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9种牧草植物挥发物成分分析及对草地螟的触角电位反应
1
作者
李红年
王蕾
+6 位作者
李克斌
屈亚飞
李而涛
曹雅忠
胡飞
魏兆军
尹姣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4期171-177,共7页
[目的]筛选9种牧草植物中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具有生物活性的挥发物。[方法]利用气谱质谱联用(GC-MS)鉴定不同时间段紫花苜蓿“中苜一号”和“超人”、草木樨、沙打旺、白三叶、披碱草、老芒麦、高羊茅和黑麦草的挥发性化合...
[目的]筛选9种牧草植物中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具有生物活性的挥发物。[方法]利用气谱质谱联用(GC-MS)鉴定不同时间段紫花苜蓿“中苜一号”和“超人”、草木樨、沙打旺、白三叶、披碱草、老芒麦、高羊茅和黑麦草的挥发性化合物,采用昆虫触角电位(EAG)测定草地螟对挥发物成分的电生理反应。[结果]9种牧草植物中共鉴定挥发性化合物31种,属于10种化合物类型,不同时间各植物的挥发物含量有所差异;十二烷、十四烷和苯并噻唑为9种牧草植物的共有挥发化合物。昆虫触角电位结果表明,15种候选挥发物中壬醛、乙酸叶醇酯和(+)-柠檬烯能引起草地螟雄成虫较强的EAG反应,壬醛和乙酸叶醇酯能引起草地螟雌成虫较强的EAG反应。[结论]壬醛和乙酸叶醇酯可作为后续草地螟植物源引诱剂的潜在活性化合物加以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螟
牧草植物
昆虫触角电位
挥发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梢和茶花信息物引诱有翅茶蚜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
21
2
作者
韩宝瑜
周成松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9-254,共6页
用四臂嗅觉仪和昆虫触角电位仪(EAG)研究了新鲜茶梢和茶花的15种单一挥发性组分对有翅茶蚜的引诱效应。结果表明其中的顺-3-己烯-1-醇、反-2-己烯醛、水杨酸甲酯、芳樟醇、正辛醇和己醛等组分,及茶花主要香气组分橙花醇和烯丙基异硫氰...
用四臂嗅觉仪和昆虫触角电位仪(EAG)研究了新鲜茶梢和茶花的15种单一挥发性组分对有翅茶蚜的引诱效应。结果表明其中的顺-3-己烯-1-醇、反-2-己烯醛、水杨酸甲酯、芳樟醇、正辛醇和己醛等组分,及茶花主要香气组分橙花醇和烯丙基异硫氰酸酯显著引诱有翅茶蚜。在嗅觉仪生测中,15种组分的10-4 g/ml和102 g/ml两种剂量引诱蚜数的差异明显。EAG反应还表明:①新鲜芽下第一叶气味引出的EAG值最大;②用10-2 g/ml的正己醇、正戊醇、1-戊烯-3-醇、2-戊烯-1-醇、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和乙酸顺-3-己烯酯按1∶1∶1∶1∶1∶1∶1比例组成“绿叶气味”,也可引起有翅蚜强烈的EAG反应;③蚜害茶梢嫩茎的气味忌避有翅蚜。认为新梢和茶花释放的绿叶气味和水杨酸甲酯可引导有翅茶蚜朝茶梢定位,严重遭受蚜害的茶梢可能释放忌避有翅蚜的信息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翅茶蚜
茶梢信息物质
嗅觉仪
昆虫触角电位
引诱
忌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9种牧草植物挥发物成分分析及对草地螟的触角电位反应
1
作者
李红年
王蕾
李克斌
屈亚飞
李而涛
曹雅忠
胡飞
魏兆军
尹姣
机构
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4期171-177,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1400603)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AAC03241)。
文摘
[目的]筛选9种牧草植物中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具有生物活性的挥发物。[方法]利用气谱质谱联用(GC-MS)鉴定不同时间段紫花苜蓿“中苜一号”和“超人”、草木樨、沙打旺、白三叶、披碱草、老芒麦、高羊茅和黑麦草的挥发性化合物,采用昆虫触角电位(EAG)测定草地螟对挥发物成分的电生理反应。[结果]9种牧草植物中共鉴定挥发性化合物31种,属于10种化合物类型,不同时间各植物的挥发物含量有所差异;十二烷、十四烷和苯并噻唑为9种牧草植物的共有挥发化合物。昆虫触角电位结果表明,15种候选挥发物中壬醛、乙酸叶醇酯和(+)-柠檬烯能引起草地螟雄成虫较强的EAG反应,壬醛和乙酸叶醇酯能引起草地螟雌成虫较强的EAG反应。[结论]壬醛和乙酸叶醇酯可作为后续草地螟植物源引诱剂的潜在活性化合物加以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
草地螟
牧草植物
昆虫触角电位
挥发性化合物
Keywords
Loxostege sticticalis
Forage plants
Insect electroantennogram
Volatile components
分类号
S43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梢和茶花信息物引诱有翅茶蚜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
21
2
作者
韩宝瑜
周成松
机构
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9-254,共6页
基金
中国农业科学院首批杰出人才科研基金项目 (2002-382号)
浙江省重点项目2004c22040
文摘
用四臂嗅觉仪和昆虫触角电位仪(EAG)研究了新鲜茶梢和茶花的15种单一挥发性组分对有翅茶蚜的引诱效应。结果表明其中的顺-3-己烯-1-醇、反-2-己烯醛、水杨酸甲酯、芳樟醇、正辛醇和己醛等组分,及茶花主要香气组分橙花醇和烯丙基异硫氰酸酯显著引诱有翅茶蚜。在嗅觉仪生测中,15种组分的10-4 g/ml和102 g/ml两种剂量引诱蚜数的差异明显。EAG反应还表明:①新鲜芽下第一叶气味引出的EAG值最大;②用10-2 g/ml的正己醇、正戊醇、1-戊烯-3-醇、2-戊烯-1-醇、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和乙酸顺-3-己烯酯按1∶1∶1∶1∶1∶1∶1比例组成“绿叶气味”,也可引起有翅蚜强烈的EAG反应;③蚜害茶梢嫩茎的气味忌避有翅蚜。认为新梢和茶花释放的绿叶气味和水杨酸甲酯可引导有翅茶蚜朝茶梢定位,严重遭受蚜害的茶梢可能释放忌避有翅蚜的信息物质。
关键词
有翅茶蚜
茶梢信息物质
嗅觉仪
昆虫触角电位
引诱
忌避
Keywords
Winged tea aphid, Infochemicals from tea shoots, Olfactometer, Electroantennogram, Attracting, Repelling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432.22 [农业科学—植物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9种牧草植物挥发物成分分析及对草地螟的触角电位反应
李红年
王蕾
李克斌
屈亚飞
李而涛
曹雅忠
胡飞
魏兆军
尹姣
《安徽农业科学》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茶梢和茶花信息物引诱有翅茶蚜效应的研究
韩宝瑜
周成松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