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阻尼莱曼α吸收线系统研究进展(Ⅰ)--巡天观测和统计性质 被引量:3
1
作者 侯金良 史习珩 傅承启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5-212,共18页
阻尼莱曼α吸收线系统(DLAs)是中性氢柱密度超过2×10^(20) cm^(-2)的类星体吸收线系统。按照现有的观点,DLAs是高红移环境中星系及恒星形成的中性气体库,它们很可能是现今星系的前身。近20年来随着DLAs巡天观测的迅猛发展,尤其是S... 阻尼莱曼α吸收线系统(DLAs)是中性氢柱密度超过2×10^(20) cm^(-2)的类星体吸收线系统。按照现有的观点,DLAs是高红移环境中星系及恒星形成的中性气体库,它们很可能是现今星系的前身。近20年来随着DLAs巡天观测的迅猛发展,尤其是SDSS巡天观测数据的释放,DLAs统计样本达到千计的量级,大大推动了DLAs的观测和研究。由于受到观测的某些限制,样本还有偏,尤其是缺少低红移DLAs,但是,通过大样本DLAs系统的研究,已经获得了有关宇宙中性气体演化的许多信息,如DLAs的数密度在高红移处(z>1.5)是有演化的,但在低红移处基本不演化,从而确认了今天的星系形成于较高红移处。研究也发现DLAs对宇宙质量密度的贡献随红移的演化减弱,DLAs的中性氢气体柱密度分布函数与本地星系的中性氢柱密度分布函数十分相似等一些有趣的结论。着重介绍DLAs的基本知识以及20年来巡天的有关进展,包括DLAs的观测证认、统计特性等,并指出目前DLAs样本不完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星体 吸收线系统 星系际介质 星系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曼α森林的研究进展(Ⅰ):观测 被引量:4
2
作者 黄克谅 周洪楠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5-189,共15页
Hubble空间望远镜和 Keck镜投入使用10年来,赖曼α森林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使人们对其性质和起源有了新的认识。评述了观测方面的主要成果,包括柱密度、多普勒参数、元素丰度、吸收体形状和尺度、空间分布、演化、与星系的关系等。
关键词 类星体 赖曼α森林 星系际介质 空间分布 柱密度 元素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尼莱曼α吸收线系统研究进展(Ⅱ)——金属元素柱密度的测量方法
3
作者 侯金良 尹君 傅承启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2-193,共12页
利用天体光谱上DLAs系统吸收线测定星际或星系际介质的金属元素丰度,是研究星系际介质和星系化学演化的基础。目前主要有三种测定元素柱密度的方法:生长曲线法、谱线轮廓拟合法和视光深法。古老的生长曲线法目前主要应用于光谱分辨率不... 利用天体光谱上DLAs系统吸收线测定星际或星系际介质的金属元素丰度,是研究星系际介质和星系化学演化的基础。目前主要有三种测定元素柱密度的方法:生长曲线法、谱线轮廓拟合法和视光深法。古老的生长曲线法目前主要应用于光谱分辨率不高的观测,而且常常只用于气体云光学薄的情形,但是这种方法不受仪器轮廓的影响。在当今光谱分辨率观测普遍较高以及计算机技术相当发达的情况下,谱线轮廓拟合法和视光深法获得了更多的应用,尤其是谱线轮廓拟合法。只是它有较多的自由参数需要确定,从而需要大量的计算时间,有时会出现几个不同收敛解的情况;另外,在谱线混合严重的情况下这种方法也会引入较多的偏差。至于介于这两种方法之间的视光深法,由于简单而可靠,当今也受到部分研究者的偏爱;只是由于谱线隐性饱和的存在,使这种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际介质 元素丰度 巡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Ly-α线丛的功率谱约束对数正态(LN)模型参数
4
作者 邱旭升 林宣滨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9-130,共12页
选择3个类星体Keck观测样本,使用Gauss化方法重构宇宙质量密度扰动场,并计算相应的小波功率谱.同时,设定对数正态(LN)模型中的形状因子Γ和平滑因子r为自由参数,并通过数值模拟生成模拟样本,与观测样本的统计结果做拟合,来确定Γ和r.... 选择3个类星体Keck观测样本,使用Gauss化方法重构宇宙质量密度扰动场,并计算相应的小波功率谱.同时,设定对数正态(LN)模型中的形状因子Γ和平滑因子r为自由参数,并通过数值模拟生成模拟样本,与观测样本的统计结果做拟合,来确定Γ和r.结合观测的辐射流量功率谱和数值模拟的结果可以唯一确定Γ的值,最后得到Γ≈0.50,r≈0.0g.类星体的辐射流量是非Gauss的,使用传统的Gauss化方法无法消除非Gauss特征.但是观测样本和数值模拟样本的偏斜谱、峰度谱以及尺度-尺度相关等非Gauss特征的表征量在研究的尺度(>100kpc)上表现一致,这就支持了拟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理论 星系际介质 类星体:吸收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红移类星体的21cm信号研究
5
作者 向宏斌 马清波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8-116,共9页
利用高精度数值模拟的结果修正了高红移类星体(QSO)电离和加热中性气体的理论模拟,并预测了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FAST)观测QSO周围21cm辐射的信号特征以及信噪比,得出如下结论:(1... 利用高精度数值模拟的结果修正了高红移类星体(QSO)电离和加热中性气体的理论模拟,并预测了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FAST)观测QSO周围21cm辐射的信号特征以及信噪比,得出如下结论:(1)红移z=8且光度与ULAS J1120+0641一致的QSO在FAST望远镜视场下的21cm频率谱有完整的HII区,但在z=10且较低QSO光度下的21cm频率谱仅有一个小的凹陷;(2)光子有限旅行时间(Finite Light Travel Time,FLTT)效应明显改变高红移QSO的21cm频率谱,使得较低频率端的过渡曲线明显比较高频率端陡;(3)使用FAST望远镜观测高红移QSO的21cm辐射的信噪比非常高,最高可达~12,因此可以很好地识别HII区和FLTT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星体:普通 HII区 星系际介质 宇宙学:宇宙黑暗时期 再电离 第一代恒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