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以及干涉测量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牛瑞 汤晓涛 +2 位作者 楼良盛 刘志铭 王昱 《遥感信息》 CSCD 2006年第4期79-82,共4页
论述了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作为其重要应用之一的星载InSAR的概念和发展,详细介绍了典型的系统如欧空局的ERS-1/2星对、美国的SRTM任务、新近发射的日本ALOS卫星以及计划今年发射的德国的TerraSAR-X雷达卫星和加拿大的RAD... 论述了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作为其重要应用之一的星载InSAR的概念和发展,详细介绍了典型的系统如欧空局的ERS-1/2星对、美国的SRTM任务、新近发射的日本ALOS卫星以及计划今年发射的德国的TerraSAR-X雷达卫星和加拿大的RADARSAT-2雷达卫星。最后详述了星载InSAR未来的发展方向编队卫星技术以及国外重要的编队卫星计划如法国Cartwheel方案和德国TanDEM-X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编队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定标中的定标器布放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彦平 彭海良 云日升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9-94,共6页
敏感度矩阵的条件数是影响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定标性能的重要因素。该文在InSAR定标理论的丛础上,给出了定标器的布放规则,导出了定标器布放的约束条件,提出了使敏感度矩阵条件数极小化的定标器布放算法。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 敏感度矩阵的条件数是影响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定标性能的重要因素。该文在InSAR定标理论的丛础上,给出了定标器的布放规则,导出了定标器布放的约束条件,提出了使敏感度矩阵条件数极小化的定标器布放算法。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应用该算法进行定标器布放,可以使敏感度矩阵的条件数达到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雷达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定标器 定标性能 敏感度矩阵 布放 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最优基线 被引量:7
3
作者 胡庆东 毛士艺 洪文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93-95,共3页
本文从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的系统原理出发,深入地讨论了影响INSAR系统特性的干涉基线.基于形成干涉图像的SAR信号之间的频率偏移理论,本文引入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信号带宽、信噪比及距离向分辨力的概念.根... 本文从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的系统原理出发,深入地讨论了影响INSAR系统特性的干涉基线.基于形成干涉图像的SAR信号之间的频率偏移理论,本文引入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信号带宽、信噪比及距离向分辨力的概念.根据所提出的概念,得到干涉系统的最优基线,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际系统中所采用的系统基线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干涉 最优基线 信噪比 insar 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边缘检测解相位模糊的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付毓生 张晓玲 +1 位作者 杨铁军 侯印鸣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3年第1期66-69,74,共5页
给出了一种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相位解模糊方法 ,该方法利用边缘检测算子确定干涉图中干涉纹的位置。为了提高干涉纹的检测精度 ,将纹线检测和纹线跟踪相结合 ,并采用了中值滤波和相对平均灰度梯度法 ,该方法具有无积累误差且稳定性好的优... 给出了一种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相位解模糊方法 ,该方法利用边缘检测算子确定干涉图中干涉纹的位置。为了提高干涉纹的检测精度 ,将纹线检测和纹线跟踪相结合 ,并采用了中值滤波和相对平均灰度梯度法 ,该方法具有无积累误差且稳定性好的优点。利用三峡地区的L波段SIR C并行轨道数据 ,运用上述方法得到了解模糊的相位图和局部区域的相对地形图 ,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边缘检测 解相位模糊 干涉 中值滤波 相位修正 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高速铁路下伏老采空区稳定性监测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曹杨 王旭春 +3 位作者 曹云飞 卢泽霖 管晓明 于云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67-1375,共9页
揭示老采空区现有变形规律是老采空区的稳定性分析的关键,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对于广域地表变形监测有着传统测量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针对贵南高铁穿越大盘井采煤沉陷区的地... 揭示老采空区现有变形规律是老采空区的稳定性分析的关键,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对于广域地表变形监测有着传统测量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针对贵南高铁穿越大盘井采煤沉陷区的地表监测,采用最新的永久散射体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 pair InSAR,PSP-InSAR)技术,弥补了传统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SAR,D-InSAR)和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 InSAR,PS-InSAR)算法的缺陷,获得了老采空区的沉降变形。并通过实地考察老采空区上方已有建筑和道路,对InSAR测量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2011—2013年及2014—2015年,大盘井采空区大部分点年平均沉降速率为-8~4 mm/a。通过对采空沉陷区地面沉陷调查发现地面建筑物和道路未产生有沉陷特征的沉降和破坏。因此,认为大盘井煤矿采空区沉陷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老采空区 永久散射体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P-insar)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抗干扰性能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唐波 王卫延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09-1811,共3页
在合成孔径雷达的电子对抗研究中,有源欺骗干扰方法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视。从合成孔径雷达反对抗的角度出发,就需要研究对有源欺骗干扰方法的反对抗措施。因此,该文对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的抗干扰性能进行了分析。该文指出利用InSA... 在合成孔径雷达的电子对抗研究中,有源欺骗干扰方法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视。从合成孔径雷达反对抗的角度出发,就需要研究对有源欺骗干扰方法的反对抗措施。因此,该文对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的抗干扰性能进行了分析。该文指出利用InSAR可有效地识别有源欺骗干扰,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有源欺骗干扰的影响。其中,对欺骗干扰的识别利用了InSAR的干涉相位图,干扰将使干涉相位图发生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SAR)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 电子战 反对抗 欺骗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三维地表形变监测 被引量:1
7
作者 任小冲 汤井田 +2 位作者 李志伟 佟国功 胡丹 《海洋测绘》 2008年第5期45-48,共4页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技术是利用两幅或多幅SAR复数影像的相位差信息提取地表地形信息和形变信息的,其对卫星视线向形变比较敏感,精度可达厘米甚至毫米级,而对沿轨道方向的形变不敏感。本文总结了几种获取地表位移三维分量的方法,并...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技术是利用两幅或多幅SAR复数影像的相位差信息提取地表地形信息和形变信息的,其对卫星视线向形变比较敏感,精度可达厘米甚至毫米级,而对沿轨道方向的形变不敏感。本文总结了几种获取地表位移三维分量的方法,并对每种方法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方位向偏移(AZO) 距离向偏移(RO) 孔径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与全球定位系统数据融合监测矿区地表沉降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49
8
作者 刘国林 张连蓬 +1 位作者 成枢 江涛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13,共4页
由于GPS与InSAR间具有很好的互补性,使得二者的数据融合能够在时间域和空间域提高地面沉降监测的能力,现已成为国内外地面沉降监测技术的研究重点。概述InSAR技术监测地面沉降的应用现状和InSAR/GPS数据融合的研究现状,分析In-SAR/GPS... 由于GPS与InSAR间具有很好的互补性,使得二者的数据融合能够在时间域和空间域提高地面沉降监测的能力,现已成为国内外地面沉降监测技术的研究重点。概述InSAR技术监测地面沉降的应用现状和InSAR/GPS数据融合的研究现状,分析In-SAR/GPS数据融合在矿区地表形变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主要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GPS 地面沉降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测高原理的雷达散射截面测试杂波抑制方法 被引量:9
9
作者 宁超 吕鸣 +1 位作者 高超 万昊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78-885,共8页
针对近场扫描体制电磁散射测量中的杂波抑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测高原理的高度向滤波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在不同高度下的天线两次直线扫描,得到目标的两幅雷达二维像;从雷达图像中提取散射中心的幅相数据后,再利用两... 针对近场扫描体制电磁散射测量中的杂波抑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测高原理的高度向滤波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在不同高度下的天线两次直线扫描,得到目标的两幅雷达二维像;从雷达图像中提取散射中心的幅相数据后,再利用两次测量得到的散射中心相位差并结合扫描天线高度信息,解算得到该散射中心的高度;根据被测目标的高度范围,设置高度向滤波器,滤除目标高度区以外的散射源杂波;滤波后可以重构得到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实现抑制杂波、提高测量精度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处理后目标RCS均值误差小于1 dB.从试验结果来看,使用该方法可从与目标散射量值接近的强杂波背景环境中准确提取目标散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 近场扫描 雷达成像 雷达散射截面测试 杂波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多级化解算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凤鸣 伍吉仓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17-1824,共8页
利用2007~2010年C波段ENVISAT,2010~2015年X波段TerraSAR-X以及2016~2018年C波段Sentinel-1A数据,基于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MT-InSAR)技术对上海磁悬浮及其周边区域进行沉降监测,绘制了该区域的沉降速率图.综合考虑点密度以及空间... 利用2007~2010年C波段ENVISAT,2010~2015年X波段TerraSAR-X以及2016~2018年C波段Sentinel-1A数据,基于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MT-InSAR)技术对上海磁悬浮及其周边区域进行沉降监测,绘制了该区域的沉降速率图.综合考虑点密度以及空间分布,提出一种优化的多级化高相干点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了可用相干点的数目.对比不同波段的数据,分析了距离以及方位向图像分辨率对相干点数目的影响.试验表明,磁悬浮轨道上的相干点数目与距离向分辨率密切相关.利用实测水准数据,验证了MT-InSAR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磁悬浮周边存在多个沉降明显的区域,而磁悬浮轨道一直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 地面沉降 磁悬浮 相干点 多级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合成孔径成像雷达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0
11
作者 林幼权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13,共4页
回顾了星载合成孔径成像雷达的发展历史,总结了现有星载合成孔径成像雷达的技术特点。现役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主要工作模式有聚束、条带和扫描3种,雷达采用的天线形式分为相控阵天线和抛物面天线2大类,而且性能要求全面的系统主要采用... 回顾了星载合成孔径成像雷达的发展历史,总结了现有星载合成孔径成像雷达的技术特点。现役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主要工作模式有聚束、条带和扫描3种,雷达采用的天线形式分为相控阵天线和抛物面天线2大类,而且性能要求全面的系统主要采用相控阵天线。最后指出了星载合成孔径雷达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认为更高的空间分辨率、高分辨率下的宽幅成像与干涉成像是今后技术发展的主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动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合成孔径声纳与干涉合成孔径声纳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经南 阳凡林 赵建虎 《海洋测绘》 2003年第2期1-4,共4页
介绍了合成孔径声纳SAS和干涉合成孔径声纳INSAS的基本成像原理、用途以及SAS的自动聚焦算法和INSAS的配准、解缠 ,说明了它们相对于SAR与INSAR的不同之处和难点 ,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 。
关键词 合成孔径声纳 干涉合成孔径声纳 自动聚焦 相位解缠 合成孔径雷达 SAS INSAS SAR 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提取数字地面模型
13
作者 单新建 刘浩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1年第2期43-47,共5页
简单介绍了干涉测量合成孔径雷达 ( (INSAR ,InterferometricSyntheticApertureRadar ;简称 :干涉雷达 )的技术特点及原理 ,概述了干涉图像的相位解缠算法 ,并以西藏玛尼地区ERS - 1/ 2SAR图像为例 ,提取了数字高程模型 (DEM )
关键词 相位解缠 数字高程模型 干涉测量合成孔径雷达 insar 干涉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同步误差对星载寄生式InSAR系统干涉相位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永胜 梁甸农 +1 位作者 孙造宇 董臻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70-374,共5页
时间同步是星载寄生式InSAR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新的时间同步误差模型,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不同形式的时间同步误差对双站SAR成像及InSAR干涉相位的影响。建立了时间同步误差到干涉相位误差的传递模型,指出了星载... 时间同步是星载寄生式InSAR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新的时间同步误差模型,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不同形式的时间同步误差对双站SAR成像及InSAR干涉相位的影响。建立了时间同步误差到干涉相位误差的传递模型,指出了星载寄生式InSAR系统对频率源准确度和稳定度的指标要求,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分析结果对星载分布式InSAR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寄生式insar 双站SAR 时间同步 干涉相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计算的引调水工程星载TD-InSAR地表形变监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万鹏 韩贤权 +1 位作者 谭勇 秦朋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6-214,共9页
针对时间序列InSAR计算量大、时效性低、传统D-InSAR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TD-InSAR连续像对干涉测量方法,并利用HyP3云计算平台实现了长距离引调水工程沿线地表形变连续干涉像对快速分析。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为研究区,以传统PS... 针对时间序列InSAR计算量大、时效性低、传统D-InSAR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TD-InSAR连续像对干涉测量方法,并利用HyP3云计算平台实现了长距离引调水工程沿线地表形变连续干涉像对快速分析。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为研究区,以传统PS-InSAR监测结果为参照数据对TD-InSAR地表形变探测精度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TD-InSAR取得的地表形变速率与PS-InSAR趋势一致,决定系数R 2>0.7,精度相比传统D-InSAR方法提高了52.6%;基于云计算的TD-InSAR地表形变监测方法降低了时序分析的计算量,提高了时序分析的时效性,适用于大范围的地表形变快速普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形变监测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引调水工程 HyP3云计算平台 地表形变快速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InSAR方位向逐行的顺轨有效基线计算方法
16
作者 刘昆池 苗洪利 +1 位作者 杨忠昊 张佳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7,共6页
本文开展了星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顺轨有效基线计算方法的改进研究。首先利用多项式拟合卫星轨道方程,使用相干系数法计算待配准图像对的像元偏移量,通过建立顺轨有效基线与方位向行号... 本文开展了星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顺轨有效基线计算方法的改进研究。首先利用多项式拟合卫星轨道方程,使用相干系数法计算待配准图像对的像元偏移量,通过建立顺轨有效基线与方位向行号的函数关系式获得逐行有效基线,解决了在整幅图像使用固定有效基线带来的误差问题。通过TanDEM-X/TerraSAR-X实测干涉数据对本文的改进方法进行了应用和检验,同时针对所使用干涉图像对的特殊线性关系建立了快捷实用的线性方程。通过在整幅图像上精细化使用顺轨有效基线会对诸如海流反演方面有效提高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 顺轨有效基线 轨道方程 海流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发性岩溶塌陷群时序InSAR变形特征分析与早期识别
17
作者 张磊 向喜琼 +3 位作者 程欢欢 刘宏 李麟玮 王文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857-4863,共7页
针对传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 InSAR)技术在岩溶塌陷监测中的局限性,提出一种集成永久散射体(permanent scatterer, PS)技术的小基线集(small baseline subset, SBAS)-InSAR地表形变监测方法... 针对传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 InSAR)技术在岩溶塌陷监测中的局限性,提出一种集成永久散射体(permanent scatterer, PS)技术的小基线集(small baseline subset, SBAS)-InSAR地表形变监测方法,用于监测浅埋覆盖层岩溶塌陷群的形变特性。选取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洞丢地区作为研究区域,收集2020年1月30日—2022年12月21日期间覆盖该区域的83幅Sentinel-1A影像数据,并应用时序InSAR技术对塌陷区域的形变速率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2022年,塌陷区域经历了形变速率的快速发展阶段,监测结果与实际划定的塌陷区域范围相吻合;塌陷区域的最大形变速率为-167.5 mm/a,主要发生在塌陷最为集中的区域。提出一种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岩溶塌陷群识别判据,该判据通过分析监测区域内任意3点相连的形变累积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致性以及局部突变点,作为群发性岩溶塌陷群发育的早期识别特征。研究成果可为群发性浅埋覆盖层岩溶塌陷发育过程的识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形变速率 早期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雷达干涉测量中角反射器的设计和安装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月华 王润峰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39,共3页
介绍利用基于欧空局ENVISAT ASAR卫星观测数据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和永久散射体干涉数据处理技术(PS)进行地面沉降活动监测时,如何简便地进行角反射器的设计和安装,来增强卫星反射信号的强度和获得较稳定的永久散射体,以便获得... 介绍利用基于欧空局ENVISAT ASAR卫星观测数据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和永久散射体干涉数据处理技术(PS)进行地面沉降活动监测时,如何简便地进行角反射器的设计和安装,来增强卫星反射信号的强度和获得较稳定的永久散射体,以便获得长时序、高相干性的卫星数据,从而实现对地面有效监测的目的。着重从角反射器的设计和安装原理、技术思路、作业步骤和过程、数据效果等方面阐述如何在星载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中设计角反射器。为研究有关角反射器的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 永久散射体干涉数据处理技术(PS) 角反射器(CR) 设计 安装 地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InSAR形变的麻阳苗族自治县滑坡易发性评价
19
作者 倪冰冰 李德营 +3 位作者 郭铭 佘祥杰 赵文婕 次仁欧珠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223,共12页
滑坡灾害严重威胁着麻阳苗族自治县(简称“麻阳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提高区域滑坡易发性预测精度,以麻阳县为研究区,基于10种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和历史滑坡数据,构建了滑坡易发性评价的随机森林模型,再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 滑坡灾害严重威胁着麻阳苗族自治县(简称“麻阳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提高区域滑坡易发性预测精度,以麻阳县为研究区,基于10种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和历史滑坡数据,构建了滑坡易发性评价的随机森林模型,再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形变数据以5种方式应用于滑坡易发性评价,最后根据滑坡有效预测比评估了该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显示:基于InSAR形变等级和滑坡易发性等级构建的评价矩阵能提高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的预测精度,其中采用InSAR解译结果补充滑坡样本并考虑形变等级的方式精度最高,其滑坡有效预测比达到0.904。该方法预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可为麻阳县滑坡风险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滑坡有效预测比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随机森林模型 麻阳苗族自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nSAR技术反演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同震破裂模型及形变时间序列
20
作者 高嘉楠 邹蓉 +2 位作者 王峻祥 郑瑞 孟一帆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3,共7页
使用升降轨Sentinel-1A卫星数据,利用差分干涉技术获取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高精度同震形变场,并以此为约束反演同震破裂模型,然后采用SBAS-InSAR技术获取震中附近区域近6个月的累积形变时间序列。结果表明,本次地震地表形变以抬升为... 使用升降轨Sentinel-1A卫星数据,利用差分干涉技术获取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高精度同震形变场,并以此为约束反演同震破裂模型,然后采用SBAS-InSAR技术获取震中附近区域近6个月的累积形变时间序列。结果表明,本次地震地表形变以抬升为主,升降轨数据视线向最大同震形变量分别约为6.8 cm和7.3 cm,破裂主要集中在7~15 km深度范围内,最大滑动量约为0.55 m;震后2个月内,震中近场及西北侧的抬升形变呈扩大趋势。综合分析认为,此次积石山地震发震断层走向NW、倾向NE,隶属于拉脊山南缘断裂带东南侧的隐伏分支断层;震后的大面积突发形变可能与孔隙压力释放有关,地表稳定状态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M_(S)6.2地震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同震形变 断层滑动分布 时序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