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压膜蒸馏及其应用于易挥发性有机物分离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1
作者 唐建军 周康根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7-70,共4页
本文叙述了减压膜蒸馏分离技术及其机理 。
关键词 分离 减压膜蒸馏 挥发有机物 研究现状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苯类易挥发有机污染土壤异位低温热脱附实例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湘徽 祝欣 +3 位作者 龙涛 邓绍坡 林玉锁 胡韬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0-674,共5页
针对南京市某大型化工企业退役场地,结合场地修复目标,使用生石灰对场地氯苯类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污染土壤进行异位低温热脱附处理。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去除土壤中的VOCs,处理后各污染物去除率均达85%以上。在现场试验... 针对南京市某大型化工企业退役场地,结合场地修复目标,使用生石灰对场地氯苯类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污染土壤进行异位低温热脱附处理。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去除土壤中的VOCs,处理后各污染物去除率均达85%以上。在现场试验中,采用专业土壤修复设备KH200进行土壤破碎和药剂混合,处理过程全封闭运行,可有效降低扬尘等问题。通过投加生石灰提高土壤温度、降低土壤含水量的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土壤中VOCs的解吸和挥发,是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土壤修复技术,经过KH200修复设备处理后土壤中各污染物均达到场地修复目标,具备工程应用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修复设备 低温热脱附 氯苯 挥发有机物 异位土壤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型Pt/γ-Al_2O_3催化剂用于低温去除挥发性有机物(英文)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加衡 敖平 +4 位作者 李小青 许响生 徐潇潇 高翔 严新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3-180,共8页
分别通过自组装法(AS)和浸渍法(WI)制备得到纳米催化剂Pt/γ-Al2O3-AS和Pt/γ-Al2O3-WI,并用于评价甲苯、异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易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氧化性能.通过各种表征手段探究了催化剂形态、结构及表面性质与催化剂氧化活性... 分别通过自组装法(AS)和浸渍法(WI)制备得到纳米催化剂Pt/γ-Al2O3-AS和Pt/γ-Al2O3-WI,并用于评价甲苯、异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易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氧化性能.通过各种表征手段探究了催化剂形态、结构及表面性质与催化剂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Pt/γ-Al2O3-AS在低温下即可实现VOCs的完全氧化.在气体浓度(体积分数)为1000×10-6,空速为18000 m L·g-1·h-1的条件下,甲苯、异丙醇、丙酮、乙酸乙酯被Pt/γ-Al2O3-AS催化剂完全氧化的温度分别为130、135、145、215°C,展现出了优异的氧化性能,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该催化剂较高的比表面积、较小的Pt纳米粒径、较好的Pt纳米颗粒分散度、更好的低温还原效果及丰富的表面羟基是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γ-Al_2O_3 挥发有机物 催化燃烧 组合型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Al_(1/3)Fe_(2/3)O_3催化剂的制备及用于VOCs裂解制备碳纳米管 被引量:5
4
作者 彭峰 姜靖雯 冯景贤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68-1072,共5页
用硝酸镧、硝酸铝与硝酸铁作原料,采用柠檬酸法制备了多孔铁铝酸镧催化剂,用XRD与S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LaAl1/3Fe2/3O3催化剂,在973K下,研究了易挥发有机物(碳源)苯、环己烷、正己烷、甲苯、甲醇、丙酮催化裂解制备碳纳米管。结果... 用硝酸镧、硝酸铝与硝酸铁作原料,采用柠檬酸法制备了多孔铁铝酸镧催化剂,用XRD与S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LaAl1/3Fe2/3O3催化剂,在973K下,研究了易挥发有机物(碳源)苯、环己烷、正己烷、甲苯、甲醇、丙酮催化裂解制备碳纳米管。结果表明,前3种碳源能高收率制备管径均匀的碳纳米管;甲苯、丙酮裂解得到少量不均匀的碳纳米管;甲醇裂解没有碳纳米管生成。以环己烷为碳源,研究了裂解温度对碳纳米管生成的影响,采用SEM、TEM表征了碳纳米管的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碳源 铁铝酸镧 催化剂 易挥发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萃取去除水中氯仿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玉军 朱慎林 戴猷元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2-35,共4页
采用煤油-氯仿-水为实验体系,在两种不同型号的的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器中进行了连续逆流膜萃取过程的研究.计算了基于水相的总传质系数Kw,分析了实测值与计算值之间的偏差.实验结果表明,传质由水相边界层控制,壳程的非理想流动... 采用煤油-氯仿-水为实验体系,在两种不同型号的的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器中进行了连续逆流膜萃取过程的研究.计算了基于水相的总传质系数Kw,分析了实测值与计算值之间的偏差.实验结果表明,传质由水相边界层控制,壳程的非理想流动是造成偏差的主要原因.通过计算传质单元高度hHTU及测定萃取前后氯仿水溶液的COD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萃取 易挥发有机物 废水处理 中空纤维膜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化污水场含烃废气的催化燃烧试验 被引量:3
6
作者 唐旭东 单石灵 刘忠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8-82,共5页
石化污水场所逸散的臭气主要来源于平流隔油池进出口 ,其主要成分为烃类等易挥发有机物。经封闭后有组织排放的废气 ,采用浓度调整 吸附脱硫 催化燃烧工艺技术处理 ,可达到国家废气排放标准。中型试验表明 ,其有机废气脱除率在 96 %以上。
关键词 石化污水处理场 含烃废气 催化燃烧试验 易挥发有机物 中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神经网络在红外光谱定量分析VOCs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强 魏儒义 +3 位作者 严强强 赵玉迪 张学敏 于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99-1106,共8页
鉴于浅层人工神经网络(ANN)需要依靠先验知识进行人工提取特征,同时较浅的网络结构限制了神经网络学习复杂非线性关系的能力,将深度神经网络(DNN)应用于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多组分易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的浓度反演研究,... 鉴于浅层人工神经网络(ANN)需要依靠先验知识进行人工提取特征,同时较浅的网络结构限制了神经网络学习复杂非线性关系的能力,将深度神经网络(DNN)应用于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多组分易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的浓度反演研究,并利用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从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数据库中选取了包括苯、甲苯、 1,3-丁二烯、乙苯、苯乙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在内的八种VOCs气体在8~12μm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谱,每种气体有四种不同浓度下的谱线,依据Beer-Lambert定律从每种VOCs气体中选择一种浓度下的吸光度谱进行混合,得到65 536种不同的VOCs混合气体吸光度谱样本。随机选择5 000组混合气体的吸光度谱,其中4 000组作为训练样本, 1 000组作为预测样本。通过积分提取和主成分提取对光谱矩阵进行降维预处理,将光谱维度从3 457维降到30维。将光谱矩阵经过预处理后得到的新矩阵作为网络输入,对应八种VOCs的浓度矩阵作为输出,建立了30-25-15-10-8的深度神经网络回归预测模型来实现多组分VOCs浓度反演,反演得到样本的均方根误差为0.002 7×10-6,相比于前人利用非线性偏最小二乘拟合、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拟合的精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每种VOCs气体的均方根误差均不超过0.005×10-6,每个样本的均方根误差均不超过0.006×10-6,证明了深度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和良好的稳定性。当训练样本不足(典型值:小于500)时,深度神经网络无法充分地学习,网络误差较大,精度低于单隐藏层的人工神经网络,但随着训练样本数量的增加,深度神经网络的精度不断提高,当训练样本数充足时,相比浅层的人工神经网络,深度神经网络具有更强的非线性关系学习能力,预测精度更高,模型更为稳定。同时,由于训练前对光谱矩阵进行了降维处理,大大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有效提高了反演效率。分析表明,深度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和良好的稳定性,无需人工提取特征就能够充分学习数据特征,同时对多组分VOCs进行浓度反演并达到较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神经网络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挥发有机物 浓度反演 多组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水热法合成系列介孔氧化铝负载铂催化剂及其对苯的催化燃烧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孔维萍 王聪 +2 位作者 徐丹丹 赵黎 邹永存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1-604,共4页
采用高温水热法制备稳定、高度晶化的介孔氧化铝材料(M-Al2O3-n),通过异丙醇铝前驱体与聚四乙烯基吡啶(P4VP)模板间的酸碱自组装实现材料介孔结构的构筑,再经高温水热处理(180℃)实现孔壁的晶化,并通过担载少量的铂活性组分研究其在催... 采用高温水热法制备稳定、高度晶化的介孔氧化铝材料(M-Al2O3-n),通过异丙醇铝前驱体与聚四乙烯基吡啶(P4VP)模板间的酸碱自组装实现材料介孔结构的构筑,再经高温水热处理(180℃)实现孔壁的晶化,并通过担载少量的铂活性组分研究其在催化完全燃烧苯中的性能.结果表明:M-Al2O3-n具有高度晶化的孔壁结构和典型的γ-Al2O3晶型;M-Al2O3-n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335m2/g)、孔容(1.36cm3/g)和均一的孔径分布(16.1nm);M-Al2O3-n具有粗糙的表面结构及丰富的纳米多孔结构;该材料负载少量的铂(质量分数为0.3%)活性组分得到的新型催化材料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即可将苯类VOCs完全催化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成 自组装 介孔材料 挥发有机物 晶体孔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VOCs在根际免疫中的研究进展及思考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佳宁 韦中 +3 位作者 RAZA Waseem 江高飞 徐阳春 沈其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1-699,共9页
由土传病原菌引起的作物病害频发制约着世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根际微生物群落这一生物屏障为核心的根际免疫在抵御土传病原菌入侵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竞争营养、产生抗生物质等外,根际微生物还通过分泌易挥发性有机物(Microbi... 由土传病原菌引起的作物病害频发制约着世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根际微生物群落这一生物屏障为核心的根际免疫在抵御土传病原菌入侵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竞争营养、产生抗生物质等外,根际微生物还通过分泌易挥发性有机物(Microbi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mVOCs)与病原菌、其他土著微生物以及宿主植物互作,以更好地适应根际环境和发挥抑病功能。由于具有作用浓度低、可在水-土-气等多界面自由迁移和长距离传播等优势,mVOCs日益成为根际免疫领域机理研究和产品开发的热点。本文首先介绍mVOCs参与土壤抑菌性的发现过程,系统梳理抑制土传病原菌的mVOCs及分泌源--有益微生物。其次,从抑制土传病原菌生长和致病、调控微生物群落互作以及激发植物抗性3个方面阐述mVOCs提升根际免疫的作用机理。随后,总结mVOCs在防控土传病害中的应用现状,并分析影响mVOCs产生和作用效果的土壤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最后,提出与根际免疫相关的mVOCs研究思考,呼吁关注mVOCs在根际免疫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挥发有机物 土传病害 根际免疫 微生物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