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波时-频变换的高强钢丝弹性波传播模态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钱骥 陈鑫 杨金川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48-554,共7页
超声导波是近年来桥梁拉索无损检测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针对弹性波在高强钢丝介质中传播的多模态频散问题,采用单点时域波形的小波时频变换进行混叠信号的模态识别分离。通过数值求解Pochhammer频率超越方程,计算得到0~1.5 MHz范围内... 超声导波是近年来桥梁拉索无损检测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针对弹性波在高强钢丝介质中传播的多模态频散问题,采用单点时域波形的小波时频变换进行混叠信号的模态识别分离。通过数值求解Pochhammer频率超越方程,计算得到0~1.5 MHz范围内纵向导波模态理论频散曲线;采用有限元模拟半波正弦脉冲激励导波在钢丝中传播过程,由小波时-频变换得到导波模态分布,并进行了不同腐蚀程度钢丝实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小波时-频变换得到的第1、2、3阶纵向导波模态与理论值对应吻合,单点时域波形的小波时-频变换结果能够有效识别高强钢丝中的导波模态;钢丝在无腐蚀状态下,一阶纵向导波模态能量占比达57.74%,随腐蚀程度增加,能量更为集中到一阶纵波模态,二阶模态能量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丝 弹性波 纵向导波模态 小波时-频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破裂过程声发射时-频信号特征与演化机制 被引量:15
2
作者 丁鑫 肖晓春 +5 位作者 吕祥锋 赵同彬 尹延春 宋义敏 杨小彬 潘一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999-3011,共13页
掌握声发射信号时-频域特征及其与煤岩力学性质间的本质联系是利用该方法预测、预警煤岩失稳的基础。以具有不同夹矸和原始裂隙煤岩压缩破坏声发射监测试验为基础,引入小波变换方法,结合数字信号分析、岩石力学等相关理论深入分析煤岩... 掌握声发射信号时-频域特征及其与煤岩力学性质间的本质联系是利用该方法预测、预警煤岩失稳的基础。以具有不同夹矸和原始裂隙煤岩压缩破坏声发射监测试验为基础,引入小波变换方法,结合数字信号分析、岩石力学等相关理论深入分析煤岩破坏过程声发射时-频信号演化规律,构建了裂纹扩展释放弹性能引起应力波的振幅、频率力学表达。结果表明:受所含弱夹矸或裂隙增加影响煤岩强度、弹性模量降低,峰后软化特征明显,声发射存在由低幅振荡向高幅脉冲转化的信号激增点,强度越高,能量信号幅值显著提高、累积总能量越多,波形幅值增加,信号波形两相邻波峰间隔时间增长,夹杂的小幅振荡波越少;db5和sym2小波基函数分别与激增点、峰值点时域波形相似度最高,更适用于煤岩声发射信号研究;试验所用煤岩声发射信号主频带为0~70 kHz,煤岩强度越低信号频率分布越宽泛,随所受应力升高信号频带分布范围逐渐向主频移动。弹性模量和裂纹扩展速率共同确定了应力波振幅的变化范围,裂纹尺寸决定了振幅和频率的变化趋势,裂纹扩展速率是决定应力波频率的关键参量,进而3个参量共同影响声发射信号时-频特征。试验结果建立了裂纹表征参量与声发射信号频率、幅值的定性描述,为提高声发射信号监测准确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开展该理论的定量化应用是后续研究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煤岩破坏 小波时-频变换 裂纹扩展 应力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ak变换风廓线雷达间歇性杂波抑制
3
作者 李家强 张银胜 +1 位作者 高玉春 周杰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6-59,共4页
间歇性强杂波严重干扰了风廓线雷达信号检测及风谱的识别,为了抑制该类杂波,文中提出了基于Zak线性时-频变换检测方法,该方法依据杂波的瞬变特性,能够有效地分离强间歇性杂波,且对信号分离后的时-频分布重构得到时域大气湍流回波信号,... 间歇性强杂波严重干扰了风廓线雷达信号检测及风谱的识别,为了抑制该类杂波,文中提出了基于Zak线性时-频变换检测方法,该方法依据杂波的瞬变特性,能够有效地分离强间歇性杂波,且对信号分离后的时-频分布重构得到时域大气湍流回波信号,进而达到抑制杂波的目的,为后续数据处理提供高质量的数据资料。理论及计算机仿真表明该方法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强杂波 风廓线雷达 时-频变换 杂波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