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白话小说中的监生 被引量:1
1
作者 叶楚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7-143,共7页
按照获取身份的不同目的,明代白话小说中的监生形象可以分为三种类别,而这三类正好代表了小说作者对于监生的三种不同态度。其中,第三类监生形象尤其值得探究。通过作者的刻意渲染与多种建构方式,"才疏学浅"与"贪财好色&... 按照获取身份的不同目的,明代白话小说中的监生形象可以分为三种类别,而这三类正好代表了小说作者对于监生的三种不同态度。其中,第三类监生形象尤其值得探究。通过作者的刻意渲染与多种建构方式,"才疏学浅"与"贪财好色"成为此类人物最为特出的性格元素,而其中也体现了整体观照与个体特征等诸多复杂因素的纠葛。探寻"监生"形象从科举身份转化为一类特定的文学角色的生成过程,将有助于把科举与小说关系的探讨引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生 科举 明代白话小说 人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白话小说中的数词对举式四字格
2
作者 康健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3-156,共4页
四字格的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文章选取明代四部白话小说,对其数词对举式四字格从类别、结构、功能、语义、语用特征等方面作了诸多分析,阐明四字格使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揭示明代文学作品的口语特点。
关键词 明代白话小说 数词对举式 四字格 口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婚恋观的嬗变
3
作者 邱兴跃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0-142,共3页
以父母与媒妁为象征的传统婚姻制度影响深远。到了明代,尽管官方的规定与以前并无多大差别,但以冯梦龙、凌濛初为代表的编撰者创作了反映普通民众情感和心理诉求的白话小说,表现出与传统迥异的婚恋观,婚恋模式亦出现了新的动向。这一方... 以父母与媒妁为象征的传统婚姻制度影响深远。到了明代,尽管官方的规定与以前并无多大差别,但以冯梦龙、凌濛初为代表的编撰者创作了反映普通民众情感和心理诉求的白话小说,表现出与传统迥异的婚恋观,婚恋模式亦出现了新的动向。这一方面是与明代中晚期重情、重个人价值的新思想有关,亦是文学世俗化在小说领域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白话小说 婚恋观 婚恋模式 民众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仁义道德的折射 社会交往的追求——论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商人的诚信观念 被引量:1
4
作者 全贤淑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22-126,共5页
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描写了很多商业活动和各类众多的商人形象,小说中阐述了商人对价值观念的独特理解和认识,诠释了诚信观念是仁义道德的折射和社会交往的追求,可以从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商业活动本身... 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描写了很多商业活动和各类众多的商人形象,小说中阐述了商人对价值观念的独特理解和认识,诠释了诚信观念是仁义道德的折射和社会交往的追求,可以从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商业活动本身的需求、社会交往以及作家自身的创作理念等方面观照小说中商人诚信观念及其产生的渊源,以及商人对诚信观念的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二拍”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 商人 诚信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的情理矛盾及其社会成因
5
作者 全贤淑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20-122,共3页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凸显了明代社会转型时期人们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的社会现实,存在着情与理的矛盾与抗衡,主要体现在爱情婚姻、新型的义利观以及人们金钱观念的转变上。儒学价值观、程朱理学、王学左派思潮及市民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商品...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凸显了明代社会转型时期人们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的社会现实,存在着情与理的矛盾与抗衡,主要体现在爱情婚姻、新型的义利观以及人们金钱观念的转变上。儒学价值观、程朱理学、王学左派思潮及市民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商品经济对人们观念的影响是矛盾和抗衡产生的重要社会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 情与理 矛盾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