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方志史料的明至民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纸质物产研究
1
作者 刘海峰 肖坤 席光兰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8-164,共7页
本课题基于方志史料,搜集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纸质物产信息,系统梳理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明至民国时期纸质物产的种类及其产地的时空分布信息,并对该地区纸质物产种类及其产地的分布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纸质物... 本课题基于方志史料,搜集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纸质物产信息,系统梳理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明至民国时期纸质物产的种类及其产地的时空分布信息,并对该地区纸质物产种类及其产地的分布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纸质物产分布广泛,共搜集到产地信息237条,其中以湖南最为丰富。同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纸质物产种类丰富,包括皮纸、竹纸、草纸、棉纸和火纸等。清代和民国时期纸质物产种类则从传统的皮纸、草纸发展到竹纸再到多种原料混合造纸,质量也显著提高,是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工艺技术提高的共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志 纸质物产 长江中下游 明至民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至民国时期纳西族地区农作物传入及其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林军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0-35,共6页
明以前,纳西族地区受地理环境和土司制度的影响,传入的农作物数量很少,农业发展滞后。明至民国时期,纳西族地区传入的农作物数量不断增加,从坝区推广到山区。源源不断的农作物传入纳西族地区,推动了农耕技术的进步,粮食产量的增加,民族... 明以前,纳西族地区受地理环境和土司制度的影响,传入的农作物数量很少,农业发展滞后。明至民国时期,纳西族地区传入的农作物数量不断增加,从坝区推广到山区。源源不断的农作物传入纳西族地区,推动了农耕技术的进步,粮食产量的增加,民族人口的递增,农业结构的变化,从而推动了这一区域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至民国时期 农作物 纳西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