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申报》(1924—1941)看昆剧传习所“传”字辈的盛与衰
1
作者 邹元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109,共9页
昆剧传习所“传”字辈,从1924年年初首次在上海徐宅以堂会形式亮相演出,同年5月正式登上上海笑舞台试演,很快就引起了票友曲界的关注,到1927年底“新乐府”时期呈现演员阵容齐整、名角众多的演出盛况,再到1931年5月底组班“仙霓社”后... 昆剧传习所“传”字辈,从1924年年初首次在上海徐宅以堂会形式亮相演出,同年5月正式登上上海笑舞台试演,很快就引起了票友曲界的关注,到1927年底“新乐府”时期呈现演员阵容齐整、名角众多的演出盛况,再到1931年5月底组班“仙霓社”后困难重重,逐步走向衰败,最终于1941年末在沪上东方第二书场最后一次聚集奏演名剧三天后而星散,前后18年间屡聚屡散,整个过程由盛而衰,漫长又曲折。《申报》当年并不完整的报道和所刊载的分析文章,勾画出了昆剧传习所“传”字辈最初18年的演艺行动轨迹,留下了诸多直到今天仍值得反思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报》 昆剧传习所 ”字辈 盛与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剧百年的守正创新与传承发展--纪念昆剧传字辈从艺百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2
作者 洪洁 杨子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5-188,共4页
自1921年昆剧传习所在苏州建立以来,传字辈开启了20世纪昆曲艺术的新篇章,传字辈的学生也成为20世纪后期至今昆曲舞台的中流砥柱。2021年是传字辈从艺一百周年,也是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 自1921年昆剧传习所在苏州建立以来,传字辈开启了20世纪昆曲艺术的新篇章,传字辈的学生也成为20世纪后期至今昆曲舞台的中流砥柱。2021年是传字辈从艺一百周年,也是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20周年。为纪念传字辈从艺百年,总结传字辈的艺术成就,探讨21世纪昆剧艺术发展的途径和方法,由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纪念昆剧传字辈从艺百年学术研讨会”于2021年7月16日-18日在沪举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剧传习所 昆曲艺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创新与 艺术成就 学术研讨会 百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曲民间沉重传承的活态记忆——读张允和《昆曲日记》札记 被引量:3
3
作者 邹元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1-189,共9页
"昆曲研习社"是昆曲传承的非政府形态。与同是非政府行为的"昆剧传习所"不同的是,"昆曲研习社"的主旨并不是以培养专业的昆剧演员为出发点,而是基于心性趣味的以曲会友的曲友们的自发聚合。"昆曲研... "昆曲研习社"是昆曲传承的非政府形态。与同是非政府行为的"昆剧传习所"不同的是,"昆曲研习社"的主旨并不是以培养专业的昆剧演员为出发点,而是基于心性趣味的以曲会友的曲友们的自发聚合。"昆曲研习社"虽然沿袭着几百年来文人雅士以雅兴对昆曲的维护与推动传统,但从清末至民国以来因应着昆曲的衰落而成立的"昆剧传习所"及"昆曲研习社",都沉重地背负着传承昆曲正宗血脉的历史使命。张允和先生的《昆曲日记》正是弥足珍贵的对昆曲民间传承的活态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昆曲 昆曲研习社 昆剧传习所 张允和 《昆曲日记》 活态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剧”名称辨析——“昆剧”三论之一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俊鸿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5-158,共4页
历史上先后出现昆山腔、昆曲、昆剧的不同称谓,在分别从三名可以通用、习惯用法不同、近代以"剧"为名三个层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之后,对所涉及的相关文献作了比较深入的辨析。
关键词 三名通用 戏曲声腔 清唱散曲 千人糕师傅 昆腔戏 昆剧传习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梅先生与北方昆剧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卫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6-60,共5页
吴梅先生与北方昆剧王卫民近现代有不少爱好戏曲的文人与戏曲艺人结为莫逆之交或师徒关系。如京剧界的梅兰芳与齐如山、程砚秋与罗瘿公、苟慧生与陈墨香,河北梆子界的尹澄甫与奎德社,秦腔界的李桐轩、范紫东、高培支与易俗社,河南梆... 吴梅先生与北方昆剧王卫民近现代有不少爱好戏曲的文人与戏曲艺人结为莫逆之交或师徒关系。如京剧界的梅兰芳与齐如山、程砚秋与罗瘿公、苟慧生与陈墨香,河北梆子界的尹澄甫与奎德社,秦腔界的李桐轩、范紫东、高培支与易俗社,河南梆子界的陈素真与樊粹庭等,都是比较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昆剧 吴梅 《桃花扇》 《狮吼记》 苏州昆剧传习所 《牡丹亭》 昆曲艺术 美学教育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文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忆瞿安师 被引量:3
6
作者 谢孝思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5-66,108,共3页
忆瞿安师谢孝思先师吴瞿安先生是我国近代曲学大师,他对于戏曲的著作、收集、整理工作尽瘁终身;为中国文学史、戏曲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他对于戏曲能作、能谱、能吹、能唱、能演,兼文学、音乐、戏剧各方面之特长,是三百多年来... 忆瞿安师谢孝思先师吴瞿安先生是我国近代曲学大师,他对于戏曲的著作、收集、整理工作尽瘁终身;为中国文学史、戏曲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他对于戏曲能作、能谱、能吹、能唱、能演,兼文学、音乐、戏剧各方面之特长,是三百多年来我国曲学的集大成者。值兹先生诞辰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昆剧传习所 及门弟子 苏州市 抗日战争时期 中文系 艺术教育 贵州 文物保护 江苏省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