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近邻星系恒星形成区光谱观测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孔旭
林琳
+10 位作者
李金荣
周旭
邹虎
李弘宇
程福臻
杜薇
范舟
毛业伟
王菁
朱轶楠
周志民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9,共11页
近年来随着国际8—10iTI口径望远镜数目的不断增加,41TI及以下口径望远镜已成为中小型望远镜.如何利用中、小口径望远镜做出有影响的科学成果,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为此,自2013年开始针对国家天文台2.16m望远镜推出了重点...
近年来随着国际8—10iTI口径望远镜数目的不断增加,41TI及以下口径望远镜已成为中小型望远镜.如何利用中、小口径望远镜做出有影响的科学成果,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为此,自2013年开始针对国家天文台2.16m望远镜推出了重点课题支持计划.介绍的“近邻星系恒星形成区光谱观测研究”为2.16rfl望远镜支持的3个重点课题之一.它将利用2.16m望远镜3yr、每年30个暗夜或灰夜的观测时间,开展20个近邻、大星系中多个恒星形成区、平行星系主轴方向和垂直主轴方向的光谱观测,获得一个有显示度的、科学意义重要的近邻星系恒星形成区和径向分布的光谱样本.同时该课题还利用6.5m多镜面望远镜(MMT)的观测时间,开展近邻、特大星系的恒星形成区的光谱观测.利用2.16m望远镜和MMT望远镜观测得到的星系不同区域的光谱数据,结合已有的紫外、光学、红外波段宽带滤光片数据和BATCfBeijing-Arizona-Taiwan.Connecticut)15个中带滤光片数据,可开展星系尘埃消光、恒星形成率、金属丰度和星族特性二维分布等方面的研究;开展星系二维特性和星系形态、星系环境关系的研究.将介绍这个重点课题的科学意义、星系样本的选取、光谱观测策略和星系NGC2403的光谱观测和初步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介质:尘埃
消光
星系
:发射线
星系
:运动学与动力学
星系
:
恒星
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OSMOS场中星系恒星形成的演化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方官文
马仲阳
+1 位作者
陈洋
孔旭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6,共10页
基于COSMOS(Cosmic Evolution Survey)/Ultra VISTA(Ultra-deep Visible and Infrared Survey Telescope for Astronomy)场中多波段测光数据,利用质量限选取了红移分布在0<z<3.5的星系样本.通过UVJ(U-V和V-J)双色图分类判据将星...
基于COSMOS(Cosmic Evolution Survey)/Ultra VISTA(Ultra-deep Visible and Infrared Survey Telescope for Astronomy)场中多波段测光数据,利用质量限选取了红移分布在0<z<3.5的星系样本.通过UVJ(U-V和V-J)双色图分类判据将星系分类成恒星形成星系(SFGs)和宁静星系(QGs).对于红移分布在0<z<1.5范围内且M*>1011M⊙的QGs来说,该星系在样本中所占比例高于70%.在红移0<z<3.5范围内,恒星形成星系的恒星形成率(SFR)与恒星质量(M*)之间有着很强的主序(MS)关系.对于某一固定的恒星质量M*来说,星系的SFR和比恒星形成率(s SFR)会随着红移增大而增大,这表明在高红移处恒星形成星系更加活跃,有激烈的恒星形成.相对于低质量的星系来说,高质量的SFGs有较低的s SFR,这意味着低质量星系的增长更多的是通过星系本身的恒星形成.通过结合来自文献中数据点信息,发现更高红移(2<z<8)星系的s SFR随红移的演化趋势变弱,其演化关系是s SFR∝(1+z)0.94±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
:
恒星
形成
星系
:基本参数
星系
:演化
方法: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主并合星系对SFR的增幅与其他参数关系的研究
3
作者
邱佳杰
孙艳春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29,共12页
主并合星系对是研究星系同时受到本身与外部环境影响的绝佳实验对象,而星系恒星形成率的变化可以示踪这些影响产生的作用.星系的恒星质量、星系对之间的投影距离与相对倾角都是影响恒星形成率的几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更大恒星质量...
主并合星系对是研究星系同时受到本身与外部环境影响的绝佳实验对象,而星系恒星形成率的变化可以示踪这些影响产生的作用.星系的恒星质量、星系对之间的投影距离与相对倾角都是影响恒星形成率的几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更大恒星质量星系倾向于有更大的恒星形成率增幅,相对倾角接近平行的星系同样趋于有更大的恒星形成率增幅,而投影距离在研究范围内与恒星形成率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
:相互作用
星系
:基本参数
星系
:
恒星
形成
星系
:统计
星系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邻星系恒星形成区光谱观测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孔旭
林琳
李金荣
周旭
邹虎
李弘宇
程福臻
杜薇
范舟
毛业伟
王菁
朱轶楠
周志民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体物理中心
中国科学院星系宇宙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Astrophysics
出处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9,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225315
11320101002)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23402110037)资助
文摘
近年来随着国际8—10iTI口径望远镜数目的不断增加,41TI及以下口径望远镜已成为中小型望远镜.如何利用中、小口径望远镜做出有影响的科学成果,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为此,自2013年开始针对国家天文台2.16m望远镜推出了重点课题支持计划.介绍的“近邻星系恒星形成区光谱观测研究”为2.16rfl望远镜支持的3个重点课题之一.它将利用2.16m望远镜3yr、每年30个暗夜或灰夜的观测时间,开展20个近邻、大星系中多个恒星形成区、平行星系主轴方向和垂直主轴方向的光谱观测,获得一个有显示度的、科学意义重要的近邻星系恒星形成区和径向分布的光谱样本.同时该课题还利用6.5m多镜面望远镜(MMT)的观测时间,开展近邻、特大星系的恒星形成区的光谱观测.利用2.16m望远镜和MMT望远镜观测得到的星系不同区域的光谱数据,结合已有的紫外、光学、红外波段宽带滤光片数据和BATCfBeijing-Arizona-Taiwan.Connecticut)15个中带滤光片数据,可开展星系尘埃消光、恒星形成率、金属丰度和星族特性二维分布等方面的研究;开展星系二维特性和星系形态、星系环境关系的研究.将介绍这个重点课题的科学意义、星系样本的选取、光谱观测策略和星系NGC2403的光谱观测和初步研究结果.
关键词
星际介质:尘埃
消光
星系
:发射线
星系
:运动学与动力学
星系
:
恒星
形成
Keywords
ISM: dust, extinction, galaxies: emission lines, galaxies: kinematics anddynamics, galaxies: star formation
分类号
P157 [天文地球—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OSMOS场中星系恒星形成的演化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方官文
马仲阳
陈洋
孔旭
机构
大理学院天文与科技史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星系宇宙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体物理中心
出处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6,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303002
11225315
+2 种基金
11320101002)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09000000)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4FB155)资助
文摘
基于COSMOS(Cosmic Evolution Survey)/Ultra VISTA(Ultra-deep Visible and Infrared Survey Telescope for Astronomy)场中多波段测光数据,利用质量限选取了红移分布在0<z<3.5的星系样本.通过UVJ(U-V和V-J)双色图分类判据将星系分类成恒星形成星系(SFGs)和宁静星系(QGs).对于红移分布在0<z<1.5范围内且M*>1011M⊙的QGs来说,该星系在样本中所占比例高于70%.在红移0<z<3.5范围内,恒星形成星系的恒星形成率(SFR)与恒星质量(M*)之间有着很强的主序(MS)关系.对于某一固定的恒星质量M*来说,星系的SFR和比恒星形成率(s SFR)会随着红移增大而增大,这表明在高红移处恒星形成星系更加活跃,有激烈的恒星形成.相对于低质量的星系来说,高质量的SFGs有较低的s SFR,这意味着低质量星系的增长更多的是通过星系本身的恒星形成.通过结合来自文献中数据点信息,发现更高红移(2<z<8)星系的s SFR随红移的演化趋势变弱,其演化关系是s SFR∝(1+z)0.94±0.17.
关键词
星系
:
恒星
形成
星系
:基本参数
星系
:演化
方法:数据分析
Keywords
galaxies
star formation evolution, methods
data analysis galaxies
fundamental parameters, galaxies
分类号
P157 [天文地球—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主并合星系对SFR的增幅与其他参数关系的研究
3
作者
邱佳杰
孙艳春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
出处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29,共12页
文摘
主并合星系对是研究星系同时受到本身与外部环境影响的绝佳实验对象,而星系恒星形成率的变化可以示踪这些影响产生的作用.星系的恒星质量、星系对之间的投影距离与相对倾角都是影响恒星形成率的几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更大恒星质量星系倾向于有更大的恒星形成率增幅,相对倾角接近平行的星系同样趋于有更大的恒星形成率增幅,而投影距离在研究范围内与恒星形成率没有相关性.
关键词
星系
:相互作用
星系
:基本参数
星系
:
恒星
形成
星系
:统计
星系
:演化
Keywords
galaxies:interactions
galaxies:fundamental parameters
galaxies:star formation
galaxies:statistics
galaxies:evolution
分类号
P157 [天文地球—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近邻星系恒星形成区光谱观测研究
孔旭
林琳
李金荣
周旭
邹虎
李弘宇
程福臻
杜薇
范舟
毛业伟
王菁
朱轶楠
周志民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COSMOS场中星系恒星形成的演化研究
方官文
马仲阳
陈洋
孔旭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主并合星系对SFR的增幅与其他参数关系的研究
邱佳杰
孙艳春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