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凝血和纤溶活性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冰 曾进胜 +3 位作者 苏镇培 李玲 陈立云 黄如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 动态观察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RHRSP)血液中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活性改变。方法 双肾双夹法制作RHRSP模型 ,分别于术后 2、4、6、8、1 0、1 2、1 4周取血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检测凝血酶原片段 1 + 2 (F1 + 2 )... 目的 动态观察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RHRSP)血液中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活性改变。方法 双肾双夹法制作RHRSP模型 ,分别于术后 2、4、6、8、1 0、1 2、1 4周取血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检测凝血酶原片段 1 + 2 (F1 + 2 )和D 二聚体 (D dimer)含量。结果  8周始RHRSP血浆中F1 + 2和D dimer含量逐渐增高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F1 + 2与D dimer呈正相关 ,F1 + 2和D dimer均与大鼠收缩压密切相关。结论 血液中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活性增高可能是RHRSP出现脑梗死或脑出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血管性高血压 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活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动态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寒潮时不同血压水平大鼠脑卒中发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林健雯 施晓耕 +4 位作者 廖松洁 解龙昌 曾进胜 刘春岭 黄如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0-184,i013,共6页
目的探讨人工寒潮时不同血压水平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方法360只大鼠分为寒潮和非寒潮2大组,再按血压水平各分为正常血压组、160~199mmHg、200~219mmHg和≥220mmHg等4个亚组,观察大鼠的脑卒中情况。结果脑卒中发生率在血压<220mmH... 目的探讨人工寒潮时不同血压水平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方法360只大鼠分为寒潮和非寒潮2大组,再按血压水平各分为正常血压组、160~199mmHg、200~219mmHg和≥220mmHg等4个亚组,观察大鼠的脑卒中情况。结果脑卒中发生率在血压<220mmHg与≥220mmHg的大鼠、寒潮组与非寒潮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脑动脉病变严重的卒中率更高。Logistic回归发现只有寒潮前高血压是脑卒中发生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寒潮与脑卒中发病密切相关,脑动脉病变是患病基础,高血压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寒潮是重要的启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寒潮 高血压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脑屏障紧密连接损坏引起大鼠高血压性脑白质病变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娴 蓝琳芳 +2 位作者 邢世会 曾进胜 范玉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2-87,共6页
目的探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stroke-prone renal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s,RHRSP)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变化引起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 目的探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stroke-prone renal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s,RHRSP)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变化引起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和RHRSP组(n=75),定期监测血压,在4周、8周、12周、20周、30周分别进行WML分级,透射电镜观察白质区域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检测脑组织白蛋白漏出,Loyez染色观察神经纤维改变。结果模型组术后4周、8周血压明显升高(P<0.01),分别为(148.3±11.6)mm Hg、(169.9±10.7)mm Hg,12周为(188.9±13.6)mm Hg,此后血压趋于平稳;WML逐渐加重,胼胝体病变最明显,分级依次为(0.4±0.2)、(0.8±0.2)、(1.4±0.2)、(2.2±0.2)、(2.6±0.2);RHRSP 4周及8周TJ无明显变化,12周时27个中有8个、20周时24个中9个、30周时20个中有11个破坏;RHRSP 12周前脑实质及血管周围未见血浆白蛋白漏出,20周可见血管周围白蛋白漏出,30周可见颗粒状白蛋白漏出到脑实质内,白质区域以胼胝体及尾核漏出最明显;RHRSP 8周时出现神经纤维紊乱,12周可见空泡形成,20周可见明显的脑白质疏松,30周加重。结论RHRSP模型是合适的研究高血压性WML模型;长期高血压可以破坏BBB的TJ,从而引起血浆白蛋白的漏出,造成神经毒性,导致WML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高血压性脑白质病变 机制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巴曲酶对寒潮促发大鼠卒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如训 陈立云 +4 位作者 李常新 温红梅 刘冰 解龙昌 卢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266-270,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巴曲酶(Batroxobin)对寒潮促发大鼠卒中的影响。方法取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模型制备后16周的SD大鼠240只,随机分为巴曲酶组和等渗盐水对照组,巴曲酶组又分为单次用药组和两次用药组。根据气象预报,单次...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巴曲酶(Batroxobin)对寒潮促发大鼠卒中的影响。方法取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模型制备后16周的SD大鼠240只,随机分为巴曲酶组和等渗盐水对照组,巴曲酶组又分为单次用药组和两次用药组。根据气象预报,单次用药组在寒潮前1d经股静脉注射巴曲酶1BU/kg、3BU/kg、5BU/kg及7BU/kg;两次给药组在寒潮前2d注射巴曲酶,1次/d,一组每次3BU/kg,另一组每次5BU/kg。对照组分单次及两次等渗盐水对照组,剂量及给药方法同巴曲酶组。每组大鼠均为30只。用药后3h内持续观察死亡情况,其后在6、12、18及24h观察死亡情况。观察期内对死亡大鼠立即进行解剖检查,其余均于最后一次用药24h后处死,取脑组织,观察卒中发生情况及病理学改变。结果3BU/kg、7BU/kg组及5BU/kg两次给药组用药后2h大鼠死亡率分别为0%、16.7%和20.0%,后两组与对照组(0%)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卒中发生率3BU/kg和5BU/kg两次给药组分别为6.9%、4.2%,与对照组的36.7%、23.3%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巴曲酶预防寒潮促发的大鼠高血压性卒中发生的效果不同,3BU/kg为最佳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 巴曲酶 寒潮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实验研究 死亡情况 股静脉注射 病理学改变 对照组 SD大鼠 模型制备 气象预报 给药方法 持续观察 发生情况 高血压 最佳剂量 用药后 24h 药组 单次 观察期 脑组织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突变对脑卒中大鼠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立华 刘晓燕 +1 位作者 郭霞珍 杨云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3期408-411,共4页
目的:改进易卒中型肾性高血压大鼠的造模方法,并在此研究上气候突变对脑卒中大鼠发病的影响。方法:不完全暴露肾脏,以体表定位的方法寻找双肾动脉,复制易卒中型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RHRSP),待大鼠血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把它们放置于人... 目的:改进易卒中型肾性高血压大鼠的造模方法,并在此研究上气候突变对脑卒中大鼠发病的影响。方法:不完全暴露肾脏,以体表定位的方法寻找双肾动脉,复制易卒中型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RHRSP),待大鼠血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把它们放置于人工模拟气候箱中,给予气温骤然升降的刺激,观察脑卒中大鼠发病情况。结果:改进后的造模方法使大鼠术后死亡率低,血压升高快,卒中率高。气温骤升组的模型组大鼠血压值在造模45 d左右稳定在220~230 mm Hg之间,气温骤降组的模型组大鼠血压值稳定在205~220 mm Hg之间;模型组与生理组,假手术组的血压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温骤然升降的变化影响RHRSP脑梗死及脑出血发生的几率。结论:采用体表定位的方法,可以减少大鼠的并发症及死亡率并且提高大鼠的脑卒中发生率。血压升高、气候突变的刺激是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诱因;气温骤然升降可导致两种不同的结局:气温骤升导致RHRSP发生脑梗死的几率稍高,而气温骤降导致该模型大鼠脑出血发病率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突变 中型高血压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寒潮促发脑卒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0
6
作者 解龙昌 黄如训 +8 位作者 李常新 廖松洁 刘冰 陈立云 温红梅 王新 叶钦勇 施晓耕 林健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8-201,F003,共5页
目的 探索建立人工寒潮环境 ;探讨人工寒潮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观测用经改装的冷藏柜及人工气候箱模拟寒潮时所需条件及达标情况 ;分别将复制成功的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RHRSP)及正常大鼠置于人工寒潮环境中 ,观察大鼠的血... 目的 探索建立人工寒潮环境 ;探讨人工寒潮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观测用经改装的冷藏柜及人工气候箱模拟寒潮时所需条件及达标情况 ;分别将复制成功的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RHRSP)及正常大鼠置于人工寒潮环境中 ,观察大鼠的血压波动、脑血管病变及脑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 冷藏柜与人工气候箱均能模拟寒潮 ,后者除能控制温度外同时能控制相对湿度 ;人工寒潮来临时RHRSP组大鼠血压波动大、自发性脑卒中明显增多 ,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人工气候箱较冷藏柜能更好模拟寒潮 ,人工模拟寒潮克服了季节限制且一致性好、易重复 ;人工寒潮可以使RHRSP发生脑卒中 ,可较好模拟气温骤降 (自然寒潮 )时的脑卒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寒潮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冰 黄如训 +3 位作者 曾进胜 陈立云 李玲 苏镇培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15-218,231,共5页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将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108只)复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将模型分为降纤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只大鼠。给降纤酶组大鼠静脉注射降纤酶,对照组注射等渗...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将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108只)复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将模型分为降纤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只大鼠。给降纤酶组大鼠静脉注射降纤酶,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分别在缺血3h再灌注3、6、24h,缺血6h再灌注3、6、24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为9只大鼠,假手术组8只大鼠。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计算脑梗死范围,HE染色观察梗死灶边缘区的病理形态,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蛋白的表达。结果降纤酶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灶体积均降低,uPA蛋白表达均增加,在缺血3h再灌注3、6、24h和缺血6h再灌注3、6、24h,降纤酶组的灰度值分别为1.240±0.027、1.9±1.1、12±5、2.3±1.2、6.4±2.2和20±7,而对照组分别为1.320±0.043、2.2±1.0、16±7、3.8±1.6、8.3±3.7和24±10,PAI1蛋白表达均减少,并且脑出血发生率低。结论降纤酶有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减少uPA对梗死灶边缘区微血管基底膜及细胞外间质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降纤酶 局灶性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神经功能评分 动脉闭塞模型 蛋白表达 梗死灶体积 细胞外间质 血管基底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曲酶预防气温骤降所致脑卒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黄如训 陈立云 +5 位作者 刘冰 高庆春 曾进胜 苏镇培 卢林 朱良付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 观察巴曲酶对寒潮促发的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的卒中是否有预防作用。方法 用持续高血压1 0周、1 2周、1 4周、1 6周的RHRSP分巴曲酶预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于寒潮来临前1天经股静脉注射巴曲酶( 2BU/kg) ,1天后... 目的 观察巴曲酶对寒潮促发的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的卒中是否有预防作用。方法 用持续高血压1 0周、1 2周、1 4周、1 6周的RHRSP分巴曲酶预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于寒潮来临前1天经股静脉注射巴曲酶( 2BU/kg) ,1天后处死,TTC染色,HE染色。结果 脑卒中发生率在巴曲酶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 . 0 5) ,其中以出血性脑卒中为著。结论 巴曲酶可预防寒潮促发的高血压性脑卒中的发生,对出血性卒中的作用尤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酶脑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 气象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选择素介导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继发炎症损伤的实验干预 被引量:6
9
作者 盛文利 李锐 +3 位作者 许晓伟 王彦莉 黄如训 曾进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3,58,共7页
【目的】通过在大鼠脑缺血后再灌注期间使用左旋精氨酸干预黏附分子E-选择素的表达从而减轻炎症损伤。【方法】先后复制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模型和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MCAO/R)线栓模型(n=192),并设立MCAO假手术组... 【目的】通过在大鼠脑缺血后再灌注期间使用左旋精氨酸干预黏附分子E-选择素的表达从而减轻炎症损伤。【方法】先后复制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模型和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MCAO/R)线栓模型(n=192),并设立MCAO假手术组(n=48)。入选MCAO大鼠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于缺血早期给予左旋精氨酸(n=72)、右旋精氨酸(n=48)和等体积生理盐水(n=72)。测定缺血侧脑组织NO代谢物含量、MPO活性、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方法检测E-选择素表达。【结果】左旋精氨酸组缺血后至再灌注0、4和8h后NO代谢物含量(52±12、81±34、131±27)高于相应时间段的盐水组(43±14、40±17、105±39)和右旋精氨酸组(38±13、34±16、109±29)。左旋精氨酸组大鼠缺血及再灌注早期E-选择素表达及MPO活性低于右旋精氨酸组和盐水组。【结论】大鼠脑缺血早期使用左旋精氨酸可以增加缺血区域NO含量,减少缺血再灌注早期E-选择素的表达和中性粒细胞的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E-选择素 左旋精氨酸(L-arg) 一氧化氮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RR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大鼠大脑皮层梗死后继发丘脑损害与DNA氧化损伤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美霞 邢世会 +5 位作者 曾进胜 杨波 赵立群 华海婴 裴中 梁志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07-710,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皮层梗死后丘脑腹后外侧核(ventroposterior nucleus of the thalamus,VPN)的继发性损害是否有DNA氧化损伤,并研究抗氧化剂依布硒啉(ebselen,EB)对这种远隔部位损伤是否具有改善作用。方法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皮层梗死后丘脑腹后外侧核(ventroposterior nucleus of the thalamus,VPN)的继发性损害是否有DNA氧化损伤,并研究抗氧化剂依布硒啉(ebselen,EB)对这种远隔部位损伤是否具有改善作用。方法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stroke-prone reno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s,RHRSP),建立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后分为:①假手术组,②模型组,③溶剂组,④抗氧化剂EB10mg.kg-1组,⑤抗氧化剂EB30mg.kg-1组,每组5只大鼠。2周后行肢体运动神经功能评估并取VPN后行尼氏染色,免疫组化检测VPN的8-羟基-2-脱氧马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表达。结果EB10mg.kg-1组和EB30mg.kg-1组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假手术组(1.80±0.56,1.72±0.48vs2.28±0.33,P<0.05)。尼氏染色可见假手术组同侧VPN细胞形态规整。而梗死同侧VPN神经细胞出现细胞体积变小,胞核固缩,尼氏体退变为萎缩的深色细胞。EB30mg.kg-1组尼氏染色观察到改善作用。溶剂组同侧VPN的8-ohdG阳性细胞数目(0.1mm2)显著增加(146.8±12.1vs108.4±19.2,P<0.05);与溶剂组相比,EB10mg.kg-1组和EB30mg.kg-1组阳性细胞数目显著下降(123.6±14.7,123.4±17.4vs146.8±12.1,P<0.05)。结论实验性大脑皮层梗死后2周,同侧VPN存在DNA氧化性损伤。抗氧化剂EB对VPN的DNA氧化损伤有抑制作用,并可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丘脑腹后外侧核 8-羟基-2-脱氧鸟苷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皮层梗死后大继发鼠丘脑、中脑、脊髓和臂丛损害 被引量:5
11
作者 熊丽 余剑 +3 位作者 曾进胜 赵湛 何扬东 何美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脑皮层梗死后大鼠同侧丘脑、中脑及对侧颈髓、臂丛神经是否发生继发性损害。方法32只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stroke-prone reno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s,RHRSP)行右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middle cerebralarte...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脑皮层梗死后大鼠同侧丘脑、中脑及对侧颈髓、臂丛神经是否发生继发性损害。方法32只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stroke-prone reno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s,RHRSP)行右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middle cerebralartery cortex occlusion,MCAO)术,另外32只暴露而不凝闭大脑中动脉,作为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后1、2、3、4周各组各时间点取8只大鼠处死取脑和脊髓,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梗死灶同侧丘脑腹后核、中脑黑质及对侧脊髓颈膨大前角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2,MAP2)、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以及特殊染色检测对侧臂丛神经。结果与同期假手术组相比,MCAO术后各周梗死灶同侧丘脑腹后核、中脑黑质和对侧脊髓前角MAP2表达降低,GFAP表达增高(P<0.05);而对侧臂丛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同侧丘脑腹后核、中脑黑质及对侧脊髓前角神经元细胞在大脑皮层梗死后存在继发性损害,这可能是梗死后期神经功能恢复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闭塞 继发性损害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纤酶对实验性脑梗死灶周围微血管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冰 黄如训 +3 位作者 陈立云 曾进胜 李玲 苏镇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研究降纤酶对实验性脑梗死灶周围微血管的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将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stroke-pronerenovascularhypertensiverats,RHRSP)复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静脉注射降纤酶,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缺血3... 目的研究降纤酶对实验性脑梗死灶周围微血管的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将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stroke-pronerenovascularhypertensiverats,RHRSP)复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静脉注射降纤酶,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缺血3、6、24h进行功能评分并处死大鼠,TTC染色计算脑梗死范围,HE染色观察梗死边缘区的病理形态,同时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u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1,PAI1)蛋白的表达。结果降纤酶能改善MCAO后神经功能评分,减少梗死灶体积,梗死灶边缘微血管损害减轻,血管内皮uPA蛋白表达减少及PAI1蛋白表达增加。结论降纤酶可能是通过抑制微血管内皮细胞uPA蛋白表达和增加PAI1蛋白表达而减轻脑梗死灶边缘微血管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纤酶 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大脑皮层梗死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部位的神经可塑性 被引量:26
13
作者 曾进胜 李华 +5 位作者 范玉华 余剑 陈向燕 洪华 陶玉倩 黄如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 :探讨实验性大脑皮层梗塞后同侧纹状体、丘脑及对侧脊髓前角的神经结构可塑性。方法 :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模型 ,分别于术后第 1周、2周、3周和 4周 ,取鼠脑行免疫组化检查 ,检测大鼠不同... 目的 :探讨实验性大脑皮层梗塞后同侧纹状体、丘脑及对侧脊髓前角的神经结构可塑性。方法 :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模型 ,分别于术后第 1周、2周、3周和 4周 ,取鼠脑行免疫组化检查 ,检测大鼠不同时点纹状体、丘脑腹后外侧核及对侧脊髓前角的微管相关蛋白 2 (MAP 2 )、突触生长素(SYN)和生长相关蛋白 (GAP 43)表达的变化。结果 :大脑皮层梗塞后第 1周 ,同侧纹状体、丘脑腹后外侧核和对侧脊髓前角GAP 43阳性信号开始增加 ,第 2周达到高峰 ,之后增加幅度逐渐减弱 ;这些部位SYN阳性信号第 1周较对照组高 ,至第 2周恢复正常 ,第 3周和第 4周逐渐降低 ,且显著低于对照组 ;脑皮层梗塞后第 2周 ,同侧纹状体和丘脑腹后外侧核MAP 2阳性细胞数开始减少 ,至 3周、4周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大脑皮层梗死后早期远离梗塞灶的相关神经组织有明显的可塑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神经可塑性 大脑皮层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纤酶治疗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9
14
作者 黄如训 曾进胜 +4 位作者 陈立云 刘冰 李玲 苏镇培 卢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 观察降纤酶对光化学模型诱导的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的溶栓作用及对脑梗死灶的影响。方法  应用光化学方法造成60只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大脑中动脉(MCA)血栓形成,在3 h、6 h、9 h、12 ... 目的 观察降纤酶对光化学模型诱导的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的溶栓作用及对脑梗死灶的影响。方法  应用光化学方法造成60只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大脑中动脉(MCA)血栓形成,在3 h、6 h、9 h、12 h、1 d不同的时间点对大鼠静脉注射 3种产地的降纤酶 8 U/kg,对照组注射等容生理盐水,观察 2 d,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MCA血流测定、梗死灶体积测定、病理改变及出血情况观察。结果 降纤酶组3小时以内的血栓全部溶解,6小时内的部分溶解。降纤酶组各时间点无论血栓溶解与否,大鼠的行为学评分、梗死灶体积均较生理盐水组低,梗死灶周围微血管闭塞较生理盐水组少。但在降纤酶组中有2例发生出血,分别发生于血栓后6 h、12 h用药组。结论 降纤酶对6小时以内的血栓有溶栓作用,对3小时以内的血栓溶解率最高。降纤酶除溶栓作用外,还可减少梗死灶体积,抑制微血管的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改善卒中的预后。与其他溶栓剂相比并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纤酶 中型血管性高血压 大鼠 脑梗死 光化学模型 治疗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