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e)感染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1
作者 王飞扬 陈素阳 +3 位作者 解家松 姜建湖 郭建林 张海琪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222,共10页
银鲳(Pampus argenteus)是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和水产养殖重要品种,近年来因过度捕捞其野生种群数量日渐减少。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e,PDD)是多种水产动物发病的主要病原菌,也是银鲳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原微生物,会... 银鲳(Pampus argenteus)是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和水产养殖重要品种,近年来因过度捕捞其野生种群数量日渐减少。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e,PDD)是多种水产动物发病的主要病原菌,也是银鲳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原微生物,会引起造成银鲳大规模死亡的出血病,但目前尚不清楚美人鱼发光杆菌感染后对银鲳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通过注射使银鲳感染PDD,在24 h和72 h分别采集健康及患病银鲳的中肠和后肠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并结合Illumina Nova测序平台进行测序和数据分析,研究PDD感染后不同时间银鲳体内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PDD感染后在银鲳肠道内大量增殖并占据优势,引起银鲳体内肠道微生物的动态变化。PDD的侵入及在银鲳肠道中的增殖并占据优势,导致银鲳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紊乱。PDD的过度生长与肠道微生物群落构成失调密切相关,显示了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平衡的重要性。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探究水产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功能及相互关系,为银鲳养殖业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鲳(Pampus argenteus) 肠道微生物 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e) 疾病 群落结构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抗生素二元混合物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急性联合毒性 被引量:19
2
作者 丛永平 姜蕾 +4 位作者 王婷 邹小明 葛鸿铭 尹大强 林志芬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48-1352,共5页
以明亮发光杆菌作为受试生物,测定了不同类型抗生素的二元混合物对明亮发光杆菌的等比急性联合毒性.结果表明,4类抗生素对明亮发光杆菌二元等比急性联合毒性主要呈加和效应及拮抗效应.本研究可为水体中抗生素的联合生态风险评价和修复... 以明亮发光杆菌作为受试生物,测定了不同类型抗生素的二元混合物对明亮发光杆菌的等比急性联合毒性.结果表明,4类抗生素对明亮发光杆菌二元等比急性联合毒性主要呈加和效应及拮抗效应.本研究可为水体中抗生素的联合生态风险评价和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明亮发光杆菌 急性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汞、镉和铬对明亮发光杆菌的生物毒性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淑杭 周德平 +2 位作者 徐亚同 褚长彬 范洁群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46-2450,共5页
以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T3变种作为毒性测试物种,测定了重金属Hg2+、Cd2+和Cr6+的单一毒性;采用二次二因子回归通用旋转组合实验设计,研究了Hg2++Cd2+、Hg2++Cr6+和Cd2++Cr6+3种二元重金属混合物的联合毒性作用和... 以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T3变种作为毒性测试物种,测定了重金属Hg2+、Cd2+和Cr6+的单一毒性;采用二次二因子回归通用旋转组合实验设计,研究了Hg2++Cd2+、Hg2++Cr6+和Cd2++Cr6+3种二元重金属混合物的联合毒性作用和主因子作用,建立了3个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与单一重金属Hg2+、Cd2+与Cr6+相比,它们的二元混合物对明亮发光杆菌生物毒性的效应和强度完全不同;单一重金属Hg2+、Cd2+与Cr6+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毒性有显著的正效应,毒性从大至小依次为Hg2+、Cd2+、Cr6+,对明亮发光杆菌的EC50分别为0.044、6.05mg·L-1和30.65mg·L-1;3种二元重金属混合物对发光细菌的联合毒性作用也不同,总体上,Hg2+与Cd2+、Cd2+与Cr6+为加和作用,而Hg2+与Cr6+以拮抗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亮发光杆菌 重金属 毒性 重金属污染 污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明亮发光杆菌产褐藻胶裂解酶的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彩琴 王楠 +2 位作者 陈薇青 金建昌 项丽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6-160,共5页
通过响应面方法对明亮发光杆菌液体发酵产褐藻胶裂解酶的最佳产酶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部分因子实验对葡萄糖、牛肉膏、氯化钾、七水硫酸亚铁、磷酸氢二钾、MgSO_4·7H_2O、初始pH进行系统考察,筛选出两个... 通过响应面方法对明亮发光杆菌液体发酵产褐藻胶裂解酶的最佳产酶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部分因子实验对葡萄糖、牛肉膏、氯化钾、七水硫酸亚铁、磷酸氢二钾、MgSO_4·7H_2O、初始pH进行系统考察,筛选出两个影响较显著的因素MgSO_4·7H_2O和葡萄糖添加量,然后通过中心组合实验进一步优化,建立以褐藻胶裂解酶酶活力为响应值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获得了最优的发酵培养基组成(g/100 mL):葡萄糖1.211 g、牛肉膏0.2 g、氯化钾0.5 g、七水硫酸亚铁0.05 g、磷酸氢二钾0.02 g、七水硫酸镁0.005 g,初始p H8.6,在该优化的培养条件下,褐藻胶裂解酶酶活为69.05 U/mL。与基础培养基比,褐藻胶裂解酶产酶量提高了14.5倍,说明本优化工艺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胶裂解酶 响应面优化法 明亮发光杆菌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利用明亮发光杆菌快速测定石油污染土壤生物毒性的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信晶 杜显元 +1 位作者 李兴春 李鱼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27,共4页
在美国材料与实验协会(ASTM)固相样品发光菌毒性测试方法(D 5660-96)和我国《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GB/T15441-1995)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建立了一种利用明亮发光杆菌快速测定石油污染土壤生物毒性的方法。所... 在美国材料与实验协会(ASTM)固相样品发光菌毒性测试方法(D 5660-96)和我国《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GB/T15441-1995)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建立了一种利用明亮发光杆菌快速测定石油污染土壤生物毒性的方法。所建方法前处理条件为土壤过20目筛、泥水比为1∶10、室温(18℃~25℃)振荡2h、静置或离心后再过滤,土壤样品平行样测试结果的相对偏差0.5%~12.1%,比ASTM提出的前处理方法减少了14h。采用上述快速前处理方法所测不同土壤生物毒性结果与ASTM方法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亮发光杆菌 石油污染土壤 生物毒性 前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腈醛混合物对明亮发光杆菌联合毒性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花文凤 田大勇 +2 位作者 安情情 林志芬 张饮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47-1052,共6页
选取腈化合物和醛化合物为研究对象,以明亮发光杆菌为模式生物,以15 min发光抑制为测定终点,测定了10种腈醛化合物的单一急性毒性和55组二元非等毒性比腈醛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分别建立了腈、醛化合物单一急性毒性的QSAR模型,并提出了... 选取腈化合物和醛化合物为研究对象,以明亮发光杆菌为模式生物,以15 min发光抑制为测定终点,测定了10种腈醛化合物的单一急性毒性和55组二元非等毒性比腈醛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分别建立了腈、醛化合物单一急性毒性的QSAR模型,并提出了非等毒性比腈醛混合化合物对发光菌联合毒性的QSAR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腈醛混合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不同,主要呈现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采用QSAR模型定量描述了腈醛类化合物对明亮发光杆菌的联合毒性作用,为环境介质中腈醛的联合生态风险评价和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类化合物 醛类化合物 明亮发光杆菌 急性联合毒性 QS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酞酸酯DMP、DEP和DBP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毒性研究
7
作者 李海燕 王平 +2 位作者 刘雯 王心春 尉腾达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125,共5页
酞酸酯(PAEs,phthalate acid esters)是目前最普遍的有机污染物之一,一定剂量的酞酸酯会产生生殖和发育毒性等健康危害。以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 T3)为受试生物,评价了甲醇和3种PAEs[dimethyl phthalate(DMP),... 酞酸酯(PAEs,phthalate acid esters)是目前最普遍的有机污染物之一,一定剂量的酞酸酯会产生生殖和发育毒性等健康危害。以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 T3)为受试生物,评价了甲醇和3种PAEs[dimethyl phthalate(DMP),diethyl phthalate(DEP),dibutyl phthalate(DBP)]对其剂量—效应关系,以期为酞酸酯暴露风险评价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采用Logit和Weibull非线性函数(全浓度区间)分别对甲醇和3种PAEs的浓度—效应曲线进行拟合,效果均优于线性函数(局部浓度区间)拟合。其中,甲醇的线性与Logit函数拟合r^2分别为0.959 2和0.986 3,两者EC50分别为1.185和1.044 mol·L^-1,结果相近。数据结果表明,采用明亮发光杆菌测试PAEs急性毒性时,以甲醇为助溶剂(浓度〈0.247 mol·L^-1,毒性效应可忽略)是可行的。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首次以甲醇为助溶剂,以DMP、DEP和DBP 3种PAEs对明亮发光杆菌进行毒性测试。线性拟合DMP、DEP和DBP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浓度-效应曲线,拟合r^2分别为0.926 2、0.921 4、0.933 9,其EC50分别为2.64E-04、2.79E-04和1.14E-05 mol·L^-1。与此同时,3组PAEs毒性数据均能以Weibull函数进行非线性拟合,r^2分别为0.974 9、0.974 2和0.964 8,效果良好,其EC50分别为1.49E-04、2.72E-04和9.00E-06 mol·L^-1。两种拟合结果表明,Weibull函数非线性拟合效果更优,半致死浓度EC50结果相近。由上述结果可知,以甲醇为助溶剂时,DMP、DEP和DBP分别在6.14E-9-6.14E-3、5.04E-5-2.52E-3和3.76E-9-3.76E-5 mol·L^-1浓度范围内,3种PAEs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急性毒性强弱为DBP〉DMP〉DEP。在上述浓度范围内,DMP、DEP和DBP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6.87%、95.24%和88.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酸酯(PAEs) DMP DEP DBP 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明亮发光杆菌检测联合毒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彦宏 王丹 +1 位作者 李珊珊 延卫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7-131,共15页
各种污染物在实际环境中往往以混合态的形式存在,单一毒性效应已无法为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效应得到了广泛研究。该文在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重点概述了明亮发光杆菌在混合物联合毒性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各种污染物在实际环境中往往以混合态的形式存在,单一毒性效应已无法为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效应得到了广泛研究。该文在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重点概述了明亮发光杆菌在混合物联合毒性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重金属、抗生素、农药、除草剂、其他有机污染物、处理过的废水、污染土壤、大气颗粒物等多种混合物,比较了该方法和其他生物测定法的灵敏度。此外,总结发现该方法虽然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但检测结果易受毒物兴奋效应、高盐浓度(3%NaCl)影响,受限于样品性质,细菌状态难以控制,因此该方法未来研究方向应该着重于减弱以上因素的干扰,选择合理的前处理方法,进一步发展生物荧光酶毒性检测技术来弥补细菌状态易改变的缺点,提高该方法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亮发光杆菌 联合毒性 重金属混合物 抗生素混合物 有机混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甘膦对重金属毒性的抑制效应研究——以发光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 T3)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周垂帆 林静雯 +2 位作者 李莹 王玉军 周东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29-2334,共6页
草甘膦分子(C3H8NO5P)中含有较多配位基团如羧基、氨基、磷酸基,对重金属阳离子有很强的络合能力,可能会影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进而影响其毒性。为了解草甘膦(GPS)和铜(Cu)、镉(Cd)交互对发光菌毒性效应,以明亮发光杆菌T3小种(Photobac... 草甘膦分子(C3H8NO5P)中含有较多配位基团如羧基、氨基、磷酸基,对重金属阳离子有很强的络合能力,可能会影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进而影响其毒性。为了解草甘膦(GPS)和铜(Cu)、镉(Cd)交互对发光菌毒性效应,以明亮发光杆菌T3小种(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 T3)为例,进行了室内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u、Cd对发光菌有很强的毒性(EC50分别为1.28、0.89mg·L-1);没有控制p H的草甘膦能够降低溶液p H,对发光菌亦有较强的毒性(EC50为35.9 mg·L-1);但控制p H值为5.0的草甘膦对发光菌无明显毒性,并且能够显著降低Cu、Cd对发光菌的抑制,同时随着GPS/Cu、GPS/Cd摩尔比值的增大使毒性降低,直至无明显毒性。据此认为,在重金属和农药草甘膦共存的环境当中,草甘膦能够影响重金属的形态,进而影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明亮发光杆菌 复合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感染卵形鲳鲹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5
10
作者 苏友禄 冯娟 +2 位作者 郭志勋 徐力文 王江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5-81,共7页
病原菌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piscicida)分离自发病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本实验利用腹腔注射和浸泡的感染途径,观察卵形鲳鲹发光杆菌病的病理变化。感染发病鱼呈现急性和慢性临床症状,主要... 病原菌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piscicida)分离自发病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本实验利用腹腔注射和浸泡的感染途径,观察卵形鲳鲹发光杆菌病的病理变化。感染发病鱼呈现急性和慢性临床症状,主要急性症状为鳃盖周围轻微出血,腹腔积水和内脏器官多灶性坏死;主要慢性症状为脾脏、肾脏和心脏内能观察到直径为0.5~1.0 mm的白色粟米样结节;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的组织病理显示:急性病理症状主要表现为鳃、肝和肾发生变性及凝固性坏死,肾管微绒毛紊乱,线粒体的嵴脱落,脾淋巴细胞增生,核染色质边集,心肌细胞发生多灶性坏死,线粒体增生,肠道的病变较轻微。慢性病理症状主要表现为鳃丝上皮细胞坏死,脾淋巴细胞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溶解,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微绒毛脱落,心肌纤维Z带排列紊乱,线粒体变性,肝脏、肾脏、脾脏、心脏和肠道出现典型的肉芽肿病变。相比之下,脾脏、肾脏和心脏的病变是所有器官中最严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 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piscicida)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菌株表型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施琳妮 于永翔 +4 位作者 姜勇 张正 王印庚 廖梅杰 荣小军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24,共10页
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 damselae)可感染多种海水养殖动物发病,为研究不同菌株之间的表型差异性,作者对不同来源的 25 株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菌株的溶血特性、生理生化特征、药物敏感性以及 5 ... 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 damselae)可感染多种海水养殖动物发病,为研究不同菌株之间的表型差异性,作者对不同来源的 25 株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菌株的溶血特性、生理生化特征、药物敏感性以及 5 种最敏感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5 株菌株在 TSB 培养基上均为白色不透明圆形菌落, TCBS 培养基上菌落显绿色,直径为 1~2 mm,革兰氏染色均为阴性;(2)25 株菌对 3%胰胨水、无盐胰胨水、葡萄糖、肌醇、3% NaCl、ONPG 以及精氨酸双水解酶等 22 种生化反应呈现出高度一致性,对于丙二酸盐、赖氨酸脱羧酶、尿素酶以及西蒙氏枸橼酸盐表现出明显差异;(3)所有菌株中仅有 2 株菌表现出β溶血, 23 株菌表现出α溶血;(4)25 株菌对丁胺卡那、链霉素、复方新诺明、乙酰螺旋霉素以及苯唑青霉素 5 种抗生素均表现出耐药性;对萘啶酸、氟罗沙星、菌必治、头孢胺噻肟、盖伯斯林以及洛美沙星 6 种抗生素均表现敏感性;对恩诺沙星等 27 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5)5 种抗生素的 MIC 检测结果表明, 25 株菌对萘啶酸以及环丙沙星的 MIC 基本一致,浓度分别是 2.5~10 μg/mL 以及低于 2.5 μg/mL,对多粘菌素 B、氧氟沙星以及洛美沙星 3 种抗生素差异较大。通过本研究证实不同来源的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菌株表型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 damselae) 溶血性 抗生素耐药 生理生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浸提液中重金属对发光杆菌T_3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兴春 信晶 +1 位作者 杜显元 李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1986-21989,共4页
通过测定掺杂Pb2+、Zn2+、Cd2+、Cu2+和Cr3+的土壤浸提液中明亮发光杆菌T3的抑制率,研究重金属复合污染对明亮发光杆菌T3的生物毒性效应。按照重金属离子等效应浓度配比的原理,设计均匀试验,用逐步多元回归法构建土壤水浸提液中重金属(P... 通过测定掺杂Pb2+、Zn2+、Cd2+、Cu2+和Cr3+的土壤浸提液中明亮发光杆菌T3的抑制率,研究重金属复合污染对明亮发光杆菌T3的生物毒性效应。按照重金属离子等效应浓度配比的原理,设计均匀试验,用逐步多元回归法构建土壤水浸提液中重金属(Pb2+、Zn2+、Cd2+、Cu2+和Cr3+)浓度(Xi)与发光菌抑制率(Y)的响应关系:Y=(-39.596±15.811)-(6.633±0.802)×(-lgXCu)(-lgXZn)+(59.466±8.731)×(-lgXCd)(-lgXCr)。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F检验和t检验的P<0.05),模型校正后的决定系数(R2adj)为0.933。内部样本验证表明,发光菌抑制率的预测值与试验值相对偏差最大为8.6%,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机理分析显示,Cu2+和Zn2+交互体现为拮抗作用,Cd2+和Cr3+交互体现为协同作用,故在重金属复合污染控制方面,有必要进一步研究Cu2+和Zn2+拮抗作用对降低复合毒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复合污染 明亮发光杆菌T3 生物毒性 土壤浸提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ganghwense发光杆菌的分类鉴定及相关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明儒成 商文东 +1 位作者 侯继斌 杜景顺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4-58,共5页
对从海鲜食品(虾蛄)中分离到的1株细菌"M-1"进行系统分类鉴定。采用常规方法[1]进行分离培养,以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其进行分类鉴定。该菌株为革兰阴性杆状细菌,细菌宽度>1μm;16S rDN... 对从海鲜食品(虾蛄)中分离到的1株细菌"M-1"进行系统分类鉴定。采用常规方法[1]进行分离培养,以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其进行分类鉴定。该菌株为革兰阴性杆状细菌,细菌宽度>1μm;16S rDNA序列测定与photobacterium ganghwense相似为99%(1455/1467),生理生化特征与发光杆菌属相近。菌株"M-1"是1株发光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鲜食品 分离培养 分类鉴定 发光杆菌 photobacterium ganghwen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发光细菌法的农产品中主要重金属的联合毒性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霞 何早 +2 位作者 胡雨欣 郑舒 罗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64,共5页
通过细菌发光抑制试验,研究Pb^(2+)、Cd^(2+)和Hg^(2+)的单一毒性,以及Pb^(2+)+Cd^(2+)、Cd^(2+)+Hg^(2+)、Pb^(2+)+Hg^(2+)、Pb^(2+)+Cd^(2+)+Hg^(2+)的混合毒性,分别采用等毒性单位法与加和指数法,对其混合物的联合毒性进行评价。结... 通过细菌发光抑制试验,研究Pb^(2+)、Cd^(2+)和Hg^(2+)的单一毒性,以及Pb^(2+)+Cd^(2+)、Cd^(2+)+Hg^(2+)、Pb^(2+)+Hg^(2+)、Pb^(2+)+Cd^(2+)+Hg^(2+)的混合毒性,分别采用等毒性单位法与加和指数法,对其混合物的联合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的毒性大小为Hg^(2+)>Pb^(2+)>Cd^(2+)。对于混合体系,两种评价方法结果一致,即Pb^(2+)+Cd^(2+)为协同作用;Cd^(2+)+Hg^(2+)、Pb^(2+)+Hg^(2+)和Pb^(2+)+Cd^(2+)+Hg^(2+)均为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细菌法 明亮发光杆菌 联合毒性 重金属 等毒性单位法 加和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发光细菌检测猪肉中的兽药残留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颖 丁武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20-1426,共7页
以青海弧菌Q67(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和明亮发光杆菌T3(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T3)为毒性测试发光微生物,通过测定其在不同质量浓度恩诺沙星和磺胺间甲氧嘧啶钠下的相对发光率,研究青海弧菌Q67和明亮发光杆菌T3对猪肉中恩诺... 以青海弧菌Q67(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和明亮发光杆菌T3(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T3)为毒性测试发光微生物,通过测定其在不同质量浓度恩诺沙星和磺胺间甲氧嘧啶钠下的相对发光率,研究青海弧菌Q67和明亮发光杆菌T3对猪肉中恩诺沙星和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的检测灵敏度。结果表明,青海弧菌Q67更适用于猪肉中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恩诺沙星的检测,最小检出率分别为0.1和1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弧菌Q67 明亮发光杆菌T3 猪肉 兽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光细菌PB-P3.9的鉴定与gyrB、lux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明霞 陈勇喆 +2 位作者 王辉 陈智 邓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20-224,共5页
平板划线分离法从猪肉上分离得到一株发光细菌PB-P3.9,依据细菌DNA促旋酶B亚基基因(gyrB)、荧光素酶A基因(luxA)序列比对及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其种属,并探讨其来源。扩增gyrB、luxA基因并测序,两个基因序列比对结果与发光杆菌属的明亮... 平板划线分离法从猪肉上分离得到一株发光细菌PB-P3.9,依据细菌DNA促旋酶B亚基基因(gyrB)、荧光素酶A基因(luxA)序列比对及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其种属,并探讨其来源。扩增gyrB、luxA基因并测序,两个基因序列比对结果与发光杆菌属的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分别有99%、98%的序列相似性,结合其生物学特性,确定PB-P3.9为一株明亮发光杆菌。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明亮发光杆菌标准菌株gyrB、luxA基因序列,采用距离法构建系统发育树,表明PB-P3.9株与标准菌株NCIMB 1279有最近亲缘关系,结合其生长条件,拟确定此发光细菌PB-P3.9来源于海洋深海鱼或中层海水浮游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细菌 明亮发光杆菌 gyrB基因 luxA基因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毒性的发光菌法测定及评价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恒蒲 孟一鸣 +3 位作者 李澳 唐文卓 黄吴吉 黄敏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8-544,共7页
向土壤中人为投加重金属污染物,制备了重金属含量不同的一系列污染土壤,对土壤重金属浸提条件进行了探究,并应用明亮发光杆菌T3(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T3)对单一Cu、Cd和Pb污染及Cu-Cd和Cu-Pb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毒性进行了... 向土壤中人为投加重金属污染物,制备了重金属含量不同的一系列污染土壤,对土壤重金属浸提条件进行了探究,并应用明亮发光杆菌T3(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T3)对单一Cu、Cd和Pb污染及Cu-Cd和Cu-Pb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毒性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的最佳浸提剂为0.1mol/LHCl溶液,最佳浸提时间为2.0h。在单一重金属污染条件下:Cu表现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双重生物效应,而Cd和Pb则表现出浓度与生物毒性的正相关性;3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毒性强弱顺序为Cd>Pb>Cu。在复合重金属污染条件下,由于重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污染土壤的生物毒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 生物毒性 明亮发光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光菌冻干粉保护剂及贮藏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盈盈 丁武 王妍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53-56,共4页
探究脱脂乳类复合保护剂在冷冻干燥过程中对青海弧菌Q67(V.qinghaiensis sp.-Q67)和明亮发光杆菌T3(P.phosphoreum sp.-T3)相对发光率的影响,并对保护剂进行优化;-20、4℃以及室温(16~25℃)条件下对两种发光菌冻干粉的贮藏效果进行比... 探究脱脂乳类复合保护剂在冷冻干燥过程中对青海弧菌Q67(V.qinghaiensis sp.-Q67)和明亮发光杆菌T3(P.phosphoreum sp.-T3)相对发光率的影响,并对保护剂进行优化;-20、4℃以及室温(16~25℃)条件下对两种发光菌冻干粉的贮藏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明亮发光杆菌T3对冷冻干燥的抗性要高于青海弧菌Q67;3种保护剂中,以脱脂乳、蔗糖、壳聚糖混合物为保护剂的两种发光菌粉复苏30min后的发光度最高;以脱脂乳、蔗糖、壳聚糖、谷氨酸钠混合物为保护剂的青海弧菌Q67菌粉在-20℃条件下长期贮藏效果最好;而对明亮发光杆菌T3菌粉长期贮藏而言,3种保护剂在-20、4℃和室温条件下的效果均较好。这两种菌粉在30min内快速反应,表明它们在毒性物质快速检测中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弧菌Q67 明亮发光杆菌T3 保护剂优化 冻干 贮藏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光细菌法检测大米中的重金属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早 吴卫国 +1 位作者 胡雨欣 刘霞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66,共4页
以明亮发光杆菌(P.phosphoreum)为受试物,对大米中的铅、镉、汞三种重金属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发光抑制率与重金属溶液的质量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96,各重金属离子对P.phosphoreum的毒性大小排序为Hg^(2+)>Pb^(2+)>Cd^(... 以明亮发光杆菌(P.phosphoreum)为受试物,对大米中的铅、镉、汞三种重金属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发光抑制率与重金属溶液的质量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96,各重金属离子对P.phosphoreum的毒性大小排序为Hg^(2+)>Pb^(2+)>Cd^(2+)。菌液与各重金属标准溶液加样体积比为1∶1,检测时间为30 min;Hg Cl2的线性范围为0.02~1.6 mg/L,Pb(NO_3)_2的线性范围为2~20 mg/L,Cd Cl_2的线性范围为2~64 mg/L;样品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0.12%~93.5%,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5.31%~13.25%。该检测方法简便,成本低,精确度较高,测量结果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亮发光杆菌 重金属 大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化乙锭诱导发光细菌暗变株回复突变的研究
20
作者 孙雅量 李光道 过健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70-273,共4页
从明亮发光杆菌(A2)中分离得到一种自发暗变株(S1),其表型发光强度小于A2的1/10000。溴化乙锭(EB)(0.6μg/ml)在24h内能强烈地诱导S1回复发光,引起S1的回复发光突变,显著提高了S1的回复发光突变率。其发光突变株具有稳定... 从明亮发光杆菌(A2)中分离得到一种自发暗变株(S1),其表型发光强度小于A2的1/10000。溴化乙锭(EB)(0.6μg/ml)在24h内能强烈地诱导S1回复发光,引起S1的回复发光突变,显著提高了S1的回复发光突变率。其发光突变株具有稳定的遗传学性质。研究表明这种突变是在DNA或DNA的转录水平上发生的。用S1可以简便、快速、灵敏地检测出EB的致突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化乙锭 明亮发光杆菌 暗变株 回复突变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