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明代中晚期江南地区《桃源图》题材绘画解读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赵琰哲
-
机构
中央美术学院
-
出处
《艺术设计研究》
2011年第4期22-34,共13页
-
文摘
笔者通过统计与对比发现,《桃源图》题材画作在明代中晚期的江南地区曾广泛盛行。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主要探讨在明代中晚期的江南地区,以文徵明为核心的江南文人圈对《桃源图》题材绘画的创作、欣赏等活动及其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原因。这一题材的绘画具备三个核心视觉要素:山洞、渔人、水泽田地。这三个视觉要素在文本上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呼应,在思想上带有隐居避世的含义,在实景上又与江南水乡的风物景致相一致。以文徵明为代表的屡试不中、仕途坎坷的江南失意文人屡屡欣赏、题咏、创作《桃源图》题材绘画。失意文人借由对《桃源图》这一带有隐居色彩的绘画题材的创作与欣赏,发自身科举受挫、抱负难展的内心情绪,将其所处的江南水乡视为隐居避世的"桃花源"之所在。
-
关键词
桃源图
文徵明
明代中晚期
江南地区
失意文人
-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明代中晚期的社会风气对书画交易的影响
被引量:7
- 2
-
-
作者
叶康宁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博系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59,共5页
-
文摘
社会风气是社会风俗的一部分,明代中晚期的社会风气主要是奢靡之气、长物之好、雅贿之风,它们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与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当时书画市场空前繁荣,社会风气的影响不容小觑。奢靡之气影响了消费观念,培育出庞大的消费群体,而长物之好、雅贿之风则制造了消费动机,成为书画交易繁荣的直接原因。
-
关键词
明代中晚期
社会风气
书画交易
-
分类号
J211.24
[艺术—美术]
-
-
题名说“妖”:明代中晚期社会与文化的异动及其妖魔化
被引量:3
- 3
-
-
作者
陈宝良
-
机构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25,66,共15页
-
文摘
明代中晚期,是一个极具变化的时代,社会与文化呈现出诸多转向的迹象。面对如此巨大变动的挑战,势必引发生活在这一时代知识人的回应,甚至不乏惊诧之感,将诸如此类的变动视为家庭的不祥之相和社会的"大怪"。在正统人士看来,明代中晚期堪称"妖魔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妖人"辈出,"妖言"四起,"妖物"勃兴,"妖事"频出,却又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晚明社会与文化的基本风貌。
-
关键词
明代中晚期
社会
文化
异动
妖魔化
-
Keywords
The mid - late Ming dynasty
society
culture
abnormal changes
demonized
-
分类号
K228.2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48.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明代考据学复兴与晚明学风的转变
被引量:4
- 4
-
-
作者
亢学军
侯建军
-
机构
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
河北经贸大学外语部
-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9-133,共5页
-
文摘
从中国学术史的发展背景看,明代中晚期考据学的复兴与清代考据学在时间的衔接,学术思想、治学方法及学术成果的继承与发扬上,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对这一时段考据学思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明中晚期考据学复兴过程中,一些学者批判宋明理学的流弊及空疏学风,倡导怀疑和求真精神,用实证考据的方法从事学术研究,对明清之际学风由虚向实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
关键词
考据学
学术思潮
学风
明代中晚期
-
Keywords
textual research
academic trends of thoughts
styles of study
the middle and late Ming dynasty
-
分类号
K248.3
[历史地理—中国史]
K061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江苏泰州出土明代服饰综述
被引量:7
- 5
-
-
作者
解立新
-
机构
江苏省泰州市博物馆
-
出处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40-48,共9页
-
文摘
江苏泰州地处江淮之间,从上世纪70~80年代至今,该地区陆续发现了十几座明墓,其中七座墓葬中相继出土了三百余件明代服饰,它们种类之全、数量之众,均居全国前列,其中有近百件服饰为国家三级以上文物。本文以第一手资料详细介绍出土服饰情况,以具体实证构建明代晚期泰州社会生活面貌,并从出土服饰的原始性、服饰样式的多样性、服饰纹样的代表洼、服饰色彩的单一性和服饰织绣的可研性五个方面向人们传递泰州独有的地区文化,展现明代中晚期官宦仕绅阶层服饰的历史真迹。
-
关键词
明代中晚期
泰州出土服饰
官宦仕绅
服饰文化
-
Keywords
the Middle and Late Period of M ing Dynasty, Unearthing Costumes of Tai Zhou, Officials and Gentry Society, Costume Culture
-
分类号
J523.5
[艺术—艺术设计]
J18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乾嘉考据学源起之新探
被引量:2
- 6
-
-
作者
刘黎
郭芹纳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长安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7-40,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07BYY047
-
文摘
关于乾嘉考据学术之根源,争论颇多,梁启超等将开创之功归于清初顾亭林等大师,钱穆等则将之追溯到明代中晚期。对于钱穆等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明代考据仅限于个人的雅好,远没有成为一种学术的代称。但实际在明代中后期,汉学运动已经风起云涌,在经史子集等方面皆已发乾嘉学术之先声,此时的诗歌注释也在注释方法、注释内容及注释思想等几方面充分体现出清代考据学的特征。
-
关键词
乾嘉考据学
明代中晚期
诗歌注释
源起
-
分类号
K207.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时代官场盛行“雅贿之风”
- 7
-
-
作者
叶康宁
-
出处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I0025-I0025,共1页
-
文摘
名家书画,晴窗展玩,可以发思古幽情;披图坐对,可以见千载兴亡。它们的稀缺性使它们具有很强的炫耀性,因此,它们又常常成为交通官员、谋取私利的雅贿。明代中晚期这种雅贿尤为风行,并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书画交易的繁荣。
-
关键词
官场
名家书画
明代中晚期
交通官员
稀缺性
-
分类号
D609.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