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羌塘盆地昂达尔错地区油苗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彭清华 杜佰伟 +1 位作者 谢尚克 郑博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3期59-65,共7页
本文以油苗抽提物的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为基础,剖析了羌塘盆地昂达尔错地区油苗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探讨了其沉积环境和成熟度指示意义。昂达尔错油苗含有丰富的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萜类化合物和甾类化合物。正构烷烃轻烃组分... 本文以油苗抽提物的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为基础,剖析了羌塘盆地昂达尔错地区油苗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探讨了其沉积环境和成熟度指示意义。昂达尔错油苗含有丰富的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萜类化合物和甾类化合物。正构烷烃轻烃组分含量较高,无明显的奇偶优势。Pr/Ph比小于1,显示一定的植烷优势。萜类化合物中五环三萜烷相对含量最高,四环萜烷含量最少,并有一定的伽马蜡烷和升藿烷分布。规则甾烷相对含量为C27>C29>C28,呈不对称"V"字形分布,异构化成熟度参数值较高,且4-甲基甾烷化合物普遍存在。昂达尔错油苗母源岩沉积于具有较高盐度的还原环境,以藻类、菌类等海相有机质输入为主,油苗有机质处于成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昂达尔错油苗 生物标志物 沉积环境 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昂达尔错地区侏罗系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彭清华 杜佰伟 +1 位作者 谢尚克 郑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0-376,共7页
以烃源岩抽提物的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为基础,剖析了羌塘盆地昂达尔错地区3套主要烃源岩的生物标志物特征,探讨了其沉积环境和成熟度指示意义。研究表明:下侏罗统曲色组烃源岩具有较高的(C_(21)+C_(22))/(C_(28)+C_(29))、Ts/Tm、C_(31... 以烃源岩抽提物的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为基础,剖析了羌塘盆地昂达尔错地区3套主要烃源岩的生物标志物特征,探讨了其沉积环境和成熟度指示意义。研究表明:下侏罗统曲色组烃源岩具有较高的(C_(21)+C_(22))/(C_(28)+C_(29))、Ts/Tm、C_(31)藿烷S/R及重排甾烷/规则甾烷比,以腐泥型、腐殖腐泥型海相有机质输入为主,呈成熟烃源岩特征;中侏罗统布曲组烃源岩以相对较低的Pr/Ph和C_(19)/C_(23)三环萜烷比区别于其他2套烃源岩,沉积于较强的海相还原环境,呈腐殖腐泥型、腐泥型有机质输入和低熟—成熟烃源岩特征;中侏罗统夏里组烃源岩沉积于低盐度海陆过渡环境,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和腐泥腐殖型为主,显示低成熟烃源岩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物标志物 侏罗系 昂达尔错 羌塘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隆鄂尼—昂达尔错地区布曲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浩 王剑 +1 位作者 王羽珂 陈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2-548,共7页
西藏隆鄂尼—昂达尔错地区中侏罗统布曲组白云岩,是一个具有含油远景的层系,查明其成因,对于正确评价研究区含油远景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研究区含油白云岩的流体包裹体和碳、氧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区白云石环带内流体包裹体的... 西藏隆鄂尼—昂达尔错地区中侏罗统布曲组白云岩,是一个具有含油远景的层系,查明其成因,对于正确评价研究区含油远景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研究区含油白云岩的流体包裹体和碳、氧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区白云石环带内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较高,均一温度集中在130~170℃,盐度集中于3.5%~4.5%,显示白云石环带形成环境的温度及盐度较高,应为深埋藏到成岩晚期产物。白云岩δ18OPDB均小于零且变化范围较大,并向负值偏移,具有低温白云岩和高温白云岩成因。结合大量野外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认为研究区白云岩成因复杂,至少为3期成因的复合,即早期低温准同生白云岩化,中期高温深埋藏白云岩化,晚期构造白云岩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隆鄂尼—昂达尔错地区 布曲组 流体包裹体 碳同位素 氧同位素 白云岩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昂达尔错古油藏油气来源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4
4
作者 彭清华 杜佰伟 谢尚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3期14599-14607,共9页
昂达尔错油砂带是羌塘盆地内规模最大的古油藏,明确其油气来源和成藏模式对指导该地区的油气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饱和烃色谱-质谱、单体烃碳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分析为基础,对羌塘盆地昂达尔错古油藏油气来源、成藏期次及成藏模式... 昂达尔错油砂带是羌塘盆地内规模最大的古油藏,明确其油气来源和成藏模式对指导该地区的油气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饱和烃色谱-质谱、单体烃碳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分析为基础,对羌塘盆地昂达尔错古油藏油气来源、成藏期次及成藏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昂达尔错古油藏油苗与下侏罗统曲色组烃源岩具有相似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体现出两者具有较强的亲缘性;昂达尔错古油藏油气充注期次可划分为晚侏罗世(151.6~158.7 Ma)、早白垩世(142.3~143.9 Ma)与中新世(12.5~16.6 Ma)三期,其中早白垩世为该古油藏的主充注期;古油藏油源为下侏罗统曲色组页岩,储集层为中侏罗统布曲组砂屑灰岩和白云岩,盖层为布曲组泥晶灰岩,构成正常的“下生上储”式成藏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油藏 油气来源 成藏模式 昂达尔错地区 羌塘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万帕度错幅、昂达尔错幅成果与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Jili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Jili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Changchun 130061, Jilin, China)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7-70,共4页
新建9个正式岩石地层单位、4个非正式地层单位;将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群解体为6个岩石地层单元;解体中上侏罗统雁石坪群;将色哇组分为三段;将班公湖怒江带木嘎岗日群解体为4个岩石地层单元;在西藏首次发现(上三叠统姜钟组)纳拉菁耳羽叶;在... 新建9个正式岩石地层单位、4个非正式地层单位;将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群解体为6个岩石地层单元;解体中上侏罗统雁石坪群;将色哇组分为三段;将班公湖怒江带木嘎岗日群解体为4个岩石地层单元;在西藏首次发现(上三叠统姜钟组)纳拉菁耳羽叶;在羌塘盆地首次发现(下—中侏罗统色哇组)辐鳍鱼类化石;新建8个侵入岩填图单位,时代为晚侏罗世—新近纪末期;在班 怒结合带塔仁本一带首次发现了洋岛型玄武岩;新发现了一系列新生代岩浆岩;在班怒带及南羌塘盆地中发现一些呈串珠状分布的小型斑岩体;发现班 怒带上时代最新的枕状玄武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万 地质调查 帕度幅、昂达尔错 成果与进展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