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鲁迅胡适对易卜生戏剧的文化选择
被引量:
3
1
作者
程致中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7-113,共7页
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鲁迅与胡远在"五四"前后接受、选择易卜生戏剧的主客观原因,探寻两位作家对易卜生思想上艺术上的借鉴,进而考察共同文化背景上的两位中国作家对易卜生戏剧在价值取向及审美态度上的差异。
关键词
易卜生
主义
易卜生戏剧
鲁迅
胡适
亨利克·
易卜生
"五四"时期
妇女解放
社会问题剧
《玩偶之家》
《终身大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易卜生戏剧新探
2
作者
蒋印莲
《思想战线》
1988年第3期58-63,共6页
对于易卜生戏剧的研究,过去多集中于现实主义内容或象征主义特征的争论上。本文指出对易卜生戏剧,要从整体的角度加以审视。作者认为,在易卜生戏剧中,贯穿始终的首先是灵与肉的矛盾冲突,易卜生对这个人类永恒的主题作了极深入的揭示。接...
对于易卜生戏剧的研究,过去多集中于现实主义内容或象征主义特征的争论上。本文指出对易卜生戏剧,要从整体的角度加以审视。作者认为,在易卜生戏剧中,贯穿始终的首先是灵与肉的矛盾冲突,易卜生对这个人类永恒的主题作了极深入的揭示。接着,文章探讨了易卜生作品中所谓“向高处去”的内在含义,以及易卜生作品在结局处理方面的独特匠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
主义
易卜生戏剧
灵与肉
作品
象征主义
现实主义内容
象征性
戏剧
冲突
神话传说
象征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易卜生戏剧与中国新文学运动
3
作者
黄如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4期34-38,共5页
易卜生的戏剧,在一九一八年《新青年》第四卷第六号的《易卜生专号》里,给大张旗鼓地介绍进来了。这期专号刊载了易卜生的《娜拉》、《国民公敌》、《小爱友夫》等重要作品,还刊载了胡适的《易卜生主义》以及袁振英的《易卜生传》。易...
易卜生的戏剧,在一九一八年《新青年》第四卷第六号的《易卜生专号》里,给大张旗鼓地介绍进来了。这期专号刊载了易卜生的《娜拉》、《国民公敌》、《小爱友夫》等重要作品,还刊载了胡适的《易卜生主义》以及袁振英的《易卜生传》。易卜生的另一重要作品《群鬼》也在《新潮》一卷五号里发表了。为什么在新文化运动的黎明期,这样推崇易卜生呢?十年之后(一九二八年),鲁迅在《〈奔流〉编校后记》中有一段话可作为这个问题的答复:“因为要建设西洋式的新剧,要高扬戏剧到真的文学底地位。要以白话来兴散文剧,还有,因为事巳亟矣,便只好先以实例来刺戟天下读书人的直感;这自然都确当的。但我想,也还因为Ibsen敢于攻击社会,敢于独裁多数,那时的介绍者,恐怕是颇有以孤军而被包围于旧垒中之感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戏剧
鲁迅
中国新文学
群鬼
公敌
曹禹
作品
三一律
剧本
雷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易卜生“社会问题剧”举隅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忠祥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64-69,共6页
十九世纪挪威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Henrick Ibsen,1828—1906),不仅对斯堪的纳维亚文学有重大的贡献,而且对整个世界文学有显著影响,他的影响远及德国的霍普特曼,英国的肯伯纳。易卜生改变了欧洲戏剧的道路,成为近现...
十九世纪挪威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Henrick Ibsen,1828—1906),不仅对斯堪的纳维亚文学有重大的贡献,而且对整个世界文学有显著影响,他的影响远及德国的霍普特曼,英国的肯伯纳。易卜生改变了欧洲戏剧的道路,成为近现代剧的伟大的创始者。在欧洲戏剧发展史上,他的剧作可以和莎士比亚、莫里哀的作品媲美。在易卜生的全部创作中,最重要的是现实主义的社会问题剧(CFesellsehaftsdramn)。象《社会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9)、《群鬼》(1881)、《人民公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戏剧
社会问题剧
玩偶之家
娜拉
海尔茂
中小资产阶级
剧作家
现实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
妇女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娜拉到圣女贞德——试论现代欧洲戏剧中的新女性形象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玉花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83-89,共7页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世界妇女解放蓬勃发展的时期,欧洲的戏剧舞台顺应了这一潮流,塑造了一系列崭新的女性形象。易卜生的名剧《玩偶之家》首次提出女性要与男性享有平等地位的要求,标志着新女性形象的确立。随后尽管瑞典剧作...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世界妇女解放蓬勃发展的时期,欧洲的戏剧舞台顺应了这一潮流,塑造了一系列崭新的女性形象。易卜生的名剧《玩偶之家》首次提出女性要与男性享有平等地位的要求,标志着新女性形象的确立。随后尽管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和英国剧作家王尔德在《父亲》、《朱丽小姐》与《理想的丈夫》等剧中塑造了一些“反”新女性形象,但新女性形象并没有中止发展。终于在戏剧大师萧伯纳的《巴巴拉少校》、《圣女贞德》等剧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女性形象
斯特林堡
萧伯纳
易卜生戏剧
贞德
《玩偶之家》
海尔茂
外国文学
救世军
妇女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后”与“不朽”──试论五四时期胡适的社会伦理观
被引量:
1
6
作者
胡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8-113,共6页
“无后”与“不朽”──试论五四时期胡适的社会伦理观胡明五四时期,胡适不但在白话诗文运动中首举义旗,冲锋陷阵,而且在思想哲学、社会伦理范畴掀起了一股强大的反传统旋风。他的“无后”主义和“不朽”现在强烈地摇撼3000年来...
“无后”与“不朽”──试论五四时期胡适的社会伦理观胡明五四时期,胡适不但在白话诗文运动中首举义旗,冲锋陷阵,而且在思想哲学、社会伦理范畴掀起了一股强大的反传统旋风。他的“无后”主义和“不朽”现在强烈地摇撼3000年来封建伦理传统和旧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胡适
健全的个人主义
“不朽”
社会伦理
易卜生戏剧
“大我”
易卜生
主义
“小我”
社会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玩偶之家》在中国的回响
被引量:
7
7
作者
易新农
陈平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129-140,共12页
一易卜生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发生过很大影响的一位作家。我国新文学的创建者之一、著名的文学家茅盾在1925年曾这样写道:“易卜生和我国近年来震动全国的‘新文化运动’是有一种非同等闲的关系,六七年前《新青年》出《易卜生专号》曾...
一易卜生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发生过很大影响的一位作家。我国新文学的创建者之一、著名的文学家茅盾在1925年曾这样写道:“易卜生和我国近年来震动全国的‘新文化运动’是有一种非同等闲的关系,六七年前《新青年》出《易卜生专号》曾把这位北欧大文学家作为文学革命、妇女解放、反抗传统思想……等新运动的象征。那时候,易卜生这个名儿萦绕于青年心胸中,传达于青年的口头,不亚于今日之下的马克思和列宁”。我国戏剧家熊佛西也特别指出易卜生对中国戏剧界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戏剧
玩偶之家
娜拉
中国人民
妇女解放
莎士比亚
戏剧
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
戏剧
家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话剧的表现主义与奥尼尔的《琼斯皇》
被引量:
5
8
作者
朱栋霖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82-85,共4页
西方戏剧的表现主义,早在“五四”时期就被介绍到中国。1920年,正当表现主义成剧住德国鼎盛期,我国就有宋春舫等人介绍评述了表现主义戏剧艺术。此后,斯特林体堡的《鬼魂奏鸣曲》、凯泽的《从清晨到午夜》等剧作也时有被翻译出版。但这...
西方戏剧的表现主义,早在“五四”时期就被介绍到中国。1920年,正当表现主义成剧住德国鼎盛期,我国就有宋春舫等人介绍评述了表现主义戏剧艺术。此后,斯特林体堡的《鬼魂奏鸣曲》、凯泽的《从清晨到午夜》等剧作也时有被翻译出版。但这些理论介绍与翻译都未曾对中国话剧创作产生明显影响,除了象郭沫若这样个别剧作家外,大多数剧作者都紧紧追随易卜生戏剧。只是由于《琼斯皇》一剧崛起剧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剧
西方
戏剧
易卜生戏剧
剧作家
戏剧
艺术
话剧创作
集体无意识
洪深
内心冲突
仇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三十年代的翻译话剧
被引量:
1
9
作者
秦林芳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28-32,共5页
关键词
上海商务印书馆
三十年代
外国
戏剧
中国现代话剧
中国
戏剧
戏剧
翻译
戏剧
理论
戏剧
艺术
古典主义
戏剧
易卜生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新青年》的翻译文学
被引量:
1
10
作者
刘献彪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6期87-91,共5页
《新青年》是我国文化思想史上一个重要刊物。它是应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需要而创刊的。从翻译文学史的角度来看,《新青年》是我国翻译文学史上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用白话进行翻译,为传播新思潮,提倡新文学服务的翻译阵地。也可以说《新...
《新青年》是我国文化思想史上一个重要刊物。它是应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需要而创刊的。从翻译文学史的角度来看,《新青年》是我国翻译文学史上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用白话进行翻译,为传播新思潮,提倡新文学服务的翻译阵地。也可以说《新青年》的翻译文学是我国现代翻译文学历史的肇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戏剧
外国文学
现实主义
作家作品
文化思想史
新文学
小民族
翻译文学史
莫泊桑
新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就《释“那汲1bsen之流”》的两封来信
11
《鲁迅研究动态》
1984年第5期28-28,共1页
太之同志:收到寄下的《动态》31、32两期,甚感。32期上曲侯同志的文章似乎完全是牵强附会。“先前欣赏那汲Ibsen之流的剧本《终身大事》的英年”一句,意思本极分明,意谓胡适的《终身大事》一剧汲取了易卜生的养料,
关键词
《终身大事》
易卜生戏剧
胡适
鲁迅研究
支那
指示代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鲁迅胡适对易卜生戏剧的文化选择
被引量:
3
1
作者
程致中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7-113,共7页
文摘
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鲁迅与胡远在"五四"前后接受、选择易卜生戏剧的主客观原因,探寻两位作家对易卜生思想上艺术上的借鉴,进而考察共同文化背景上的两位中国作家对易卜生戏剧在价值取向及审美态度上的差异。
关键词
易卜生
主义
易卜生戏剧
鲁迅
胡适
亨利克·
易卜生
"五四"时期
妇女解放
社会问题剧
《玩偶之家》
《终身大事》
分类号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易卜生戏剧新探
2
作者
蒋印莲
出处
《思想战线》
1988年第3期58-63,共6页
文摘
对于易卜生戏剧的研究,过去多集中于现实主义内容或象征主义特征的争论上。本文指出对易卜生戏剧,要从整体的角度加以审视。作者认为,在易卜生戏剧中,贯穿始终的首先是灵与肉的矛盾冲突,易卜生对这个人类永恒的主题作了极深入的揭示。接着,文章探讨了易卜生作品中所谓“向高处去”的内在含义,以及易卜生作品在结局处理方面的独特匠心。
关键词
易卜生
主义
易卜生戏剧
灵与肉
作品
象征主义
现实主义内容
象征性
戏剧
冲突
神话传说
象征意义
分类号
D6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易卜生戏剧与中国新文学运动
3
作者
黄如文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4期34-38,共5页
文摘
易卜生的戏剧,在一九一八年《新青年》第四卷第六号的《易卜生专号》里,给大张旗鼓地介绍进来了。这期专号刊载了易卜生的《娜拉》、《国民公敌》、《小爱友夫》等重要作品,还刊载了胡适的《易卜生主义》以及袁振英的《易卜生传》。易卜生的另一重要作品《群鬼》也在《新潮》一卷五号里发表了。为什么在新文化运动的黎明期,这样推崇易卜生呢?十年之后(一九二八年),鲁迅在《〈奔流〉编校后记》中有一段话可作为这个问题的答复:“因为要建设西洋式的新剧,要高扬戏剧到真的文学底地位。要以白话来兴散文剧,还有,因为事巳亟矣,便只好先以实例来刺戟天下读书人的直感;这自然都确当的。但我想,也还因为Ibsen敢于攻击社会,敢于独裁多数,那时的介绍者,恐怕是颇有以孤军而被包围于旧垒中之感罢。”
关键词
易卜生戏剧
鲁迅
中国新文学
群鬼
公敌
曹禹
作品
三一律
剧本
雷雨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易卜生“社会问题剧”举隅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忠祥
出处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64-69,共6页
文摘
十九世纪挪威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Henrick Ibsen,1828—1906),不仅对斯堪的纳维亚文学有重大的贡献,而且对整个世界文学有显著影响,他的影响远及德国的霍普特曼,英国的肯伯纳。易卜生改变了欧洲戏剧的道路,成为近现代剧的伟大的创始者。在欧洲戏剧发展史上,他的剧作可以和莎士比亚、莫里哀的作品媲美。在易卜生的全部创作中,最重要的是现实主义的社会问题剧(CFesellsehaftsdramn)。象《社会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9)、《群鬼》(1881)、《人民公敌》
关键词
易卜生戏剧
社会问题剧
玩偶之家
娜拉
海尔茂
中小资产阶级
剧作家
现实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
妇女解放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娜拉到圣女贞德——试论现代欧洲戏剧中的新女性形象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玉花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外文系
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83-89,共7页
文摘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世界妇女解放蓬勃发展的时期,欧洲的戏剧舞台顺应了这一潮流,塑造了一系列崭新的女性形象。易卜生的名剧《玩偶之家》首次提出女性要与男性享有平等地位的要求,标志着新女性形象的确立。随后尽管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和英国剧作家王尔德在《父亲》、《朱丽小姐》与《理想的丈夫》等剧中塑造了一些“反”新女性形象,但新女性形象并没有中止发展。终于在戏剧大师萧伯纳的《巴巴拉少校》、《圣女贞德》等剧作中。
关键词
新女性形象
斯特林堡
萧伯纳
易卜生戏剧
贞德
《玩偶之家》
海尔茂
外国文学
救世军
妇女解放
分类号
I500.73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后”与“不朽”──试论五四时期胡适的社会伦理观
被引量:
1
6
作者
胡明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8-113,共6页
文摘
“无后”与“不朽”──试论五四时期胡适的社会伦理观胡明五四时期,胡适不但在白话诗文运动中首举义旗,冲锋陷阵,而且在思想哲学、社会伦理范畴掀起了一股强大的反传统旋风。他的“无后”主义和“不朽”现在强烈地摇撼3000年来封建伦理传统和旧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同...
关键词
五四时期
胡适
健全的个人主义
“不朽”
社会伦理
易卜生戏剧
“大我”
易卜生
主义
“小我”
社会国家
分类号
K261.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玩偶之家》在中国的回响
被引量:
7
7
作者
易新农
陈平原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129-140,共12页
文摘
一易卜生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发生过很大影响的一位作家。我国新文学的创建者之一、著名的文学家茅盾在1925年曾这样写道:“易卜生和我国近年来震动全国的‘新文化运动’是有一种非同等闲的关系,六七年前《新青年》出《易卜生专号》曾把这位北欧大文学家作为文学革命、妇女解放、反抗传统思想……等新运动的象征。那时候,易卜生这个名儿萦绕于青年心胸中,传达于青年的口头,不亚于今日之下的马克思和列宁”。我国戏剧家熊佛西也特别指出易卜生对中国戏剧界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易卜生戏剧
玩偶之家
娜拉
中国人民
妇女解放
莎士比亚
戏剧
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
戏剧
家
中国化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话剧的表现主义与奥尼尔的《琼斯皇》
被引量:
5
8
作者
朱栋霖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82-85,共4页
文摘
西方戏剧的表现主义,早在“五四”时期就被介绍到中国。1920年,正当表现主义成剧住德国鼎盛期,我国就有宋春舫等人介绍评述了表现主义戏剧艺术。此后,斯特林体堡的《鬼魂奏鸣曲》、凯泽的《从清晨到午夜》等剧作也时有被翻译出版。但这些理论介绍与翻译都未曾对中国话剧创作产生明显影响,除了象郭沫若这样个别剧作家外,大多数剧作者都紧紧追随易卜生戏剧。只是由于《琼斯皇》一剧崛起剧坛。
关键词
中国话剧
西方
戏剧
易卜生戏剧
剧作家
戏剧
艺术
话剧创作
集体无意识
洪深
内心冲突
仇虎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三十年代的翻译话剧
被引量:
1
9
作者
秦林芳
出处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28-32,共5页
关键词
上海商务印书馆
三十年代
外国
戏剧
中国现代话剧
中国
戏剧
戏剧
翻译
戏剧
理论
戏剧
艺术
古典主义
戏剧
易卜生戏剧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新青年》的翻译文学
被引量:
1
10
作者
刘献彪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6期87-91,共5页
文摘
《新青年》是我国文化思想史上一个重要刊物。它是应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需要而创刊的。从翻译文学史的角度来看,《新青年》是我国翻译文学史上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用白话进行翻译,为传播新思潮,提倡新文学服务的翻译阵地。也可以说《新青年》的翻译文学是我国现代翻译文学历史的肇始。
关键词
易卜生戏剧
外国文学
现实主义
作家作品
文化思想史
新文学
小民族
翻译文学史
莫泊桑
新思潮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就《释“那汲1bsen之流”》的两封来信
11
出处
《鲁迅研究动态》
1984年第5期28-28,共1页
文摘
太之同志:收到寄下的《动态》31、32两期,甚感。32期上曲侯同志的文章似乎完全是牵强附会。“先前欣赏那汲Ibsen之流的剧本《终身大事》的英年”一句,意思本极分明,意谓胡适的《终身大事》一剧汲取了易卜生的养料,
关键词
《终身大事》
易卜生戏剧
胡适
鲁迅研究
支那
指示代词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鲁迅胡适对易卜生戏剧的文化选择
程致中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易卜生戏剧新探
蒋印莲
《思想战线》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易卜生戏剧与中国新文学运动
黄如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易卜生“社会问题剧”举隅
王忠祥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娜拉到圣女贞德——试论现代欧洲戏剧中的新女性形象
李玉花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无后”与“不朽”──试论五四时期胡适的社会伦理观
胡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玩偶之家》在中国的回响
易新农
陈平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中国话剧的表现主义与奥尼尔的《琼斯皇》
朱栋霖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三十年代的翻译话剧
秦林芳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新青年》的翻译文学
刘献彪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就《释“那汲1bsen之流”》的两封来信
《鲁迅研究动态》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