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模糊叙事:明清长篇小说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韩石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2-67,共6页
-
文摘
模糊叙事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和《海上花列传》等长篇小说的一种表现形式。模糊叙事达到的效果是:人物性格失去了清晰的类别属性;人物行为的性质也无法简单判定,特别是道德评判难以进行;由于视角的限制,人物生活世界的真相变得含混不清或者不可知。模糊叙事的这些形态体现了小说艺术对复杂世界的独特认识和把握。
-
关键词
明清长篇小说
模糊叙事
不确定
世界的模糊性
形式
-
Keywords
novel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vague narration
uncertainty
vagueness of the world
forms
-
分类号
I207.41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明清长篇小说英雄形象的语义分析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相宇剑
纪健生
-
机构
安徽大学文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8-122,共5页
-
文摘
明清长篇小说的英雄形象塑造,借用格雷马斯的语义方阵来分析,大致可看作是从英雄向反英雄或者非英雄、非反英雄的演变。它们在英雄形象塑造上不断"翻转",各自占据了"英雄"语义的某一或某些要素,并对这些语义项给予解释性的叙述和阐发,形成异彩纷呈的英雄人物画廊,深化着对英雄观念的理解、对英雄形象的塑造。
-
关键词
明清长篇小说
英雄形象
语义分析
-
Keywords
Ming and Qing full-length novels
heroic image
semantic analysis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因果、色空、宿命观念与明清长篇小说的叙事模式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陈维昭
-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61-66,共6页
-
文摘
魏子云说,《金瓶梅》的故事结构是建立在因果论上的,但人物设置却建立在宿命论的基础上.因果论讲的是:“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今生际遇乃前世行为的结果,而来世的祸福,要看今生所积的善恶,于是,个人的努力可以改变命运(这就是关汉卿杂剧《裴度还带》里所说的:“虽然相法中如此断,也看人心上所积”).宿命论讲的是:“定命必本宿业”,人生的凶吉穷达,皆属命定,然则个人的努力将无济于事.显然。
-
关键词
明清长篇小说
宿命观
色空观
叙述框架
叙事模式
推衍
作家
小说情节
宿命论
因果论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佛教对中国文学的主要影响
- 4
-
-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7-47,共1页
-
文摘
佛教对中国文学的主要影响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其中包括作家思想及创作的影响,进而必然影响到文学作品的创作,文学理论的发展,不仅影响了作家文学,也波及到民间文学。1、具有文学性的佛典与佛典翻译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义净、鸠摩...
-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佛教文学
文学理论
佛典翻译文学
明清长篇小说
《西游记》
中国散文诗
思想及创作
文学观念
以境论诗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金瓶梅》中的谚语运用
- 5
-
-
作者
孟昭泉
-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1995年第5期39-42,共4页
-
文摘
论《金瓶梅》中的谚语运用孟昭泉谚语,就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现成俗语。或者说,谚语就是俗语里一种义含一定道理的“套话”。《书经·无逸》中说:“俚语曰谚。”《礼记·大学》中也说:“谚,俗语也。”可见,就一般而论,“谚”,就是一种现成的含理俗话。《说文解字》...
-
关键词
《金瓶梅》
谚语
西门庆
主题思想
歇后语
无毒不丈夫
常言说得好
潘金莲
《金瓶梅词话》
明清长篇小说
-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