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抒情与商业:《剑桥中国文学史》中的明代诗歌研究范式 被引量:2
1
作者 颜子楠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6-125,164,共11页
《剑桥中国文学史》于2013年出版了中文版,国内学界对这部文学史的讨论集中在判断其理论框架的优劣与利弊,但尚未思考欧美汉学为何会提出“文学文化史”的研究框架。《剑桥中国文学史》对于其读者群体的关注导致了这一研究框架的产生。... 《剑桥中国文学史》于2013年出版了中文版,国内学界对这部文学史的讨论集中在判断其理论框架的优劣与利弊,但尚未思考欧美汉学为何会提出“文学文化史”的研究框架。《剑桥中国文学史》对于其读者群体的关注导致了这一研究框架的产生。此外,作为一个“边缘学科”,欧美汉学需要与西方学术体系内的主流学科进行互动,因此转向“跨学科研究”。以明代诗歌为例,欧美汉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大多是从西方学术体系内的主流学科借鉴而来的,这主要是因为欧美汉学在明代诗歌方面缺少“文学本位”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汉学 明代诗歌 文学文化史 文学本位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启与明代诗歌 被引量:2
2
作者 曾庆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3-135,共3页
高启诗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作品中浸淫着的朴实和率真。他诗中那种"臞而清"的风格,对中晚明时期及以后的诗歌创作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可谓开了明诗创作中简单率直的诗歌风气之先声。高启对明代诗歌的影响不仅仅是复古的诗学理... 高启诗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作品中浸淫着的朴实和率真。他诗中那种"臞而清"的风格,对中晚明时期及以后的诗歌创作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可谓开了明诗创作中简单率直的诗歌风气之先声。高启对明代诗歌的影响不仅仅是复古的诗学理论主张的提出。他的影响更主要的还在于,他是我国文坛上不以诗名谋功名的第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启 明代诗歌 文人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明代诗歌理论的进展
3
作者 张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1-35,共5页
我国诗歌理论源远流长,从孔子开始,中经《毛诗大序》、钟嵘的《诗品》,直到唐代皎然的《诗式》、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可谓繁花似锦。其它一些文论著作如曹丕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 我国诗歌理论源远流长,从孔子开始,中经《毛诗大序》、钟嵘的《诗品》,直到唐代皎然的《诗式》、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可谓繁花似锦。其它一些文论著作如曹丕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也都有专门论述诗歌理论的篇章段落。但是,笔者认为诗歌理论到明代才真正完备成熟。这不是偶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诗歌 理论的进展 诗歌理论 诗论著作 兴象风神 诗源 辩体 体格声调 透彻之悟 《诗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非古典传统——读《中国诗歌通史·明代卷》 被引量:1
4
作者 廖可斌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中国诗歌通史·明代卷》特别注意明代诗歌的地域性、理论与创作互动、流派化、复古与反复古和表达个人情感两条主线并行等特征,构筑了时间与空间结合、理论与创作两个层面互动、两条主线并行交织这样一个立体、动态的明代诗歌发... 《中国诗歌通史·明代卷》特别注意明代诗歌的地域性、理论与创作互动、流派化、复古与反复古和表达个人情感两条主线并行等特征,构筑了时间与空间结合、理论与创作两个层面互动、两条主线并行交织这样一个立体、动态的明代诗歌发展史叙述框架,完整、深刻地展现了明代诗歌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其中对明代以追求表达个人情感为宗旨的诗歌潮流的揭示尤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着眼于时间的古代文学概念与着眼于审美形态的古典文学概念两者之间并不能划等号。中国古代文学中并存着古典文学传统和非古典文学传统,对其中的非古典文学传统,特别是非古典文学传统的诗文,我们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并根据非古典文学传统的标准对之作出准确阐释和合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诗歌 古代文学 古典传统 非古典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沧浪歌未阑:明代东北诗歌创作的兴替
5
作者 赵宏 沈天琦 陈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9-174,共6页
明朝对东北尤其是辽东的有效治理,推动了东北文化的发展。就诗歌来说,由明初文士从军征辽诗歌、镇抚辽东的抚臣诗歌、流放东北的流人诗歌以及东北本土文人诗歌等共同构成了有明一代东北诗歌创作蔚为大观的景象。在从军征辽诗作当中,唐... 明朝对东北尤其是辽东的有效治理,推动了东北文化的发展。就诗歌来说,由明初文士从军征辽诗歌、镇抚辽东的抚臣诗歌、流放东北的流人诗歌以及东北本土文人诗歌等共同构成了有明一代东北诗歌创作蔚为大观的景象。在从军征辽诗作当中,唐之淳的作品描述东北山川物产,堪称诗史;马文升等人的抚辽诗作则表现出明代东北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和明统治者对东北及其文化的认知;程启充、徐文华、刘琦等流人作品虽然也有思乡情切,但更多的是对东北山川的歌咏;以贺钦等人为代表的东北本土诗人则表现出了不亚于中原诗人的创作才情与文化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诗歌 东北文化 东北诗歌 流人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于谦的诗歌 被引量:3
6
作者 钱国莲 项文惠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2期154-158,共5页
于谦是功勋卓越的民族英雄。从其存诗,可以窥见其高尚人格。在创作中,他关注现实,自觉追求诗歌内容的真实性,而较少注重诗歌的创作技巧,其诗呈现出一种清新朴素的天然本色,在当时“台阁体”盛行一时的情况下,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在... 于谦是功勋卓越的民族英雄。从其存诗,可以窥见其高尚人格。在创作中,他关注现实,自觉追求诗歌内容的真实性,而较少注重诗歌的创作技巧,其诗呈现出一种清新朴素的天然本色,在当时“台阁体”盛行一时的情况下,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在明朝前期诗坛上独放异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谦 现实主义 明代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嘉靖碧山吟社考论 被引量:3
7
作者 查清华 王洪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6-123,284,共8页
碧山吟社在明代三度兴废,规模当以嘉靖年间为最大。社员构成不仅是同乡,且多为同年乃至师生关系;多有不屈权贵、遭忌乞休的仕宦经历,强烈的情感共鸣成为碧山吟社复兴的内在动力。吟社继承了江南文人以诗会友的传统,他们登临山水,吟赏烟... 碧山吟社在明代三度兴废,规模当以嘉靖年间为最大。社员构成不仅是同乡,且多为同年乃至师生关系;多有不屈权贵、遭忌乞休的仕宦经历,强烈的情感共鸣成为碧山吟社复兴的内在动力。吟社继承了江南文人以诗会友的传统,他们登临山水,吟赏烟霞,雅集饮宴,谈文论艺。从力谏到乞归,从拜佛参禅到"雍容经济",从追求空灵闲雅、自在超脱的山林之趣,到抒写心系社稷、蒿目时艰的苍生之念,均取决于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他们鄙弃虚名浮利,坚守独立人格;其诗风亦在"冲淡清逸"与"豪放雄奇"之间相应转换。这是一种刚柔相济、儒道互补的文化个性,集中体现了无锡地区"不争"和"秉义"相统一的传统风习,也是江南地域带有普遍性的人文习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山吟社 江南文化 明代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德潜与“格调”说辨析
8
作者 刘靖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5-89,共5页
尽管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沈德潜诗歌思想常常被不言而喻地定位为"格调"说,但从其对自己诗歌思想的描述,对"格"、"调",以及"格调"等概念的使用,对诗歌"复古""关乎人伦日用及古... 尽管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沈德潜诗歌思想常常被不言而喻地定位为"格调"说,但从其对自己诗歌思想的描述,对"格"、"调",以及"格调"等概念的使用,对诗歌"复古""关乎人伦日用及古今成败兴坏之故……所谓其言有物也",而非体格声调、兴象风神的强调,以及对明诗的价值判断等方面看,沈德潜与"格调"说实有巨大差异。沈德潜对明诗,对明代的"格调",所持乃反思态度,而非一脉相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德潜 “格调”说 明代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朝诗集》述要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琳 孙之梅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5期88-92,共5页
《列朝诗集》述要王琳,孙之梅钱谦益的《列朝诗集》选录了有明一代三百年间近两千个诗人的作品,并为他们作了简明扼要的小传,完整地反映了明代诗歌的发展轨迹和各、时期、各个流派以及每个作家的创作风貌,成为我们今天研究明代诗歌... 《列朝诗集》述要王琳,孙之梅钱谦益的《列朝诗集》选录了有明一代三百年间近两千个诗人的作品,并为他们作了简明扼要的小传,完整地反映了明代诗歌的发展轨迹和各、时期、各个流派以及每个作家的创作风貌,成为我们今天研究明代诗歌和历史文化演变的最为珍贵的资料。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谦益 《明史·文苑传》 十才子 复古派 明代诗歌 诗集 小传 马之骏 述要 闽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立互补趋于融通─—《列朝诗集小传》、《静志居诗话》对读三则 被引量:1
10
作者 同林 利民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6-8,共3页
对立互补趋于融通─—《列朝诗集小传》、《静志居诗话》对读三则同林,利民明代诗坛,派别纷呈,争论不休;而到了清代,尽管也出现了不少,但总的来说,则是在明代文学发展的基础上,对立互补,趋向融合,进而达到诗论文学的集大成。... 对立互补趋于融通─—《列朝诗集小传》、《静志居诗话》对读三则同林,利民明代诗坛,派别纷呈,争论不休;而到了清代,尽管也出现了不少,但总的来说,则是在明代文学发展的基础上,对立互补,趋向融合,进而达到诗论文学的集大成。所以,有人说,“清代诗论的最基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朝诗集小传》 对立互补 李梦阳 袁宏道 明代诗歌 唐寅 七子派 清代诗论 比较分析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