 曾琴 +2 位作者 陈亚峰 裴春传 缪源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6-381,共6页
采用球型大速度梯度模型,对IRC+ 10216 、AFGL2688 和NGC7027 等经ISO 发表的首次数据证明有相对强的CO67 - 186 μm 发射线的天体作模型计算.统计平衡辐射转移计算共覆盖低于能量4863 cm... 采用球型大速度梯度模型,对IRC+ 10216 、AFGL2688 和NGC7027 等经ISO 发表的首次数据证明有相对强的CO67 - 186 μm 发射线的天体作模型计算.统计平衡辐射转移计算共覆盖低于能量4863 cm -1(v = 0 ,J= 0 能级的能量为0) 的全部能级,即v = 0 、J= 0 -50 ,v = 1 、J= 0 - 37 和v = 2 、J= 0 - 17 的107 个能级.计算表明CO 谱线的流量相对值对于上能级转动量子数Ju 的分布函数,是该谱线发射区物理条件的良好探针.IRC+ 10216 的CO远红外发射线主要由中央星激发形成,而AFGL2688 和NGC7027 区则是因温暖和致密的冲击气体所致.对ISO 首次数据涉及的其他天体的CO 谱线激发机制,也作了一些讨论。CO 的谱线是在67 - 186 μm 波段探测动能温度数百度以上的热天体,诸如富碳、富氧演化星包层,行星状星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形成 红外辐射 星际介质 天体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A CO_2激光器11μm波段谱线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廖均梅 李育德 +3 位作者 李忠华 刘效勇 冉瑞江 陈梅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40-942,共3页
采用双光栅谐振腔和增长放电增益区的方法,进行了TEA CO2激光器11μm波段谱线输出特性研究。在混合气体的比例为CO2∶N2∶He=70∶90∶270和总压430×133.3Pa情况下,获得数条谱线的激光输出。着重研究了波长为11013nm的激光谱线的输... 采用双光栅谐振腔和增长放电增益区的方法,进行了TEA CO2激光器11μm波段谱线输出特性研究。在混合气体的比例为CO2∶N2∶He=70∶90∶270和总压430×133.3Pa情况下,获得数条谱线的激光输出。着重研究了波长为11013nm的激光谱线的输出特性,其脉宽为400ns左右,且脉宽随电压变化。谱线能量随光栅中心的位移而变化,当光栅中心在放电区中心轴线上时有最大的能量输出。光斑能量分布接近低阶模或基模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 CO2激光器 序列 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3+)离子谱线发射的共振结构
18
作者 陈重阳 颜士翔 +1 位作者 滕舟轩 王炎森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75-76,共2页
主要计算了直接激发(DE)、双电子复合(DR)以及电子俘获共振激发(RE)对Fe23+的3d5/2→2p3/2跃迁的贡献,与实验所测得的共振结构相一致。
关键词 离子 线发射 双电子复合 直接激发 共振结构 电子俘获 共振激发 电子能量 理论计算公式 星际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宇宙水分子脉泽谱线接收系统和观测研究
19
作者 郑兴武 加尔肯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29,共7页
详细分析了13 mm谱线接收系统的结构和这个系统设计的独特之处.接收机是制冷的HEMT接收系统,工作温度为20 K,噪声温度为50 K,带宽为2GHz.频谱分析终端是一架基于付里叶线性调频Z变换(CZF)的声表面波频谱... 详细分析了13 mm谱线接收系统的结构和这个系统设计的独特之处.接收机是制冷的HEMT接收系统,工作温度为20 K,噪声温度为50 K,带宽为2GHz.频谱分析终端是一架基于付里叶线性调频Z变换(CZF)的声表面波频谱仪(SAW),总带宽为40 MHz,频率分辨率为40kHz,每帧输出为67us,工作效率为 100%.利用这套系统已观测到了一批H2O脉泽源,发现有的源有激烈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分子观测 水脉泽 天文仪器 线接收系统 宇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透射式全息窄带带阻滤光器的光谱特性分析
20
作者 黄翀 欧阳艳东 +2 位作者 吴建宏 余云鹏 林舜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7-638,共2页
滤光器在光谱学、光学测量和激光物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全息滤光器是一种新型滤光器,特别是利用重铬酸明胶(DCG)记录的全息透射式窄带滤光器,其主要特点为对主谱线有很窄的带宽。文章主要用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用DCG记录的透... 滤光器在光谱学、光学测量和激光物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全息滤光器是一种新型滤光器,特别是利用重铬酸明胶(DCG)记录的全息透射式窄带滤光器,其主要特点为对主谱线有很窄的带宽。文章主要用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用DCG记录的透射式全息窄带带阻滤光器的光谱特性,测量结果分析表明,滤光器在可见光区域(40 0~80 0nm)对其中心波长的相对透射率小于2 % ,其他谱线的相对透射率大于85 %。且滤光器有较窄的带宽,其半宽度小于12nm ,十分之一宽度小于15nm。对氩离子激光(Ar+ )主谱线5 14 5nm有优良的滤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射式 全息 特性分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滤光器 重铬酸明胶 氩离子激光 激光物理 光学测量 主要特点 特性 中心波长 可见光区 滤光特性 透射率 线 分析表 半宽度 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