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述评写作:提升学生的说理能力
1
作者 陈海峰 徐玲玲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51,共4页
述评是一种以事实为基础确立观点、在深入剖析中明确立场、引人思考的新闻传媒类实用性文体。教师指导学生述评写作,应通过梳理材料、提炼信息,明确述评对象;分析现象、探究真相,厘清述评要点;运用提纲,夯实述评结构,让学生学会点面结... 述评是一种以事实为基础确立观点、在深入剖析中明确立场、引人思考的新闻传媒类实用性文体。教师指导学生述评写作,应通过梳理材料、提炼信息,明确述评对象;分析现象、探究真相,厘清述评要点;运用提纲,夯实述评结构,让学生学会点面结合地“述”、立场坚定地“评”,从而增强独立判断能力,提升媒介素养,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获得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说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述评写作 说理能力 明确对象 厘清要点 夯实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盲盒”类走私行为中主观故意的司法认定——以《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六条的适用为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江珞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94-103,共10页
走私案件中广泛存在行为人对行为对象不明确、被海关查获时方认识到的情形,此类走私行为可称为“盲盒”类走私。一般情况下,走私犯罪的主观故意,以明知或者应当知道走私的具体对象为前提,而在“盲盒”类走私行为中,适用《关于办理走私... 走私案件中广泛存在行为人对行为对象不明确、被海关查获时方认识到的情形,此类走私行为可称为“盲盒”类走私。一般情况下,走私犯罪的主观故意,以明知或者应当知道走私的具体对象为前提,而在“盲盒”类走私行为中,适用《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六条时,应当区分概括故意和对象认识错误,客观上的走私对象涵盖在行为人能认识到的对象范围之内的,可认定为故意;行为人认为行为对象为其他走私犯罪规制对象的,应结合走私犯罪间的体系关系,在主客观相一致的范围内予以认定;行为人认识不到行为对象为走私犯罪规制对象的,不具有走私故意。走私故意的认定要求行为人能认识到其行为大概率会侵害法益,在主观推定中可从行为异常性、合理性、可罚性三个方面对在案证据予以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私犯罪 主观故意 对象明确 概括故意 对象认识错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