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东岩溶高原山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1
作者 张杰 张卫锋 +2 位作者 魏蕾 代旭升 张文鋆 《中国岩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0-1361,共12页
文章是在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精细化调查与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滇东高原高山峡谷、岩溶石山区的特点,通过开展数据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地形地貌、斜坡结构类型、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组等方面,详细阐述研究区地质灾害... 文章是在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精细化调查与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滇东高原高山峡谷、岩溶石山区的特点,通过开展数据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地形地貌、斜坡结构类型、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组等方面,详细阐述研究区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呈由北向南逐渐递减的态势,北部高山峡谷-河谷斜坡区地质灾害最发育,是中部高原盆地地质灾害发育数量的2~3倍;(2)研究区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坡向90°~135°、225°~270°以及270°~315°地段,总数4249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39.88%,与北东-南西向、南北向的构造形迹具有一定相关性;(3)在断裂带交汇处或主断裂走向发生变化地段地质灾害最发育,且走滑型逆断裂上、下两盘地质灾害分布具有明显的“上盘效应”;(4)研究区含泥岩、页岩软弱夹层的顺层斜坡体中灾害最为发育,有2995处,占灾害总数的31.94%;正交结构的斜坡体没有天然的介质分界面,不易形成贯通性的结构滑动面,地质灾害不发育,仅901处,占灾害总数的9.61%;(5)含软弱夹层的碳酸盐岩组,受地表(下)水影响强烈,易形成“上硬下软、头重脚轻”的易灾结构体,是研究区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岩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高原 地质 分布规律 上盘效应 易灾结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