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美学的两个基调
1
作者 杜寒风 《河北学刊》 1987年第3期59-62,共4页
明清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这份文化遗产中,占据着显眼的席位.它上继宋元美学,下及近代美学,作为中国古典美学历史行程的最后一个时期,它凝聚、积淀了不少传统美学的风范.而且.由于明清美学所处的历史环境、文艺思潮诸多的因缘,致使它有着... 明清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这份文化遗产中,占据着显眼的席位.它上继宋元美学,下及近代美学,作为中国古典美学历史行程的最后一个时期,它凝聚、积淀了不少传统美学的风范.而且.由于明清美学所处的历史环境、文艺思潮诸多的因缘,致使它有着自己鲜明的基调.我认为,面对浩繁的明清文艺作品及其理论,能不能从一个高远的角度捕捉明清美学的基调,乃是我们能否明了地洞悉明清美学这一宝库的一个有意义的价值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美学 美学理论 中国古典美学 “情”与“理” 美学 童心说 “变” 文艺 人的本性 复古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曾祖荫 曾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62,共10页
美学范畴的数量和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的。明中叶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开始发生蜕变,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在意识形态领域,早期启蒙思潮破土而出,抗议理学权威,冲击封建罗网,高扬人欲旗帜。在审美和艺术上,掀起了张... 美学范畴的数量和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的。明中叶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开始发生蜕变,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在意识形态领域,早期启蒙思潮破土而出,抗议理学权威,冲击封建罗网,高扬人欲旗帜。在审美和艺术上,掀起了张扬个性、反对封建礼教、反抗传统思想的浪漫新潮。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现了具有特定内容的"怪异"这一美学范畴。以"怪异"自居的启蒙美学家和艺术家们,在思想行为上,主张离经叛道,反对封建统治者所遵从的儒家经典和道德信条,标新立异,背离所谓封建"正统"。在审美理想上,要求表现艺术个性,创造"有我"的独特艺术风格。在美丑关系上,他们把"丑"提升到较高位置,以丑为美,直接歌颂现实生活中被封建统治者和卫道者视为"异端"、"癫狂"的形象。在艺术形象塑造上,他们常常运用怪诞手法,塑造扭曲变形的艺术形象,以强化创作主体的审美情感。"怪异",是明清启蒙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启蒙美学 怪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与本体之心——陈白沙美学思想发凡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旭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5期56-61,共6页
陈白沙是开启明代心学的关键人物,又是名动京师的诗人。他提出“吾心”与“天心”合一的本体论,认为人于静中涵养,使“此心之体隐然呈露”,就可以“一真一切真”、“一妙一切妙”,通达鸢飞鱼跃之机、天地生生之德,获得造化之美、... 陈白沙是开启明代心学的关键人物,又是名动京师的诗人。他提出“吾心”与“天心”合一的本体论,认为人于静中涵养,使“此心之体隐然呈露”,就可以“一真一切真”、“一妙一切妙”,通达鸢飞鱼跃之机、天地生生之德,获得造化之美、天道之诗;人之诗不过是“此心”发乎天和、一真自如的表现,诗人养得此心醇细、胸次澄彻,“自然成就得大”;当然,诗的学习,也要讲究轻重疾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美学 陈白沙 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小说美学的真幻关系论 被引量:1
4
作者 祁志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4-129,共6页
六朝以前人们对小说的虚构特点尚未自觉。唐宋出现了对小说虚构特点的初步自觉,但对真幻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尚缺少丰富深刻的认识。明清是中国古代小说美学真幻关系论的成熟时期,众多杰出的小说评点家结合当时流行的小说文本,将真幻相... 六朝以前人们对小说的虚构特点尚未自觉。唐宋出现了对小说虚构特点的初步自觉,但对真幻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尚缺少丰富深刻的认识。明清是中国古代小说美学真幻关系论的成熟时期,众多杰出的小说评点家结合当时流行的小说文本,将真幻相即的深刻剖析渗透到创作发生、艺术构思、人物塑造、情节设计等环节的分析中去,从而将艺术虚构与生活真实关系的分析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中国古代小说 明清小说美学真幻关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