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修订版昏迷恢复量表对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的预后评估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炎 何艳斌 虞容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905-2908,共4页
目的探讨修订版昏迷恢复量表(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d,CRS-R)对于颅脑损伤后长期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7例长期DOC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性... 目的探讨修订版昏迷恢复量表(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d,CRS-R)对于颅脑损伤后长期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7例长期DOC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性别、年龄、损伤机制、入院时CRS-R评分、重症监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是否存在脑积水,是否行脑部手术,有无癫痫、感染、高血压、糖尿病。根据出院时CRS-R评分,将从植物状态/无反应觉醒综合征(vegetative state/unresponsive wakefulness syndrome,VS/UWS)进步为微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或脱离MCS(emergence from MCS,EMCS)者,以及从MCS进步至EMCS者归为意识改善组;意识无改变者归为意识无改善组。发病1年后以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4~5分者为预后良好组,1~3分者为预后较差组。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意识改善组患者CRS-R评分(7.42±2.82)比意识无改善组(5.50±1.84)高、ICU时间(32.44±28.91)比意识无改善组(50.90±42.71)短、脑积水患者比例(19例,42.22%)比意识无改善组(39例,62.9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后良好组CRS-R评分(8.12±2.85)比预后较差组(5.97±2.26)高、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ies,TBI)患者比例(13例,76.47%)比预后较差组(41例,45.56%)高、脑积水患者比例(5例,29.41%)比预后较差组(53例,58.8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CRS-R评分和ICU时间是意识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入院CRS-R评分和脑损伤机制是高GOS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入院时较高的CRS-R评分有助于鉴别长期DOC患者中预后较好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 修订版昏迷恢复量表 意识改善 格拉斯哥结局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多量表评定神经重症患者意识的信度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燕晓翔 徐梅 +1 位作者 王古月 王长青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跨学科应用3种量表对重症患者进行意识评估,评价其一致性,为重症康复提供可靠的临床评定工具。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本院2017年9—12月入住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30例。患者入住ICU后72h内分别用Glasgow昏迷量表、全面无反应性量... 目的:跨学科应用3种量表对重症患者进行意识评估,评价其一致性,为重症康复提供可靠的临床评定工具。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本院2017年9—12月入住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30例。患者入住ICU后72h内分别用Glasgow昏迷量表、全面无反应性量表、昏迷恢复量表评定1次,每次评定由ICU医师、康复科医师、康复治疗师分别单独进行评定,3人的评定均在1天内完成,记录患者每次每个评分量表的评测结果、评定时间。结果:3位评定者应用3种量表,评定患者的得分及所用时间经过统计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GCS、FOUR、CRS-R量表进一步进行相关分析,发现ICU医生、康复科医生、康复科治疗师在每个量表的内部评分显著相关,r>0.9,P<0.0001。在ICU医生、康复科医生、康复科治疗师评估中,GCS、FOUR、CRS-R量表间显著相关,r>0.85,P<0.0001。结论:3种量表评测意识的一致性较好,可作为重症脑血管病意识评估的工具,ICU医生、康复科医生、康复科治疗师在经过正规培训后,用GCS、FOUR、CRS-R三个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的一致性同样较好,因此三种量表用于跨学科的重症患者意识评估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康复 意识障碍 意识 Glasgow昏迷 全面兀反应性 昏迷恢复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脑损伤后昏迷患者昏迷干预程序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华 石坚 +4 位作者 刘利辉 程金水 黄国强 刘燕珍 赖蕴珠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586-587,592,共3页
目的:探讨昏迷恢复量表(CRS)与昏迷干预程序(CIP)对重型脑损伤后昏迷患者实施的疗效。方法:15例重型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病情稳定后即接受CRS评估与CIP干预。CRS评估包括6项内容,每一项评估结果均有具体的干预方法(CIP)对应,CRS与CIP配套... 目的:探讨昏迷恢复量表(CRS)与昏迷干预程序(CIP)对重型脑损伤后昏迷患者实施的疗效。方法:15例重型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病情稳定后即接受CRS评估与CIP干预。CRS评估包括6项内容,每一项评估结果均有具体的干预方法(CIP)对应,CRS与CIP配套实施。结果:经过CIP干预,患者意识障碍得到明显改善、功能独立性显著提高(P<0.01);患者的年龄、病程、干预时间与疗效无相关性(P>0.05)。结论:CRS与CIP对重型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评估与干预系统性好、分级细,实施中针对性强,便于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昏迷恢复量表 昏迷干预程序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与长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慢性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比较
4
作者 孙凤侨 牛弘川 +2 位作者 杨艺 何江弘 赵元立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7-313,共7页
目的比较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stSCS)与长时程脊髓电刺激(long-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ltSCS)对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 目的比较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stSCS)与长时程脊髓电刺激(long-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ltSCS)对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脊髓电刺激手术的慢性意识障碍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stSCS组和ltSCS组。采用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d,CRS-R)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意识状态水平,根据CRS-R评分将患者的临床诊断分为植物状态、微小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MCS+和脱离微小意识状态4个等级。以意识状态临床诊断分级的提升作为治疗有效的标准,比较stSCS组和ltSCS组疗效差异。结果44.8%的慢性意识障碍患者通过脊髓电刺激治疗后意识状态临床诊断分级有所提升。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stSCS组和ltSCS组CRS-R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ltSCS组和stSCS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613)。结论stSCS和ltSCS均可显著提高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水平,且stSCS可能能够取得与ltSCS相当的短期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意识障碍 微小意识状态 植物状态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长时程脊髓电刺激 改良昏迷恢复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00在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随机对照双盲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晔 杜巨豹 +2 位作者 李冉 吴佼佼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利用P300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最小意识状态(MCS)患者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试验设计,将18例MCS患者随机分到真刺激组或假刺激组,真刺激组患者在连续10个工作日内接受20次左侧前额叶背外侧(DLPFC... 目的:利用P300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最小意识状态(MCS)患者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试验设计,将18例MCS患者随机分到真刺激组或假刺激组,真刺激组患者在连续10个工作日内接受20次左侧前额叶背外侧(DLPFC)区域tDCS刺激,假刺激组接受20次假刺激。在刺激前和20次刺激后两个时间点分别对患者进行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行为学和事件相关电位(ERP)电生理学评估。结果:行为学结果表明,真刺激组MCS患者治疗后CRS-R总得分显著提高(P<0.05);ERP结果表明,真刺激组MCS患者治疗后P300波幅显著增加(P<0.05),而P300潜伏期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MCS患者左侧DLPFC区域的重复tDCS刺激可改善其行为学表现,猜测可能是通过对关键脑区的刺激,加强了"自上而下"对"自下而上"注意过程的调控作用,从而增强了患者注意及以上认知资源的分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改良昏迷恢复量表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最小意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