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云南易门铜厂铜矿床C、O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 1
-
-
作者
肖术安
李峰
王蓉
余璨
吕俊男
-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
出处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8-238,共11页
-
基金
国家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编号20089943)
云南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点科技项目资助
-
文摘
易门铜厂矿床是滇中易门铜矿带中的Cu品位较低的大型矿床,是矿带中的一种代表性矿床。矿区发育沉积-成岩型铜矿(铜厂式)和热液脉状铜矿(大尖山式)两种矿(化)体,成矿地质作用较特殊。本文系统分析两类矿体和赋矿碳酸盐地层的C、O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铜厂式矿石中白云石的δ^(13)C_(PDB)=-3.7‰~1.4‰,平均值-0.1‰,δ^(18)O_(SMOW)=19.7‰~21.7‰,平均值20.8‰,与赋矿碳酸盐地层(落雪组)中的白云石C、O同位素组成一致,均在正常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的范围,且受成岩期后作用的影响小,具有典型的沉积-成岩成因标志。尖山式矿体的脉石矿物方解石的δ^(13)C_(PDB)=-3.7‰~0.1‰(均值为-1.5‰),δ^(18)O_(SMOW)=11.9‰~17.0‰(均值为14.1‰),与沉积-成岩型矿体和赋矿碳酸盐地层的C、O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在δ^(13)C_(PDB)-δ^(18)O_(SMOW)图上集中于岩浆碳酸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之间的狭小范围内,指示其成矿流体与幔源或深部岩浆活动有关,为壳-幔混合流体。其中壳源组分可能主要由矿区碳酸盐地层提供,而幔源组分则可能与晋宁-澄江期基性岩浆活动过程中的去气作用有关。C、O同位素组成证据说明,铜厂矿区层状铜矿和脉状铜矿的成矿作用类型不同,成矿流体也不具同源性,是典型的沉积-成岩型+热液叠加型矿床。
-
关键词
C、O同位素组成
成矿流体
成因类型
易门铜厂
-
Keywords
C-O isotopic compositions, ore-forming fluids, genetic types, Yimen Tongchang
-
分类号
P618.41
[天文地球—矿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