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病毒介导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基因-1沉默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毛英 白海霞 +1 位作者 畅颖 李彬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48-755,共8页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基因-1(AEG-1)对葡萄膜黑色素瘤(UM)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培养不同侵袭转移潜能的MUM-2B和MUM-2C细胞系,根据AEG-1基因序列设计出有效RNA干扰(RNAi)靶点序列及RNAi阴性对照scramble序列进行慢病毒载...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基因-1(AEG-1)对葡萄膜黑色素瘤(UM)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培养不同侵袭转移潜能的MUM-2B和MUM-2C细胞系,根据AEG-1基因序列设计出有效RNA干扰(RNAi)靶点序列及RNAi阴性对照scramble序列进行慢病毒载体的制备和病毒包装。在2株细胞系中,经AEG-1-RNAi慢病毒感染的细胞作为慢病毒感染组,空白慢病毒载体感染的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未处理的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AEG-1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MTT法、Annexin V-APC法、细胞侵袭试验和细胞Transwell试验检测慢病毒介导AEG-1沉默对人UM细胞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备RNAi慢病毒载体而进行病毒包装,然后分别转染对数生长期的MUM-2B、MUM-2C细胞系,2株细胞系中的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慢病毒感染组间细胞中AEG-1 mRNA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0.02,P<0.01;F=144.17,P<0.01)。在MUM-2B细胞系中和MUM-2C细胞系中,染组较阴性对照组AEG-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下降约77.1%和7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正常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细胞中AEG-1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AEG-1蛋白表达水平在2株细胞系中的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6.17,P<0.01;F=156.79,P<0.01),其中慢病毒感染组较阴性对照组蛋白相对表达均显示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TT法检测发现,2株细胞系实验第2~5天,慢病毒感染组细胞增生倍数较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8、30.68、23.99、29.40,均P<0.01;t=7.88、7.09、5.56、6.60,均P<0.01);Annexin V-APC法检测发现,2株细胞系中慢病毒感染组凋亡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34,P<0.01;t=11.68,P<0.01);细胞侵袭试验发现,在2株细胞系中慢病毒感染组侵袭倍数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04,P<0.01;t=13.98,P<0.01);细胞Transwell试验发现,在2株细胞系中慢病毒感染组转移倍数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04,P<0.01;t=22.43,P<0.01)。结论慢病毒介导AEG-1沉默后,通过抑制UM细胞AEG-1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改变UM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一定程度上减缓细胞增生,促进细胞凋亡并降低细胞侵袭和转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黑色素瘤 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基因-1 慢病毒载体 细胞增生 凋亡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基因-1(AEG-1)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组织病理学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毛英 白海霞 +4 位作者 畅颖 高飞 张志豹 张旭 李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研究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UM)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同仁医院眼科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经眼科病理室确诊为UM且临床资料完善... 目的研究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UM)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同仁医院眼科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经眼科病理室确诊为UM且临床资料完善的50例患者(50眼)UM石蜡组织标本为实验组,11例(11眼)因外伤行眼球摘除但大部分葡萄膜组织正常的石蜡组织标本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有石蜡标本中氉AEG-1的表达,并分析UM临床病理学特征与AEG-1的相关性。结果 AEG-1蛋白染色呈粉红色或者红色,主要定位于UM核周、细胞浆和细胞膜。实验组中,AEG-1阴性表达21眼(42.0%),阳性表达29眼(58.0%);对照组中AEG-1均呈阴性表达,两组AEG-1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提示AEG-1在UM中高表达。在实验组中,当UM患眼存在临床组织病理学高危因素时,即存在肿瘤累及睫状体、虹膜新生血管生成、肿瘤基底最大直径>16 mm、肿瘤高度>8 mm、肿瘤细胞为混合细胞型、肿瘤细胞属于上皮样或混合细胞型、肿瘤眼外生长的患者,其AEG-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1%、73.9%、95.2%、82.4%、83.3%、74.1%、69.4%,明显高于非高危因素患者,以上各特征组AEG-1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患者性别、眼别、年龄、累及视盘与否、继发视网膜脱离与否、上皮样细胞型、侵犯巩膜导管与否组AEG-1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AEG-1在UM组织中高表达,且与UM临床组织病理学多种高危因素呈显著相关性,提示AEG-1的高表达有可能成为判断UM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黑色素瘤 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基因-1 高危因素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p1在星形胶质细胞A1型活化中的作用
3
作者 周龙云 陈旭青 +2 位作者 方露 姚敏 刘书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1,共8页
目的:探讨发动蛋白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在星形胶质细胞A1型活化中的作用,揭示星形胶质细胞异常活化的内在机制。方法:将大鼠星形胶质细胞CTX-TNA2分为对照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astrocyte-conditioned medi... 目的:探讨发动蛋白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在星形胶质细胞A1型活化中的作用,揭示星形胶质细胞异常活化的内在机制。方法:将大鼠星形胶质细胞CTX-TNA2分为对照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astrocyte-conditioned medium,ACM)组及5、10和25μmol/L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itochondrial division inhibitor-1,Mdivi-1;选择性抑制Drp1)+ACM组。其中,ACM组以含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isos factor-α,TNF-α)及补体1q(complement 1q,C1q)的条件培养基刺激24 h,诱导A1型活化;Mdivi-1+ACM组于对应浓度Mdivi-1预处理2 h,而后以条件培养基刺激24 h。以RT-qPCR检测各组干预后细胞A1型活化相关指标IL-1β、TNF-α和IL-10的mRNA表达;以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A1型活化标志性分子补体C3、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S100钙结合蛋白A10(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10,S100A10)表达;采用MitoSOX Red荧光探针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干预后细胞线粒体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以MICA全场景显微成像分析平台观察各组细胞线粒体形态;结合免疫印迹分析,测定各组细胞线粒体分裂蛋白1(mitochondrial fission protein 1,FIS1)表达及Drp1活化水平。结果:RT-qPCR及免疫荧光结果示,与对照组比较,ACM组细胞IL-1β、TNF-αmRNA水平及C3、iNOS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IL-10 mRNA水平及S100A10蛋白表达则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和25μmol/L Mdivi-1干预则能有效抑制ACM诱导的IL-1β、TNF-αmRNA水平及C3、iNOS蛋白表达的升高,且能一定程度上回升S100A10蛋白的表达。MitoSOX Red染色流式定量分析显示,ACM刺激下,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ROS水平显著提升;而Mdivi-1干预则能有效逆转这一病理性改变。MICA全场景显微成像分析平台显示,ACM刺激可诱导星形胶质细胞胞内大量圆球状线粒体生成,而10和25μmol/L Mdivi-1干预则能有效促进其长管状形态的恢复。同时免疫印迹结果亦证实,Mdivi-1干预能有效逆转ACM刺激下细胞Drp1和FIS1等线粒体分裂关键分子的活化。结论:Drp1介导的线粒体分裂为星形胶质细胞A1型活化的内在分子机制之一;Drp1抑制剂Mdivi-1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A1型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蛋白相关蛋白1 线粒体分裂 星形胶质细胞 A1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调控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影响小胶质细胞活化进而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4
作者 辛欢 邹璟 乐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5,共7页
目的探讨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通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通路影响小胶质细胞活化进而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目的探讨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通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通路影响小胶质细胞活化进而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机制。方法将50只SPF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Vehicle组)、模型组(RTX组)、假电针组(Sham-EA组)、电针组(EA组)、电针+通路抑制剂组(EA+Gly组)。通过机械退缩阈值检测、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检测和斜板实验进行大鼠行为学检测。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脊髓背角组织病理形态变化。TUNEL实验检测脊髓背角组织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疼痛敏感相关物质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神经激肽1(NK-1)水平,以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Iba1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HMGB1/TLR4/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Vehicle组相比,RTX组大鼠机械退缩阈值降低,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缩短,在斜板保持平衡的角度减小;脊髓背角组织结构被破坏,神经纤维排列紊乱,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凋亡率上升,小胶质细胞活化增多,PGE2、SP、NK-1、IL-6、IL-1β、TNF-α水平升高,HMGB1、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上调(均P<0.01)。与RTX组相比,Sham-EA组无显著差异(均P>0.05),EA组大鼠机械退缩阈值升高,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延长,在斜板保持平衡的角度增大,脊髓背角组织中神经节细胞损伤得到缓解,排列较为整齐,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细胞凋亡率降低,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PGE2、SP、NK-1、IL-6、IL-1β、TNF-α水平降低,HMGB1、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下调(均P<0.01)。与EA组相比,EA+Gly组大鼠机械退缩阈值升高,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延长,在斜板保持平衡的角度增大,脊髓背角组织中神经细胞损伤和紊乱程度减轻,细胞凋亡率降低,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PGE2、SP、NK-1、IL-6、IL-1β、TNF-α水平降低,HMGB1、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下调(均P<0.05)。结论EA通过抑制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影响小胶质细胞活化,发挥对PHN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 电针 胶质细胞活化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通过Cx47调控外泌体介导的CHI3L1分泌并促进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增殖
5
作者 张笑妍 程楠楠 彭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3-585,共13页
目的: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与髓鞘缺失紧密相关,而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的增殖和分化是髓鞘修复的关键,但其调控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Ts)通过间隙连接蛋白47(co... 目的: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与髓鞘缺失紧密相关,而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的增殖和分化是髓鞘修复的关键,但其调控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Ts)通过间隙连接蛋白47(connexin 47,Cx47)调控外泌体介导的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tinase-3-like protein 1,CHI3L1)分泌及其对OPCs增殖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清洁的出生后第1天斯普拉格-道利(postnatal day 1 Sprague-Dawley,P1SD)乳鼠原代细胞,建立OPCs与ASTs上清液共培养组(A组)、ASTs与OPCs直接接触培养组(C组)及OPCs单独培养组(O组)。采用光学显微镜、5-乙炔基-2'-脱氧尿苷(5-ethynyl-2'-deoxyuridine,EdU)掺入及流式细胞术评估细胞状态和增殖能力。采用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和生物信息学分析(bioinformatics analysis,BA)筛选3组中OPCs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WB)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各培养组蛋白质表达和细胞周期。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提纯外泌体,通过纳米颗粒追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观察OPCs分泌的外泌体数量和质量,采用WB验证外泌体中CHI3L1的表达水平。采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技术敲除Cx47,评估敲除后OPCs增殖能力和外泌体分泌情况。构建包裹CHI3L1的小单层脂质体(single unilamellar vesicles,SUVs)作为人工外泌体模型,采用NTA和电子显微镜鉴定其结构和尺寸。在敲除Cx47后,补充人工外泌体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和EdU试验检测OPCs增殖情况。结果:在直接接触共培养条件下,相较于O组和A组,C组OPCs增殖最为显著(P<0.05)。RNA-Seq和WB分析结果显示,ASTs通过Cx47显著促进OPCs的增殖,并增强富含CHI3L1的外泌体的分泌。在采用siRNA技术抑制Cx47表达后,OPCs增殖活性以及外泌体释放量均显著降低(P<0.05);再次补充分离提纯的外泌体和外源性CHI3L1后,采用siRNA技术敲除Cx47对OPC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被削弱。结论:本研究揭示了ASTs通过Cx47调控OPCs增殖的新途径,ASTs在直接接触OPCs时通过Cx47增强富含CHI3L1的外泌体分泌,将细胞间接触信号转化为分泌信号,从而促进OPCs增殖。CHI3L1作为外泌体中的关键分子,在神经系统中的功能和髓鞘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间隙连接蛋白47 外泌体 几丁质酶3样蛋白1 5-乙炔基-2'-脱氧尿苷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海马区caveolin-1的表达及其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永林 宋锦宁 +5 位作者 马旭东 张斌飞 张明 李丹东 庞宏刚 罗显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7-752,共6页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小窝蛋白1(caveolin-1)在大鼠脑海马区的表达,探讨caveolin-1的表达变化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关系。方法运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中caveolin-1的表达,运用免疫组化检测海...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小窝蛋白1(caveolin-1)在大鼠脑海马区的表达,探讨caveolin-1的表达变化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关系。方法运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中caveolin-1的表达,运用免疫组化检测海马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并通过免疫荧光共定位分析caveolin-1与GFAP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提示DAI后海马区caveolin-1的表达从1d开始显著降低,并持续降低至7d(P<0.05);免疫组化结果提示DAI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GFAP的表达从1d后逐渐升高,3d后达峰,7d后稍降低,但仍高于正常(P<0.05);免疫荧光共定位提示DAI后caveolin-1与GFAP的共定位细胞数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结论大鼠DAI后海马区caveolin-1的表达减少,GFAP的表达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内caveolin-1的表达变化可能是导致GFAP升高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小窝蛋白1 星形胶质细胞活化 海马 大鼠 CAVEOLI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肽胆囊收缩素对谷氨酸诱导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GLT-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施媛 李明霞 +2 位作者 高珊 付葵 彭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 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谷氨酸(Glu)诱导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1(GLT-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检测不同浓度CCK-8对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毒性。将细胞分为对照组、Glu组、Glu+0.1μmol/L CC... 目的 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谷氨酸(Glu)诱导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1(GLT-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检测不同浓度CCK-8对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毒性。将细胞分为对照组、Glu组、Glu+0.1μmol/L CCK-8组、Glu+0.5μmol/L CCK-8组和Glu+1.0μmol/L CCK-8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生化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Glu含量,qRT-PCR检测GLT-1和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AST)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Bcl-2、GLT-1和GLAST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 不同浓度的CCK-8对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均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Glu组细胞增殖能力、细胞中Bcl-2蛋白、GLT-1、GLAS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细胞凋亡率、细胞外Glu含量、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细胞上清中TNF-α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与Glu组相比,Glu+0.5μmol/L CCK-8组和Glu+1.0μmol/L CCK-8组细胞增殖能力、细胞中Bcl-2蛋白、GLT-1、GLAS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细胞凋亡率、细胞外Glu含量、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细胞上清中TNF-α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CCK-8能够抑制Glu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促进GLT-1的表达,降低细胞外Glu的浓度,促进细胞增殖并抑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肽胆囊收缩素 谷氨酸 谷氨酸转运体-1 星形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或过表达GRK5基因对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及IL-1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贾蕾 史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63-1167,共5页
目的:探讨抑制或过表达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5(GRK5)基因对星形胶质细胞(AS)凋亡及IL-1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原代AS,将干扰GRK5表达的siRNA(GRK5-siRNA)及GRK5的过表达质粒(pc DNA3.1-GRK5)分别转染AS,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转染... 目的:探讨抑制或过表达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5(GRK5)基因对星形胶质细胞(AS)凋亡及IL-1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原代AS,将干扰GRK5表达的siRNA(GRK5-siRNA)及GRK5的过表达质粒(pc DNA3.1-GRK5)分别转染AS,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转染24 h后的细胞中GRK5蛋白的表达;缺氧处理AS,细胞分为空白组、缺氧组、缺氧+pc DNA3.1-GRK5组和缺氧+GRK5-siRNA组,缺氧处理24 h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及ROS含量;RT-PCR检测IL-1β和TNF-α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53、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转染GRK5-siRNA的AS中GRK5的表达显著降低,转染pc DNA3.1-GRK5的细胞GRK5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缺氧组细胞凋亡率、ROS水平及IL-1β、TNF-α、p53和p-STAT3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缺氧组比较,缺氧+pc DNA3.1-GRK5组细胞凋亡率、ROS水平及IL-1β、TNF-α、p53和p-STAT3的表达均显著降低,缺氧+GRK5-siRNA组细胞凋亡率、ROS水平及IL-1β、TNF-α、p53和p-STAT3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过表达GRK5可降低AS凋亡和ROS水平,下调IL-1β、TNF-α、p53表达及STAT3信号通路,抑制GRK5表达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K5基因 星形胶质细胞 凋亡 STAT3信号通路 IL-1Β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抗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9
作者 路蔓 龙敏 +2 位作者 郜赵伟 刘冲 张惠中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90-1694,共5页
目的制备并纯化具有高特异性的抗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鉴定标记的mAb与肿瘤细胞的结合能力。方法小鼠腹水诱生法制备并纯化抗AEG-1 mAb,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目的制备并纯化具有高特异性的抗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鉴定标记的mAb与肿瘤细胞的结合能力。方法小鼠腹水诱生法制备并纯化抗AEG-1 mAb,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Ab的纯度及免疫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FITC标记mAb的标记效率,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FITC标记mAb与肿瘤细胞的结合能力。结果纯化得到了具有较高纯度的抗AEG-1 mAb,免疫活性良好;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FITC标记的mAb标记的肿瘤细胞表面荧光强度明显增加,标记率可达到90%以上;FITC标记的mAb可特异性识别并结合AEG-1阳性表达的肿瘤细胞,还能与小鼠体内注射的肿瘤细胞结合,在BALB/c小鼠血液中可检测出荧光染色阳性的肿瘤细胞。结论成功制备出小鼠抗AEG-1 mAb并进行了FITC标记,标记的mAb在体内外均可与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 单克隆抗体 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 肿瘤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β或IL-6对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朱晓琴 李正莉 +1 位作者 朱长庚 王效静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3-316,共4页
为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培养新生大鼠的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获得新生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然后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IL1β和IL6,在作用... 为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培养新生大鼠的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获得新生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然后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IL1β和IL6,在作用6、12及24h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IL1β、IL6对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IL1β、IL6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后,可引起细胞周期的显著变化,表现为G1期细胞数减少,S期、G2/M期细胞数增多,以作用12h时变化最明显。提示IL1β、IL6可促进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介素- 细胞介素-6 细胞增殖 体外培养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脂多糖刺激的星形胶质细胞白介素-1β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卓 隋海娟 +2 位作者 闫恩志 刘婉珠 金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6-269,共4页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Pio)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白介素-1β(IL-1β)抑制作用及JNK信号传导通路对其的影响。方法 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中IL-1β的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星形胶质细胞IL-1β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星形胶质...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Pio)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白介素-1β(IL-1β)抑制作用及JNK信号传导通路对其的影响。方法 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中IL-1β的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星形胶质细胞IL-1β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磷酸化JNK1和磷酸化c-Jun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星形胶质细胞在LPS(10 mg.L-1)刺激下IL-1β的含量、蛋白表达以及磷酸化JNK1、磷酸化c-Jun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增高。特异性JNK特异性阻断剂SP600125(10.0μmol.L-1)可明显抑制LPS引起的IL-1β产生增加;Pio(0.1、1.0、10.0μmol.L-1)则可降低IL-1β产生,抑制IL-1β的蛋白表达及下调p-JNK1、p-c-Jun蛋白水平。结论 Pio能明显抑制LPS诱导的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IL-1β表达增加,这种作用可能与其下调JNK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脂多糖 星形胶质细胞 白介素-1Β C-JUN氨基末端激酶 转录因子C-JU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PP2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夏春 彭敏峰 +2 位作者 高丽华 楼正青 柳秀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89-1194,共6页
目的:探讨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构建带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启动子的e GFP-wt PP2A慢病毒,特异性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的PP2A。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构建带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启动子的e GFP-wt PP2A慢病毒,特异性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的PP2A。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野生对照+慢病毒空载体组(Con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慢病毒空载体组(APP/PS1组)和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慢病毒感染组(PP2A组),各组小鼠经侧脑室注射慢病毒4周后,采用脑片免疫荧光检测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的水平,通过Golgi染色观察树突棘密度和形态学变化,电镜检测突触后致密物(postsynaptic density,PSD)的厚度,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检测感染慢病毒后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结果: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PP2A降低APP/PS1双转基因小鼠Aβ的水平,增加树突棘密度、有突触功能的蘑菇状树突棘比例和PSD厚度,缩短寻找平台逃避潜伏期。结论: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PP2A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AD样Aβ聚集的病理改变,具有重塑突触结构与功能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2A 星形胶质细胞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神经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F-1α促进原代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晓佳 李静 +1 位作者 许潇 李永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19-1224,共6页
目的研究间质细胞来源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α,SDF-1α)对原代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重组人SDF-1α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后,用细胞计数法和溴化去氧尿苷参入法检测细胞增殖;钙... 目的研究间质细胞来源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α,SDF-1α)对原代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重组人SDF-1α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后,用细胞计数法和溴化去氧尿苷参入法检测细胞增殖;钙离子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1/2磷酸化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定量RT-PCR法检测Cyclin A2和Cyclin B1的mRNA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SDF-1α(10-40 nmol·L-1)作用48 h可明显地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SDF-1α(20 nmol·L-1)处理可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提高ERK1/2磷酸化水平;而且可促使细胞由G0期进入DNA合成期(S期)和有丝分裂期(M期),上调Cyclin A2和Cyclin B1的mRNA表达。结论 SDF-1α可明显诱导离体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促进钙离子内流,磷酸化ERK1/2,上调Cyclin表达而促进细胞进入DNA合成期和分裂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细胞来源因子-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内钙离子 ERK1 2 信号通路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癌组织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异常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崔大鹏 张迎春 +5 位作者 宋文丽 张鹏娟 张星月 刘振显 连晶晶 刘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963-1966,共4页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8例胆囊癌患者,均于术后进行癌组织AEG-1检测。随访2年,记录生存时间。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胆囊癌患者预后影响因...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8例胆囊癌患者,均于术后进行癌组织AEG-1检测。随访2年,记录生存时间。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胆囊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128例患者癌组织AEG-1阳性率71.87%。手术方式、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TNM分期、胆总管浸润、淋巴结转移、AEG-1表达是生存影响因素(P<0.05)。AEG-1阳性和阴性患者生存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胆囊癌组织AEG-1表达与肿瘤最大径、病理分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周围组织侵犯等有关,且AEG-1表达是预后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 临床病理 预后 生存分析 血管新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T细胞核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该蛋白2518G/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丽霞 郭瑞威 +4 位作者 齐峰 石燕昆 王先梅 任丽 徐安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研究活化T细胞核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该蛋白2518G/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300例,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18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120例。... 目的:研究活化T细胞核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该蛋白2518G/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300例,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18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120例。另选冠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60例。应用Gensini评分评定狭窄程度,酶联免疫法测定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浓度,多聚酶链反应--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PCR-RFLP)方法检测MCP-1 2518G/A基因多态性。结果:①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的NFAT、MCP-1浓度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P-1浓度与NFAT呈正相关(r=0.65,P<0.05)。②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与NFAT、MCP-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③MCP-1 2518G/A基因有三个基因型,GG型的MCP-1浓度较AG型及AA型升高(P<0.05),ACS组GG型基因和G等位基因频率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NFAT与MCP-1水平的升高及MCP-1 2518G/A基因多态性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T细胞核因子 基因多态性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egr-1基因表达水平与其细胞增殖和凋亡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文娟 于士柱 +2 位作者 浦佩玉 安同岭 管欣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胶质瘤细胞egr-1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程度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了73例不同级别的胶质瘤。结果:73例胶质瘤egr-1 mRNA和EGR-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为100%,... 目的:探讨胶质瘤细胞egr-1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程度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了73例不同级别的胶质瘤。结果:73例胶质瘤egr-1 mRNA和EGR-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为100%,这两种阳性肿瘤细胞密度均随肿瘤恶性程度升高而相应增加,不同级别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73例胶质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肿瘤细胞和凋亡肿瘤细胞检出率均为100%。随肿瘤恶性程度升高,PCNA阳性肿瘤细胞密度增加而凋亡肿瘤细胞密度减少,不同级别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经直线相关分析证实,egr-1 mRNA、EGR-1蛋白和PCNA阳性肿瘤细胞密度彼此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0.685~0.999,P<0.01),前三种阳性肿瘤细胞密度均与凋亡肿瘤细胞密度呈显著性负相关(r=-0.758~-0.775,P<0.01)。结论:egr-1基因表达水平对评价胶质瘤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参考价值。胶质瘤细胞egr-1基因表达异常增加可能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抑制其凋亡的重要因素,并在胶质瘤发生及恶性进展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 早期生长应答基因-1 EGR-1 细胞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TC对A549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及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李影慧 吴武佳 秦东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5-488,共4页
目的:观察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及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25、50、100、200μmol/L)的PDTC分别处理A549细胞,对照组不给PDTC。应用MTT法检测处理24、48、72h... 目的:观察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及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25、50、100、200μmol/L)的PDTC分别处理A549细胞,对照组不给PDTC。应用MTT法检测处理24、48、72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处理24h后细胞周期的变化,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检测处理24h后细胞的凋亡情况,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处理24h后细胞AEG-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经PDTC处理的A549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F时间=531.981,F浓度=388.475,P<0.05);与对照组相比,PDTC处理24h后A549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上升(P<0.05),细胞形态出现明显凋亡改变;随着PDTC浓度的增加,癌细胞内AEG-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F=275.162、59.473,P<0.05)。结论:PDTC可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DTC抑制NF-κB、AEG-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A549细胞 PDTC NF-ΚB 凋亡 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对小胶质细胞HMGB1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瑞珂 张琴琴 +1 位作者 杨胜辉 郭曲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67-972,共6页
目的:观察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对TNF-α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小胶质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大鼠小... 目的:观察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对TNF-α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小胶质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大鼠小胶质细胞,设立对照组、TNF-α组(25 ng/m L)、TNF-α(25 ng/m L)+SB 203580组(10μmol/L)、SB203580组(10μmol/L),各组细胞经药物处理16 h后分别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MGB1的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HMGB1和磷酸化p38MAPK表达情况,用反转录PCR检测HMGB1 m RNA表达。结果:经TNF-α刺激后,大鼠小胶质细胞及其培养上清液中HMGB1蛋白表达增高;SB 203580可抑制TNF-α诱导的磷酸化p38 MAPK表达(P<0.01),同时下调HMGB1m RNA和HMGB1蛋白的表达。结论:TNF-α可诱导小胶质细胞晚期炎症因子HMGB1的表达,并且其诱导机制与p38 MAPK被快速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胶质细胞 SB203580 肿瘤坏死因子-α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胺对星形胶质细胞Egr-1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乔圆 廖雁 +2 位作者 南方 梁月琴 范彦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0-685,共6页
目的:探讨组胺对星形胶质细胞早期反应生长因子-1(Egr-1)表达是否具有调节作用。方法:将野生型(WT)和组氨酸脱羧酶敲除(HDC-KO)小鼠及组胺处理的HDC-KO小鼠取脑,并提取皮层组织总RNA。将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 目的:探讨组胺对星形胶质细胞早期反应生长因子-1(Egr-1)表达是否具有调节作用。方法:将野生型(WT)和组氨酸脱羧酶敲除(HDC-KO)小鼠及组胺处理的HDC-KO小鼠取脑,并提取皮层组织总RNA。将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组胺(10^(-8)、10^(-7)、10^(-6)、10^(-5)或10^(-4)mol/L)处理15、30、60、120或240 min。组胺H_1、H_2受体拮抗剂分别于组胺给药前15 min加入。组胺处理完毕后,提取细胞总RNA或蛋白。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测定Egr-1的表达。结果:与WT小鼠相比,HDC-KO小鼠大脑皮层Egr-1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而外源性给予组胺则能促进其Egr-1的mRNA表达。在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上,组胺可促进Egr-1的mRNA表达,其中10-5mol/L的组胺作用最强,而组胺(10^(-5)mol/L)处理30 min时Egr-1的mRNA表达量达到峰值,相应的Egr-1蛋白表达于60 min时显著增高,该作用可被组胺H_1受体拮抗剂而非H_2受体拮抗剂显著抑制。结论:组胺对大脑皮层组织及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Egr-1表达具有上调作用,该作用与激动组胺H_1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早期反应生长因子-1 星形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因子IL-1β对星形胶质细胞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皓云 孙秀宁 杨苓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5-610,共6页
目的:本研究应用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探讨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星形胶质细胞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方法:在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中分别加入1 ng/ml IL-1β,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作用时间(0、24、48、72 h)细胞线粒体膜电... 目的:本研究应用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探讨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星形胶质细胞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方法:在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中分别加入1 ng/ml IL-1β,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作用时间(0、24、48、72 h)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活性氧(ROS)生成,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含量,RT-PCR、Western Blot检测星形胶质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表达变化。结果:1 ng/ml IL-1β处理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24~72 h,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改变,细胞未出现明显损伤。IL-1β孵育24 h,细胞内ROS生成减少,GSH生成增加;48 h细胞内ROS生成增加,GSH较24 h组减低(P<0.05);72 h,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内ROS生成明显增加,GSH较0 h组降低(P<0.05)。1 ng/ml IL-1β处理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24 h,细胞内GSH-Px mRNA及蛋白水平较0 h组升高(P<0.05);但仅是一过性反应,IL-1β孵育72 h后,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内GSH-Px mRNA及蛋白水平均较0 h组降低(P<0.05)。结论:持续炎性因子刺激下,星形胶质细胞抗氧化应激能力呈现动态改变,并且细胞内抗氧化物参与此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 星形胶质细胞 氧化还原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