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易卜生主义”:一个一再激起多重反响的“五四”话题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方竞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44,共9页
《新青年》4卷6号通过策划、包装与运作推出"易卜生号",流露出倡导者"壮盛"的"意气"。胡适"心目中的‘易卜生主义’",更值得关注的是从《国民公敌》展开的论述,是《新青年》创办后的核心话语... 《新青年》4卷6号通过策划、包装与运作推出"易卜生号",流露出倡导者"壮盛"的"意气"。胡适"心目中的‘易卜生主义’",更值得关注的是从《国民公敌》展开的论述,是《新青年》创办后的核心话语之一。与"欧战"以及新村运动相关,"易卜生主义"被逐出主流话语空间,惟有鲁迅在《新青年》言论不断变化中始终保持独立之声。"易卜生号"在"五四"后的新文学发展中激起一次次反响,茅盾更立足于《娜拉》理解"易卜生主义",写出一个个"娜拉"式的时代新女性,但同时也能听到发自他内心深处的挽歌调。鲁迅更主要从《国民公敌》出发发表《娜拉走后怎样》,写出《伤逝》,1928年把《奔流》月刊1卷3期设为"H.伊孛生诞生一百年纪念增刊",其《编校后记》浸透着"胜者的悲哀"和历史的"悲凉",而对托洛斯基为"同路人"的辩护产生强烈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号” 《易卜生主义》 《国民公敌》 《娜拉》 鲁迅 茅盾 伊孛生诞生一百年纪念增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卜生主义”与中国早期戏剧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映辰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48,共6页
戏剧,作为一种区别于中国传统戏曲的新的艺术形式,20世纪初期终于登上了中国舞台。最早公开发表的戏剧作品,是胡适的《终身大事》,它于1919年3月发表于《新青年》杂志。自1917年《新青年》杂志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提倡白话... 戏剧,作为一种区别于中国传统戏曲的新的艺术形式,20世纪初期终于登上了中国舞台。最早公开发表的戏剧作品,是胡适的《终身大事》,它于1919年3月发表于《新青年》杂志。自1917年《新青年》杂志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提倡白话化、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之后,被视作旧文学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就受到了陈独秀、钱玄同、鲁迅、刘半农、周作人、傅斯年等人的激烈批判,而且几乎是全盘否定。1918年6月的《新青年》刊发了一期"易卜生专号",同期刊载了胡适和罗家伦合译的《玩偶之家》,还有易卜生的名作《国民公敌》等剧作的节译、袁昌英的《易卜生传》,以及胡适亲自撰写的论文《易卜生主义》。通过梳理20世纪早期中国一系列戏剧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可以认定,"易卜生主义"深刻地影响到了20世纪早期的中国戏剧,而正是借助于此,中国戏剧终于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样式,成为一种足以与中国传统戏曲分庭抗礼的舞台艺术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主义 胡适 《终身大事》 中国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玩偶之家》在中国——兼评胡适的《易卜生主义》 被引量:1
3
作者 范文瑚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48-54,65,共8页
若问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哪一个外国剧本对中国的影响最大?毫无疑问,要首推挪威作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又名《娜拉》)了。 不是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不是法国英里哀的喜剧,也不是德国的席勒、意大利的哥尔多尼诸人的作品... 若问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哪一个外国剧本对中国的影响最大?毫无疑问,要首推挪威作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又名《娜拉》)了。 不是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不是法国英里哀的喜剧,也不是德国的席勒、意大利的哥尔多尼诸人的作品,而独独是北欧半岛上一个偏僻小国的这位剧作家的这个剧本,最先从中国的舞台上产生了最大的影响于中国社会,这绝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据阿英同志考证,第一个把易卜生介绍到中国来的,是鲁迅先生。他在一九○七年发表的《摩罗诗力说》和《文化偏至论》两文中,相继对易卜生作了评介,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主义 胡适 《玩偶之家》 兼评 剧本 个人主义 鲁迅 妇女解放 宗教 挪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胡適的“易卜生主义”的錯誤观点和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戴镏齡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6年第4期126-137,共12页
大約30多年前,一个在教会大学教书的美国人,为了在东方宣傳欧美流行的一套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編了一部英文“泰西文学”,由商务印書館出版。慣于为美国人捧場的胡適,替这部書做了一篇頌揚备至的序言,同时照例也为自己吹噓一番,說他是把... 大約30多年前,一个在教会大学教书的美国人,为了在东方宣傳欧美流行的一套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編了一部英文“泰西文学”,由商务印書館出版。慣于为美国人捧場的胡適,替这部書做了一篇頌揚备至的序言,同时照例也为自己吹噓一番,說他是把易卜生介紹到中國的第一个人。他指的大概是在1918年6月“新青年”雜志上他寫的那一篇“易卜生主义”。这篇文章与其说是介紹易卜生,倒不如說是歪曲易卜生,以介紹易卜生为幌子來宣傳他自己的反动思想。一开始,他就用錯誤的观点來对待“易卜生主义”这个問題,他企圖阉割易卜生作品的藝術特征。至于易卜生的創作方法,实际上被他貶抑成为自然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主义 自然主义 作品 个人主义 反动 观点 批判 小市民 方法 恩格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胡适对易卜生戏剧的文化选择 被引量:3
5
作者 程致中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7-113,共7页
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鲁迅与胡远在"五四"前后接受、选择易卜生戏剧的主客观原因,探寻两位作家对易卜生思想上艺术上的借鉴,进而考察共同文化背景上的两位中国作家对易卜生戏剧在价值取向及审美态度上的差异。
关键词 易卜生主义 易卜生戏剧 鲁迅 胡适 亨利克·易卜生 "五四"时期 妇女解放 社会问题剧 《玩偶之家》 《终身大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早期思想与易卜生
6
作者 吴二持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2期17-21,共5页
鲁迅早期思想与易卜生吴二持鲁迅与易卜生这个题目已有不少人做过,但就笔者见到的有关一些论著,一般都较注重于鲁迅与易卜生创作上的传承、借鉴、超越、发展,注重以娜拉为例子的妇女解放问题。笔者则认为“鲁迅与易卜生”这个题目,... 鲁迅早期思想与易卜生吴二持鲁迅与易卜生这个题目已有不少人做过,但就笔者见到的有关一些论著,一般都较注重于鲁迅与易卜生创作上的传承、借鉴、超越、发展,注重以娜拉为例子的妇女解放问题。笔者则认为“鲁迅与易卜生”这个题目,远不止这些内容,它更多的还涉及到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 鲁迅 妇女解放 早期思想 《玩偶之家》 个性解放 易卜生主义 个人的自大 社会问题 “精神界之战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易卜生 被引量:2
7
作者 伊丽莎白.埃德 王家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1年第9期65-68,共4页
在后续的有关妇女解放的论争中,胡适那篇介绍易卜生的文章失去了影响。论争的兴趣更多地集中在娜拉的命运而不是她作为一个人的内在潜能之上。渐渐地,娜拉变成了妇女解放的同义语,而不再代表妇女各种特有的权利。五四运动的初期,对于妇... 在后续的有关妇女解放的论争中,胡适那篇介绍易卜生的文章失去了影响。论争的兴趣更多地集中在娜拉的命运而不是她作为一个人的内在潜能之上。渐渐地,娜拉变成了妇女解放的同义语,而不再代表妇女各种特有的权利。五四运动的初期,对于妇女解放到底应该先行于社会变革,还是与社会变革并行,抑或是等社会变革已经产生影响之后再进行这个问题,人们并没有形成明确的看法。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 鲁迅 妇女解放 社会变革 五四运动 同义语 胡适 内在潜能 兴趣 易卜生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讯·胡适·易卜生 被引量:2
8
作者 程致中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10期65-67,共3页
一关于胡适对“易卜生主义”的评介胡适在《易卜生主义》中引录了易卜生给勃兰兑斯信中的一段话:“我们最期望于你的是一种真实纯粹的为我主义。要使你有时觉得天下只有关于我的事最要紧,其余的都算不得什么。……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 一关于胡适对“易卜生主义”的评介胡适在《易卜生主义》中引录了易卜生给勃兰兑斯信中的一段话:“我们最期望于你的是一种真实纯粹的为我主义。要使你有时觉得天下只有关于我的事最要紧,其余的都算不得什么。……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有的时候我真觉得全世界都像海上撞沉了船,最要紧的还是救出自己。”胡适认为易卜生提出的须要充分发展自己个性的主张,是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主义 胡适 鲁迅研究 妇女解放 个性解放 《伤逝》 鲁讯 “娜拉” 个人精神 为我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卜生在中国的殊遇与碰壁——评茅盾的三篇小说
9
作者 张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43-47,3,共6页
张华教授在《易卜生在中国的殊遇与碰壁——评茅盾的三篇小说》中指出:茅盾是受易卜生影响的现代作家之一。他不仅在自己的作品中发扬易卜生精神,而且结合中国的实际,探索“娜拉”的解放之路。因此,他的《烟云》、《创造》等三篇小说虽... 张华教授在《易卜生在中国的殊遇与碰壁——评茅盾的三篇小说》中指出:茅盾是受易卜生影响的现代作家之一。他不仅在自己的作品中发扬易卜生精神,而且结合中国的实际,探索“娜拉”的解放之路。因此,他的《烟云》、《创造》等三篇小说虽有易卜生的影子,但却是体现了自己创作个性和思想探索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主义 妇女解放 茅盾 娜拉 小说 创作个性 中国妇女 现代作家 独立人格 男女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卜生戏剧新探
10
作者 蒋印莲 《思想战线》 1988年第3期58-63,共6页
对于易卜生戏剧的研究,过去多集中于现实主义内容或象征主义特征的争论上。本文指出对易卜生戏剧,要从整体的角度加以审视。作者认为,在易卜生戏剧中,贯穿始终的首先是灵与肉的矛盾冲突,易卜生对这个人类永恒的主题作了极深入的揭示。接... 对于易卜生戏剧的研究,过去多集中于现实主义内容或象征主义特征的争论上。本文指出对易卜生戏剧,要从整体的角度加以审视。作者认为,在易卜生戏剧中,贯穿始终的首先是灵与肉的矛盾冲突,易卜生对这个人类永恒的主题作了极深入的揭示。接着,文章探讨了易卜生作品中所谓“向高处去”的内在含义,以及易卜生作品在结局处理方面的独特匠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主义 易卜生戏剧 灵与肉 作品 象征主义 现实主义内容 象征性 戏剧冲突 神话传说 象征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与中国自由主义文学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川鄂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8年第3期92-98,共7页
作为现代中国著名的文化自由主义者,胡适的文学思想及全部文学活动始终与他的社会文化活动相联系,并以后者为出发点。文章从泛功利的文学价值观、改良文学的态度与方法、对易卜生主义的鼓吹等方面论证胡适是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的始... 作为现代中国著名的文化自由主义者,胡适的文学思想及全部文学活动始终与他的社会文化活动相联系,并以后者为出发点。文章从泛功利的文学价值观、改良文学的态度与方法、对易卜生主义的鼓吹等方面论证胡适是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的始作俑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由主义 泛功利 易卜生主义 中国自由主义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胡适的个人主义人生观
12
作者 吕希晨 夏宝龙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5年第2期16-24,共9页
胡适的个人主义人生观是中国现代资产阶级人生观的典型代表,他不仅是中国现代诸多人生观论战的主要参与者,而且还以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观与民主观为主要内容,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现代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理论观点,在中国现代人生哲... 胡适的个人主义人生观是中国现代资产阶级人生观的典型代表,他不仅是中国现代诸多人生观论战的主要参与者,而且还以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观与民主观为主要内容,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现代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理论观点,在中国现代人生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胡适人生哲学思想的特点就在于:一方面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对个性自由的束缚和压抑;另一方面又反对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指导人生的思想与行为,这种二重性的思想倾向乃是一切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一个基本特征。研究胡适的人生哲学,对于全面把握中国现代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对于正确认识中国现代人生哲学理论争论的实质与规律,对于促进树立与巩固共产主义的人生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观 中国现代 人生哲学思想 个人主义 胡适 资产阶级 易卜生主义 宗教 封建专制主义 写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世界主义”问题——五四新文化(文学)运动中心的多重对话(二)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方竞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0-14,9,共6页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世界主义 多重对话 陈独秀 尼采学说 人道主义 鲁迅 《易卜生主义》 周作人 《人的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影响与中国形态——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
14
作者 刘嘉桂 《学海》 1998年第4期105-106,共2页
八十年前,迫于中国社会的严峻现实而倡扬起革命文学的缘故,“五四”新文学家们从引进外国文学思潮到设计新文学体式都吁求和倚重现实主义,使得现实主义成为外国文学思潮决开数千年老堤最初涌入中国现代文坛的主流。现实主义的美学思... 八十年前,迫于中国社会的严峻现实而倡扬起革命文学的缘故,“五四”新文学家们从引进外国文学思潮到设计新文学体式都吁求和倚重现实主义,使得现实主义成为外国文学思潮决开数千年老堤最初涌入中国现代文坛的主流。现实主义的美学思想和价值观念与小说形态和功能有着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形态 外来影响 “问题小说” 易卜生主义 “为人生” 文学研究会 “问题” 泰戈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镇的娜拉——读王安忆小说《妙妙》 被引量:15
15
作者 程光炜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5-188,共14页
一九一八年六月十五日,《新青年》第四卷第六号“易卜生专号”登出胡适的评论《易卜生主义》,胡适、罗家伦合译的《娜拉》,陶履恭译的《国民之敌》,吴弱男译的《小爱之夫》等,由此开端的“娜拉旋风”在中国文学界越刮越猛④。
关键词 《娜拉》 王安忆小说 《妙妙》 《易卜生主义》 《新青年》 第四卷 罗家伦 文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公众的福利自由发展个人”──对五四“个性解放”思潮的再认识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绍馨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21,共9页
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五四是一个“人的发现”和“人的自觉”的时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认识到“发展个性”的极端重要性:一方面,如果要阻碍个性之发展,破坏个性之存在,那就是“万恶之源”;一方面,每一... 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五四是一个“人的发现”和“人的自觉”的时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认识到“发展个性”的极端重要性:一方面,如果要阻碍个性之发展,破坏个性之存在,那就是“万恶之源”;一方面,每一个人都要“做大群里独立健全”的一分子,这是“完成人格”的必要条件。五四“个人主义”与“个性解放”思想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充分认识个人的价值与认真体现个人的责任。“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为公众的福利自由发展个人”。这是对五四“个性主义”或“个性解放”的最好的解释。五四“个性主义”或“个性解放”思潮是推动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转型的强大动力。但五四新文化运动存在消极的左倾形式主义的倾向,致使五四运动之后革命文学主题迅速由“个性主义”和“个性解放”转向了“集体主义”。鲁迅、胡适、茅盾、巴金等作家坚持和发扬了五四文学的个性解放思想,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个性主义 个性解放 人的发现 人的自觉 易卜生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后”与“不朽”──试论五四时期胡适的社会伦理观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8-113,共6页
“无后”与“不朽”──试论五四时期胡适的社会伦理观胡明五四时期,胡适不但在白话诗文运动中首举义旗,冲锋陷阵,而且在思想哲学、社会伦理范畴掀起了一股强大的反传统旋风。他的“无后”主义和“不朽”现在强烈地摇撼3000年来... “无后”与“不朽”──试论五四时期胡适的社会伦理观胡明五四时期,胡适不但在白话诗文运动中首举义旗,冲锋陷阵,而且在思想哲学、社会伦理范畴掀起了一股强大的反传统旋风。他的“无后”主义和“不朽”现在强烈地摇撼3000年来封建伦理传统和旧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胡适 健全的个人主义 “不朽” 社会伦理 易卜生戏剧 “大我” 易卜生主义 “小我” 社会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胡适与茅盾对《玩偶之家》解读之比较——兼及三人“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新刚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44,49,共5页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又名《傀儡之家》)问世之后,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他也因此被人们视为女权主义者,但他不承认他人加诸于其身的名号。在挪威妇女权利协会为他举办的招待会上,他曾致词说,“我不是人们一般认为的那样一个社...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又名《傀儡之家》)问世之后,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他也因此被人们视为女权主义者,但他不承认他人加诸于其身的名号。在挪威妇女权利协会为他举办的招待会上,他曾致词说,“我不是人们一般认为的那样一个社会哲学家,而更多的是一个诗人。我必须婉拒自己曾经作出努力争取女权这一殊荣。我甚至连女权究竟是什么也不清楚。对我来说,这是一个人权问题……当然,要解决妇女问题是件好事;但这不是我的目的。我的任务是写人。”Ⅲ诚如阿伦·布洛克所言,“易卜生是一个艺术家,他拒绝做一个先知。他始终拒绝别人把他同任何事业、政党、改革联系起来——包括易卜生主义。他对这种活动没有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玩偶之家》 女性解放思想 “五四”时期 女权主义者 易卜生主义 社会哲学家 鲁迅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伦理思想评议
19
作者 饶良伦 李妍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7-23,共7页
关键词 胡适 健全的个人主义 伦理思想 杜威 旧道德 实用主义 国民党 陈独秀 易卜生主义 “为我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胡适早期诗歌的思想价值
20
作者 林坚 《探索(浙江)》 CSSCI 1989年第2期63-66,共4页
胡适是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上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怎样正确评价他的早期诗歌和他的《尝试集》,一直是文学评论界关注的问题。有的论者认为“《尝试集》中有不少的篇章抒写的都是诗人个人的日常生活感受,没有什么积极的社会意义,甚至还... 胡适是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上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怎样正确评价他的早期诗歌和他的《尝试集》,一直是文学评论界关注的问题。有的论者认为“《尝试集》中有不少的篇章抒写的都是诗人个人的日常生活感受,没有什么积极的社会意义,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思想陈腐,情调低沉,内容反动,与‘五四’精神完全背道而驰。”对这个论断笔者不能苟同。本文试就胡适早期诗篇的思想价值作些粗浅的分析与论述,以求对它的社会意义有一个公正的实事求是的评估。 胡适在《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一文中曾谈到他早年思想受两个人的影响最大:“一个是赫胥黎,一个是杜威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早期诗歌 思想价值 《尝试集》 易卜生主义 赫胥黎 封建军阀 四烈士 人道主义 威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