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西南景洪大勐龙地区蓝片岩岩石学、变质作用及其对古特提斯构造响应
1
作者 孙载波 胡绍斌 +7 位作者 李静 段向东 刘福来 周坤 赵江泰 李小军 包佳凤 王云晓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33-1249,共17页
【研究目的】蓝片岩为古洋壳的俯冲及洋-陆和陆-陆碰撞拼贴的产物,对深入探索洋壳或陆壳俯冲变质过程以及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以滇西景洪大勐龙地区新发现的蓝片岩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昌宁—孟连古特提斯洋俯... 【研究目的】蓝片岩为古洋壳的俯冲及洋-陆和陆-陆碰撞拼贴的产物,对深入探索洋壳或陆壳俯冲变质过程以及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以滇西景洪大勐龙地区新发现的蓝片岩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昌宁—孟连古特提斯洋俯冲-造山背景的制约。【研究方法】通过岩相学与矿物化学分析,根据矿物组合的不同,识别出研究区内两种不同类型的蓝片岩,初步建立变质演化P-T轨迹,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蓝片岩的成因机制与就位的动力学背景,约束昌宁—孟连古特提斯洋俯冲-造山演化。【研究结果】获得白云母石榴蓝闪石英片岩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T=450~490℃,P=0.90~1.45 GPa,绿泥绿帘阳起蓝闪片岩具有较低的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T=430~470℃,P=0.69~0.73 GPa,并初步建立了两种不同类型蓝片岩变质演化P-T轨迹。【结论】两类峰期变质条件的差异可能为俯冲隧道中不同俯冲深度的蓝片岩,这一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探索昌宁—孟连古特提斯洋的俯冲消减-闭合的构造演化过程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 高压变质 P-T轨迹 昌宁—孟连结合带 景洪大勐龙 特提斯构造带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凤庆地区箐头山花岗岩的特征——古特提斯洋碰撞汇聚向伸展转换的证据 被引量:1
2
作者 田素梅 刘军平 +6 位作者 范振华 包佳凤 孙柏东 俞赛赢 吴嘉林 朱勋早 宋冬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80-1296,共17页
笔者等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出露于滇西临沧岩浆弧北部凤庆箐头山地区原1∶25万凤庆县幅划分的二叠纪糜棱岩化黑云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该花岗岩体中,锆石具典型的振荡环带,Th/U值均大于0.2,为岩浆成... 笔者等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出露于滇西临沧岩浆弧北部凤庆箐头山地区原1∶25万凤庆县幅划分的二叠纪糜棱岩化黑云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该花岗岩体中,锆石具典型的振荡环带,Th/U值均大于0.2,为岩浆成因,其LA-ICP-MS U-Pb年龄为213±5 Ma,应当为岩浆结晶年龄,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而非前人认为的二叠纪。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箐头山花岗岩Na_(2)O/K_(2)O值低,富Al_(2)O_(3),铝饱和指数(A/NCK值)平均为1.18,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配分曲线右倾,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弱亏损、负铕异常明显的特征(δEu=0.36~0.5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K,亏损高场强元素Zr。在Rb—(Y+Nb)判别图解中,箐头山花岗岩投影点落入后碰撞花岗岩区,并具有明显向板内花岗岩转换的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笔者等认为获得的213 Ma可能代表昌宁—孟连古特提斯洋闭合之后地壳由碰撞后造山向构造伸展转换的时限,为昌宁—孟连古特提斯洋碰撞后造山作用的结束提供时代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测年 地球化学 昌宁—孟连结合带 弧—陆碰撞 箐头山花岗岩 云南凤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