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19篇文章
< 1 2 1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人眼中的陈眉公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承学 李斌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共7页
陈眉公是晚明时代最负盛名、最有代表性的文人之一。明清以来,对于他及其作品的传播与接受产生了一系列激烈的变化。以乾隆朝为界,在明清人眼里有两个面目截然不同的陈眉公。一个是“志尚高雅,博学多通”的陈眉公,一个是学识浅陋,人品... 陈眉公是晚明时代最负盛名、最有代表性的文人之一。明清以来,对于他及其作品的传播与接受产生了一系列激烈的变化。以乾隆朝为界,在明清人眼里有两个面目截然不同的陈眉公。一个是“志尚高雅,博学多通”的陈眉公,一个是学识浅陋,人品虚假的陈眉公。眉公的冷热与升沉,反映出时代文学与文化风尚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人 陈眉公 山人 征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人物性格理论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叶纪彬 李松扬 武振国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0-53,共14页
关键词 人物性格 金圣叹 艺术真实 格理论 张竹坡 明清之际 个性特征 人物类型理论 脂砚斋 《金瓶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薯引入对明清人口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于爱芝 杨敏 张钊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9-116,179,共9页
明朝时期,番薯、玉米、马铃薯等美洲粮食作物开始引入中国,其中番薯由于其独特的高产、易种植等优势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至清朝末年已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番薯的引入对明清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人口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对17... 明朝时期,番薯、玉米、马铃薯等美洲粮食作物开始引入中国,其中番薯由于其独特的高产、易种植等优势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至清朝末年已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番薯的引入对明清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人口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对17个省份地方志的整理以及对其他史料的搜集,获取我国各省番薯引入时间、种植情况、土地适宜性以及人口等相关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方法,在控制玉米引入时间、战争、灾害、传染病等重要协变量基础上,定量研究番薯引入对明清时期人口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薯的引入对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番薯对南方人口的增长作用远远大于北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薯 人口 明清 南北方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光先与康熙朝“历案”——兼谈明清人士对待外来文化的传统心态
4
作者 邓建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01-104,共4页
自明末以利马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后,被时人称作“西学”的西方自然科学和基督教神学亦随之源源流入中国,并在中国社会引起了相当的思想激荡和引发了一系列教案。清代康熙朝发生的“历案”,便是其中一个极为著名的案件。所谓... 自明末以利马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后,被时人称作“西学”的西方自然科学和基督教神学亦随之源源流入中国,并在中国社会引起了相当的思想激荡和引发了一系列教案。清代康熙朝发生的“历案”,便是其中一个极为著名的案件。所谓“历案”,是指杨光先控告钦天监主持修订历法官员的案件,又叫“钦天监案”。“历案”的始作编者杨光先,字长公,安徽歙县人,明末为新安所千户。崇祯十年(1638),将世职交给其弟承袭,以官生身份只身进京舁棺参劾大学士温体仁、吏科给事中陈启新、曹迁杖,谪戍辽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若望 外来文化 钦天监 西方传教士 基督教神学 中国社会 利马窦 南怀仁 明清 修订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明清人情小说的因果报应思想 被引量:1
5
作者 蔡良俊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1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人情小说 佛教思想 果报 报应思想 魏晋南北朝小说 明清 劝善惩恶 《红楼梦》 《醒世姻缘传》 惩恶扬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明清人事行政制度
6
作者 潘丽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115-120,共6页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代王朝在国家人事行政管理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特别在明清这两个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王朝近500年的历史中,尽管由于阶级的历史的局限性,存在着不少弊病,但毕竟在选拔官吏、考核奖惩、监督弹劾、...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代王朝在国家人事行政管理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特别在明清这两个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王朝近500年的历史中,尽管由于阶级的历史的局限性,存在着不少弊病,但毕竟在选拔官吏、考核奖惩、监督弹劾、离退休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人事管理制度,作为历史遗产,其中仍有些精华应该认真去挖掘、研究,有些糟粕应该严肃地进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制度 监察机关 明清时期 中国封建社会 监察官员 科举制度 统治者 阶级矛盾 监察制度 王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明清人口迁移的特点
7
作者 谢万里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6期86-91,共6页
人口流动是历史的古老现象 ,然而当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清之际 ,这一历史现象却呈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从当时发生的难以遏制的移民大潮中 ,我们不难发现市场机制是决定这诸多特征的重要机枢。这种传统的安土重迁的社会面貌被打破 ,对统... 人口流动是历史的古老现象 ,然而当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清之际 ,这一历史现象却呈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从当时发生的难以遏制的移民大潮中 ,我们不难发现市场机制是决定这诸多特征的重要机枢。这种传统的安土重迁的社会面貌被打破 ,对统治者来说 ,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是一项新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移民活动 人口流动 《四川通志》 经济利益 明清时期 “湖广填四川” 移民大潮 吴氏族谱 江西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家具形制演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胡亚静 戴向东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76,共5页
明清家具是我国传统家具史上辉煌时期的代表作,明清家具形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表现在造型由圆润到方直、体量增大、装饰由简到繁、“束腰”普遍应用。以明清家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文献、传世实物以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 明清家具是我国传统家具史上辉煌时期的代表作,明清家具形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表现在造型由圆润到方直、体量增大、装饰由简到繁、“束腰”普遍应用。以明清家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文献、传世实物以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采用统计分析及对比研究等方法,深入探究其演变过程,梳理家具形制演变脉络。明清家具形制演化是在经济贸易助力、民族文化需求、工艺技术提升、西方艺术影响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下形成的,研究对深入理解传统家具文化、传承古典家具造物智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家具 形制 体量 尺度 装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的道德载体:明清商人墓碑文中的价值观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宋立杰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5,160,共11页
商人墓碑文作为明清时期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体现商人个体和家族的意志,也反映当时社会对商人角色和地位的认知与态度。墓碑文的书写通常生动直接,语言简洁而富有情感。这些墓碑文以独特的视角展示当时商人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以... 商人墓碑文作为明清时期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体现商人个体和家族的意志,也反映当时社会对商人角色和地位的认知与态度。墓碑文的书写通常生动直接,语言简洁而富有情感。这些墓碑文以独特的视角展示当时商人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以及对家族和社会的贡献与意义;揭示他们在财富积累过程中对儒家伦理的坚守;显示商人阶层在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微妙平衡,反映商人的价值取向,同时也突显士人对商人地位的审视与期待;塑造商人们既具有经济实力又拥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典范形象。这种从现实到文本、再从文本到现实的互动关系,突显文化传统与社会现实的交融及其对商人身份和价值观的传承与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商人墓碑文 儒家伦理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明清时期傣族国家向心力强化研究
10
作者 吴云 胡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0,共7页
傣族的国家向心力在元明清大一统时期得到了明显强化,其国家向心力的增强是中央王朝自上而下经营与治理、傣族对国家治理自下而上回应与调适、边疆与内地双向凝聚的结果。中央王朝通过强化政治管理、辅以军事打击、促进经济发展、扩大... 傣族的国家向心力在元明清大一统时期得到了明显强化,其国家向心力的增强是中央王朝自上而下经营与治理、傣族对国家治理自下而上回应与调适、边疆与内地双向凝聚的结果。中央王朝通过强化政治管理、辅以军事打击、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儒学教育等方式不断加强对边疆傣族的治理和一体化进程。在中央王朝的积极治理下,傣族土司通过朝贡纳赋、立功护印、模仿王朝礼仪等行动表达对王朝国家的臣服与忠心,傣族人民通过使用汉族姓氏、同源共祖情结、仰慕中原文化等方式表达对华夏的归化与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傣族 国家向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明清散曲“嘲体”考论
11
作者 黎国韬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3,共12页
元明清散曲中尚存“嘲体”作品300余首,它们渊源于古代以诗、偈、词等韵语作“嘲”的文学样式和艺术样式,经历了元代初创、明代全盛、清代衰亡的发展过程。就内容而论,“嘲体”散曲可分嘲人之作、嘲物之作、嘲事之作、杂嘲之作四个大类... 元明清散曲中尚存“嘲体”作品300余首,它们渊源于古代以诗、偈、词等韵语作“嘲”的文学样式和艺术样式,经历了元代初创、明代全盛、清代衰亡的发展过程。就内容而论,“嘲体”散曲可分嘲人之作、嘲物之作、嘲事之作、杂嘲之作四个大类;就风格而论,主要是以日常琐事为题材,语言俚俗,调笑滑稽,讽刺辛辣,此外亦有雅致、清丽、洒脱、狂放、沉郁之辞;就作家而论,贡献较大者则有曾瑞、赵彦晖、汤式、陈铎、陈所闻等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散曲 嘲体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世情小说梦境插图的图像隐喻与文学功能
12
作者 曾礼军 刘宇颂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9,共16页
梦境插图与明清世情小说有着密切的关联,不仅梦境插图集中在世情小说当中,而且图像表达也呈现出独特的“世情化”特征。梦境插图以世情小说文本为依据进行构图和绘刻,表现婚恋情感、人生命运和善恶道德等世情内涵。梦境插图又具有图像... 梦境插图与明清世情小说有着密切的关联,不仅梦境插图集中在世情小说当中,而且图像表达也呈现出独特的“世情化”特征。梦境插图以世情小说文本为依据进行构图和绘刻,表现婚恋情感、人生命运和善恶道德等世情内涵。梦境插图又具有图像阐释的能动性,聚焦于世情人物和世情场景的绘刻和再创作,通过“梦里”与“梦外”的双重图像形态来再现、深化和拓展小说中的世情主题。梦境插图作为世情小说的副文本,还对小说文本的阅读和传播具有突出的辅助作用,进一步凸显和强化了世情叙事和世情主题。梦境插图的这种“世情化”现象的形成,是梦文化意识的民族累积、梦境图像绘制的繁荣与明清尚情文化思潮合力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世情小说 梦境插图 图像隐喻 文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反理学思潮与《狂人日记》的诞生
13
作者 孙伟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狂人日记》的出现,是中国传统文化内部的革新力量与西方现代文化充分融汇化合的结果。尤其是明清反理学传统,构成了催生新文化的内在动因,其内部丰富复杂的狂人思想资源,孕育着现代狂人的出现。在明清理学框约的正统文体之外,日记成... 《狂人日记》的出现,是中国传统文化内部的革新力量与西方现代文化充分融汇化合的结果。尤其是明清反理学传统,构成了催生新文化的内在动因,其内部丰富复杂的狂人思想资源,孕育着现代狂人的出现。在明清理学框约的正统文体之外,日记成为士人发展自我精神空间和形成新的认知的重要文体,并以边缘反抗正统的形式,为新文学文体的产生奠定了内在基础。明清反理学脉络中的思想和文体资源,成为接纳和消化西方现代思想和文学的载体,它一方面充分发挥与之相契合的部分,创造了具有现代思想和形式的中国新文学的典型;另一方面,深远丰厚的历史积淀和多元复杂的现实境遇,又使得中国新文学富有思想递嬗过程中不同文明进行激烈博弈的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狂人日记》 理学 明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南英译明清小说的国际传播效果与当代启示
14
作者 朱斌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7-128,共12页
韩南的翻译能力、权威身份和出版机构的名望是其译本在专业读者中产生影响的关键,但文本形态和传播媒介的相对单一又使得其译本在普通读者中的影响力有限。中国古典小说的国际传播不仅应深化与海外汉学家的合作,推动中国古典小说的深度... 韩南的翻译能力、权威身份和出版机构的名望是其译本在专业读者中产生影响的关键,但文本形态和传播媒介的相对单一又使得其译本在普通读者中的影响力有限。中国古典小说的国际传播不仅应深化与海外汉学家的合作,推动中国古典小说的深度传播,也需要重视跨媒介叙事规律,提升中国古典小说国际传播的分众化表达,扩大受众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南 明清小说翻译 国际传播 跨媒介叙事 海外汉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小说对茶文化的多元呈现研究
15
作者 吴海中 吴怡 《福建茶叶》 2025年第4期181-183,共3页
明清时期是我国小说艺术的鼎盛时期,明清小说作为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既具有极高的文学性,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明清小说与社会文化形成深度互动的过程中,茶文化成为了明清小说中的重要内容。文章论述了明清小说中的茶俗文化、... 明清时期是我国小说艺术的鼎盛时期,明清小说作为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既具有极高的文学性,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明清小说与社会文化形成深度互动的过程中,茶文化成为了明清小说中的重要内容。文章论述了明清小说中的茶俗文化、茶道文化以及明清小说对茶功能性的呈现,并从茶文化发展和文学叙事需求两个角度,对明清小说中出现大量茶文化描述的原因开展了研究与探讨,以期深入挖掘明清小说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茶文化 多元呈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清徽商的艺术赞助与江南书画生态环境关系
16
作者 李明 李向民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1-201,共11页
明清时期徽商的艺术赞助造就了新安画派、扬州画派等艺术的繁荣,是艺术生产和文化产业研究的重要案例。徽商在明清书画市场中的作用是多元化的,其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也十分重要。徽商“士商一体”的独特身份有利于其与文人交游,同时徽... 明清时期徽商的艺术赞助造就了新安画派、扬州画派等艺术的繁荣,是艺术生产和文化产业研究的重要案例。徽商在明清书画市场中的作用是多元化的,其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也十分重要。徽商“士商一体”的独特身份有利于其与文人交游,同时徽商集艺术实践、鉴赏、投资、消费、收藏于一体的多元社会身份对于江南艺术市场的繁荣和江南艺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徽商大多出身于富庶的文人家庭,耕读传家和诗书礼教的家风给他们带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雄厚的家庭资产。徽商对于书画艺术的热爱和推崇促使他们广泛地参与到艺术活动中,他们与文人、士商等阶层的交游便于商业行为的推进。徽商艺术赞助将商业行为和非商业行为有机结合,改善了江南书画的生态环境,同时也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明清江南书画文化空间。徽商艺术赞助的有效性与徽商艺术活动方式丰富多样性分不开,主要包括交友结社、文化赞助、交易收藏等,乃至酬客赠答、艺伎传情、政客雅贿等则是具有时代特征的书画艺术活动形式。徽商赞助可以分为不同层次,从获取方式上说主要包括身体文化资本的获取和制度文化资本的获取,从运作的手法上说主要包括付钱请艺术家作画、收购旧时名画、投资当时名家作品,提供艺术家生活所需,成为其艺术赞助人等。通过文化资本理论分析发现徽商对书画等艺术品的热衷消费,揭示了其作为社会分层标志的文化资本积累策略。徽商通过物质化、身体化与制度化文化资本的运作,不仅促进了江南艺术市场的繁荣,还提升了地区艺术审美品位,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同时,徽商的艺术赞助行为催生了文化资本的再生产,与文士阶层形成文化生产共同体,深刻改变了江南文化生产空间,孕育了新安画派与扬州画派等艺术流派。研究表明,徽商在文化艺术领域的策略性投资与消费,对明清江南文化生态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为我国文化艺术政策制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徽商 艺术赞助 文化资本 书画生态环境 江南文化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江户“地本”文化视域下的明清小说绘本出版
17
作者 吴肖丹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0-168,178,共10页
日本江户后期,明清小说的绘本大量出版,成为继通俗物后中国经典在地化的重要出版物。绘本是文运东渐背景下“地本”文化的产物,并非通俗物的副产品,百余年的发展大致以18、19世纪之交为界,主要以草双纸和读本两类书籍形态呈现。绘本出... 日本江户后期,明清小说的绘本大量出版,成为继通俗物后中国经典在地化的重要出版物。绘本是文运东渐背景下“地本”文化的产物,并非通俗物的副产品,百余年的发展大致以18、19世纪之交为界,主要以草双纸和读本两类书籍形态呈现。绘本出版与质变的动力来自地本的平民读者群,基础教育和文化消费催生了读者,受白话长篇小说影响的江户后期读本小说培养了读者。以小说家山东京传、曲亭马琴,北尾派、葛饰派、歌川派部分浮世绘画师,书商江户仙鹤堂、大阪群玉堂构成的地本圈子编绘传播绘本,出版过程中流派风格、地域文化、合作竞争等深刻影响了绘本的文图呈现,是探讨文图关系、文本改编不可忽略的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绘本 地本 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北京地方志割股行为研究
18
作者 张晗 陈卓 +3 位作者 张静 赵欣韧 吴娇 孙灵芝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76,共4页
以北京地方志为基础,对明清时期百姓的割股现象、割股原因进行研究。展现明清时期割股行为普遍,贫困、显贵之家均有发生,尤其对妇女的影响最大。民间存在的庸医促使这一行为的传播。割股除了是百姓在家人病重时的心理寄托外,更多是对中... 以北京地方志为基础,对明清时期百姓的割股现象、割股原因进行研究。展现明清时期割股行为普遍,贫困、显贵之家均有发生,尤其对妇女的影响最大。民间存在的庸医促使这一行为的传播。割股除了是百姓在家人病重时的心理寄托外,更多是对中医本草人部药的一种盲目的实践与扩展,政府对于割股者的旌表,使得割股疗亲带有更多的道德政治意味,已远远超过治疗本身,并与祭祀等神秘事件相结合,带有强烈的民间性。现今我们更应辩证看待割股这一行为,对于人部入药的正确认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地方志 割股 人部入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民间商帮会计报告演变研究
19
作者 陈英哲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72-176,共5页
明清是我国商帮经营活动的繁荣时期,以徽商和晋商为代表的商人群体,其经营管理中运用的会计报告思想代表了我国古代商业会计的先进水平,其嵌入于商业经济行为中的会计报告思想仍然影响着中国社会并渗透在现代商业逻辑中。文章以明清时... 明清是我国商帮经营活动的繁荣时期,以徽商和晋商为代表的商人群体,其经营管理中运用的会计报告思想代表了我国古代商业会计的先进水平,其嵌入于商业经济行为中的会计报告思想仍然影响着中国社会并渗透在现代商业逻辑中。文章以明清时期民间商帮的代表徽商和晋商的会计账簿为主要史料,对商帮经济影响下我国中式会计报告的演变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为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民间会计报告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民间经济 徽商 晋商 会计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紫砂壶花塑器造型设计及演变研究
20
作者 王祯 王强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21,共9页
本文旨在分析明清时期紫砂壶花塑器(以下简称为花塑器)的造型特征。通过运用文献、考古两重证据法与分型图谱法,依据茶事行为与茶具的发展脉络对花塑器进行历史溯源,选取明清时期120把花塑器建立三型十三式的造型图谱,梳理明清时期名家... 本文旨在分析明清时期紫砂壶花塑器(以下简称为花塑器)的造型特征。通过运用文献、考古两重证据法与分型图谱法,依据茶事行为与茶具的发展脉络对花塑器进行历史溯源,选取明清时期120把花塑器建立三型十三式的造型图谱,梳理明清时期名家名壶对花塑器进行演变概述,进而按照时间演进顺序归纳各型花塑器的演变规律。由明代中晚期发展至清代的花塑器,其造型取象由植物型发端、后由以器物型为主转向以植物型为主,设计风格由具体繁复的写实转向概括凝练的写意,呈现出渐进式、意象化的演变特征,对于紫砂设计的守正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壶花塑器 明清时期 两重证据 分型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