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中晚期“服妖”风俗考 被引量:8
1
作者 牛犁 崔荣荣 高卫东 《服饰导刊》 2013年第3期21-24,共4页
明代中晚期,随着生产的发展、政治的腐化形成了"服妖"风俗,以史料为依据,通过文献考证的方法,可得出"服妖"风俗主要表现为趋新慕异、男女混装、越礼逾制等特征。"服妖"之风体现了当时的普遍着装心理,而对... 明代中晚期,随着生产的发展、政治的腐化形成了"服妖"风俗,以史料为依据,通过文献考证的方法,可得出"服妖"风俗主要表现为趋新慕异、男女混装、越礼逾制等特征。"服妖"之风体现了当时的普遍着装心理,而对"服妖"之风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对明代服装史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窥探明代中晚期的文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晚期 服妖 风俗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中晚期江南地区《桃源图》题材绘画解读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琰哲 《艺术设计研究》 2011年第4期22-34,共13页
笔者通过统计与对比发现,《桃源图》题材画作在明代中晚期的江南地区曾广泛盛行。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主要探讨在明代中晚期的江南地区,以文徵明为核心的江南文人圈对《桃源图》题材绘画的创作、欣赏等活动及其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原因。... 笔者通过统计与对比发现,《桃源图》题材画作在明代中晚期的江南地区曾广泛盛行。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主要探讨在明代中晚期的江南地区,以文徵明为核心的江南文人圈对《桃源图》题材绘画的创作、欣赏等活动及其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原因。这一题材的绘画具备三个核心视觉要素:山洞、渔人、水泽田地。这三个视觉要素在文本上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呼应,在思想上带有隐居避世的含义,在实景上又与江南水乡的风物景致相一致。以文徵明为代表的屡试不中、仕途坎坷的江南失意文人屡屡欣赏、题咏、创作《桃源图》题材绘画。失意文人借由对《桃源图》这一带有隐居色彩的绘画题材的创作与欣赏,发自身科举受挫、抱负难展的内心情绪,将其所处的江南水乡视为隐居避世的"桃花源"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源图 文徵明 明代中晚期 江南地区 失意文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中晚期的社会风气对书画交易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叶康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59,共5页
社会风气是社会风俗的一部分,明代中晚期的社会风气主要是奢靡之气、长物之好、雅贿之风,它们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与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当时书画市场空前繁荣,社会风气的影响不容小觑。奢靡之气影响了消费观... 社会风气是社会风俗的一部分,明代中晚期的社会风气主要是奢靡之气、长物之好、雅贿之风,它们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与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当时书画市场空前繁荣,社会风气的影响不容小觑。奢靡之气影响了消费观念,培育出庞大的消费群体,而长物之好、雅贿之风则制造了消费动机,成为书画交易繁荣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晚期 社会风气 书画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中晚期文人价值取向转变与江南书法生态
4
作者 王蓉 丁少帅 《美术教育研究》 2022年第20期46-48,共3页
江南地区一直是文人流连忘返的文化圣地,明代资本主义的萌芽促使该地区市民审美意识的提升,而观念的扭转改变了明代中晚期书法的表现形式,使当时的书法艺术富有创造精神。该文以明代中晚期文人价值取向的转变为主要切入点,以江南地区为... 江南地区一直是文人流连忘返的文化圣地,明代资本主义的萌芽促使该地区市民审美意识的提升,而观念的扭转改变了明代中晚期书法的表现形式,使当时的书法艺术富有创造精神。该文以明代中晚期文人价值取向的转变为主要切入点,以江南地区为例,分析明代中晚期文人“尚奇好异”“玩世”意识的产生与部分文人责任感的缺乏这两方面价值取向的转变对书法领域的影响,并阐述明代中晚期江南地区书法生态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晚期 江南 书法 文人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中晚期书画的鉴赏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卢羽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1年第9期110-111,共2页
明代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重要阶段。该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稳定,涌现了大量的书画艺术家,如吴门各家等,可以将其书画艺术的发展分为前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且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艺术特征。明代中晚期,李贽就曾对王阳明的良知学内容进... 明代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重要阶段。该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稳定,涌现了大量的书画艺术家,如吴门各家等,可以将其书画艺术的发展分为前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且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艺术特征。明代中晚期,李贽就曾对王阳明的良知学内容进行探究,并融合了王畿与王艮的主张。他倡导自然率真,厌恶虚伪的思想,强调人性的回归,更加注重独立、自由的思想理念,是人人平等理念的倡导者。通过分析明代中晚期书画艺术的特点,对明代中晚期书画艺术进行了审美鉴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晚期 书画艺术 审美鉴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笔尖莳花——试论明代中晚期杂花长卷的兴盛缘由
6
作者 刘兰 《中国书画》 2023年第6期25-29,共5页
从著录和传世作品来看,明代中晚期出现了大量的折枝杂花长卷作品,在题材、图式和表现技法上较之前代都有了新的发展,且这一创作模式代有传人,佳作频出,一直延续到清代辉寿平,创造了花鸟画史上的独特景观。亦有学者将此类作品称为“百花... 从著录和传世作品来看,明代中晚期出现了大量的折枝杂花长卷作品,在题材、图式和表现技法上较之前代都有了新的发展,且这一创作模式代有传人,佳作频出,一直延续到清代辉寿平,创造了花鸟画史上的独特景观。亦有学者将此类作品称为“百花图卷模式”或“四时花卉同绘一景现象”。以长卷形式绘杂花始于哪位画家已不可考,但根据历史文献和作品实物可以推断出此类作品至少不晚于南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晚期 传世作品 创作模式 表现技法 历史文献 独特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中晚期江南文人影响下的苏式家具
7
作者 周乐天 《天工》 2023年第12期9-11,共3页
江南文人对家具情有独钟,许多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家具的设计与制作之中,将自己的艺术主张和艺术修养融入其中,引领了家具的审美取向,使得苏式家具具有造型美、材料美、结构美、工巧美、装饰美等特征。通过对苏式家具产生与发展的背景、明... 江南文人对家具情有独钟,许多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家具的设计与制作之中,将自己的艺术主张和艺术修养融入其中,引领了家具的审美取向,使得苏式家具具有造型美、材料美、结构美、工巧美、装饰美等特征。通过对苏式家具产生与发展的背景、明代绘画中的家具风格、明代著作中的苏式家具、明代文人审美的影响等方面的论述,详细分析了明代中晚期江南文人影响下的苏式家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晚期 江南文人 绘画 著作 苏式家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泰州出土明代服饰综述 被引量:7
8
作者 解立新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40-48,共9页
江苏泰州地处江淮之间,从上世纪70~80年代至今,该地区陆续发现了十几座明墓,其中七座墓葬中相继出土了三百余件明代服饰,它们种类之全、数量之众,均居全国前列,其中有近百件服饰为国家三级以上文物。本文以第一手资料详细介绍出... 江苏泰州地处江淮之间,从上世纪70~80年代至今,该地区陆续发现了十几座明墓,其中七座墓葬中相继出土了三百余件明代服饰,它们种类之全、数量之众,均居全国前列,其中有近百件服饰为国家三级以上文物。本文以第一手资料详细介绍出土服饰情况,以具体实证构建明代晚期泰州社会生活面貌,并从出土服饰的原始性、服饰样式的多样性、服饰纹样的代表洼、服饰色彩的单一性和服饰织绣的可研性五个方面向人们传递泰州独有的地区文化,展现明代中晚期官宦仕绅阶层服饰的历史真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晚期 泰州出土服饰 官宦仕绅 服饰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书法家王穉登隶书的风格
9
作者 伏建民 朱丹 《美术大观》 2010年第12期71-71,共1页
王穉登(1535-1613),字伯、百,号半偈主人、广长庵主等。明代中晚期著名山人、书法家,文徵明的最小弟子,吴门书派后期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关键词 明代中晚期 书法家 风格 隶书 代表人物 文徵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王穉登题跋看其审美范畴的人格象征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丹 《美术大观》 2009年第11期74-74,共1页
王樨登(1535-1612),字伯毅,长洲人(今苏州)。明代中晚期著名山人、书法家。六岁时能写擘窠大字,二十岁入文徵明之门,诗书均受其影响。声名显赫,所谓“闽粤之人过吴门者,虽贾胡穷子,必踵门求一见,乞其片缣尺素,然后去”,... 王樨登(1535-1612),字伯毅,长洲人(今苏州)。明代中晚期著名山人、书法家。六岁时能写擘窠大字,二十岁入文徵明之门,诗书均受其影响。声名显赫,所谓“闽粤之人过吴门者,虽贾胡穷子,必踵门求一见,乞其片缣尺素,然后去”,可见,在当时王樨登名声之大,其书法受到各阶层人士的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象征 审美范畴 题跋 明代中晚期 书法家 文徵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徽派版画环翠堂园景图》考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国标 《中国美术》 1997年第3期45-46,共2页
《徽派版画环翠堂园景图》考张国标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徽派版画环翠堂园景图》是一幅地方色彩浓郁的民族民间风俗版画图卷。从中可以考察出当时徽州一带地理风貌,尤其是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生活习俗、风土礼仪。它也是一幅园林园景图... 《徽派版画环翠堂园景图》考张国标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徽派版画环翠堂园景图》是一幅地方色彩浓郁的民族民间风俗版画图卷。从中可以考察出当时徽州一带地理风貌,尤其是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生活习俗、风土礼仪。它也是一幅园林园景图,是研究明代中晚期徽派园林建筑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翠堂园景图 徽派 安徽美术出版社 地理风貌 园林建筑 园景 明代中晚期 黄应光 钱贡 人镜阳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梧桐山水:外销瓷中的中国诗意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玲玲 《中国艺术》 2017年第8期43-45,共3页
瓷器源自火与土,但却是最早的全球化商品。曾经,中国的瓷器被视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激发了各国商人的海上冒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数人在海上演绎着狂喜或悲伤的传奇,也把瓷器带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国烧制陶器的历史悠久,然而直... 瓷器源自火与土,但却是最早的全球化商品。曾经,中国的瓷器被视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激发了各国商人的海上冒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数人在海上演绎着狂喜或悲伤的传奇,也把瓷器带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国烧制陶器的历史悠久,然而直到唐代,工匠们才烧制出真止的高温瓷器。晚唐、五代至宋初是瓷器外销的第一个高峰期,宋至明初是第二个阶段,航线几乎覆盖了南海海域、印度洋海域和东北亚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的瓷器 工匠们 明代中晚期 明初 中国瓷器 器型 至清 中国外销瓷 人物图 壶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铎草书——对二王草书的继承与发展
13
作者 姜寿田 《书画世界》 1994年第2期6-9,共4页
明代中晚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商品生产的发展,市民阶层和市民文化开始兴起。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新思想的产生。适应思想、观念变革的需要,进步思想家李贽以其犀利的笔触对封建专制制度以及程朱理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被压抑扭曲的人性... 明代中晚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商品生产的发展,市民阶层和市民文化开始兴起。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新思想的产生。适应思想、观念变革的需要,进步思想家李贽以其犀利的笔触对封建专制制度以及程朱理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被压抑扭曲的人性、情感和人的尊严得到了应有的强调。思想艺术领域呈现出自由、活跃的局面,并最终汇合成一股追求个性解放的汹涌的浪漫主义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王 书法学 王铎书法 书风 明代中晚期 张瑞图 倪元璐 市民阶层 执笔法 进步思想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