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易卜生主义”与中国早期戏剧
1
作者 周映辰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48,共6页
戏剧,作为一种区别于中国传统戏曲的新的艺术形式,20世纪初期终于登上了中国舞台。最早公开发表的戏剧作品,是胡适的《终身大事》,它于1919年3月发表于《新青年》杂志。自1917年《新青年》杂志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提倡白话... 戏剧,作为一种区别于中国传统戏曲的新的艺术形式,20世纪初期终于登上了中国舞台。最早公开发表的戏剧作品,是胡适的《终身大事》,它于1919年3月发表于《新青年》杂志。自1917年《新青年》杂志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提倡白话化、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之后,被视作旧文学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就受到了陈独秀、钱玄同、鲁迅、刘半农、周作人、傅斯年等人的激烈批判,而且几乎是全盘否定。1918年6月的《新青年》刊发了一期"易卜生专号",同期刊载了胡适和罗家伦合译的《玩偶之家》,还有易卜生的名作《国民公敌》等剧作的节译、袁昌英的《易卜生传》,以及胡适亲自撰写的论文《易卜生主义》。通过梳理20世纪早期中国一系列戏剧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可以认定,"易卜生主义"深刻地影响到了20世纪早期的中国戏剧,而正是借助于此,中国戏剧终于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样式,成为一种足以与中国传统戏曲分庭抗礼的舞台艺术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主义 胡适 《终身大事》 中国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卜生主义下自我认知的“悖论”——以《培尔·金特》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詹梦琦 《宜春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96-99,共4页
以易卜生笔下培尔·金特的人生历程为分析视角,分别探讨培尔·金特所经历的自我认识的三个阶段:自我认识萌芽——自我认识错位——自我认知内省。培尔·金特作为一个典型性人物,不仅不构成易卜生主义的"悖论",相... 以易卜生笔下培尔·金特的人生历程为分析视角,分别探讨培尔·金特所经历的自我认识的三个阶段:自我认识萌芽——自我认识错位——自我认知内省。培尔·金特作为一个典型性人物,不仅不构成易卜生主义的"悖论",相反,却通过对人物性格的自我否定,呼应了"易卜生主义"所指征的人道主义、人文主义和伦理道德主义,成为了易卜生主义式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认知 否定性人物 易卜生主义 救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救出自己”:一位中国娜拉对易卜生主义的错误解读──普树生论
3
作者 李雁波 《北方论丛》 CSSCI 1994年第2期73-77,共5页
“救出自己’”:一位中国娜拉对易卜生主义的错误解读──普树生论李雁波五四先驱者们有这样的共识:他们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与百方的文艺复兴有相埒之处,那就是:“人的发现”、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一方面针对基督教神学对人的蔑视... “救出自己’”:一位中国娜拉对易卜生主义的错误解读──普树生论李雁波五四先驱者们有这样的共识:他们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与百方的文艺复兴有相埒之处,那就是:“人的发现”、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一方面针对基督教神学对人的蔑视、贬斥,极力张扬人类的价值与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主义 曾树生 健全的个人主义 “为我主义 现代人道主义思想 人的发现 胡适 新女性 汪文宣 理想人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早期思想与易卜生
4
作者 吴二持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2期17-21,共5页
鲁迅早期思想与易卜生吴二持鲁迅与易卜生这个题目已有不少人做过,但就笔者见到的有关一些论著,一般都较注重于鲁迅与易卜生创作上的传承、借鉴、超越、发展,注重以娜拉为例子的妇女解放问题。笔者则认为“鲁迅与易卜生”这个题目,... 鲁迅早期思想与易卜生吴二持鲁迅与易卜生这个题目已有不少人做过,但就笔者见到的有关一些论著,一般都较注重于鲁迅与易卜生创作上的传承、借鉴、超越、发展,注重以娜拉为例子的妇女解放问题。笔者则认为“鲁迅与易卜生”这个题目,远不止这些内容,它更多的还涉及到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 鲁迅 妇女解放 早期思想 《玩偶之家》 个性解放 易卜生主义 个人的自大 社会问题 “精神界之战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易卜生 被引量:2
5
作者 伊丽莎白.埃德 王家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1年第9期65-68,共4页
在后续的有关妇女解放的论争中,胡适那篇介绍易卜生的文章失去了影响。论争的兴趣更多地集中在娜拉的命运而不是她作为一个人的内在潜能之上。渐渐地,娜拉变成了妇女解放的同义语,而不再代表妇女各种特有的权利。五四运动的初期,对于妇... 在后续的有关妇女解放的论争中,胡适那篇介绍易卜生的文章失去了影响。论争的兴趣更多地集中在娜拉的命运而不是她作为一个人的内在潜能之上。渐渐地,娜拉变成了妇女解放的同义语,而不再代表妇女各种特有的权利。五四运动的初期,对于妇女解放到底应该先行于社会变革,还是与社会变革并行,抑或是等社会变革已经产生影响之后再进行这个问题,人们并没有形成明确的看法。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 鲁迅 妇女解放 社会变革 五四运动 同义语 胡适 内在潜能 兴趣 易卜生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讯·胡适·易卜生 被引量:2
6
作者 程致中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10期65-67,共3页
一关于胡适对“易卜生主义”的评介胡适在《易卜生主义》中引录了易卜生给勃兰兑斯信中的一段话:“我们最期望于你的是一种真实纯粹的为我主义。要使你有时觉得天下只有关于我的事最要紧,其余的都算不得什么。……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 一关于胡适对“易卜生主义”的评介胡适在《易卜生主义》中引录了易卜生给勃兰兑斯信中的一段话:“我们最期望于你的是一种真实纯粹的为我主义。要使你有时觉得天下只有关于我的事最要紧,其余的都算不得什么。……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有的时候我真觉得全世界都像海上撞沉了船,最要紧的还是救出自己。”胡适认为易卜生提出的须要充分发展自己个性的主张,是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主义 胡适 鲁迅研究 妇女解放 个性解放 《伤逝》 鲁讯 “娜拉” 个人精神 为我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卜生,永远的纪念——写在“2006易卜生年”之际
7
作者 大夏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21,20,共2页
亨利克·易卜生在中国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的作品早在1907年时便被译介过来,《新青年》曾编辑出版过“易卜生专号”,新文化运动的几位主将也都曾撰写文章,详细介绍易卜生和他的剧作。其中,最全面细致的是胡适发表于1918年的... 亨利克·易卜生在中国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的作品早在1907年时便被译介过来,《新青年》曾编辑出版过“易卜生专号”,新文化运动的几位主将也都曾撰写文章,详细介绍易卜生和他的剧作。其中,最全面细致的是胡适发表于1918年的《易卜生主义》,而影响最为广泛的要属1923年鲁迅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所作题为《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以及鲁迅小说《伤逝》中带有“娜拉”意味的子君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主义 《娜拉走后怎样》 生年 纪念 高等师范学校 鲁迅小说 《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 编辑出版 子君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与中国自由主义文学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川鄂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8年第3期92-98,共7页
作为现代中国著名的文化自由主义者,胡适的文学思想及全部文学活动始终与他的社会文化活动相联系,并以后者为出发点。文章从泛功利的文学价值观、改良文学的态度与方法、对易卜生主义的鼓吹等方面论证胡适是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的始... 作为现代中国著名的文化自由主义者,胡适的文学思想及全部文学活动始终与他的社会文化活动相联系,并以后者为出发点。文章从泛功利的文学价值观、改良文学的态度与方法、对易卜生主义的鼓吹等方面论证胡适是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的始作俑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由主义 泛功利 易卜生主义 中国自由主义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的个人主义”与五四文学的激进姿态 被引量:1
9
作者 罗晓静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4期64-70,共7页
五四文学中的"问题小说"、"娜拉热"等思潮和现象的产生,其深层的思想根源是五四时期风行一时的"健全的个人主义"。这意味着五四知识分子激进的启蒙思想、文化姿态和文学主张,如果不以个性解放或个人主义... 五四文学中的"问题小说"、"娜拉热"等思潮和现象的产生,其深层的思想根源是五四时期风行一时的"健全的个人主义"。这意味着五四知识分子激进的启蒙思想、文化姿态和文学主张,如果不以个性解放或个人主义的价值体系来定位,是很难进行恰如其分的阐发和解释的。激进主义是五四文化转型时期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文化、文学潮流之一,个性解放或个人主义不仅是其所蕴含的一种核心文化精神,更是这股思潮得以形成的重要思想资源和动力支撑,而它自身的限度、矛盾及其发展、流转也同样纠结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主义 问题小说 个人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世界主义”问题——五四新文化(文学)运动中心的多重对话(二)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方竞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0-14,9,共6页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世界主义 多重对话 陈独秀 尼采学说 人道主义 鲁迅 易卜生主义 周作人 《人的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镇的娜拉——读王安忆小说《妙妙》 被引量:15
11
作者 程光炜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5-188,共14页
一九一八年六月十五日,《新青年》第四卷第六号“易卜生专号”登出胡适的评论《易卜生主义》,胡适、罗家伦合译的《娜拉》,陶履恭译的《国民之敌》,吴弱男译的《小爱之夫》等,由此开端的“娜拉旋风”在中国文学界越刮越猛④。
关键词 《娜拉》 王安忆小说 《妙妙》 易卜生主义 《新青年》 第四卷 罗家伦 文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胡适与茅盾对《玩偶之家》解读之比较——兼及三人“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想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新刚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44,49,共5页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又名《傀儡之家》)问世之后,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他也因此被人们视为女权主义者,但他不承认他人加诸于其身的名号。在挪威妇女权利协会为他举办的招待会上,他曾致词说,“我不是人们一般认为的那样一个社...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又名《傀儡之家》)问世之后,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他也因此被人们视为女权主义者,但他不承认他人加诸于其身的名号。在挪威妇女权利协会为他举办的招待会上,他曾致词说,“我不是人们一般认为的那样一个社会哲学家,而更多的是一个诗人。我必须婉拒自己曾经作出努力争取女权这一殊荣。我甚至连女权究竟是什么也不清楚。对我来说,这是一个人权问题……当然,要解决妇女问题是件好事;但这不是我的目的。我的任务是写人。”Ⅲ诚如阿伦·布洛克所言,“易卜生是一个艺术家,他拒绝做一个先知。他始终拒绝别人把他同任何事业、政党、改革联系起来——包括易卜生主义。他对这种活动没有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玩偶之家》 女性解放思想 “五四”时期 女权主义 易卜生主义 社会哲学家 鲁迅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戏的1920年突围——对《华伦》事件的双重坐标考查
13
作者 方冠男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78-86,共9页
《华伦》事件,处于中国戏剧历史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上,从这个层面上来观照该事件,可以更清楚地观测到该事件的坐标意义。对于《华伦》事件,我们应立体认知。从历史坐标而言,该事件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成就了汪仲贤等人在文明戏... 《华伦》事件,处于中国戏剧历史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上,从这个层面上来观照该事件,可以更清楚地观测到该事件的坐标意义。对于《华伦》事件,我们应立体认知。从历史坐标而言,该事件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成就了汪仲贤等人在文明戏后期的历史贡献;从思潮坐标而言,该事件是文明戏群体对新文化的一次主动示好与靠拢接受,可以视为文明戏面对颓势的一次突围。但是,事实上,针对文明戏时代的认知水准和文化高度,从文明戏自身而言,即便是选择了《华伦》这样陈义之高的剧本演出,也无法改变其必将被历史淘洗、完成代谢的必然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 文明戏 易卜生主义 《华伦夫人之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峰并峙 双水分流(下)——胡适与周作人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漱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1年第1期13-21,共9页
在美国妇女自立精神的感召下,在日益勃兴的妇女参政运动的启示下,胡适的妇女观发生了明显变化。1918年,他撰写了著名的《易卜生主义》一文,激励成千上万被家庭牢笼禁锢的妇女觉悟到自己也是一个人,从而培养个人的自由意志,发展个人的个... 在美国妇女自立精神的感召下,在日益勃兴的妇女参政运动的启示下,胡适的妇女观发生了明显变化。1918年,他撰写了著名的《易卜生主义》一文,激励成千上万被家庭牢笼禁锢的妇女觉悟到自己也是一个人,从而培养个人的自由意志,发展个人的个性,成为投入大时代洪波的新的“娜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胡适 易卜生主义 妇女观 参政运动 “娜拉” 自由意志 美国妇女 启示 家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胡适的《终身大事》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文华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反对中国的旧戏,提倡戏剧改良(改革),这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如同倡导白话诗(新诗)的写作一样,胡适在这一方面也是身体力行,作出了值得肯定的成绩的。他的独幕剧《终身大事》(刊于《新青年》第六卷第三号,1919年3月)的... 反对中国的旧戏,提倡戏剧改良(改革),这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如同倡导白话诗(新诗)的写作一样,胡适在这一方面也是身体力行,作出了值得肯定的成绩的。他的独幕剧《终身大事》(刊于《新青年》第六卷第三号,1919年3月)的创作成就以及戏剧改革的理论,即可说明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改良 戏剧改革 易卜生主义 主题思想 中国戏剧 戏剧家 自由婚姻 人物形象 胡适 艺术构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与中国现代文化
16
作者 房德邻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1-50,共10页
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曾说,他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这是他的文化路线,也是他一生文化活动的几个主要方面。本文就大体从这几个方面来考察他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贡献和影响,并评价他在中国现代文... 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曾说,他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这是他的文化路线,也是他一生文化活动的几个主要方面。本文就大体从这几个方面来考察他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贡献和影响,并评价他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整理国故 中国现代文化 “全盘西化” 文学革命 “充分世界化”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实验主义 易卜生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伟大的感叹号”──肖伯纳戏剧创作论
17
作者 何峰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45-49,共5页
一个“伟大的感叹号”──肖伯纳戏剧创作论何峰四十年前,爱尔兰伟大的思想家、剧作家肖伯纳诞辰一百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曾号召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为他举行广泛的纪念活动,以纪念他在文学艺术上取得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和平事业所... 一个“伟大的感叹号”──肖伯纳戏剧创作论何峰四十年前,爱尔兰伟大的思想家、剧作家肖伯纳诞辰一百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曾号召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为他举行广泛的纪念活动,以纪念他在文学艺术上取得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和平事业所作的贡献。岁月如流,今天我们又迎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伯纳 戏剧创作 易卜生主义 感叹号 世界戏剧 上流社会 现实主义戏剧 资本主义 华伦夫人 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教育思想批判引论
18
作者 王焕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6年第0期33-50,共18页
胡适自己常以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自居,对于教育却很“谦虚”地说:“我不是专门学教育的人”;【1】他没有成本的关于教育方面的著作,专谈教育问题的文章写的也不多。
关键词 杜威 胡迪 个人主义 胡适 教育思想 易卜生主义 民族 新生活 “不朽” 平民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