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承恩与明代心学思潮及《西游记》的著作权问题 被引量:5
1
作者 宋克夫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15-19,24,共6页
本文对张锦池先生否定吴承恩对《西游记》的著作权的观点提出了商榷。本文认为,《西游记》的主旨在于高度弘扬主体人格的同时又要求人格的自我完善,而这一思想明显来源于明代心学思潮。以此为前提,本文考察了吴承恩与心学人物的交游... 本文对张锦池先生否定吴承恩对《西游记》的著作权的观点提出了商榷。本文认为,《西游记》的主旨在于高度弘扬主体人格的同时又要求人格的自我完善,而这一思想明显来源于明代心学思潮。以此为前提,本文考察了吴承恩与心学人物的交游和《吴承恩诗文集》的主要创作倾向,明确了吴承恩与心学思潮的联系,从而在一个方面肯定了吴承恩的《西游记》著作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承恩 明代心学思潮 《西游记》 著作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院:明代心学建构与传播的主要依托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兵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8-112,共5页
明代心学是批判程朱理学的产物。不但心学的建构是与书院密切关联的,而且面对官方的禁学,心学的代表人物及其门人纷纷创建、修复书院以传播心学,使心学成为明代的显学。为解决书院研究、传播心学与教授科举应试知识的矛盾,心学家主张将... 明代心学是批判程朱理学的产物。不但心学的建构是与书院密切关联的,而且面对官方的禁学,心学的代表人物及其门人纷纷创建、修复书院以传播心学,使心学成为明代的显学。为解决书院研究、传播心学与教授科举应试知识的矛盾,心学家主张将书院应试教育与传播心学结合起来,二者互为表里,使书院在研究、传播心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明代心学 理论建构 传播 科举应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守仁、湛若水心学思想之异同及对明代心学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蔡方鹿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6-28,共3页
一、王、湛心学思想之同(一)两人均提出以心为宇宙本体的思想,把心作为各自哲学的最高范畴,不管双方理论有多少差异,但最终被包括在明代心学思潮之中。王守仁提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①为心是宇宙... 一、王、湛心学思想之同(一)两人均提出以心为宇宙本体的思想,把心作为各自哲学的最高范畴,不管双方理论有多少差异,但最终被包括在明代心学思潮之中。王守仁提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①为心是宇宙天地的主宰,天地万物皆以心为存在的根据。湛若水亦提出“宇宙内只一心而已”②的命题,认为“心也者,万事万化之大原”。③把心作为宇宙万物及其万般变化的根源。二人都以心为宇宙本体的思想相似,都具有对朱熹道学修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万物 湛若水 王守仁 道学 明代心学 心学思潮 宇宙本体 思想体系 致良知 心即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心学工夫论与周敦颐的“主静”思想
4
作者 田智 周建刚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6-140,共5页
周敦颐作为"道学宗主",其思想对理学各派皆有深远的影响。就明代心学关心的主题而言,显然有偏重于工夫论的一面,即如何通过合理的修养技术,使平凡的个体"优入圣域"。周敦颐的"主静"思想对明代心学的工夫... 周敦颐作为"道学宗主",其思想对理学各派皆有深远的影响。就明代心学关心的主题而言,显然有偏重于工夫论的一面,即如何通过合理的修养技术,使平凡的个体"优入圣域"。周敦颐的"主静"思想对明代心学的工夫论起到了先导作用。从王阳明开始心学各家对周敦颐的"主静"思想进行了各种创造性的诠释和解读,比较突出的有阳明的"主静实兼动静"、王畿的"心极"说和罗洪先、聂双江的"主静归寂"说,这些诠释和解读体现了明代心学工夫论的丰富性及其与周敦颐思想的深刻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心学 周敦颐 主静 工夫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即理”与人的主体性——明代心学家对主体人格的追求 被引量:3
5
作者 程念祺 《学术界》 CSSCI 1989年第4期57-64,共8页
明代由王阳明所开创的心学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运动的最基本的理论依据,就是“心即理”,它所强调的是人的主体性,并且赋于人的主体性以强大的人格力量。对于这个问题,王阳明及其相当一部分后学,不遗余力,颇有发明。笔... 明代由王阳明所开创的心学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运动的最基本的理论依据,就是“心即理”,它所强调的是人的主体性,并且赋于人的主体性以强大的人格力量。对于这个问题,王阳明及其相当一部分后学,不遗余力,颇有发明。笔者不揣浅陋,铺陈如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主体性 心即理 明代心学 心学体系 教条主义 心学运动 圣人之道 社会实践 致良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峄山大通岩与明代心学遗存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东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8-53,共6页
明代心学风行一时,但在山东地区流行有限,留在孔孟故里的有关遗存更是少见。新发现的“肇修大通岩记”碑帖证明,《邹县志》《峄山志》《山东通志》等所载“大通岩孔子石像记”作者有误,碑记文实为王阳明弟子薛侃所作。峄山大通岩的命名... 明代心学风行一时,但在山东地区流行有限,留在孔孟故里的有关遗存更是少见。新发现的“肇修大通岩记”碑帖证明,《邹县志》《峄山志》《山东通志》等所载“大通岩孔子石像记”作者有误,碑记文实为王阳明弟子薛侃所作。峄山大通岩的命名、孔子及四配石像的雕刻,都是由薛侃主导完成。此外,地方志所记湛若水“登峄山感怀五首”和“谒孟子祠文”也有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峄山大通岩 薛侃 湛若水 明代心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明“心学”与明代《诗经》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毓庆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2-57,共6页
阳明心学对明代《诗经》学发展有 积极影响。明代前期《诗》学,衍义“朱传”,殊少新意;阳明心学兴起之后,形势大变, 新见叠出。尽管阳明心学对文献研究曾有过不良影响,然其影响于《诗》学,则使新《诗》 著、新见解、新流派大量... 阳明心学对明代《诗经》学发展有 积极影响。明代前期《诗》学,衍义“朱传”,殊少新意;阳明心学兴起之后,形势大变, 新见叠出。尽管阳明心学对文献研究曾有过不良影响,然其影响于《诗》学,则使新《诗》 著、新见解、新流派大量涌现,且亦促成了《诗经》学由经学向文学的转变,开辟了一个新 的《诗》学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明代 <<诗经>>研究 经学研究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徜徉于文学与哲学之间——评《心学与文学论稿》
8
作者 王兆鹏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8-248,共1页
关键词 心学与文学论稿——明代嘉靖万历时期文学概观》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宋克夫 文学思潮 心学思潮 哲学思想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白沙的“自得”与“近禅” 被引量:6
9
作者 景海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23,共8页
陈白沙哲学在明代思想中有开局之功,其"独立遗世"的精神和"学宗自然"的返约为明代儒学的复兴开辟了新的路径,他亦成为明中叶以后儒家阵营中的关键性人物。围绕着其"自得"之学的内蕴,后世论者多有辨析,如... 陈白沙哲学在明代思想中有开局之功,其"独立遗世"的精神和"学宗自然"的返约为明代儒学的复兴开辟了新的路径,他亦成为明中叶以后儒家阵营中的关键性人物。围绕着其"自得"之学的内蕴,后世论者多有辨析,如何从儒家思想的历史脉络和核心义理来衡定其意义,区分随机性的个人意见和可公度性的普遍原理,仍需要在现代学术的视野下来予以分疏。至于他的学问之"近禅"的问题,透过梳理其同门师友之间的看法、弟子辈人物与时人之论辩,以及三代以后不同派别之间的相互问难,我们大致也可以深化对这一话题的理解与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心学 陈白沙 自得之学 心学与禅学 独立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程与宋明理学 被引量:4
10
作者 崔大华 《中州学刊》 1984年第5期51-58,39,共9页
理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学术思想,是作为中国思想主体的儒家思想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理学的理论主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探寻儒家所主张的伦理纲常、道德规范的最后根源,从而证明它们的合理性、永恒性;一是探究践履和完... 理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学术思想,是作为中国思想主体的儒家思想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理学的理论主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探寻儒家所主张的伦理纲常、道德规范的最后根源,从而证明它们的合理性、永恒性;一是探究践履和完成儒家所主张的伦理纲常、道德规范的方法或途径。用理学家的话来说,这两个方面可称为“本体”和“功夫”,故清代学者耿介编《理学要旨》即认为:“本体理也,功夫学也,凡皆其要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 宋明理学 程颐 明代心学 陆九渊 遗书 朱熹 程颢 “心” 理论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陈白沙哲学思想的讨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章沛 《广东社会科学》 1988年第4期85-96,102,共13页
广东陈献章,别号白沙先生,他的哲学思想上承宋儒理学的影响,下开明代心学的先河,在广东可说是首屈一指的哲学大师.他的思想,自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开始,直到现代中国,一直被视为“心学”、“唯心主义者”,没有异议.我的专著《陈白沙哲... 广东陈献章,别号白沙先生,他的哲学思想上承宋儒理学的影响,下开明代心学的先河,在广东可说是首屈一指的哲学大师.他的思想,自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开始,直到现代中国,一直被视为“心学”、“唯心主义者”,没有异议.我的专著《陈白沙哲学思想研究》对这个几乎是“定论”的看法提出了异议.接着是《广东社会科学》1986年第2期发表了辛朝毅同志的《陈白沙哲学本体论的再认识》一文,就白沙哲学的本体论问题与我进行商榷.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不同意见的争鸣对学术研究是有利的.因此值得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思想 陈白沙 哲学本体论 《明儒学案》 广东社会科学 唯心主义者 学术研究 明代心学 陈献章 哲学基本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