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胶微粒粒径及含量对明胶微粒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人工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耘 刘雁鸣 +1 位作者 傅涛 李博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3-300,共8页
目的:研究明胶微粒(GP)粒径及明胶与磷酸钙骨水泥(CPC)质量配比这两大因素对GP/CPC复合人工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不同GP粒径(100-200μm、200-300μm)及不同GP与CPC配比(5%GP、10%GP)两两配对后制备GP/CPC复... 目的:研究明胶微粒(GP)粒径及明胶与磷酸钙骨水泥(CPC)质量配比这两大因素对GP/CPC复合人工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不同GP粒径(100-200μm、200-300μm)及不同GP与CPC配比(5%GP、10%GP)两两配对后制备GP/CPC复合材料,比较GP/CPC复合材料的孔隙率、抗压强度、表面超微结构、体外生物相容性四大理化特性;构建新西兰兔颅骨缺损模型,在相同质控条件下将上述4组GP/CPC复合人工骨材料进行骨缺损填充,观察并比较其骨修复组织学差异及新骨形成率差异。结果:与粒径100-200μm的GP和5%GP配比组比较,粒径200-300μm的GP和10%GP配比制备的GP/CPC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孔径和较高的孔隙率( P<0.05),且在兔颅骨缺损修复中有更高的新骨形成量( P<0.05);而100-200μm粒径、5%GP配比组则具有较强的抗压强度( P<0.05)。结论:不同GP粒径和含量的GP/CPC复合材料理化特性和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不同,其中GP 200-300μm粒径和10%质量比的GP/CPC复合新型材料更具成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治疗应用 微球体 骨黏合剂/治疗应用 磷酸钙类/治疗应用 生物相容性材料/治疗应用 颅骨/损伤 颅骨/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