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石川及明星影片公司的文化策略及价值重估——在“鸳鸯蝴蝶派”的文化场域中
1
作者 包燕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3-99,共7页
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老上海电影市场最有影响的力量,浙籍文化商人张石川及其明星影片公司提供了商业成功的范本。放在鸳鸯蝴蝶派的文化场域,张石川及明星制片获得了有效的定位与阐释。即在文化视野上,它们立足于旧派的市民伦理,同时又... 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老上海电影市场最有影响的力量,浙籍文化商人张石川及其明星影片公司提供了商业成功的范本。放在鸳鸯蝴蝶派的文化场域,张石川及明星制片获得了有效的定位与阐释。即在文化视野上,它们立足于旧派的市民伦理,同时又关注新派的大众启蒙。在审美趣味上,它们立足电影的道德教化,同时又释放大众的娱乐快感。正是这种缝合性的文化配方,满足了受众的多维诉求。张石川及明星影片公司对鸳蝴传统的实践经验,为当下华语商业电影的制片策略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石川 明星影片公司 文化策略 价值重估 鸳鸯蝴蝶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3年明星公司对于电影新题材的开拓
2
作者 韩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53-56,共4页
1933年是早期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国产电影从这一年起逐渐摆脱了武侠神怪及言情等题材的束缚,开始关注现实生活,表现时代内容,承担社会责任。明星影片公司作为早期中国电影界的佼佼者亦于1933年发生转变,开始尝试拍摄与时代... 1933年是早期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国产电影从这一年起逐渐摆脱了武侠神怪及言情等题材的束缚,开始关注现实生活,表现时代内容,承担社会责任。明星影片公司作为早期中国电影界的佼佼者亦于1933年发生转变,开始尝试拍摄与时代接轨的新题材。破产乡村的天灾人祸、腐化都市的劳资矛盾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的底层劳动者的觉醒与反抗等以往几乎不曾得到关注的题材在此时均受到了明星影片公司的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3年 明星影片公司 新题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20年代上海的电影制作公司——以文艺界人际网络为基础的电影制作业的展开 被引量:6
3
作者 菅原庆乃 《现代中文学刊》 2011年第1期11-23,共13页
本论文对早期中国电影史研究成果再探讨,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提出在1920年代上海电影制作业的实际状态。该时期上海电影制作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电影制作公司的激烈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电影制作公司要确保资金和人才、建立制作... 本论文对早期中国电影史研究成果再探讨,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提出在1920年代上海电影制作业的实际状态。该时期上海电影制作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电影制作公司的激烈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电影制作公司要确保资金和人才、建立制作、发行、放映网的同时,还要响应改良社会、反帝国民族主义等社会对电影界的呼吁。明星影片公司的成功正是在文艺界的人际网络的推动下来完善这些条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史 20年代上海电影业 反帝国主义 民族主义 明星影片公司 英美烟草公司影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寓居上海:石库门里弄与中国早期电影的“地方感”生产 被引量:2
4
作者 艾青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5-118,共4页
在人文地理学的"地方感"、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生产理论及媒介地理学的"空间媒介"视野下,以发迹于石库门里弄的明星影片公司为历史案例,发现媒介生产与城市建筑交融滋生出物质性层面"生产电影的地方感"与... 在人文地理学的"地方感"、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生产理论及媒介地理学的"空间媒介"视野下,以发迹于石库门里弄的明星影片公司为历史案例,发现媒介生产与城市建筑交融滋生出物质性层面"生产电影的地方感"与文本性层面"电影生产的地方感",并且这样辩证动态的"地方感"呈现空间媒介的生产性,促进了电影与城市在连接"全球—地方"维度上的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库门里弄 地方感 空间生产 空间媒介 明星影片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早期电影“教化”思潮 被引量:1
5
作者 江萌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4-231,共8页
以明星影片公司为代表的中国早期电影"教化"思潮,希望通过电影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不足,注重"加一点改良社会、提高道德的力量在影片里",以教化人生、教化社会为主旨;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在电影"艺术幼稚的时... 以明星影片公司为代表的中国早期电影"教化"思潮,希望通过电影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不足,注重"加一点改良社会、提高道德的力量在影片里",以教化人生、教化社会为主旨;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在电影"艺术幼稚的时代,实在不敢太新",因而提出"在营业主义上加一点良心",主张"在戏里面把感化人心的善意穿插进去",探索"影戏的意味及摄成影戏的可能性"。"教化"思潮注重电影的社会使命感和教育功能,强调"主义"的表达要与较好的电影叙事相结合,努力探索电影的审美特性,是中国早期重要的电影思想观念,对于中国现代民族电影的观念建构和创作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早期电影 明星影片公司 现代民族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