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以及干涉测量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牛瑞 汤晓涛 +2 位作者 楼良盛 刘志铭 王昱 《遥感信息》 CSCD 2006年第4期79-82,共4页
论述了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作为其重要应用之一的星载InSAR的概念和发展,详细介绍了典型的系统如欧空局的ERS-1/2星对、美国的SRTM任务、新近发射的日本ALOS卫星以及计划今年发射的德国的TerraSAR-X雷达卫星和加拿大的RAD... 论述了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作为其重要应用之一的星载InSAR的概念和发展,详细介绍了典型的系统如欧空局的ERS-1/2星对、美国的SRTM任务、新近发射的日本ALOS卫星以及计划今年发射的德国的TerraSAR-X雷达卫星和加拿大的RADARSAT-2雷达卫星。最后详述了星载InSAR未来的发展方向编队卫星技术以及国外重要的编队卫星计划如法国Cartwheel方案和德国TanDEM-X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编队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分布式目标探测的时序雷达干涉测量方法:以Lost Hills油藏区为例 被引量:48
2
作者 蒋弥 丁晓利 +2 位作者 何秀凤 李志伟 史国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592-3603,共12页
针对当前分布式目标雷达干涉测量运算效率低、选点困难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建立在快速同质点选取下的干涉数据处理框架.相比之前的时序数据处理方法,新方法具有选点快速、自适应性强的特点,能在保留影像分辨率基础之上增加空间点密度... 针对当前分布式目标雷达干涉测量运算效率低、选点困难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建立在快速同质点选取下的干涉数据处理框架.相比之前的时序数据处理方法,新方法具有选点快速、自适应性强的特点,能在保留影像分辨率基础之上增加空间点密度.另外,在统计推断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无偏空间相干性估计的分布式目标选择方法,进而弥补了传统经验阈值设定的缺陷.本文以美国加州Lost Hills油田区为例,在论证数据处理框架的可行性基础之上,分析了因孔隙流体萃取和孔隙压力降低引起的地表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时序 分布式目标 快速同质点选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星载干涉SAR中空间基线的分析和设计 被引量:6
3
作者 徐华平 周荫清 李春升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194-1199,共6页
分布式星载干涉SAR可以同时实现三维地形成像、洋流成像和提高空间分辨率等3种SAR于涉成像。其系统基线设计需要同时考虑这3种SAR干涉成像对基线的不同要求,所以比较复杂。该文在给出分布式小卫星被动稳定编队飞行的空间构形和3种SAR干... 分布式星载干涉SAR可以同时实现三维地形成像、洋流成像和提高空间分辨率等3种SAR于涉成像。其系统基线设计需要同时考虑这3种SAR干涉成像对基线的不同要求,所以比较复杂。该文在给出分布式小卫星被动稳定编队飞行的空间构形和3种SAR干涉成像对系统基线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布式星载干涉SAR基线设计中存在着3个制约关系;给出了协调这3个制约关系的一种设计准则,并在此准则下对一个L波段的分布式星载干涉SAR进行了系统基线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 干涉 SAR 星载雷达 三维地形成像 空间分辨率 空间基线 合成孔径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星载干涉SAR基线设计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杰 周荫清 李春升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974-1977,共4页
基于线性化开普勒方程给出了分布式SAR卫星的轨道要素计算公式 ,分析了分布式星载干涉SAR的高程测量精度、速度测量精度以及改善空间分辨率的性能指标 ,建立了分布式SAR卫星的空间几何模型 ,结合编队构形设计进行了极限基线分析 ;在此... 基于线性化开普勒方程给出了分布式SAR卫星的轨道要素计算公式 ,分析了分布式星载干涉SAR的高程测量精度、速度测量精度以及改善空间分辨率的性能指标 ,建立了分布式SAR卫星的空间几何模型 ,结合编队构形设计进行了极限基线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用的三维编队飞行分布式星载干涉SAR基线设计方法 .基于L波段分布式SAR卫星进行了编队轨道参数设计 ,给出了干涉基线的仿真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编队飞行 分布式卫星 干涉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合成孔径成像雷达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0
5
作者 林幼权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13,共4页
回顾了星载合成孔径成像雷达的发展历史,总结了现有星载合成孔径成像雷达的技术特点。现役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主要工作模式有聚束、条带和扫描3种,雷达采用的天线形式分为相控阵天线和抛物面天线2大类,而且性能要求全面的系统主要采用... 回顾了星载合成孔径成像雷达的发展历史,总结了现有星载合成孔径成像雷达的技术特点。现役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主要工作模式有聚束、条带和扫描3种,雷达采用的天线形式分为相控阵天线和抛物面天线2大类,而且性能要求全面的系统主要采用相控阵天线。最后指出了星载合成孔径雷达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认为更高的空间分辨率、高分辨率下的宽幅成像与干涉成像是今后技术发展的主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动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高精度最优值的星载分布式InSAR编队构形设计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黄海风 邓泳 梁甸农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5-90,共6页
编队构形设计是分布式干涉SAR系统总体设计的关键问题,它必须紧密结合系统性能评价和编队运动规律进行。针对星载分布式干涉SAR的双站、斜视、空间基线等特点,以主星带辅星群分布式InSAR为例,建立干涉测高精度与基线矢量的关系;以直角... 编队构形设计是分布式干涉SAR系统总体设计的关键问题,它必须紧密结合系统性能评价和编队运动规律进行。针对星载分布式干涉SAR的双站、斜视、空间基线等特点,以主星带辅星群分布式InSAR为例,建立干涉测高精度与基线矢量的关系;以直角坐标过渡,建立基线矢量与卫星间轨道根数差的关系,从而建立了测高精度与卫星轨道根数差的关系;以雷达工作的中间时刻达到测高精度最优值为设计准则,得到双星和多星编队设计方法;仿真分析表明根据上述设计方法得到的优化编队构形,其测高性能要优于干涉车轮和干涉钟摆编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编队飞行 分布式卫星 编队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基线数据融合提高分布式卫星InSAR系统的干涉相位精度 被引量:9
7
作者 张秋玲 王岩飞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11-2014,共4页
分布式卫星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系统可以通过提供长基线来提高测高灵敏度,但长基线会给干涉相位展开带来困难。结合分布式卫星InSAR系统可以同时提供多个稳定基线的特点,该文提出利用多基线数据融合的方法来解决长基线给干涉相位展... 分布式卫星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系统可以通过提供长基线来提高测高灵敏度,但长基线会给干涉相位展开带来困难。结合分布式卫星InSAR系统可以同时提供多个稳定基线的特点,该文提出利用多基线数据融合的方法来解决长基线给干涉相位展开带来的困难。文中采用了有效的数据融合方法——最大似然估计(ML)法,对多基线分布式卫星InSAR系统的干涉相位进行了估计。模拟结果表明,经过多基线数据融合的干涉相位展开精度要远远大于长基线干涉相位的直接展开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卫星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 多基线数据融合 干涉相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剩余定理解分布式星载SAR-ATI测速模糊 被引量:4
8
作者 齐维孔 党雅文 禹卫东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493-2497,共5页
分布式星载SAR系统利用沿航迹干涉对地面运动目标测速时,由于较长基线导致严重的测速模糊。该文在研究鲁棒性中国剩余定理的基础上,利用剩余定理在满足某些约束条件下得到唯一解的原理,分析了多基线和多频率分布式星载SAR-ATI系统解速... 分布式星载SAR系统利用沿航迹干涉对地面运动目标测速时,由于较长基线导致严重的测速模糊。该文在研究鲁棒性中国剩余定理的基础上,利用剩余定理在满足某些约束条件下得到唯一解的原理,分析了多基线和多频率分布式星载SAR-ATI系统解速度模糊的方法,同时推导了多基线和多频率的约束条件,以及最大测速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文算法能有效地解分布式星载SAR-ATI系统动目标速度模糊,为分布式星载SAR系统设计与基线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中国剩余定理 沿航迹干涉 动目标检测 速度模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星带小卫星分布式SAR干涉的相对测高精度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建平 梁甸农 何峰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236-2239,共4页
相对测高精度是干涉SAR测高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文根据主星带小卫星分布式SAR系统的实际空间几何条件下建立了干涉测高原理;基于相对测高几何,推导了相对测高精度与干涉相位误差的关系式;理论分析了基线去相关、图像配准误差去相关... 相对测高精度是干涉SAR测高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文根据主星带小卫星分布式SAR系统的实际空间几何条件下建立了干涉测高原理;基于相对测高几何,推导了相对测高精度与干涉相位误差的关系式;理论分析了基线去相关、图像配准误差去相关、热噪声去相关等,并推导了图像相关系数;最后,仿真分析了图像去相关因素对于主星带小卫星分布式SAR干涉的相对测高精度影响。结果发现:对于平坦地形来说,热噪声与配准误差是影响相对测高精度的主要因素,而基线去相关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小卫星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相对测高精度 去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雷达系统相位同步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远斌 陈绪元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7,24,共4页
文中分析了时间、空间、相位难以同步,严重限制分布式卫星双站SAR雷达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解决相位同步问题的补偿办法。该办法能很好地满足双站雷达干涉成像的性能要求,也能用于其他的分布式雷达系统。
关键词 分布式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 干涉成像 相位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主星带小卫星分布式SAR系统的多基线干涉测高方法
11
作者 刘建平 梁甸农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8-781,共4页
针对主星带小卫星分布式SAR系统进行多基线干涉测高的优越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基线干涉测高方法。先从干涉测高原理入手,分析特征量ψ对于绝对测高精度的影响;利用第三颗小卫星接收的回波得到另一个干涉相位,消除掉原来的特征量ψ,建立... 针对主星带小卫星分布式SAR系统进行多基线干涉测高的优越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基线干涉测高方法。先从干涉测高原理入手,分析特征量ψ对于绝对测高精度的影响;利用第三颗小卫星接收的回波得到另一个干涉相位,消除掉原来的特征量ψ,建立了多基线干涉测高原理,并推导了所有特征量对于绝对测高精度的误差传递;最后,仿真结果证明本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小卫星 合成孔径雷达 多基线干涉 绝对测高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的重轨干涉SAR形变检测方法与实验(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野 张冰尘 洪文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4,共8页
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DCS)的重轨干涉SAR形变检测方法.DCS理论利用多次观测信号集的联合稀疏特性和相关性,对信号集进行联合重建.本文将DCS理论引入微波成像形变检测中,并对地基SAR复数据进行处理,利用相位数据检测场景形变,比... 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DCS)的重轨干涉SAR形变检测方法.DCS理论利用多次观测信号集的联合稀疏特性和相关性,对信号集进行联合重建.本文将DCS理论引入微波成像形变检测中,并对地基SAR复数据进行处理,利用相位数据检测场景形变,比较压缩感知(CS)算法和DCS算法在降采样条件下的重建结果.CS算法和DCS算法都具有保相性,在幅度和相位图像中可以很好地消除副瓣,成像效果比Omega-k算法好.基于DCS的稀疏微波联合观测系统可以利用多幅场景间回波数据的联合稀疏特性,进一步降低数据采集,实现准确重建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检测 重轨干涉测量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分布式压缩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无人机载InSAR混合多基线相位解缠与高程反演技术
13
作者 明星辰 王朝栋 +3 位作者 毛馨玉 李中余 武俊杰 杨建宇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85-1695,共11页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作为地形测高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获取地面场景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实现复杂地貌的立体感知。分布式InSAR系统可以灵活改变构型,具备...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作为地形测高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获取地面场景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实现复杂地貌的立体感知。分布式InSAR系统可以灵活改变构型,具备柔性基线的特性,突破单站多通道InSAR的基线限制,有利于提高高程反演的精度,满足不同地形的需求,在复杂地理测绘、资源勘测、侦察预警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现存的分布式InSAR系统以星载编队为主,构型有较大的限制,针对机载系统的研究尚少且都以双站单基线为主,对复杂陡峭地形的反演精度较低,甚至无法适用。针对现有系统的缺陷,本文提出了基于混合基线的分布式多基线无人机载InSAR高程反演系统,并改进InSAR技术以适配提出的新型体制。本文首先介绍了分布式混合基线无人机载InSAR系统的几何构型,并推导了本系统高程反演的原理;然后对比现有系统,阐述了适配分布式系统构型的相位解缠的技术优势并推导其实现方法,从理论上论证了本文提出的灵活构型的干涉系统对于复杂陡峭场景的适用性;最后通过对仿真地形、真实山地地形的仿真实验,实现了分布式混合基线无人机载InSAR系统对地物目标场景的高程反演,验证了本系统技术的可行性;并通过与现有系统的对比分析,凸显了本系统在复杂地形高程信息反演方面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分布式雷达系统 机载合成孔径雷达 高程反演 相位解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卫星InSAR目标定位近似闭式解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艳阳 李真芳 +1 位作者 杨娟娟 保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93,共7页
研究了利用分布式卫星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系统(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的三维目标定位方法.相比重复航过InSAR系统,分布式卫星InSAR系统中的副雷达工作于双基模式... 研究了利用分布式卫星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系统(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的三维目标定位方法.相比重复航过InSAR系统,分布式卫星InSAR系统中的副雷达工作于双基模式,其雷达成像几何较为复杂,难以求取分布式卫星InSAR三维目标定位方程的闭式解.针对分布式卫星InSAR目标定位问题,提出一种联合主图像成像几何的辅图像等效相位中心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分布式卫星InSAR三维目标定位方程的高精度近似闭式解.理论分析及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求取的近似闭合形式解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数字高程模型 分布式卫星 定位 近似闭式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布式InSAR进行地形高程测量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真芳 黄源宝 +1 位作者 保铮 廖桂生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97-700,717,共5页
分布式卫星群是通过一组编队飞行的小卫星协同工作来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 ,其功能和可靠性远远超过一颗单独的大卫星 ,因而具有高的性能 /价格比。这一概念于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提出后 ,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 ,人们开始探索利用多颗... 分布式卫星群是通过一组编队飞行的小卫星协同工作来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 ,其功能和可靠性远远超过一颗单独的大卫星 ,因而具有高的性能 /价格比。这一概念于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提出后 ,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 ,人们开始探索利用多颗小卫星进行编队飞行的可行性及其潜在的应用领域[1~ 3 ] 。提出了最优测高误差的轨道设计方法 ,并以 3颗编队小卫星为例 ,进行了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卫星编队 地形高程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小卫星SAR回波信号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华平 周荫清 李春升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65-969,共5页
本文通过建立单视复图像信号模型,提出并推导了分布式小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AR)回波信号之间新的相关系数模型.根据干涉复图像对的相位差与相关系数之间的关系,定义了方位向相位新概念,提出了分布式小卫星SAR干涉复图像对的相位差的均值... 本文通过建立单视复图像信号模型,提出并推导了分布式小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AR)回波信号之间新的相关系数模型.根据干涉复图像对的相位差与相关系数之间的关系,定义了方位向相位新概念,提出了分布式小卫星SAR干涉复图像对的相位差的均值包括干涉相位和方位向相位两部分,为了防止方位向相位引起较大的干涉相位估计误差,必须在数据处理中引入去方位向相位处理新方法,并给出了去方位向相位处理的具体实现方法.最后,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处理,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分析的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分布式小卫星 干涉 相关性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分布式卫星SAR-ATI空域自适应滤波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郝晓龙 蔡斌 +2 位作者 陈力 梁佳 李开明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8-54,共7页
与单颗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相比,编队飞行的分布式卫星雷达系统的优势在于,孔径的尺寸和几何不受限制,自主编队控制可形成多个灵活、有效的基线,在单个编队下可多任务交替进行,能够更好地完成高精度三维地形测绘、地面和空中运动... 与单颗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相比,编队飞行的分布式卫星雷达系统的优势在于,孔径的尺寸和几何不受限制,自主编队控制可形成多个灵活、有效的基线,在单个编队下可多任务交替进行,能够更好地完成高精度三维地形测绘、地面和空中运动目标检测、大测绘带高分辨率成像等任务。其中,在合成孔径雷达-沿航迹干涉(SAR-ATI)工作模式下,由于编队构型、任务需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ATI得到的相位中不仅包含了运动目标相位,还包含了切航迹基线引起的随地形起伏变化的相位和多种去相干因素引起的随机变化的噪声,造成了大量的虚警。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布式卫星SAR-ATI空域自适应滤波方法,较好地去除了切轨迹干涉相位和随机噪声,提升了混合基线下SAR-ATI的检测性能。文中基于分布式星载SAR仿真系统进行了算法验证和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良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卫星 合成孔径雷达-沿航迹干涉 空域自适应滤波 切航迹干涉相位 去相干噪声 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 分布式星载合成孔径雷达仿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视情况下的分布式卫星InSAR处理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交 李真芳 +1 位作者 刘艳阳 保铮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43-1246,共4页
基于分布式卫星编队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实现对地干涉测量存在斜视的情况,分析了斜视角对分布式卫星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ic SAR,InSAR)地面数据处理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偏置成像多普勒中心和... 基于分布式卫星编队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实现对地干涉测量存在斜视的情况,分析了斜视角对分布式卫星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ic SAR,InSAR)地面数据处理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偏置成像多普勒中心和对成像结果进行线性相位补偿,能够有效减小甚至消除此影响,进而提高数字高程模型的精度。这种方法具有简单和高效的优点。最后,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分析的正确性和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卫星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斜视角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多普勒中心 数字高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卫星INSAR信号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秋玲 冯宏川 王岩飞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4,共5页
在考虑斜视和轨道不平行的情况下 ,推导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 INSAR)信号相关系数的表达式 ,据此说明了各种去相关因素产生的原因和相互关系 ,定量分析了分布式卫星 INSAR系统中多普勒中心去相关、轨道不平行去相关、基线去相关、体散... 在考虑斜视和轨道不平行的情况下 ,推导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 INSAR)信号相关系数的表达式 ,据此说明了各种去相关因素产生的原因和相互关系 ,定量分析了分布式卫星 INSAR系统中多普勒中心去相关、轨道不平行去相关、基线去相关、体散射去相关等去相关因素的作用大小 ;结合分布式卫星 INSAR系统的多基线特点 ,提出了利用多基线数据融合提高信号相关性的有效措施。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合理设计和有效信号处理 ,分布式卫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卫星 INSAR 有效信号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基线 散射 数据融合 相关因素 多普勒 斜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航天器应用系统编队构形优化设计一般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海风 路兴强 梁甸农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2期199-203,共5页
从系统性能优化角度出发,提出分布式航天器应用系统编队优化设计一般方法,将其概括为求解一个优化问题。根据系统任务要求,建立通用目标函数,用性能指标的加权和来表示;选取优化问题的决策变量,用编队设计变量的矢量组合表示;以... 从系统性能优化角度出发,提出分布式航天器应用系统编队优化设计一般方法,将其概括为求解一个优化问题。根据系统任务要求,建立通用目标函数,用性能指标的加权和来表示;选取优化问题的决策变量,用编队设计变量的矢量组合表示;以基线矢量过渡,建立性能指标与编队卫星设计变量的关系,进而建立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与决策变量的关系,得到完整的优化问题描述;采用遗传算法求解。针对主星带辅星群体制分布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系统进行仿真编队优化设计,并与干涉车轮和钟摆进行仿真分析比较,仿真结果验证了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航天器 基线 编队飞行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编队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