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我国偶像性体育明星社会影响力探析
被引量:
12
1
作者
孙鸿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5-147,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以孙杨、林丹、李娜、姚明、刘翔、丁俊晖等为代表的偶像性体育明星的社会影响力进行分析。他们的社会影响力表现在其对社会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与引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与传播,对中国崭新形象的展示与国际交流融...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以孙杨、林丹、李娜、姚明、刘翔、丁俊晖等为代表的偶像性体育明星的社会影响力进行分析。他们的社会影响力表现在其对社会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与引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与传播,对中国崭新形象的展示与国际交流融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与促进,对体育项目的普及推广与升华,对时尚潮流的革新与突破等方面。今后提升偶像性体育明星社会影响力的对策包括:培育偶像性体育明星的品牌意识,对其进行整体设计打造;延长偶像性体育明星效应,促使其影响力最大化;借鉴演艺界推广经验,加大宣传力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社会学
体育传播
偶像
性体育
明星
社会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跨媒体叙事与参与式文化生产:融合文化语境下偶像明星的制造机制
被引量:
32
2
作者
赵丽瑾
侯倩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9-104,共6页
偶像明星及其文化现象,关联某种时代焦虑和行业担忧,在"融合文化"的社会语境和理论阐释中,跨媒体叙事和参与式文化生产建构了偶像明星的制造机制,粉丝在这一机制的运作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和主导作用。偶像明星是融合文...
偶像明星及其文化现象,关联某种时代焦虑和行业担忧,在"融合文化"的社会语境和理论阐释中,跨媒体叙事和参与式文化生产建构了偶像明星的制造机制,粉丝在这一机制的运作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和主导作用。偶像明星是融合文化语境中媒介、文化、产业、资本融合的产物,并与中国当代影视产业结构、网络文化、大众审美等问题密切相关。此外,偶像明星(idol)的研究有别于传统明星(star)理论,是以新的视角和维度拓展明星研究理论基础和学科范畴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文化
偶像
明星
跨媒体叙事
参与式文化
明星
制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特型演员到偶像明星的符号学解读
被引量:
1
3
作者
樊露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27,共3页
"建国三部曲"起用偶像明星获得了商业成功,也暗合"去政治化"的历史逻辑。特型演员通过化妆术遮蔽自我符号形体和指涉对象具有镜像关系的单一图像符号,而偶像明星作为"多义性的复合结构",在角色中保存并...
"建国三部曲"起用偶像明星获得了商业成功,也暗合"去政治化"的历史逻辑。特型演员通过化妆术遮蔽自我符号形体和指涉对象具有镜像关系的单一图像符号,而偶像明星作为"多义性的复合结构",在角色中保存并释放自我,将个人魅力与历史人物的魅力叠加,形成符号意义的增值。符号形体和对象的"肖似性"关联不仅基于外在的可视形象,更是基于一种文化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三部曲
特型演员
偶像
明星
符号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评《建国大业》“明星化”的戏剧张力
4
作者
曾仙乐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62,共2页
172位明星同拍一部电影,这在中国电影史上尚属创新之举;172位明星同拍一部主旋律电影,这在中国电影界亦是史无前例。也就是说,以往的影片无论是导演叙事还是观众接受都存在一种共识:即主旋律与明星特别是时尚偶像明星不能同时存在...
172位明星同拍一部电影,这在中国电影史上尚属创新之举;172位明星同拍一部主旋律电影,这在中国电影界亦是史无前例。也就是说,以往的影片无论是导演叙事还是观众接受都存在一种共识:即主旋律与明星特别是时尚偶像明星不能同时存在,主旋律意味着政治与意识形态性;明星则是娱乐与大众,两者是矛盾且对立的。凶此,由大量明星出演主旋律电影,这本身就是一种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像
明星
戏剧张力
主旋律电影
中国电影史
意识形态性
电影界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失孤》:传播学视阈下艺术加工与创作原型的关系考索
5
作者
胡卡妮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7-30,共4页
《失孤》(彭三源)是一部2015年上映的电影。上映之时,因直击社会痛点的寻子题材,以及刘德华、井柏然等偶像明星的加持而备受关注。时隔多年,这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再度吸引了不少流量,这是因为剧中主人公原型郭刚堂终于寻子成功。艺...
《失孤》(彭三源)是一部2015年上映的电影。上映之时,因直击社会痛点的寻子题材,以及刘德华、井柏然等偶像明星的加持而备受关注。时隔多年,这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再度吸引了不少流量,这是因为剧中主人公原型郭刚堂终于寻子成功。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巧妙叠加,不免让人生出“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感叹,影片因此有一个更具戏剧性的“续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孤》
刘德华
艺术创作
戏如人生
偶像
明星
现实生活
传播学视阈
人生如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偶像性体育明星社会影响力探析
被引量:
12
1
作者
孙鸿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5-147,共3页
基金
2012年度上海体育社会科学
决策咨询项目(TYSKYJ2012122):上海体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策研究
文摘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以孙杨、林丹、李娜、姚明、刘翔、丁俊晖等为代表的偶像性体育明星的社会影响力进行分析。他们的社会影响力表现在其对社会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与引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与传播,对中国崭新形象的展示与国际交流融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与促进,对体育项目的普及推广与升华,对时尚潮流的革新与突破等方面。今后提升偶像性体育明星社会影响力的对策包括:培育偶像性体育明星的品牌意识,对其进行整体设计打造;延长偶像性体育明星效应,促使其影响力最大化;借鉴演艺界推广经验,加大宣传力度等。
关键词
体育社会学
体育传播
偶像
性体育
明星
社会影响力
分类号
G80-05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跨媒体叙事与参与式文化生产:融合文化语境下偶像明星的制造机制
被引量:
32
2
作者
赵丽瑾
侯倩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9-104,共6页
文摘
偶像明星及其文化现象,关联某种时代焦虑和行业担忧,在"融合文化"的社会语境和理论阐释中,跨媒体叙事和参与式文化生产建构了偶像明星的制造机制,粉丝在这一机制的运作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和主导作用。偶像明星是融合文化语境中媒介、文化、产业、资本融合的产物,并与中国当代影视产业结构、网络文化、大众审美等问题密切相关。此外,偶像明星(idol)的研究有别于传统明星(star)理论,是以新的视角和维度拓展明星研究理论基础和学科范畴的尝试。
关键词
融合文化
偶像
明星
跨媒体叙事
参与式文化
明星
制造机制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特型演员到偶像明星的符号学解读
被引量:
1
3
作者
樊露露
机构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27,共3页
文摘
"建国三部曲"起用偶像明星获得了商业成功,也暗合"去政治化"的历史逻辑。特型演员通过化妆术遮蔽自我符号形体和指涉对象具有镜像关系的单一图像符号,而偶像明星作为"多义性的复合结构",在角色中保存并释放自我,将个人魅力与历史人物的魅力叠加,形成符号意义的增值。符号形体和对象的"肖似性"关联不仅基于外在的可视形象,更是基于一种文化习惯。
关键词
建国三部曲
特型演员
偶像
明星
符号学
分类号
J91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评《建国大业》“明星化”的戏剧张力
4
作者
曾仙乐
机构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62,共2页
文摘
172位明星同拍一部电影,这在中国电影史上尚属创新之举;172位明星同拍一部主旋律电影,这在中国电影界亦是史无前例。也就是说,以往的影片无论是导演叙事还是观众接受都存在一种共识:即主旋律与明星特别是时尚偶像明星不能同时存在,主旋律意味着政治与意识形态性;明星则是娱乐与大众,两者是矛盾且对立的。凶此,由大量明星出演主旋律电影,这本身就是一种悖论,
关键词
偶像
明星
戏剧张力
主旋律电影
中国电影史
意识形态性
电影界
叙事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失孤》:传播学视阈下艺术加工与创作原型的关系考索
5
作者
胡卡妮
机构
贵州日报报刊社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7-30,共4页
文摘
《失孤》(彭三源)是一部2015年上映的电影。上映之时,因直击社会痛点的寻子题材,以及刘德华、井柏然等偶像明星的加持而备受关注。时隔多年,这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再度吸引了不少流量,这是因为剧中主人公原型郭刚堂终于寻子成功。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巧妙叠加,不免让人生出“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感叹,影片因此有一个更具戏剧性的“续集”。
关键词
《失孤》
刘德华
艺术创作
戏如人生
偶像
明星
现实生活
传播学视阈
人生如戏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我国偶像性体育明星社会影响力探析
孙鸿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跨媒体叙事与参与式文化生产:融合文化语境下偶像明星的制造机制
赵丽瑾
侯倩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特型演员到偶像明星的符号学解读
樊露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评《建国大业》“明星化”的戏剧张力
曾仙乐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失孤》:传播学视阈下艺术加工与创作原型的关系考索
胡卡妮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