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求逆Radon变换的时频小波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伯坚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127-131,共5页
讨论求逆Radon变换的快速算法. 我们构造出无穷次可微的钟形函数, 并利用它及Coifman-Meyer构造局部三角函数基的方法, 建立具有优越性能的局部正弦基, 并在此基下给出求导算子Dx与Hilbert变换Hx的表示, 证明了与算子Dx和Hx相对应... 讨论求逆Radon变换的快速算法. 我们构造出无穷次可微的钟形函数, 并利用它及Coifman-Meyer构造局部三角函数基的方法, 建立具有优越性能的局部正弦基, 并在此基下给出求导算子Dx与Hilbert变换Hx的表示, 证明了与算子Dx和Hx相对应的近似矩阵都是大量元素为零的稀疏矩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Radon变换 时频小波 稀疏矩阵 计算机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亮点”型含气储层与薄层调谐的识别 被引量:9
2
作者 刘伟 曹思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8-683,705,共7页
能否成功识别"亮点"型含气储层与薄层调谐关系到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成败。地层的薄层调谐常常会导致叠加剖面上出现假"亮点",假"亮点"与含气储层亮点有本质的区别。根据实际储层的岩石物理参数,设计了楔形... 能否成功识别"亮点"型含气储层与薄层调谐关系到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成败。地层的薄层调谐常常会导致叠加剖面上出现假"亮点",假"亮点"与含气储层亮点有本质的区别。根据实际储层的岩石物理参数,设计了楔形和薄层地质模型,模拟了薄层及薄互层调谐现象,研究了调谐现象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和"亮点"型含气储层产生的强振幅与频率之间的关系。MarmousiⅡ模型数据的测试结果表明,利用连续小波变换后能量归一化的分频剖面之间的瞬时振幅差异可以有效地区分"亮点"型含气储层产生的强振幅与薄层调谐导致的强振幅,从而为地震剖面真、假亮点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识别"亮点"型含气储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油气田勘探开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连续小波变换 薄层调谐 含气储层 频率 瞬时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对旋风机失速信号特征的诊断与分析
3
作者 陈庆光 邢振想 +1 位作者 姜忠瑞 张永超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1-176,共6页
为探究对旋风机失速流动信号的瞬态特征,将对流场信号的瞬时特征具有良好辨识能力的小波分析法引入到对旋风机失速特征的分析中,提出一种FFT技术与小波-时频分析相结合的失速诊断方法。首先,基于出口节流阀模型,对小流量失速工况下对旋... 为探究对旋风机失速流动信号的瞬态特征,将对流场信号的瞬时特征具有良好辨识能力的小波分析法引入到对旋风机失速特征的分析中,提出一种FFT技术与小波-时频分析相结合的失速诊断方法。首先,基于出口节流阀模型,对小流量失速工况下对旋风机内部的三维非定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与分析;然后,利用所提出的失速诊断方法,对对旋风机在失速发生时流场中的静压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对旋风机在10个旋转周期后进入失速状态,伴随着前缘溢流与尾缘反流的出现而发生。另外,FFT技术从频域角度确定出失速特征表现为70Hz及140Hz频率分量的出现,而小波-时频分析从时频角度发现对旋风机在第10个旋转周期开始出现70Hz及140Hz频率分量,证明了所提出的方法对对旋风机失速流动特征具有较好的诊断分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旋主通风机 失速流动 数值模拟 快速傅里叶变换 小波-时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坐标测量机动态误差特征分析方法
4
作者 杨洪涛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9-102,共4页
为了对三坐标测量机动态误差进行精确分解与分析,掌握其组成成分和特征,根据动态误差的特点,组合使用最小二乘法、自适应陷波、短时傅立叶变换等多种信号分析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实现了复杂信号的趋势项分离、谐波个数鉴别与分... 为了对三坐标测量机动态误差进行精确分解与分析,掌握其组成成分和特征,根据动态误差的特点,组合使用最小二乘法、自适应陷波、短时傅立叶变换等多种信号分析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实现了复杂信号的趋势项分离、谐波个数鉴别与分离以及调幅信号解调等,与小波分析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误差分解 小波变换 三坐标测量机 时频分析 自适应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for GPR signals based on optimal biorthogonal wavelet 被引量:7
5
作者 LIU Hao-ran LING Tong-hua +2 位作者 LI Di-yuan HUANG Fu ZHANG Li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879-891,共13页
Due to the disturbances arising from the coherence of reflected waves and from echo noise,problems such as limitations,instability and poor accuracy exist with the current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According to th... Due to the disturbances arising from the coherence of reflected waves and from echo noise,problems such as limitations,instability and poor accuracy exist with the current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According to the intrinsic features of GPR signals and wavelet time–frequency analysis,an optimal wavelet basis named GPR3.3 wavelet is constructed via an improved biorthogonal wavelet construction metho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se the GPR signal.A new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the biorthogonal wavelet(the QAGBW method)is proposed and applied in the analysis of analogue and measured signals.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Bayesian frequency-domain blind deconvolution and with existing wavelet bases,the QAGBW method based on optimal wavelet can limit the disturbance from factors such as the coherence of reflected waves and echo noise,improve the quantitative analytical precision of the GPR signal,and match the minimum thickness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with the vertical resolution of GPR de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 detection signal quantitative analysis wavelet time–frequency analysis biorthogonal wavelet ba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