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末农民起义军初期入川作战问题探讨
1
作者 田尚 《社会科学研究》 1983年第6期110-113,共4页
明崇祯六年(1633)底和七年初,集中在河北的各部农民军,纷纷渡过黄河,实行战略转移。其中,一部分向西进军,有的入四川,有的进陕西;一部分留在河南、湖广,牵制敌人。入川者为谁?是否有李自成和张献忠?文献记载大有差异,史学界的看法也各... 明崇祯六年(1633)底和七年初,集中在河北的各部农民军,纷纷渡过黄河,实行战略转移。其中,一部分向西进军,有的入四川,有的进陕西;一部分留在河南、湖广,牵制敌人。入川者为谁?是否有李自成和张献忠?文献记载大有差异,史学界的看法也各有不同。大约有这样几种说法:首先,欧阳直的《蜀乱》认为,崇祯六年,张献忠所部农民军曾入四川,旋退回湖北;而崇祯七年入川者,无张献忠。“癸酉(即六年)流寇张献忠自陕西战败,遁入川。部院洪承畴,总兵左良玉等率师追之,径入楚。……甲戌(即七年)一斗粟、中斗星、过天星等踞巴山,摇黄贼、夺世王、争天王、争食王、行十万、马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献忠 明末农民起义军 李自成 崇祯 四川 文献记载 史学界 薛仁贵 陕西平利 入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末农民起义军回族领袖马守应
2
作者 孙祚民 《齐鲁学刊》 1980年第1期33-41,共9页
出身于回族的起义领袖马守应,是明末农民战争中重要农民领袖之一。他很早就参加和领导了农民起义,并且始终坚持了反明斗争,直至因病逝世。他的斗争事迹,已经引起史学界和民族史工作者的注意和重视,但至今还没有见到有关这方面的专论。... 出身于回族的起义领袖马守应,是明末农民战争中重要农民领袖之一。他很早就参加和领导了农民起义,并且始终坚持了反明斗争,直至因病逝世。他的斗争事迹,已经引起史学界和民族史工作者的注意和重视,但至今还没有见到有关这方面的专论。本文是根据我在研究明末农民战争史过程中积累的一些史料写成的。限于涉猎的文献不多,还很简单粗略;有些肤浅的分析,也不一定正确,甚至会存在不妥或错误。仅供给有志于进行这方面研究的同志参考,并请大家不吝指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自成起义 明末农民起义军 明末农民战争 张献忠 高迎祥 起义领袖 崇祯 罗汝才 十三年 纪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张献忠农民起义的流寇主义问题 被引量:2
3
作者 袁庭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53-57,共5页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爆发过多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可是,他们英勇奋战的结局不可避免的都失败了。史学界曾经有很多同志著书撰文来研究这种失败的原因,不少具体问题也被逐步地提了出来,流寇主义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明末农民大起义是我国...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爆发过多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可是,他们英勇奋战的结局不可避免的都失败了。史学界曾经有很多同志著书撰文来研究这种失败的原因,不少具体问题也被逐步地提了出来,流寇主义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明末农民大起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斗争最尖锐、对后世影响也最深远的一次农民大起义,也是在“流”字上表现最突出的农民大起义。在过去的有关史籍中,几乎毫无例外地将明末农民起义军称为“流寇”、“流贼”,《明史》中记载农民大起义的部分也叫《流贼传》。 基于这种历史现象,早在四十年前,就有研究者提出了流寇主义的问题,认为在这种长期流动的作战方式之中包含着一种流寇主义的政治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献忠 流动作战 明末农民起义军 崇祯 地方政权 明季 驿卒 封建统治 广大农民 西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明末农民战争的“流寇主义”
4
作者 陈新权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53-59,共7页
明末农民战争,和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所有的农民战争一样,最后仍然陷于失败。明末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认为,重要的原因是“流寇主义”,即没有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从事长期的大规模流动作战。明末农民战争的确存在过“流寇主... 明末农民战争,和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所有的农民战争一样,最后仍然陷于失败。明末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认为,重要的原因是“流寇主义”,即没有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从事长期的大规模流动作战。明末农民战争的确存在过“流寇主义”,即从事流动作战的战略方式,给农民战争带来了某些消极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明末农民战争并不是始终采取流动作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农民战争 李自成 明末农民起义军 流动 作战 张献忠 明王朝 杨嗣昌 崇祯 十三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二与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与方福仁先生商榷
5
作者 刘德鸿 《人文杂志》 1983年第3期92-95,共4页
《人文杂志》1980年第6期刊登的方福仁的《从王二谈到李自成在明末农民战争前期的地位》一文(以下简称“方文”),不为传统之见所囿,能够自辟蹊径,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读后很受启发。但又觉得有些论点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
关键词 王二 明末农民战争 王左 王子 明末农民起义军 崇祯 纪略 天启 误写 吴伟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农民起义
6
作者 李桂海 《江淮论坛》 1981年第6期92-94,共3页
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农民起义,在封建社会,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历史现象。不仅中国有,在欧洲也屡见不鲜。如俄国的拉辛和普加乔夫起义,并不反对沙皇,反而以蒙难的沙皇的名义,来号召和领导起义。在中国就更多了。连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 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农民起义,在封建社会,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历史现象。不仅中国有,在欧洲也屡见不鲜。如俄国的拉辛和普加乔夫起义,并不反对沙皇,反而以蒙难的沙皇的名义,来号召和领导起义。在中国就更多了。连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也曾自称为建文帝孽子的后裔。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农民起义军 贪官 窦建德 封建社会 建文帝 历史现象 普加乔夫起义 李自成 代表性 刘七起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明末农民军实行“均田”的一条史料 被引量:1
7
作者 赖家度 《江汉论坛》 1963年第10期57-57,共1页
明末农民起义军是否实行过“均田”政策?这是研究明末农民战争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对这一问题,近年来史学界正不断进行研究和讨论,达里我补充一项论证,供大家参考。有关李自成军实行均田的史料,大家都知道,记载最明确的是《罪惟录》,其... 明末农民起义军是否实行过“均田”政策?这是研究明末农民战争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对这一问题,近年来史学界正不断进行研究和讨论,达里我补充一项论证,供大家参考。有关李自成军实行均田的史料,大家都知道,记载最明确的是《罪惟录》,其中说李自成在崇祯十七年实行过“贵贱均田之制”,这说明了“均田”是一种制度;另外,大家根据《出劫纪略》中关于李自成“割富济贫”这条史料,又论证了农民军确实实行过均田制。但农民夺得土地以后又怎样呢?大家还未作进一步论证。关于这一点,我从《出劫纪略》另一篇记载中获得一点消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自成 均田制 明末农民战争 明末农民起义军 十七年 史料 贵贱均田 实行 纪略 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大西军在四川“屠戮生民”之问题
8
作者 李三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80-85,71,共7页
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是几与李自成齐名的历史人物。他于1644年初,率领一路军马由湘西进入四川,到该年年底占领了整个四川省,建立了“大西国”农民政权,改元为大顺,张献忠称为皇帝。1647年,张献忠兵败身亡,大西军在孙可望、李定国... 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是几与李自成齐名的历史人物。他于1644年初,率领一路军马由湘西进入四川,到该年年底占领了整个四川省,建立了“大西国”农民政权,改元为大顺,张献忠称为皇帝。1647年,张献忠兵败身亡,大西军在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诸将领率领下退出了四川,转战于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湖南各地。张献忠的这支农民起义军队,在占据四川三年多的时间里,对此“天府之国”所造成的变化及影响如何?本文拟就此问题略述己见。 明季有关张献忠兵据四川的很多史料,大都说大西军在四川军纪不好,杀人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献忠 四川 明末农民起义军 历史人物 李自成 四川省 云南 广西 贵州 李定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战争与土地问题
9
作者 李桂海 《社会科学研究》 1982年第4期51-55,共5页
探讨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时,论者常“以土地兼并”作为回答,这当然没有错。但是土地兼并与每一次农民战争到底有什么具体的因果关系,却是一个需要我们从多种角度去加以探索的问题。一土地问题是否农民战争的核心?在封建社会,土地是最基... 探讨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时,论者常“以土地兼并”作为回答,这当然没有错。但是土地兼并与每一次农民战争到底有什么具体的因果关系,却是一个需要我们从多种角度去加以探索的问题。一土地问题是否农民战争的核心?在封建社会,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对广大农民来说,土地问题是关系到他们生死存亡的大事。但是,在唐以前的历次农民战争中,并没有明确提出过土地和贫富不均的问题。宋以后虽然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但明确提出土地问题却是明以后的事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战争 土地兼并 地主阶级 封建社会 均贫富 贫富不均 均田制 统治阶级 明末农民起义军 土地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能把农民战爭失敗的根本原因归結为“流寇主义”——评孙祚民同志《中国农民战爭和“流寇主义”问題》一文
10
作者 姚达人 翟华林 《文史哲》 1965年第1期26-33,共8页
关于孙祚民同志所写的有关中国历史上次民战爭的文章中的严重错误观点,已经有许多同志批判过。其中关于中国农民战爭失败的根本原因,孙祚民同志的论点也是错誤的。这种错误观点,是和孙祚民同志其他文章的总的倾向有内在联系;是站在剝削... 关于孙祚民同志所写的有关中国历史上次民战爭的文章中的严重错误观点,已经有许多同志批判过。其中关于中国农民战爭失败的根本原因,孙祚民同志的论点也是错誤的。这种错误观点,是和孙祚民同志其他文章的总的倾向有内在联系;是站在剝削阶级立場上丑化农民,歪曲农民战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农民起义军 中国农民战争 主义 农民革命 中国历史 李自成起义 史学工作者 根本原因 积极作用 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洪承畴评价的几点思考
11
作者 苏双碧 《东南学术》 CSSCI 1996年第3期59-62,共4页
关键词 洪承畴 历史人物 明末农民起义军 明王朝 兵部尚书 清初社会 清军 辛亥革命 民族利益 皇太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政治道德对廉政的作用
12
作者 苏伟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4-94,共1页
谈谈政治道德对廉政的作用苏伟马克思说过:“不可收买是最崇高的政治美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374页。)政治道德的高尚与否,对廉政起着重要而直接的影响作用。中国传统文化要求“为政以德”,讲究“修身、齐家、... 谈谈政治道德对廉政的作用苏伟马克思说过:“不可收买是最崇高的政治美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374页。)政治道德的高尚与否,对廉政起着重要而直接的影响作用。中国传统文化要求“为政以德”,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西方资产阶级也都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道德 公共权力 无产阶级政党 党和国家 “艰苦奋斗” “清” 《毛泽东选集》 明末农民起义军 实事求 《甲申三百年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的“均田定役”与“均田免粮”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伯涵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2-37,共6页
明中叶以后,某些主张改革田赋徭役积弊的官员,主张“均田定役”,通过调整乡官、乡绅、豪强地主和小户的徭役田粮负担而缓和社会矛盾。到明末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用以争取老百姓的支持,扩大农民军的影响。“均田定役”和... 明中叶以后,某些主张改革田赋徭役积弊的官员,主张“均田定役”,通过调整乡官、乡绅、豪强地主和小户的徭役田粮负担而缓和社会矛盾。到明末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用以争取老百姓的支持,扩大农民军的影响。“均田定役”和“均田免粮”虽然有联系,但其内涵是大不相同的。本文着重阐述两者的来由和演变过程以及它们的具体内容和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田 明末农民起义军 豪强地主 乡绅 乡官 历史作用 田赋 演变过程 社会矛盾 徭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张献忠入川作战次数问题——答田尚同志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纲 《社会科学研究》 1984年第2期110-113,共4页
近读田尚同志在《社会科学研究》一九八三年第六期发表的《明末农民起义军初期入川作战问题探讨》一文,获益匪浅。因其中对我的《张献忠入川作战不是两次而是五次》(载《重庆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年第四期)一文的部分论点提出了不同看... 近读田尚同志在《社会科学研究》一九八三年第六期发表的《明末农民起义军初期入川作战问题探讨》一文,获益匪浅。因其中对我的《张献忠入川作战不是两次而是五次》(载《重庆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年第四期)一文的部分论点提出了不同看法,又觉田文所持论据尚难以服人,故写此文再论并兼以奉答。一,关于张献忠崇祯六年入川作战问题田尚同志认为:“《蜀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献忠 明末农民起义军 崇祯 四川 乾隆 再论 官僚地主 十七年 明末清初 翰林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在历史研究中运用模糊方法的问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桂海 《社会科学研究》 1986年第1期44-52,共9页
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在1965年首次提出了模糊集(或叫弗晰集)的概念后,随之而发展起来的模糊逻辑,已成为人们认识事物的准确性与模糊性相互关系的重要方法。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某些现象常带有很大的模糊性,难以用准确的概念加以表述。... 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在1965年首次提出了模糊集(或叫弗晰集)的概念后,随之而发展起来的模糊逻辑,已成为人们认识事物的准确性与模糊性相互关系的重要方法。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某些现象常带有很大的模糊性,难以用准确的概念加以表述。对于这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现象 历史研究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官营手工业 明末农民起义军 历史真实 奴隶制社会 资本主义萌芽 私营手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坛神探源 被引量:1
16
作者 雷翔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40-41,44,共3页
还坛神探源雷翔“还坛神”活动中.自述起源处不少:“六曹会上.玄黄启教、罗公师祖、赵侯法王、五通圣主、五通法主……湖北启教、众朝祖师……来龙山、感应坛、巫启法官……”凡重要仪式,必有“请师”内容;凡“请师”.必述源流.... 还坛神探源雷翔“还坛神”活动中.自述起源处不少:“六曹会上.玄黄启教、罗公师祖、赵侯法王、五通圣主、五通法主……湖北启教、众朝祖师……来龙山、感应坛、巫启法官……”凡重要仪式,必有“请师”内容;凡“请师”.必述源流.内容大都如上.主持“还坛神”活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坛神” 长江中下游 土家族地区 卫所制度 民间信仰 卫所地区 屯堡文化 明末农民起义军 文化差异 西方资本主义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张献忠 被引量:1
17
作者 黎邦正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43-51,共9页
张献忠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重要领袖.封建文人与资产阶级学者,将他描绘为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嗜杀成性的神经病狂.解放后史学界发掘了很多为张献忠辨诬的材料,但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为了陷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张献忠在谷城的伪降... 张献忠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重要领袖.封建文人与资产阶级学者,将他描绘为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嗜杀成性的神经病狂.解放后史学界发掘了很多为张献忠辨诬的材料,但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为了陷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张献忠在谷城的伪降,别有用心地说成是变节行为.扣上“投降派”的帽子.对张献忠的评价又陷入混乱.“四人帮”倒台后,这些问题得到一些澄清,但对张献忠在明末农民起义中的作用仍估计不足.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张献忠在农民战争史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献忠 农民利益 明末农民起义军 农民战争 李自成 杨嗣昌 地主阶级 封建 四川 孙可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钱币论文集》已经出版
18
作者 金容志 《武汉金融》 1986年第3期47-,共1页
湖北金融学会钱币研究组最近从省内、外征集的钱币论文中精选一部分文章,刊印成单行本,书名《湖北钱币论文集》。该书收集论文20余篇,其中有千家驹同志在中国钱币首届年会上的讲话;有抗日根据地鄂豫边区建设银行发行边币和三家印钞厂的... 湖北金融学会钱币研究组最近从省内、外征集的钱币论文中精选一部分文章,刊印成单行本,书名《湖北钱币论文集》。该书收集论文20余篇,其中有千家驹同志在中国钱币首届年会上的讲话;有抗日根据地鄂豫边区建设银行发行边币和三家印钞厂的历史;有我国铜钱通史的概略和湖北、江苏省制钱、铜元的渊源;有宋代江南要塞湖北西塞山出土宋代银锭的记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农民起义军 抗日根据地 建设银行 家印 金融学会 西塞山 永昌通宝 内部发行 半殖民地半封建 元代纸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李岩及其被杀问题
19
作者 李恩普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2期79-84,共6页
李自成为什么杀李岩?对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中的这个问题,《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是这样记述的: 李岩者,故劝自成以不杀收人心者也。及陷京师,保护懿安皇后,令自尽。又独于士大夫无所拷掠,金星等大忌之。定州之败,河南州县多反正... 李自成为什么杀李岩?对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中的这个问题,《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是这样记述的: 李岩者,故劝自成以不杀收人心者也。及陷京师,保护懿安皇后,令自尽。又独于士大夫无所拷掠,金星等大忌之。定州之败,河南州县多反正。自成召诸将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自成 明末农民起义军 士大夫 州县 河南 地主阶级 定州 政治远见 官府 京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