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1世纪宋元明清哲学综合研究突破的可能性之探寻——从胡适“近世哲学”概念谈起
1
作者 吴根友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8-411,共4页
胡适用“近世哲学”概念将自北宋至清代近千年的学术、思想史看作是一个大的思想史单位,以相对中立的价值态度来分析宋明理学的理论贡献与理论失误,强调这近千年的思想史及其问题意识的内部转化过程。与宋元明清思想研究者相比,胡适以... 胡适用“近世哲学”概念将自北宋至清代近千年的学术、思想史看作是一个大的思想史单位,以相对中立的价值态度来分析宋明理学的理论贡献与理论失误,强调这近千年的思想史及其问题意识的内部转化过程。与宋元明清思想研究者相比,胡适以其整体性观念和科学理性的精神来重新解释清代学术,把科学精神与重视民众物质需求的现代性思想结合起来,构筑起清代学术与西方现代思想之间相互对话和理解的平台,凸显了清代学术的现代性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近世哲学 现代性 宋元明清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哲学的历史 被引量:37
2
作者 张再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63,共12页
与西方传统的意识性哲学不同,中国古代哲学乃为一种身体性哲学。该哲学不仅从身体出发以其突出的此在、性感和历时的性质而与西方哲学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其哲学的整个历史亦循着一种迥异于西方哲学史的理路而展开。如果说西方哲学史是... 与西方传统的意识性哲学不同,中国古代哲学乃为一种身体性哲学。该哲学不仅从身体出发以其突出的此在、性感和历时的性质而与西方哲学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其哲学的整个历史亦循着一种迥异于西方哲学史的理路而展开。如果说西方哲学史是一我思之于我思对象不断逼近的线性论的历史的话,那么中国哲学史则体现为一根身的道体一辟一阖的循环论的历史。就其大的脉络而言,先秦哲学标志着身体的挺立,宋明哲学则意味着身体的退隐和与之相偕的心识的觉醒,而明清哲学则代表着向身体的回归的运动。这一中国哲学史的内在理路的揭示,既历史与逻辑一致地是对身体而非心体这一中国哲学本体的真正澄清,又对于我们把握整个人类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以一种历史的辩证法为我们表明,正如西方的意识哲学的启蒙曾经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现代文明那样,在后现代日行日近的今天,对中国古老的“身体之书”的重新解读,也必将使中华文明再次为人类文明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哲学 中国哲学 先秦哲学 宋明哲学 明清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胡适“近世哲学”概念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根友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共6页
通过对胡适“近世哲学”的思想概念的反思,综合20世纪以来有关宋明理学与清代学术的研究成果,超越宋明理学研究与明清之际学术研究两大阵营对立的各种观点,力求更加全面地看待宋明理学、清代考据学对中国现代学术与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 胡适 近世哲学 宋明理学 明清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