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形胶质细胞升高基因1在肿瘤中的多重调节功能研究进展
1
作者 顾文文 曹永兵 +1 位作者 姜远英 龚晓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8-672,共5页
星形胶质细胞升高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 1,AEG-1)作为重要的癌基因之一,目前已被证实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近十年来研究表明AEG-1在神经母细胞瘤、黑素瘤、肝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几乎所有器官的恶性... 星形胶质细胞升高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 1,AEG-1)作为重要的癌基因之一,目前已被证实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近十年来研究表明AEG-1在神经母细胞瘤、黑素瘤、肝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几乎所有器官的恶性肿瘤中均有不同程度过表达,在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血管生成、肿瘤转化、侵袭和转移以及化疗耐药等方面发挥多重调节作用,其机制涉及到PI3K/Akt、NF-κB等多个信号通路。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AEG-1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多重调节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以及将其作为恶性肿瘤治疗新靶点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升高基因1 血管生成 肿瘤转移 化疗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对星形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及A1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书芬 陈旭青 +2 位作者 张亚运 姚敏 周龙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49,共7页
目的观察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divi-1)对星形胶质细胞A1型活化及其相关信号分子的影响。方法根据CCK-8法筛选浓度,将CTX-TNA2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ACM组、Mdivi-1低、中、高剂量组。ACM为含预设浓度IL-1α、TNF-α及补体C1q的DMEM高... 目的观察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divi-1)对星形胶质细胞A1型活化及其相关信号分子的影响。方法根据CCK-8法筛选浓度,将CTX-TNA2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ACM组、Mdivi-1低、中、高剂量组。ACM为含预设浓度IL-1α、TNF-α及补体C1q的DMEM高糖培养基。ACM组以ACM刺激24 h,诱导A1型活化。Mdivi-1组分别以相应浓度Mdivi-1预处理2 h,而后以ACM刺激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印迹检测各组细胞A1型活化相关指标IL-1β、C3及iNOSmRNA水平与蛋白表达;联合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测定各组细胞NLRP3、caspase-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等信号分子表达;以二氢乙锭染色流式细胞分析检测各组干预后细胞ROS水平。结果CCK-8结果示,5、10、25μmol·L^(-1)为Mdivi-1干预CTX-TNA2细胞的适宜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印迹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ACM组IL^(-1)β、C3及iNOS mRNA水平与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CM组比较,10、25μmol·L^(-1) Mdivi-1组上述指标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结果均证实,ACM刺激下,星形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明显激活;而Mdivi-1干预则能有效逆转ACM刺激下NLRP3、caspase-1、ASC等表达的升高。DHE染色结果表明,5、10、25μmol·L^(-1) Mdivi-1干预均能一定程度上逆转ACM刺激下细胞ROS水平的升高,且该效应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结论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可有效抑制星形胶质细胞A1型活化,该效应可能与其对ROS及NLRP3炎症小体的调节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分裂抑制剂 Mdivi-1 星形胶质细胞 A1 活性氧 NLRP3炎症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GF2/FGFR1/p-ERK通路研究不同时间点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
3
作者 孙世婧 张小卿 +8 位作者 马贤德 陈怡然 周歆 胡楠 苏妆 林星星 江静 李佳欣 石蓉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3-188,I0002,I0003,共8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长电针干预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 目的观察不同时长电针干预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以及该通路对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10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后1、3、5、7 d模型组,再灌注后1、3、5、7 d电针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电针组使用Koizumi线拴法制作MCAO/R模型,假手术组仅剥离颈动脉,不进行栓塞,Zea-Longa法进行模型的筛选和评分。对电针组大鼠的百会、印堂、双侧足三里穴进行电针治疗,10 min/d,分别治疗1、3、5、7 d。使用YLS-13A大小鼠抓力测定仪进行前肢抓力测定;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损伤情况;TTC染色计算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C_(3)^(+)/GFAP^(+)、S100A10^(+)/GFAP^(+)共染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模型组及电针组FGF2、FGFR1、p-ERK的蛋白表达。结果同假手术比较,模型组大鼠前肢抓力减弱(P<0.01);相对脑梗死面积显著增加(P<0.01);海马CA1区细胞排列杂乱,神经细胞大量坏死;C_(3)^(+)GFAP^(+)/GFAP^(+)细胞数显著升高(P<0.01);S100A10^(+)GFAP^(+)/GFAP^(+)细胞数在MCAO/R后1 d下降(P<0.05),第3天开始逐渐升高,5、7 d显著升高(P<0.01);1 d模型组FGF2、FGFR1、p-ERK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3、7 d模型组FGF2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P<0.01),3、5、7 d模型组FGFR1、p-ERK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同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前肢抓力增强(P<0.05;P<0.01);相对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1);海马CA1区细胞相对整齐,细胞较为完整;电针3、7 d后C_(3)^(+)GFAP^(+)/GFAP^(+)细胞数显著下降(P<0.05);S100A10^(+)GFAP^(+)/GFAP^(+)阳性细胞率显著升高(P<0.05);电针3、5、7 d后FGF2蛋白表达量增高(P<0.05;P<0.01),1、5、7 d后FGFR1蛋白表达量增高(P<0.05;P<0.01),1、7 d后p-ERK蛋白表达量增高(P<0.05;P<0.01)。电针组组内比较,7 d电针组大鼠前肢抓力增加(P<0.01),海马CA1区细胞病理损伤较轻,FGF2、FGFR1、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最高(P<0.01)。结论电针干预能够改善MCAO/R大鼠神经损伤,有助于运动功能恢复,再灌注后电针持续治疗7 d疗效更为显著,其机制可能促进FGF2/FGFR1/p-ERK通路,促进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向A2型极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极化 FGF2/FGFR1/p-ERK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p1在星形胶质细胞A1型活化中的作用
4
作者 周龙云 陈旭青 +2 位作者 方露 姚敏 刘书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1,共8页
目的:探讨发动蛋白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在星形胶质细胞A1型活化中的作用,揭示星形胶质细胞异常活化的内在机制。方法:将大鼠星形胶质细胞CTX-TNA2分为对照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astrocyte-conditioned medi... 目的:探讨发动蛋白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在星形胶质细胞A1型活化中的作用,揭示星形胶质细胞异常活化的内在机制。方法:将大鼠星形胶质细胞CTX-TNA2分为对照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astrocyte-conditioned medium,ACM)组及5、10和25μmol/L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itochondrial division inhibitor-1,Mdivi-1;选择性抑制Drp1)+ACM组。其中,ACM组以含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isos factor-α,TNF-α)及补体1q(complement 1q,C1q)的条件培养基刺激24 h,诱导A1型活化;Mdivi-1+ACM组于对应浓度Mdivi-1预处理2 h,而后以条件培养基刺激24 h。以RT-qPCR检测各组干预后细胞A1型活化相关指标IL-1β、TNF-α和IL-10的mRNA表达;以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A1型活化标志性分子补体C3、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S100钙结合蛋白A10(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10,S100A10)表达;采用MitoSOX Red荧光探针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干预后细胞线粒体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以MICA全场景显微成像分析平台观察各组细胞线粒体形态;结合免疫印迹分析,测定各组细胞线粒体分裂蛋白1(mitochondrial fission protein 1,FIS1)表达及Drp1活化水平。结果:RT-qPCR及免疫荧光结果示,与对照组比较,ACM组细胞IL-1β、TNF-αmRNA水平及C3、iNOS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IL-10 mRNA水平及S100A10蛋白表达则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和25μmol/L Mdivi-1干预则能有效抑制ACM诱导的IL-1β、TNF-αmRNA水平及C3、iNOS蛋白表达的升高,且能一定程度上回升S100A10蛋白的表达。MitoSOX Red染色流式定量分析显示,ACM刺激下,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ROS水平显著提升;而Mdivi-1干预则能有效逆转这一病理性改变。MICA全场景显微成像分析平台显示,ACM刺激可诱导星形胶质细胞胞内大量圆球状线粒体生成,而10和25μmol/L Mdivi-1干预则能有效促进其长管状形态的恢复。同时免疫印迹结果亦证实,Mdivi-1干预能有效逆转ACM刺激下细胞Drp1和FIS1等线粒体分裂关键分子的活化。结论:Drp1介导的线粒体分裂为星形胶质细胞A1型活化的内在分子机制之一;Drp1抑制剂Mdivi-1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A1型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蛋白相关蛋白1 线粒体分裂 星形胶质细胞 A1型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通过Cx47调控外泌体介导的CHI3L1分泌并促进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增殖
5
作者 张笑妍 程楠楠 彭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3-585,共13页
目的: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与髓鞘缺失紧密相关,而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的增殖和分化是髓鞘修复的关键,但其调控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Ts)通过间隙连接蛋白47(co... 目的: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与髓鞘缺失紧密相关,而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的增殖和分化是髓鞘修复的关键,但其调控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Ts)通过间隙连接蛋白47(connexin 47,Cx47)调控外泌体介导的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tinase-3-like protein 1,CHI3L1)分泌及其对OPCs增殖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清洁的出生后第1天斯普拉格-道利(postnatal day 1 Sprague-Dawley,P1SD)乳鼠原代细胞,建立OPCs与ASTs上清液共培养组(A组)、ASTs与OPCs直接接触培养组(C组)及OPCs单独培养组(O组)。采用光学显微镜、5-乙炔基-2'-脱氧尿苷(5-ethynyl-2'-deoxyuridine,EdU)掺入及流式细胞术评估细胞状态和增殖能力。采用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和生物信息学分析(bioinformatics analysis,BA)筛选3组中OPCs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WB)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各培养组蛋白质表达和细胞周期。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提纯外泌体,通过纳米颗粒追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观察OPCs分泌的外泌体数量和质量,采用WB验证外泌体中CHI3L1的表达水平。采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技术敲除Cx47,评估敲除后OPCs增殖能力和外泌体分泌情况。构建包裹CHI3L1的小单层脂质体(single unilamellar vesicles,SUVs)作为人工外泌体模型,采用NTA和电子显微镜鉴定其结构和尺寸。在敲除Cx47后,补充人工外泌体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和EdU试验检测OPCs增殖情况。结果:在直接接触共培养条件下,相较于O组和A组,C组OPCs增殖最为显著(P<0.05)。RNA-Seq和WB分析结果显示,ASTs通过Cx47显著促进OPCs的增殖,并增强富含CHI3L1的外泌体的分泌。在采用siRNA技术抑制Cx47表达后,OPCs增殖活性以及外泌体释放量均显著降低(P<0.05);再次补充分离提纯的外泌体和外源性CHI3L1后,采用siRNA技术敲除Cx47对OPC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被削弱。结论:本研究揭示了ASTs通过Cx47调控OPCs增殖的新途径,ASTs在直接接触OPCs时通过Cx47增强富含CHI3L1的外泌体分泌,将细胞间接触信号转化为分泌信号,从而促进OPCs增殖。CHI3L1作为外泌体中的关键分子,在神经系统中的功能和髓鞘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间隙连接蛋白47 外泌体 几丁质酶3样蛋白1 5-乙炔基-2'-脱氧尿苷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促进应激颗粒G3BP1解聚改善HIV-1 gp120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神经毒性
6
作者 黄鹏伟 陈洁 +2 位作者 邹金虎 高雪锋 曹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312,共9页
目的探究槲皮素(QC)在HIV-1 gp120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神经毒性中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作为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QC组、HIV-1 gp120组和梯度剂量QC治疗组。免疫荧光法观察应激颗粒(SGs)形成。氧化应激标志... 目的探究槲皮素(QC)在HIV-1 gp120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神经毒性中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作为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QC组、HIV-1 gp120组和梯度剂量QC治疗组。免疫荧光法观察应激颗粒(SGs)形成。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和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使用特异性试剂盒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HIV-1 gp120转基因小鼠(Gp120 tgm)灌胃50 mg/kg QC治疗4周。随后进行行为学评价实验,取血清进行氧化应激指标检测,取脑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与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体外实验中,QC减少星形胶质细胞中的SGs(P<0.05),提高抗氧化指标水平(P<0.05),同时降低氧化物质水平(P<0.001),并且上调与SGs解聚相关的蛋白水平(P<0.05)。在体内,QC改善了Gp120 tgm的认知功能障碍表现,缓解氧化应激(P<0.05),促进SGs解聚相关蛋白表达(P<0.05)。结论QC通过抑制氧化应激,促进SGs解聚蛋白表达和SGs解聚,减轻HIV-1 gp120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毒性和改善认知功能。提示QC具备作为HIV-1相关神经认知障碍的治疗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星形胶质细胞 应激颗粒 氧化应激 HIV-1 gp1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诱导小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中VCAM1表达上调
7
作者 戴旻霖 孙君佑 +2 位作者 柏庆然 孙文智 胡晓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1-590,共10页
目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参与免疫及炎症反应、肿瘤细胞转移侵袭等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但在创伤性脑损伤(TBI)状态下,其具体表达的细胞和更深入的功能并不清楚。为进一步探究VCAM1参与TBI的具体功能,本研究通过构建VCAM1的报告小... 目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参与免疫及炎症反应、肿瘤细胞转移侵袭等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但在创伤性脑损伤(TBI)状态下,其具体表达的细胞和更深入的功能并不清楚。为进一步探究VCAM1参与TBI的具体功能,本研究通过构建VCAM1的报告小鼠,详细探索了VCAM1对TBI的响应结果。方法:利用基因打靶技术和Cre/loxP系统构建VCAM1的报告小鼠VCAM1-Cre/ER^(T2)::Ai14,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报告小鼠杂交的方法验证小鼠标记的细胞类型和标记效率。利用刺伤模型模拟TBI,诱导细胞中的VCAM1表达变化,并用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探针标记技术观察诱导的VCAM1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的特点。结果:VCAM1-Cre/ER^(T2)::Ai14报告小鼠对VCAM1的标记效率优于抗体,不仅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更多,而且可以标记星形胶质细胞。被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在分布上具有脑区特异性,在伏隔核、下丘脑、杏仁核、脑室旁纤维系统分布较多。TBI能显著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内VCAM1的表达(P<0.0001),被诱导的VCAM1阳性星形胶质细胞伴随反应性特征,包括胞体肥大、表达GFAP、获得增殖能力。结论:VCAM1-Cre/ER^(T2)::Ai14报告小鼠能够更灵敏地标记表达VCAM1的细胞,是观察细胞中VCAM1的表达变化和功能更有效的工具。TBI手术后星形胶质细胞中VCAM1表达上调提示VCAM1是星形胶质细胞的一个炎症响应分子,本研究推荐其作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一个新的分子指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创伤性脑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1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8
作者 王天灵 吕巧 +2 位作者 翟羽 卞志群 李长青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4-302,共9页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1(g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Gli1)对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的影响及其在椎间盘髓核组织纤维化改变中的作用。方法:针刺法构建SD大鼠尾椎间盘退变模型,组织学染色评估...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1(g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Gli1)对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的影响及其在椎间盘髓核组织纤维化改变中的作用。方法:针刺法构建SD大鼠尾椎间盘退变模型,组织学染色评估未处理(negative control,NC)组和针刺(puncture-induced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PIDD)组的椎间盘退变及髓核纤维化改变水平,Western blot评估组织Gli1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慢病毒在NPCs中过表达Gli1蛋白并进行鉴定,实验分三组:对照(Blank)组、对照慢病毒处理(Lv-Ctrl)组、Gli1过表达(Lv-Gli1)组,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纤维化标志蛋白FAP、FSP-1表达水平;添加Gli1抑制剂GANT61,实验分四组:空白(blank)组、Gli1过表达(Lv-Gli1)组、Gli1过表达抑制(Lv-Gli1+GANT61),Gli1抑制对照组(Lv-Gli1+DMSO),通过Western blot检测FAP、FSP-1蛋白表达水平;动物体内实验,分组:针刺(PIDD)组,针刺治疗(PIDD+GANT61)组和治疗对照(PIDD+DMSO)组,通过苏木精伊红、番红固绿、天狼猩红染色和Western blot评估椎间盘退变及纤维化改变水平。结果: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退变椎间盘组织学评分明显上升(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退变组Gli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细胞实验结论与其一致;构建Gli1蛋白过表达NPCs,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病毒对照组、Gli1过表达组的FAP、FSP-1表达明显上调,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显示,Gli1过表达组纤维化标志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GANT61干预细胞实验中Gli1过表达抑制组,较Gli1过表达组,Gli1抑制对照组,Western blot提示FAP、FSP-1蛋白表达下调(P<0.05),体内实验中,PIDD+GANT61组,组织学评分及胶原构成明显改善(P<0.01)。结论:退变髓核组织和细胞中的Gli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抑制Gli1基因表达可以下调FAP、FSP-1蛋白表达。椎间盘纤维化退变机制可能与Gli1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椎间盘退变 髓核细胞 神经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1(Gli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胺H 1受体激动剂通过Akt/NF-κB通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 被引量:3
9
作者 徐佳雯 沈佳红 +1 位作者 温雨欣 孙建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7-323,共7页
目的探讨组胺H 1受体(histamine H 1 receptor,H 1R)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LPS建立体外星形胶质细胞炎症模型,随机将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LPS+H... 目的探讨组胺H 1受体(histamine H 1 receptor,H 1R)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LPS建立体外星形胶质细胞炎症模型,随机将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LPS+H 1R激动剂组(2-pyridylethlamine,Pyri)和H 1R激动剂组。对照组仅加入培养液,LPS+H 1R激动剂组提前在培养液中加入100μmol·L-1的Pyri,1 h后再加入终浓度为100μg·L-1的LPS。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免疫荧光法检测活化标记物GFAP和H 1R的表达;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Akt、Akt、p-NF-κB p65、NF-κB p65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星形胶质细胞分支和辐射状突起减少,GFAP表达增加,细胞表面H 1R表达下调,上清液中TNF-α和IL-6含量增加,Akt和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与LPS组相比,LPS+H 1R激动剂组激活态星形胶质细胞减少,GFAP表达降低,培养基上清中TNF-α和IL-6的含量明显下降,Akt和NF-κB p65的磷酸化表达明显降低。结论H 1R激动剂能够抑制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炎症因子的表达,且Akt/NF-κB通路可能是H 1R参与星形胶质细胞免疫调节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H 1受体 H 1受体激动剂 脂多糖 星形胶质细胞 炎症反应 Akt/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PP2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夏春 彭敏峰 +2 位作者 高丽华 楼正青 柳秀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89-1194,共6页
目的:探讨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构建带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启动子的e GFP-wt PP2A慢病毒,特异性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的PP2A。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构建带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启动子的e GFP-wt PP2A慢病毒,特异性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的PP2A。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野生对照+慢病毒空载体组(Con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慢病毒空载体组(APP/PS1组)和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慢病毒感染组(PP2A组),各组小鼠经侧脑室注射慢病毒4周后,采用脑片免疫荧光检测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的水平,通过Golgi染色观察树突棘密度和形态学变化,电镜检测突触后致密物(postsynaptic density,PSD)的厚度,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检测感染慢病毒后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结果: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PP2A降低APP/PS1双转基因小鼠Aβ的水平,增加树突棘密度、有突触功能的蘑菇状树突棘比例和PSD厚度,缩短寻找平台逃避潜伏期。结论: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PP2A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AD样Aβ聚集的病理改变,具有重塑突触结构与功能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2A 星形胶质细胞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神经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癌组织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异常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大鹏 张迎春 +5 位作者 宋文丽 张鹏娟 张星月 刘振显 连晶晶 刘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963-1966,共4页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8例胆囊癌患者,均于术后进行癌组织AEG-1检测。随访2年,记录生存时间。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胆囊癌患者预后影响因...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8例胆囊癌患者,均于术后进行癌组织AEG-1检测。随访2年,记录生存时间。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胆囊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128例患者癌组织AEG-1阳性率71.87%。手术方式、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TNM分期、胆总管浸润、淋巴结转移、AEG-1表达是生存影响因素(P<0.05)。AEG-1阳性和阴性患者生存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胆囊癌组织AEG-1表达与肿瘤最大径、病理分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周围组织侵犯等有关,且AEG-1表达是预后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 临床病理 预后 生存分析 血管新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延髓背角A1型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参与三叉神经痛慢性化
12
作者 罗骁 万通 +4 位作者 丁卓峰 侯新冉 王健 郭曲练 宋宗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是慢性疼痛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旨在观察三叉神经痛大鼠模型中延髓背角A1型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并探究其引起中枢敏化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眶下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hronic ... 目的: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是慢性疼痛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旨在观察三叉神经痛大鼠模型中延髓背角A1型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并探究其引起中枢敏化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眶下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infraorbital nerve,ION-CCI)组。分别于造模前1 d及造模后第1、3、7、10、14天进行大鼠面部机械痛阈、热敏潜伏期测定。疼痛行为学检测完成后,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延髓背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对GFAP、补体3(complement 3,C3)/S100A10、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进行免疫荧光共定位分析。取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并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二氢红藻氨酸(dihydrokainic acid,DHK)组。DHK组加入1 mmol/L的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抑制剂DHK,使用钙离子荧光探针Fura-2/AM对2组细胞进行钙荧光染色,连续观察高钾刺激下2组细胞的钙波活动差异。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3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ION-CCI组大鼠机械痛阈和热敏潜伏期均明显低于sham组(均P<0.05)。ION-CCI组延髓背角存在大量GFAP表达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GFAP荧光强度明显强于sham组(P<0.05)。GFAP和C3/S100A10共定位于延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与sham组比较,ION-CCI组C3的荧光强度和蛋白质表达均明显增加(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HK组C3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在第60秒给予高钾刺激后,空白对照组和DHK组的钙荧光强度均明显增加,且空白对照组的钙荧光峰值和钙荧光升高幅度均高于DH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延髓背角A1型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多,其可能通过影响钙波活动参与三叉神经痛的中枢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A1型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 延髓背角 钙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或过表达GRK5基因对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及IL-1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蕾 史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63-1167,共5页
目的:探讨抑制或过表达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5(GRK5)基因对星形胶质细胞(AS)凋亡及IL-1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原代AS,将干扰GRK5表达的siRNA(GRK5-siRNA)及GRK5的过表达质粒(pc DNA3.1-GRK5)分别转染AS,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转染... 目的:探讨抑制或过表达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5(GRK5)基因对星形胶质细胞(AS)凋亡及IL-1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原代AS,将干扰GRK5表达的siRNA(GRK5-siRNA)及GRK5的过表达质粒(pc DNA3.1-GRK5)分别转染AS,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转染24 h后的细胞中GRK5蛋白的表达;缺氧处理AS,细胞分为空白组、缺氧组、缺氧+pc DNA3.1-GRK5组和缺氧+GRK5-siRNA组,缺氧处理24 h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及ROS含量;RT-PCR检测IL-1β和TNF-α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53、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转染GRK5-siRNA的AS中GRK5的表达显著降低,转染pc DNA3.1-GRK5的细胞GRK5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缺氧组细胞凋亡率、ROS水平及IL-1β、TNF-α、p53和p-STAT3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缺氧组比较,缺氧+pc DNA3.1-GRK5组细胞凋亡率、ROS水平及IL-1β、TNF-α、p53和p-STAT3的表达均显著降低,缺氧+GRK5-siRNA组细胞凋亡率、ROS水平及IL-1β、TNF-α、p53和p-STAT3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过表达GRK5可降低AS凋亡和ROS水平,下调IL-1β、TNF-α、p53表达及STAT3信号通路,抑制GRK5表达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K5基因 星形胶质细胞 凋亡 STAT3信号通路 IL-1Β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脑性白质脑病伴皮层下囊肿MLC1基因突变对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静敏 姜玉武 吴希如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1,共3页
单基因病是一种天然存在的致病基因突变模型,对这些基因突变引起的细胞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巨脑性白质脑病伴皮层下囊肿(MLC)是儿童较常见的遗传性白质脑病之一,其致病基因为MLC1。新近研究表明,MLC1蛋白主要在星形... 单基因病是一种天然存在的致病基因突变模型,对这些基因突变引起的细胞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巨脑性白质脑病伴皮层下囊肿(MLC)是儿童较常见的遗传性白质脑病之一,其致病基因为MLC1。新近研究表明,MLC1蛋白主要在星形胶质细胞的终足(end foot)表达,对其功能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分子水平上探讨MLC1基因突变对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影响可以阐明其可能的分子机制,这些研究结果将为了解本病及类似疾病的共同发生机制、新的治疗靶点及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脑性白质脑病伴皮层下囊肿 星形胶质细胞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瘦素通过上调星形胶质细胞GLT-1和GLAST的表达减轻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谷氨酸兴奋毒性损伤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洁 刘晨旭 +5 位作者 王春 李丽 陶伟婷 徐婧茹 唐红辉 黄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9-1087,共9页
目的 探究外源性瘦素(Leptin)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内在机制。方法 将10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瘦素低剂量组(Leptin-L组,0.5 mg/kg)、瘦素中剂量组(LeptinM组,... 目的 探究外源性瘦素(Leptin)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内在机制。方法 将10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瘦素低剂量组(Leptin-L组,0.5 mg/kg)、瘦素中剂量组(LeptinM组,1 mg/kg)和瘦素高剂量组(Leptin-H组,2 mg/kg),20只/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复制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5 h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TTC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皮层脑组织病理变化,退化神经元染色观察皮层神经元变性损伤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皮层脑组织胶原酸性纤维蛋白的表达和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测定皮层脑组织胶原酸性纤维蛋白蛋白表达。在此基础上,另将4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I/R组和Leptin组(1 mg/kg),15只/组。谷氨酸检测试剂盒检测皮层脑组织谷氨酸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皮层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AST)和谷氨酸转运体1(GLT-1)表达,Western blotting测定GLAST、GLT-1蛋白表达。结果 与I/R组比较,瘦素明显降低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001),缩小脑梗死面积(P<0.001),减轻皮层脑组织病理损伤程度,降低皮层神经元损伤程度(P<0.0001),维持星形胶质细胞正常形态及降低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增生和表达(P<0.01),使GLT-1、GLAST表达上调(P<0.01、P<0.05),脑组织谷氨酸含量降低(P<0.01)。结论 外源性瘦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星形胶质细胞过度增生和上调GLT-1、GLAST的表达从而降低谷氨酸的兴奋毒性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 GLT-1 GLAST 兴奋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肽胆囊收缩素对谷氨酸诱导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GLT-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施媛 李明霞 +2 位作者 高珊 付葵 彭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 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谷氨酸(Glu)诱导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1(GLT-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检测不同浓度CCK-8对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毒性。将细胞分为对照组、Glu组、Glu+0.1μmol/L CC... 目的 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谷氨酸(Glu)诱导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1(GLT-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检测不同浓度CCK-8对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毒性。将细胞分为对照组、Glu组、Glu+0.1μmol/L CCK-8组、Glu+0.5μmol/L CCK-8组和Glu+1.0μmol/L CCK-8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生化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Glu含量,qRT-PCR检测GLT-1和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AST)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Bcl-2、GLT-1和GLAST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 不同浓度的CCK-8对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均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Glu组细胞增殖能力、细胞中Bcl-2蛋白、GLT-1、GLAS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细胞凋亡率、细胞外Glu含量、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细胞上清中TNF-α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与Glu组相比,Glu+0.5μmol/L CCK-8组和Glu+1.0μmol/L CCK-8组细胞增殖能力、细胞中Bcl-2蛋白、GLT-1、GLAS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细胞凋亡率、细胞外Glu含量、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细胞上清中TNF-α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CCK-8能够抑制Glu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促进GLT-1的表达,降低细胞外Glu的浓度,促进细胞增殖并抑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肽胆囊收缩素 谷氨酸 谷氨酸转运体-1 星形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抗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17
作者 路蔓 龙敏 +2 位作者 郜赵伟 刘冲 张惠中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90-1694,共5页
目的制备并纯化具有高特异性的抗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鉴定标记的mAb与肿瘤细胞的结合能力。方法小鼠腹水诱生法制备并纯化抗AEG-1 mAb,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目的制备并纯化具有高特异性的抗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鉴定标记的mAb与肿瘤细胞的结合能力。方法小鼠腹水诱生法制备并纯化抗AEG-1 mAb,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Ab的纯度及免疫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FITC标记mAb的标记效率,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FITC标记mAb与肿瘤细胞的结合能力。结果纯化得到了具有较高纯度的抗AEG-1 mAb,免疫活性良好;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FITC标记的mAb标记的肿瘤细胞表面荧光强度明显增加,标记率可达到90%以上;FITC标记的mAb可特异性识别并结合AEG-1阳性表达的肿瘤细胞,还能与小鼠体内注射的肿瘤细胞结合,在BALB/c小鼠血液中可检测出荧光染色阳性的肿瘤细胞。结论成功制备出小鼠抗AEG-1 mAb并进行了FITC标记,标记的mAb在体内外均可与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 单克隆抗体 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 肿瘤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APP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内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程度明显升高
18
作者 张建民 王红 +5 位作者 黄澜 朱华 高虹 刘亚莉 秦川 何维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研究PDAPP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内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程度。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内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情况 ,比较PDAPP转基因小鼠和C5 7 BL非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反应性星... 目的 研究PDAPP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内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程度。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内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情况 ,比较PDAPP转基因小鼠和C5 7 BL非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程度。结果 PDAPP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内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表达GFAP的水平明显高于C5 7 BL非转基因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APP 基因小鼠 脑组织 星形胶质细胞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毒蕈碱样乙酰胆碱受体M1、M3、M5亚型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晓娟 汪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8-431,共4页
目的克隆胶质细胞M1、M3、M5受体亚型基因序列,比较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M1、M3、M5受体亚型基因序列、蛋白质序列的差异。方法根据神经细胞M1、M3、M5受体基因序列全长设计特异性探针,采用RT-PCR方法扩增胶质细胞M1、M3、M5受体亚型基因... 目的克隆胶质细胞M1、M3、M5受体亚型基因序列,比较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M1、M3、M5受体亚型基因序列、蛋白质序列的差异。方法根据神经细胞M1、M3、M5受体基因序列全长设计特异性探针,采用RT-PCR方法扩增胶质细胞M1、M3、M5受体亚型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结果测序得到胶质细胞M1、M3、M5受体亚型基因序列,与神经细胞比较,M1受体差异碱基4个,发生氨基酸改变的有1个;M3受体差异碱基有8个,发生氨基酸改变的位点有4个;M5受体差异碱基1个,发生氨基酸改变的有1个。结论胶质细胞与神经细胞M1、M3、M5受体亚型在基因和蛋白序列上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神经性胆碱系统 星形胶质细胞 基因克隆 多聚酶链反应 序列分析 M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C1基因过表达对星形胶质细胞质膜伸展的影响
20
作者 刘淑宝 田衍平 +2 位作者 陈显军 吴锡艳 肖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38-942,共5页
目的构建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rupted-In-Schizophrenia 1,DISC1)蛋白表达质粒,检测其过表达后对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Ts)质膜伸展的影响。方法针对小鼠DISC1基因mRNA编码序列,设计合成可扩增全长引物;以小鼠脑白质cDNA为模板... 目的构建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rupted-In-Schizophrenia 1,DISC1)蛋白表达质粒,检测其过表达后对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Ts)质膜伸展的影响。方法针对小鼠DISC1基因mRNA编码序列,设计合成可扩增全长引物;以小鼠脑白质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构建全长表达质粒,命名为pEGFP-n1-DISC1。分别将过表达组pEGFP-n1-DISC1和空载体对照组pEGFP-n1电转染原代培养ASTs,以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DISC1-GFP融合蛋白的表达,利用Image-Pro Plus 5.0软件分析对照组与DISC1过表达组星形胶质细胞质膜伸展面积的大小。结果成功从cDNA中扩增出DISC1编码序列并插入pEGFP-n1载体,双酶切和测序结果证实,DISC1蛋白编码序列插入载体,并能正确读码翻译。构建质粒转染ASTs 60 h后,可见DISC1-GFP融合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DISC1过表达组ASTs的质膜伸展面积明显增加(P<0.05)。结论成功构建小鼠DISC1全长基因表达载体,DISC1基因过表达后可促使ASTs质膜伸展面积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 真核表达质粒 星形胶质细胞 质膜伸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