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TRP合成星型聚4-乙烯基二苯乙烯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种国双 路建美 +1 位作者 李娜君 陶永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25-1128,共4页
本文以2-溴异丁酸季戊四醇四酯(PT-Br)为引发剂,CuBr为催化剂,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PMDETA)为配体,引发荧光单体4-乙烯基二苯乙烯(VS)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星型荧光聚合物,且分子量分布较窄(1.37—1.50)。通过... 本文以2-溴异丁酸季戊四醇四酯(PT-Br)为引发剂,CuBr为催化剂,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PMDETA)为配体,引发荧光单体4-乙烯基二苯乙烯(VS)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星型荧光聚合物,且分子量分布较窄(1.37—1.50)。通过与线性聚4-乙烯基二苯乙烯(line-PVS)的性能比较,发现星型聚4-乙烯基二苯乙烯的溶液粘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都相对较低。另外,还通过荧光光谱对星型聚合物的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 星型聚4-乙烯基二苯乙烯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4-偶氮磺酸苯乙烯-co-4-乙烯基吡啶)与本征态聚苯胺的氢键自组装及其光电转换性能 被引量:19
2
作者 杨朝晖 张茂峰 曹维孝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合成了一种新的共聚体——聚(4-偶氮磺酸苯乙烯-co-4-乙烯基吡啶),它含有吡啶环,能作为氢受体与本征态聚苯胺进行氢键自组装.在紫外光照下,组装膜通过偶氮磺酸基的光解,形成稳定的共价交联结构,在电解质水溶液中也不被破坏,可用作光电... 合成了一种新的共聚体——聚(4-偶氮磺酸苯乙烯-co-4-乙烯基吡啶),它含有吡啶环,能作为氢受体与本征态聚苯胺进行氢键自组装.在紫外光照下,组装膜通过偶氮磺酸基的光解,形成稳定的共价交联结构,在电解质水溶液中也不被破坏,可用作光电转换膜,并能在盐水溶液中直接测定它的光电流.结果表明含有本征态聚苯胺的自组装膜是一种良好的光电转换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偶氮磺酸苯乙烯-co-4-乙烯基吡啶) 苯胺 氢键自组装 光电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引发聚合制备苯乙烯-二乙烯基苯聚合物包覆硅胶固定相 被引量:5
3
作者 尹宏瑞 马乔 冯钰锜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0,共4页
以苯乙烯(St)为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利用表面引发聚合技术制备了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包覆硅胶固定相。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元素分析以及比表面及孔径分析等手段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并以芳环类以... 以苯乙烯(St)为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利用表面引发聚合技术制备了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包覆硅胶固定相。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元素分析以及比表面及孔径分析等手段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并以芳环类以及磺胺类化合物为探针,在甲醇/水体系中对其色谱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该固定相具有较好的反相色谱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相 表面引发 4 4-偶氮(氰基戊酸) 苯乙烯 乙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聚4-乙烯基吡啶两亲嵌段共聚物在CO_2膨胀液体中的组装行为(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程晓蒙 焦东霞 +3 位作者 梁志豪 魏金金 李宏平 杨俊佼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45-951,共7页
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行为和其组装形成的胶束聚集体的形貌因在生物医学、药物传输和催化等方面的潜在应用而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本工作报道了利用二氧化碳膨胀液体(CXLs)对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聚4-乙烯基吡啶(PS-b-P4VP)的自组装... 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行为和其组装形成的胶束聚集体的形貌因在生物医学、药物传输和催化等方面的潜在应用而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本工作报道了利用二氧化碳膨胀液体(CXLs)对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聚4-乙烯基吡啶(PS-b-P4VP)的自组装聚集体(SAA)进行组装结构调控的初步探索。研究发现利用CXLs的抗溶剂效应可以成功调节共聚物PS-b-P4VP的自组装行为。研究结果表明,CXLs的压力及共聚物的组成是影响SAA结构的主要外部因素,CXLs的抗溶剂效应及其对共聚物溶剂化构型的影响是控制SAA形貌转变的主要内在因素。不同组成的共聚物,在CXLs中其SAA的结构形貌均表现出了对压力的显著响应特性。共聚物PS_(168)-b-P4VP_(420)的自组装聚集体的结构由常压(0.1 MPa)下以球形胶束为主转变为高压下(6.35 MPa)以互联棒状胶束结构为主,而PS_(790)-b-P4VP_(263)的SAA结构则由常压下的小型囊泡过渡到6.35 MPa下的大复合囊泡(LCVs)。但是对于PS_(153)-b-P4VP_(1530),随着压力的调节,其SAA的结构由常压(0.1 MPa)下的大复合胶束(LCMs)转变为6.35 MPa下的大复合囊泡(LCVs)。特别是,我们发现在本工作考察的实验条件下,在常规溶剂甲苯中控制SAA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共聚物的组成;而在CXLs条件下,PS壳链与溶剂CXLs间的接触面积随压力调节而发生的改变,可能是控制SAA形貌转变的主要因素。此外,随着CXLs压力升高而引起的PS与P4VP嵌段间双亲性差别的减小,会引起P4VP核-PS壳的界面间的表面张力发生改变,这也是触发SAA形貌转变的诱因之一。本工作充分显示了CXLs方法有助于可控调节自组装聚集体(SAA)的形貌和组装行为,为研发复合纳米材料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绿色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碳膨胀液体 胶体集体 形貌调控 苯乙烯-4-乙烯基吡啶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浓度对超支化聚4-氯甲基苯乙烯支化度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志平 王晶晶 +1 位作者 贾正伟 盛维琛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4-588,593,共6页
以4-氯甲基苯乙烯(4-CMS)为自引发单体,CuCl和2,2’-联吡啶(Bipy)为催化剂,氯苯作为溶剂,通过改变催化剂与自引发单体的摩尔比,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支化度的超支化聚4-氯甲基苯乙烯[P(4-CMS)],分析了催化剂浓度对聚合产物... 以4-氯甲基苯乙烯(4-CMS)为自引发单体,CuCl和2,2’-联吡啶(Bipy)为催化剂,氯苯作为溶剂,通过改变催化剂与自引发单体的摩尔比,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支化度的超支化聚4-氯甲基苯乙烯[P(4-CMS)],分析了催化剂浓度对聚合产物支化度的影响,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共振对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摩尔比很低或较高时,生成的P(4-CMS)支化度较低;当摩尔比为0.1—0.2时,生成的P(4-CMS)支化度较高.反应产物的结构可以通过改变摩尔比来调整.动力学分析表明:假定一个催化剂单体激活基团活化2.6次,试验数据与理论分析结果很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4-氯甲基苯乙烯 支化度 核磁共振 动力学 自缩合乙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感遥爪聚合物——聚4-乙烯基吡啶的制备及其溶液性质
6
作者 江金强 强婧 +4 位作者 倪忠斌 宋晓青 张红武 刘晓亚 陈明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64-670,共7页
以香豆素二硫化物(C-S-S-C)/三丁基膦(Bu3P)/H2O复合体系为链转移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4-乙烯基吡啶为单体制备了末端含有疏水性香豆素光响应基元的光敏感遥爪聚合物(聚4-乙烯基吡啶(C-P4VP)).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 以香豆素二硫化物(C-S-S-C)/三丁基膦(Bu3P)/H2O复合体系为链转移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4-乙烯基吡啶为单体制备了末端含有疏水性香豆素光响应基元的光敏感遥爪聚合物(聚4-乙烯基吡啶(C-P4VP)).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凝胶渗透色谱(GPC)、氢核磁共振(1H-NMR)等对该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显示该遥爪聚合物可在不同pH值(pH=3-6)的酸性水溶液中自组装成胶束,且随体系酸值的降低,聚合物胶束结构由松散变为紧密,同时香豆素端基的光二聚反应程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 4-乙烯基吡啶 三丁基膦 香豆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精馏系统工程阻聚计算 被引量:5
7
作者 葛春方 洪纯芬 吴德荣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7,共4页
为了优化苯乙烯装置的设计和操作,进一步降低操作费用,需要对苯乙烯精馏中阻聚剂的用量和使用效果进行预测,以便根据不同的操作条件确定经济的阻聚方案。先在90,100,110,120℃对常规阻聚剂邻仲丁基4,6-二硝基苯酚(DNBP)的阻聚效果进行... 为了优化苯乙烯装置的设计和操作,进一步降低操作费用,需要对苯乙烯精馏中阻聚剂的用量和使用效果进行预测,以便根据不同的操作条件确定经济的阻聚方案。先在90,100,110,120℃对常规阻聚剂邻仲丁基4,6-二硝基苯酚(DNBP)的阻聚效果进行了测量,并在实验结果基础上建立苯乙烯阻聚表观动力学模型。用某装置实际操作数据与模型预测的对比显示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满足工程设计和操作的要求。最后使用此动力学模型对苯乙烯精馏系统几种典型情况的阻聚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工程设计和操作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邻仲丁基4 6-硝基苯酚(DN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4VP-co-St)/SiO_2固载的取代钴卟啉对乙苯的催化氧化性能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蕊欣 焦纬洲 高保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91-1798,共8页
通过轴向配位法将不同结构的钴卟啉(CoTXPP(X=H,Cl,NO2))分别固载到接枝微粒聚(4-乙烯基吡啶-co-苯乙烯)/SiO2(P(4VP-co-St)/SiO2)上,室温下分别制备了P(4VP-co-St)/SiO2固载的金属卟啉催化剂CoTPP-P(4VP-co-St)/SiO2,CoTClPP-P(4VP-co-... 通过轴向配位法将不同结构的钴卟啉(CoTXPP(X=H,Cl,NO2))分别固载到接枝微粒聚(4-乙烯基吡啶-co-苯乙烯)/SiO2(P(4VP-co-St)/SiO2)上,室温下分别制备了P(4VP-co-St)/SiO2固载的金属卟啉催化剂CoTPP-P(4VP-co-St)/SiO2,CoTClPP-P(4VP-co-St)/SiO2和CoTNPP-P(4VP-co-St)/SiO2,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电子吸收光谱对其结构及轴配过程进行了表征.在无溶剂、无助催化剂和还原剂的体系中,研究对比了其催化分子氧氧化乙苯为苯乙酮的性能,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苯乙酮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其催化活性随着环外取代基吸电子能力的增强而提高.CoTNPP-P(4VP-co-St)/SiO2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最好,在120℃常压下其催化乙苯反应12h,苯乙酮收率达到25.53%,产物α-甲基苄醇的含量则极少.与普通的催化剂不同,在催化氧化体系中,CoTNPP-P(4VP-co-St)/SiO2存在最适宜用量,过量的CoTNPP-P(4VP-co-St)/SiO2反而会使其催化活性降低;P(4VP-co-St)/SiO2表面CoTXPP的固载密度存在一最佳值.此外,固载化以后,催化剂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结果表明,接枝微粒P(4VP-co-St)/SiO2对金属卟啉不仅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且能提高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4-乙烯基吡啶-co-苯乙烯) 接枝微粒 轴向配位 固载金属卟啉 乙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包覆P(St-4VP)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9
作者 邹华 冉千平 +1 位作者 吴石山 沈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7-139,共3页
使用功能化的共单体4-乙烯基吡啶(4VP)与苯乙烯共聚,合成了聚(苯乙烯-共-4-乙烯基吡啶)(P(St-4VP))粒子。在NH_4OH/乙醇碱性介质中,溶胶-凝胶法生成的SiO_2纳米粒子包覆在P(St-4VP)粒子表面,得到SiO_2包覆P(St-4VP)纳米复合粒子。随4VP... 使用功能化的共单体4-乙烯基吡啶(4VP)与苯乙烯共聚,合成了聚(苯乙烯-共-4-乙烯基吡啶)(P(St-4VP))粒子。在NH_4OH/乙醇碱性介质中,溶胶-凝胶法生成的SiO_2纳米粒子包覆在P(St-4VP)粒子表面,得到SiO_2包覆P(St-4VP)纳米复合粒子。随4VP组分增加,所制备的P(St-4VP)/SiO_2纳米复合粒子的壳层表面变得粗糙。P(St-4VP)粒子数随PVP用量增加而增加,因此纳米复合粒子的平均尺寸随PVP用量增加而下降,同时随PVP用量增加形成较平滑的SiO_2壳层。NH_4OH和正硅酸乙酯(TEOS)用量增加,复合粒子的SiO_2壳层表面粗糙程度提高。此外,复合粒子的SiO_2壳层厚度随TEOS用量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4-乙烯基吡啶)粒子 SiO2包覆 -壳结构 纳米复合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b-P2VP/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志杰 龚江 +2 位作者 谭海英 姚坤 唐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80-1085,共6页
采用油酸表面改性的粒径均一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OA-Fe3O4)与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聚苯乙烯-b-聚2-乙烯基吡啶(PS-b-P2VP)嵌段共聚物通过溶液共混,得到具有超顺磁性的PS-b-P2VP/Fe3O4纳米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在OA-Fe3O4质量分数为1%,3%,5%... 采用油酸表面改性的粒径均一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OA-Fe3O4)与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聚苯乙烯-b-聚2-乙烯基吡啶(PS-b-P2VP)嵌段共聚物通过溶液共混,得到具有超顺磁性的PS-b-P2VP/Fe3O4纳米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在OA-Fe3O4质量分数为1%,3%,5%和10%时,纳米粒子分散在PS相区;但OA-Fe3O4含量为8%时,纳米粒子在嵌段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状态发生突变,形成大尺寸聚集体并分散在整个基体中,此时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发生相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磁性纳米粒子 苯乙烯-b-2-乙烯基吡啶嵌段共 纳米复合材料 分散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双光子吸收化合物NT-G1和NO-G1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国华 杨平 +5 位作者 蒋宛莉 郭晓稚 许贵宝 蒋雪璋 沈梁 王筱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0-603,共4页
选择氮杂芴(咔唑)为π中心,分别以三苯胺和二唑取代基为“枝”,合成了两个强双光子吸收的氮杂芴衍生物2,8 双(4 三苯胺乙烯基) N 乙基氮杂芴(简称NT G1)和2,8 双(2 (4’乙氧基) 5 (4’苯乙烯) 1,3,4 二唑) N 基氮杂芴(简称NO G1),... 选择氮杂芴(咔唑)为π中心,分别以三苯胺和二唑取代基为“枝”,合成了两个强双光子吸收的氮杂芴衍生物2,8 双(4 三苯胺乙烯基) N 乙基氮杂芴(简称NT G1)和2,8 双(2 (4’乙氧基) 5 (4’苯乙烯) 1,3,4 二唑) N 基氮杂芴(简称NO G1),进行了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等表征。飞秒钛宝石激光器泵浦下,NT G1 和NO G1 溶液发出强双光子上转换荧光,且后者的双光子荧光发射截面是前者的7倍;双光子荧光法计算出NT G1 和NO G1 双光子吸收截面分别为215GM和454GM。分子构型优化表明,NT G1分子中心“氮杂芴”所在平面与两端苯环呈螺旋桨式排布;而NO G1 分子共轭长度增大,且中心的“氮杂芴”与两端延伸的“枝”呈平面构型;从结构上看,NO G1分子属“D A πA D”型,具有明显的pn 结模式,这些都使NO G1 分子具有更好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能力,因而有较高的双光子吸收截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8-双(4-三苯胺乙烯基)氮杂芴 2 8-双(2-(4-乙氧基)-5-(4-苯乙烯)-1 3 4-唑)-N-乙基氮杂芴 双光子吸收 双光子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PETG双连续相形态及流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宋剑斌 杨文斌 +2 位作者 陈丽红 余方兵 吴秋宁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1-104,共4页
通过熔融共混方法制备高分子合金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采用扫描电镜(SEM)和旋转流变仪对该共混物形态和流变性能进行详细而系统的研究。SEM结果表明,ABS和PETG属于不相容体... 通过熔融共混方法制备高分子合金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采用扫描电镜(SEM)和旋转流变仪对该共混物形态和流变性能进行详细而系统的研究。SEM结果表明,ABS和PETG属于不相容体系,且ABS含量在50%~60%之间,ABS和PETG可形成双连续相结构。流变实验也证实了这个结论。提高剪切速率(40 s-1以上)可以大幅度降低ABS黏度,但是对PETG影响很小,所制备的ABS/PETG共混物对剪切速率变化敏感;与高含量ABS(≥50%)相比,低含量的ABS(≤50%)的共混物,具有较高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复合黏度,表明低含量的ABS共混物强度较高,韧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苯乙烯 对苯甲酸乙醇酯-1 4-环己烷甲醇酯 双连续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ETG对PS/PETG共混物相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本刚 汪文昭 +2 位作者 杜中杰 张玉霞 张晨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9-65,共7页
通过转矩流变仪制备了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酯(PS/PETG)共混物和PS/改性PETG(PETG-M)共混物,采用旋转流变仪和熔体流动速率测定仪测定了PS、PETG和PETG-M的流变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了共混物的相态结... 通过转矩流变仪制备了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酯(PS/PETG)共混物和PS/改性PETG(PETG-M)共混物,采用旋转流变仪和熔体流动速率测定仪测定了PS、PETG和PETG-M的流变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了共混物的相态结构。结果表明,随着PETG和PETG-M含量的提高,PS/PETG和PS/PETG-M共混物中PETG和PETG-M分散相颗粒平均粒径均增大,分散相颗粒密度均降低;在含量相同的情况下,PETG-M的分散相颗粒平均粒径小于PETG,PETG-M的分散相颗粒密度高于PETG,PETG-M的分散相粒径分布宽度更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对苯甲酸乙醇酯-1 4-环己烷甲醇共 共混物 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连续相ABS/PETG共混物的导电性、耐水及耐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剑斌 钟玉梅 +2 位作者 陈丽红 杨越飞 杨文斌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5-78,90,共5页
通过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具有双连续相结构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酯(ABS/PETG)共混物;同时研究了炭黑、石墨和镍粉等对ABS/PETG共混物导电性能、维卡软化点和接触角的影响。结果表明,ABS/PETG共混... 通过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具有双连续相结构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酯(ABS/PETG)共混物;同时研究了炭黑、石墨和镍粉等对ABS/PETG共混物导电性能、维卡软化点和接触角的影响。结果表明,ABS/PETG共混物的电导率随着炭黑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当炭黑质量分数达到20%时,ABS/PETG共混物电导率达到120 S/m;当用石墨和镍粉部分取代炭黑后,ABS/PETG共混物电导率增加效果不如炭黑好;ABS/PETG共混物接触角随着炭黑或石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耐水性增强,且石墨比炭黑更有利于提高材料的耐水性能,但是当添加镍粉后,ABS/PETG共混物的接触角反而下降,耐水性变差;实验表明,炭黑和镍粉都可提高ABS/PETG共混物的耐热性能,但是当镍粉含量超过一定数值后,ABS/PETG共混物的耐热性能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苯乙烯 对苯甲酸乙-1 4-环己烷甲醇酯 炭黑 石墨 镍粉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